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sinensis)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微微 张钰铭 +1 位作者 王强 李枫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61-366,399,共7页
We used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807bp) in 75 samples from three breeding colonies and one wintering pop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arsh Grassbird (Lo... We used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807bp) in 75 samples from three breeding colonies and one wintering pop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sinensi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Marsh Grassbird retained a moderate amount of haplotype (0.759 ± 0.056)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0.002). The results of FST among 3 phy-logeographic units and ФST between breeding and wintering sites revealed little evidence of genetic disti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lonies. Neither UPGMA tree structure analysis nor Network picture analysis showed obvious divergence between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lso showed a lack of regional subdivision within Locustella pryeri sinesis, 98.5% of source of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only 1.5% among populations. The neutrality test showed negative Fu’s FS value,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detection of the mismatch distribution, suggested that population expansion occurred i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is species. This hypothesis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Tajima’s D test and Fu’s test (D = -1.80, p = 0.02; Fs = -22.11, p = 0.001), this expansion was estimated to occur about 28,700 years a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sinensis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gene flow
下载PDF
Nest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nest loss of Marsh Grassbird at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2
作者 Qiang Wang Xuehong Zhou +2 位作者 Fengshan Li Yuming Zhang Feng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85-790,共6页
The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is an uncommon songbird endemic to East Asia. Suitable nest- site selection can minimize nest loss, especially for open- cup and ground nesting passerines. We located and mon- ito... The Marsh Grassbird Locustella pryeri is an uncommon songbird endemic to East Asia. Suitable nest- site selection can minimize nest loss, especially for open- cup and ground nesting passerines. We located and mon- itored 66 Marsh Grassbird nests during 2004-2006 in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ortheast China,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preferred nest sites. Marsh Grassbird nested mainly at sites with dense vegetation cover, high undergrowth and dry standing reed stalks, as well as small shallow ponds or rivers. Nests were more successful when they were placed higher above ground in patches with greater litter thickness. Predation and flooding 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nest failure, accounting for at least 33 and 25 % of 24 nests lost, respectively. We ad- vocate retention of some unharvested reed patch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irrigation strategies that avoid increas- ing water levels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May-July) of Marsh Grassbi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ING Japanese Marsh Warbler.Locustella pryeri Nest site PREDATION Zhalong
下载PDF
影响松果梢斑螟寄主选择的植物挥发物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1 位作者 刘拉平 马养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8,共8页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与健康果和虫害果相比,针叶挥发性萜类的特异成分为α-蒎烯、乙酸龙脑酯、莰烯、β-蒎烯、对-薄荷-1(7),3-二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幼虫选择和趋向试验表明: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油松球果而不选择华山松球果;在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试验中,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虫害球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寄主选择 植物挥发物
下载PDF
斑背大尾莺sinensis亚种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枫 王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2-1168,共7页
Endemic to eastern Asia, the Japanese marsh warbler Megalurus pryeri is classified as “vulnerable” in the IUCN Red Data List.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Fro... Endemic to eastern Asia, the Japanese marsh warbler Megalurus pryeri is classified as “vulnerable” in the IUCN Red Data List.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breeding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From April to July 2004, we studied the breeding ecology of M.pryeri sinensi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breeding season extended from late May until early August, with a peak in mid-June. Nest building and care of the young was undertaken primarily by females. Males defended their nesting territories, and drove away male intruders. The eggs of the Japanese marsh warbler are white, with tiny fawn spots (greatest diameter=16.88±0.86 mm,n=14); shortest diameter=12.76±0.51 mm,n=14). Clutch size averaged 5.4±1.2 (range 4-7 eggs, n=38 clutches). Incubation lasted for 10-13 days (Mean=11.9±0.8 days, n=18), with a hatching success of 59.9%. The nestling period (range 9-12 days, Mean 10.1±0.9 days, n=15) resulting in a fledgling success rate of 67.5%. Total breeding success was 41.4%. The main cause of nesting failure include human disturbance (cutting reeds), predation, and effects of grazing and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背大尾莺 窝卵数 孵化 育雏 繁殖成功率
下载PDF
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3种:史氏蝗莺、斑背大尾莺、钝翅苇莺 被引量:11
