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1 位作者 颜铁增 祖辅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0,共9页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盆地及其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盆地红层下部夹有玄武岩层,已有的K-Ar年龄值为105~98Ma,由此判断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演化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早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呈现半地堑式形态,北界为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南界为超覆不整合.晚白垩世中后期演变为拗陷盆地,沉积盆地扩大,南北两侧均见到超覆不整合,北侧部分地段保留早期断裂边界.河流沉积作用为最主要沉积作用方式,盆地中心部位可见少量内生沉积的白云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沉积组合大致为湖泊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代表了拉张型盆地的基本沉积类型,也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初始拉张断陷、中后期扩张为拗陷、到最后萎缩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盆地原型 断陷盆地 拉张 构造带 不整合 红层 河流相 超覆 三角洲相
下载PDF
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地;叠加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盆地,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盆地,非继承性成盆形成了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根据地化理论和实验数据,结合30年来勘探未熟油一无所获的事实,认为成烃遵循源岩干酪根晚期生烃模式,并呈现非均衡性成熟生烃和烃灶展布格局;不存在早期的未熟—低熟生烃带、双峰生烃和未熟—低熟油。指出盆地油源总体欠丰,源岩成熟有效供烃、断层多重性作用是控藏关键因素;后生断陷油气以侧运为主,油藏沿箕状烃灶呈扇形环带展布;同生断陷油气以垂运为主,构造油藏叠置烃灶上呈串珠状展出,复合油藏叠合呈裙边状展出;油气聚集呈非连续性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源-断控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波动分析约束下的原型盆地剥蚀量恢复——以惠民凹陷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素华 许新明 +1 位作者 康恒茂 高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1-646,共6页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 为准确的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提出在波动分析法约束下,恢复原型盆地剥蚀量的新思路。即通过波动分析法界定剥蚀的区域和厚度范围,再精确计算原型盆地剥蚀量。并以惠民凹陷新生代为例,首先运用波动分析原理,得出反映凹陷形成与发展的主周期波为57,27和7.5 Ma,根据7.5 Ma的周期波反映凹陷内不同沉积期间断面的剥蚀情况,来确定区域的剥蚀范围。然后根据惠民凹陷的地质特点及资料情况,采用沉积速率法、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地层对比法等来恢复局部地层的剥蚀量。在波动分析法的约束下,参考地质沉积史和构造演化分析的结果,综合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精确。研究结果表明:受波动旋回的影响,沙四段和孔店组地层普遍存在剥蚀,剥蚀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凹陷边缘或靠近隆起区,剥蚀量最小的区域是阳信洼陷,说明该区沙四上亚段和孔二段烃源岩没有遭受破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分析 原型盆地 惠民凹陷 剥蚀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吉南凹陷构造演化及原型盆地恢复
4
作者 夏世威 马强 +6 位作者 黄传炎 张伟 李潇鹏 张宏 马江浩 彭亚中 聂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自2020年开始,随着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的研究深入、萨探1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试油获得高产油流,表明了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 自2020年开始,随着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的研究深入、萨探1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试油获得高产油流,表明了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识别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不同构造阶段,得到构造与地层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恢复各地层发育过程,建立构造与研究区内隆凹演化的耦合关系,对原型盆地进行恢复。研究表明,吉木萨尔及吉南凹陷发育5个区域大型不整合面,经历了4幕构造活动。研究区地层演化特征从“北高南低”(早二叠世)发展为“南高北低”(古近纪、新近纪)。原型盆地也由早二叠世的“多凸多凹”格局,在古近纪、新近纪时期转变为“少凸大凹”的构造格局。构造与隆凹演化耦合关系的确立及各时期原型盆地的恢复为厘清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不同时期的盆地特征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深化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幕次 原型盆地 吉南凹陷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论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苏北盆地发育颜色、岩性、岩相迥异,沉积范围不同的3套构造层。中部戴南组—三垛组箕状断陷、上部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建造,大家有共识。下部泰州组—阜宁组以满盆广布的暗色细岩性为主,边缘相几乎剥蚀殆尽,残留地层和现今构造呈&qu... 苏北盆地发育颜色、岩性、岩相迥异,沉积范围不同的3套构造层。中部戴南组—三垛组箕状断陷、上部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建造,大家有共识。下部泰州组—阜宁组以满盆广布的暗色细岩性为主,边缘相几乎剥蚀殆尽,残留地层和现今构造呈"箕状外形"格局,由此形成了断陷、拗陷等多种不同性质盆地观;成盆分歧导致控砂预测出现偏差,甚至误导。在分析前人的盆地观、论据问题,明确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后,根据地震层序结构边界样式,沉积体系特征,主干断裂控制作用,层序地层型式,地层剥蚀残留等特征,来识别断陷湖盆、拗陷湖盆,多种证据链互证,得出泰州组—阜宁组是原型拗陷盆地建造产物,结论具有唯一性,后被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的后生断陷盆地;叠合了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以及晚期的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形成了现今的后生—同生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下构造层 原型拗陷 后生断陷 同生断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演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飞鹏 吴智平 +2 位作者 李伟 张岱秀 张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0-419,共20页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详细解剖断裂体系的静态和动态发育特征;运用多种剥蚀量恢复方法,求取侏罗系、白垩系及中生界剥蚀厚度,对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格局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活动的北西向断裂构成...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详细解剖断裂体系的静态和动态发育特征;运用多种剥蚀量恢复方法,求取侏罗系、白垩系及中生界剥蚀厚度,对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格局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活动的北西向断裂构成了该时期的控盆断裂体系,包括石村-平南-滨西断层,陈南断层东段两个主断裂带及王古l断层、王66断层、滨南断层等次级断裂,形成了北断南超的断陷盆地。原始地层沉积由石村-平南-滨西断层分隔,形成东、西两个沉积区,由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多个次级沉积区。东营凹陷原型盆地特征与现今盆地格局具有较大差异,整体为东、西两个主洼,东部主洼受陈南断层东段控制,次级北西向断层分割成多个次洼,呈现“盆岭相间”的格局;西部主洼由石村-平南断层控制,沉积中心位于青城凸起及花沟洼陷;该时期平方王潜山、纯化草桥鼻状构造带已经形成,林樊家凸起和青城凸起尚未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断裂体系 地层原始厚度 中生代东营凹陷
下载PDF
喀什凹陷北缘中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初步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钱一雄 吉让寿 +2 位作者 秦德余 刘光祥 潘文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运用含油气系统概念 ,对喀什凹陷北缘的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主要要素及地质过程作了简要的概括 ,侧重讨论了沉积盆地的背景研究在含油气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喀什凹陷北缘山前带的远景勘探区带应围绕乌恰并向东扩展 ,同时 。
