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民心理视角下突发公共事件情感主题研究
1
作者 郑杏冉 黄卫东 《知识管理论坛》 2024年第1期93-107,共15页
[目的/意义]引入网民心理理论研究情感主题,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情绪爆发以及负面舆情现象的触发和生成的心理原因,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东航坠机”为关键词爬取微博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情感分析、LDA... [目的/意义]引入网民心理理论研究情感主题,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网民情绪爆发以及负面舆情现象的触发和生成的心理原因,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东航坠机”为关键词爬取微博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情感分析、LDA主题挖掘,结合舆情生命周期和社交网络方法,对事件发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下用户所关注的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网民心理对网络舆情中情感主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挖掘,找出网民消极情绪形成和导致负面舆论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引起网民消极行为的原因除了事件本身的因素外,还有网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以及潜在心理活动的催化。研究结果可为减轻舆情危机风险和有效引导舆论方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突发事件 情感主题 舆情引导 网民心理
原文传递
基于涉警网络舆情攻击心理谈公安舆情疏导——以江歌案、于欢案以及泸州学生坠亡案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邢玉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0-35,共6页
涉警网络舆情案件频发,公安机关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对公安和司法工作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江歌案、于欢案以及泸州学生坠亡案发生后网民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 涉警网络舆情案件频发,公安机关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对公安和司法工作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江歌案、于欢案以及泸州学生坠亡案发生后网民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安机关针对涉警舆情的引导性措施和柔性管理措施以及舆情疏导理念。主要措施包括及时发布案件事实,掌握舆论的主动权;规范涉警舆情网民行为,加强谣言立法监督机制;交叉进行去个体化,由点及面掌握风向标;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正向舆论,继续建立公安发言人制度;发展网络民主,实施柔性管理;加强民警处置涉警舆情技能,建立专兼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心理 涉警舆情 舆论疏导 柔性管理
下载PDF
3G时代针对网民心理特点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东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3G时代,网民心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对愈演愈烈的信息服务竞争,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打破阻碍图书馆发展的瓶颈,运用分化式、快捷式、参与式、辐射式信息服务策略,是移动图书馆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3G时代 网民心理 移动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下载PDF
网络时政新闻的发展走势——对人民网2004—2006年“两会”报道的研究
4
作者 杨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章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民网在进行“两会”报道时其时政新闻受网民的关注程度,通过对其时政新闻设置的不同内容栏受网民点击的文本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网络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倾向,对于人民网这类传统媒体网站在内容栏设置方面的特... 文章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民网在进行“两会”报道时其时政新闻受网民的关注程度,通过对其时政新闻设置的不同内容栏受网民点击的文本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网络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倾向,对于人民网这类传统媒体网站在内容栏设置方面的特点、优势以及受网民关注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点击率的不同,结合网络受众心理对其“两会”时政新闻内容栏的设置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网 网络新闻 时政新闻 网民心理
下载PDF
试析网民心理与网络语言变异
5
作者 李航宇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第21期23-24,共2页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章通过对我国网民的主体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分析由于网民心理因素而出现的网络语言变异现象。
关键词 网民 网民心理 网络语言 变异
下载PDF
对网民在传播网络舆情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媛媛 肖永辉 《科教导刊》 2017年第6X期171-172,共2页
网民是推动网络舆情事件发展进程的主要力量,而网民的心理状态又在不知不觉中对网民的言语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研究网民在传播网络舆情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于网民心理的理论除了从众理论、马斯... 网民是推动网络舆情事件发展进程的主要力量,而网民的心理状态又在不知不觉中对网民的言语和行为产生了影响。研究网民在传播网络舆情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于网民心理的理论除了从众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群体极化理论等以外,应该还包括侵犯动机理论、去个性化理论和虚拟沟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网民心理 大众意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