5
作者 干晓静 章克家 +2 位作者 唐仕敏 李博 马志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7-420,共4页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发现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3种:史氏蝗莺(Locustella pleskei)、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史氏蝗莺为旅鸟,秋季在芦苇群落中栖息;斑背大尾莺和...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发现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3种:史氏蝗莺(Locustella pleskei)、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史氏蝗莺为旅鸟,秋季在芦苇群落中栖息;斑背大尾莺和钝翅苇莺为夏候鸟,在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中栖息.班背大尾莺在互花米草群落中营巢,其雄鸟在调查区域内的密度为0.5对/公顷.新记录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过去调查遗漏或是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鸟种迁入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鸟类 新记录 史氏蝗莺 斑背大尾莺 钝翅苇莺
原文传递
松果梢斑螟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对松果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存在着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钟形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为Ⅰ型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分为无缘毛腔锥感器... 应用扫描电镜对松果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存在着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钟形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为Ⅰ型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分为无缘毛腔锥感器和具缘毛腔锥感器。并对雌雄触角上感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油松球果害虫的危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新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2,共5页
对油松球果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油松球果小卷蛾和松果梢斑螟是两种主要的油松球果害虫 ,其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 5 ,6两月。根据油松生殖生长的特点 ,对两种球果害虫随树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树龄的增加 ,油松结实量增加 ,雄花... 对油松球果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油松球果小卷蛾和松果梢斑螟是两种主要的油松球果害虫 ,其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 5 ,6两月。根据油松生殖生长的特点 ,对两种球果害虫随树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树龄的增加 ,油松结实量增加 ,雄花序增多 ,但由于松果梢斑螟的发生和危害与雄花序的多少直接相关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增大 ,危害加重 ;在同一林龄中 ,有少雄、中雄和多雄树之别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随之变化 ;每果内松果梢斑螟的幼虫数随树龄和雄梢率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球果害虫 危害机理 油松球果小卷蛾 松果梢斑螟
下载PDF
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余海滨 秦长生 赵丹阳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pryeri)是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和竹柏(P.nagi)的重要食叶害虫,目前在广东、广西、台湾均有危害。文章依据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该虫在中国...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pryeri)是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和竹柏(P.nagi)的重要食叶害虫,目前在广东、广西、台湾均有危害。文章依据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该虫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分布、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36,属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风险值R为1.58,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带蓝尺蛾 有害生物 风险性分析 中国 广东
下载PDF
松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荣兰 来振良 +1 位作者 吴英 袁继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隶于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此虫在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林场危害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的嫩梢和球果,致使新梢枯萎,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虫在天台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成虫6...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隶于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此虫在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林场危害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的嫩梢和球果,致使新梢枯萎,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虫在天台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有较强趋光性;每一雌蛾平均产卵61粒,雌雄性比1∶1;幼虫7月中旬开始孵化;5龄幼虫食量较大,反应敏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生物学 外生殖器
下载PDF
橙带蓝尺蛾在大余的风险性分析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斌 肖力 肖香英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橙带蓝尺蛾是一种近年在我国南方发生的重要食叶害虫,虫害发生时,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取食殆尽,只剩下光秃的枝干,2017年在大余县黄龙镇丫山寺庙首次发现。目前,国内对该虫研究较少,该虫从幼苗到几十年的古树均可危害,大发生时严重影响树... 橙带蓝尺蛾是一种近年在我国南方发生的重要食叶害虫,虫害发生时,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取食殆尽,只剩下光秃的枝干,2017年在大余县黄龙镇丫山寺庙首次发现。目前,国内对该虫研究较少,该虫从幼苗到几十年的古树均可危害,大发生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通过对橙带蓝尺蛾在江西大余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64,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带蓝尺蛾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大余县
下载PDF
油松球果对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虫害诱导的生化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1 位作者 侯慧波 高文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JA)处理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引起油松球果挥发物、多酚氧化酶(PPO)、蛋白酶抑制剂(PI)以及球果游离氨基酸、松脂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危害后,1年生和2年生球果单萜...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JA)处理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幼虫危害引起油松球果挥发物、多酚氧化酶(PPO)、蛋白酶抑制剂(PI)以及球果游离氨基酸、松脂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卷蛾幼虫危害后,1年生和2年生球果单萜挥发物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含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挥发物总量明显增加;2年生球果受害后,α-蒎烯、莰烯、β-水芹烯和β-蒎烯含量下降,而β-月桂烯和D-柠檬烯含量增加,这种成分和挥发量的变化对天敌具有吸引作用。外源MJA处理后,与1年生和2年生受害球果挥发成分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得多。外源MJA处理和小卷蛾幼虫危害后,均可引起1年生和2年生球果PPO和PI活性的增加,且1年生球果对2种诱导的反应更敏感。2年生球果受害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含水量下降,松脂含量增加,这表明球果受害后,抗营养和抗消化酶类增加,营养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油松球果小卷蛾 松果梢斑螟 油松球果 虫害诱导
下载PDF
松果梢斑螟成虫的寄主选择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新岗 杨立军 +1 位作者 刘拉平 刘惠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1,共7页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G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均高于健康球果;挥发物标准品测试显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组合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虫害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可显著刺激雌成虫产卵,表明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组分中存在着雌成虫的产卵刺激物;华山松球果提取液的存在明显抑制了雌虫在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滤纸上的产卵,表明华山松球果提取液中可能有产卵拒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寄主选择 产卵选择 虫害球果 萜类挥发物
下载PDF
崇明东滩斑背大尾莺的巢址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春芳 李枫 +4 位作者 丛日杰 张玉铭 汤臣栋 庚志忠 冯雪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1,共5页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尾莺巢,并以巢为中心选取1 m×1 m样方测量反映巢址特征的8个生境参数,同时分析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的巢位于丛生草本的下方,营巢生境有两种,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中有19个(57.8%),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的混生生境中有14个(42.4%);巢址生境(n=132)与随机对照样方(n=132)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斑背大尾莺偏好于枯草密度高、滩涂水浅的地方营巢,多数靠近小道;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隐蔽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斑背大尾莺 巢址选择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红松抗虫性及其与次生代谢产物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彤彤 李兴鹏 +1 位作者 周春艳 宋丽文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调查不同地理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球果被害率,以及主要害虫球果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和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的虫口比例。按虫期与被害部位,选取南亚、中亚和北亚3个地理种源的红松,分别测定健康与被害红松韧皮部和球... 调查不同地理种源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球果被害率,以及主要害虫球果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和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的虫口比例。按虫期与被害部位,选取南亚、中亚和北亚3个地理种源的红松,分别测定健康与被害红松韧皮部和球果的单宁、总酚和黄酮含量,分析次生代谢产物与其抗虫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亚的红松球果被害率显著高于南亚和北亚种源,其球果中球果尺蛾和果梢斑螟危害率与后2个种源的差异显著;3个种源健康样本韧皮部与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受害后3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健康红松不同部位3种次生代谢产物均与其被害率呈负相关,其中韧皮部的单宁含量、球果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在0.05水平与其被害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球果尺蛾 果梢斑螟 抗虫性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曲文慧 李枫 +1 位作者 沙剑斌 张玉铭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9,共9页
2009年5—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录制了20只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根据行为特征,该鸟鸣声定义为3种鸣声类型:求偶炫耀鸣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利用Wavesurfer软件对20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543个鸣声的句子持续时间、句子... 2009年5—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录制了20只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根据行为特征,该鸟鸣声定义为3种鸣声类型:求偶炫耀鸣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利用Wavesurfer软件对20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543个鸣声的句子持续时间、句子音节个数、音节持续时间、音节间隔时间等4个参数进行分析测量,发现求偶炫耀鸣唱由节奏逐渐加快的前部句子和音节组成复杂的主体部两个句子组成;报警声和联络声的句子均由单音节组成。音节类型总数为38种,其中包括前部句子的音节类型6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不同个体的各个参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声行为 斑背大尾莺 节奏
下载PDF
松果梢斑螟对油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76,共5页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油松球果 挥发性物质 触角电位反应
下载PDF
果梢斑螟无公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宝居 周胜利 +8 位作者 徐清山 周春艳 丁洪莉 高娟 宋桂杰 张加中 庄虔昱 姜洪涛 李焕余 《吉林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果梢斑螟是为害红松球果的重要害虫,具有隐蔽性,防治困难。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可操作性强的6种毒杀鳞翅目昆虫的药剂及常规防治使用的40%氧化乐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悬浮剂为最佳药剂,防治效果达88%。
关键词 果梢斑螟 红松球果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松果梢斑螟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远 齐恒玉 唐立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松果梢斑螟又名油松球果螟。有关记录该虫的文献中,其分布在黑龙江省及寄主为樟子松还均未见报道。作者于1989年6月~1994年6月与龙江县错海林场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危害情况、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 松果梢斑螟又名油松球果螟。有关记录该虫的文献中,其分布在黑龙江省及寄主为樟子松还均未见报道。作者于1989年6月~1994年6月与龙江县错海林场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危害情况、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该虫主要危害樟子松当年新嫩梢,幼虫钻蛀枝梢髓部,蛀空枝梢,极易风折。其危害严重,分布面积广,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重要的蛀梢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梢斑螟 分布 寄主 樟子松 害虫
下载PDF
果梢斑螟对马尾松球果和雄花序枝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1 位作者 黄辉 冯慧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00-303,共4页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是我国马尾松雄花、球果和枝梢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幼虫钻蛀主梢,引起枯萎,树干弯曲,影响高生长和材质;钻蛀雄花枝,引起雄花枯萎,影响雌花受粉,雄花枝遭蛀大量折断后,枝基当年萌芽,形成众多的细枝,钻...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是我国马尾松雄花、球果和枝梢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幼虫钻蛀主梢,引起枯萎,树干弯曲,影响高生长和材质;钻蛀雄花枝,引起雄花枯萎,影响雌花受粉,雄花枝遭蛀大量折断后,枝基当年萌芽,形成众多的细枝,钻蛀球果,引起萎蔫、落果,造成马尾松种子园种子产量严重歉收。果梢斑螟在浙江省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马尾松雄花含苞、开放和二年生球果逐渐膨大时期,果梢斑螟越冬幼虫随即蛀入雄花序枝和球果,但有关该虫对马尾松球果、雄花序枝生长发育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索果梢斑螟危害对马尾松增枝、枝的生长量等的关系,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指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梢斑螟 马尾松 球果 雄花序枝
下载PDF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润志 李镇宇 沈熙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48,共8页
1984~1988年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对直接危害油松球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及金绿宽盾蝽,对这4种害虫的生活史、发生历期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关键词 油松 种子园 球果害虫 害虫 辽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