关键词 盆地原型 构造分带 含油气系统 喀什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吴河勇 李子顺 +1 位作者 冯子辉 朱德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6,共6页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期末、伊敏期末和晚期(青元岗期后)。盆地的这种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特征控制了盆地内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方向。伸展断陷发育时期,乌尔逊-贝尔凹陷为受NEE和近SN向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群,控制了盆地内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分布。中部走滑拉分时期,受近SN向和NEE向断裂控制,形成了乌北、乌南、贝西、贝中4个次洼,控制了乌尔逊-贝尔凹陷区域盖层的空间分布,并与上部坳陷盆地一起控制了下部烃源岩的成熟范围。3期改造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并决定了有利构造圈闭的空间分布特征。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断陷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9-469,共11页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 ,着重阐述 3点 :( 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 ,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 :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 4种类型。 ( 2 )这 4类盆...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 ,着重阐述 3点 :( 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 ,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 :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陷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 4种类型。 ( 2 )这 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Ⅰ类和第Ⅱ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 ,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垮塌作用的产物。第Ⅲ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克拉通块体内部 ,它们具有冷的刚性岩石圈 ,其古地温梯度达不到使岩石圈弱化和产生伸展断陷盆地的临界值。第Ⅳ类克拉通周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 ,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 ,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宽阔凹陷。 ( 3)由于这 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 ,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 ,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原型 含油气盆地 分布 克拉通周边盆地 侏罗纪
下载PDF
中、新生代柴达木北缘的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47
10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2 位作者 马达德 汪立群 刘震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24,共9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运动旋回:从早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是第一个旋回;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第三纪和第四纪为第二个旋回。早中侏罗世是一种稳定大陆内弱伸展坳陷盆地,不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特征。从渐新世开始,柴达木盆地才进入强烈挤压的山间盆地阶段,并决定了柴北缘现今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着柴北缘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大陆内弱伸展断-坳陷 挤压挠曲盆地 中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中部凹陷结构分析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翟常博 黄泽光 林良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结合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两方面的资料,运用盆地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南华北盆地中部凹陷自晚侏罗世以来,演化历经了走滑—拗陷—断陷—坳陷原型的序列叠加过程,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演变一致;并指出南华北盆地的演化主要受秦岭—大别造山带... 结合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两方面的资料,运用盆地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南华北盆地中部凹陷自晚侏罗世以来,演化历经了走滑—拗陷—断陷—坳陷原型的序列叠加过程,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演变一致;并指出南华北盆地的演化主要受秦岭—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的双重控制。其自身结构特征及后期构造变化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勘探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阻 结构分析 盆地演化 油气前景 谭庄-沈丘凹陷 周口坳陷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TSM盆地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旭辉 朱建辉 +2 位作者 江兴歌 陈拥峰 陈迎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9-737,共9页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确定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系统强调以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分析为先导,采用确定性的油气响应模拟模块,合理计算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运聚史等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合理的油气资源量和分布。通过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模拟应用,揭示了晚三叠世以来陆缘拗陷盆地原型到前渊盆地原型的环境变化,以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特征和动态生排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拗陷原型沉降演化是导致不同段生排烃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中—晚侏罗世最终定型的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形成了孝泉—丰谷、安县—鸭子河—大邑2个有利的资源聚集区。模拟结果表达了盆地原型迭加的控烃、控藏过程;表明TSM盆地模拟可动态揭示"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油气演化过程,通过与已知的拟合,最终实现预测未知油气的功能,是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迭加控藏 盆地原型 TSM盆地模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惠民凹陷西部深层断裂样式与古近纪盆地原型的性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倪金龙 刘俊来 +4 位作者 林玉祥 王智敏 韩作振 李月 曹淑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基于断裂构造形成的力学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及剖面的解译、区域构造图的编制,系统研究惠民凹陷西部深层(基底、孔店组-沙四段(Ek-Es4))断裂样式,并对其组合特征、分布规律、活动性质及对古近纪原型盆地形成的影响进行... 基于断裂构造形成的力学分析,通过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及剖面的解译、区域构造图的编制,系统研究惠民凹陷西部深层(基底、孔店组-沙四段(Ek-Es4))断裂样式,并对其组合特征、分布规律、活动性质及对古近纪原型盆地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断裂成因、古近纪原型盆地的性质及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西部深层断裂样式可划分为走滑成因断裂样式与伸展成因断裂样式两种类型;基底断裂样式的形成与燕山末期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及鲁西隆起的逆时针旋转趋势相关,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断裂样式与NNW向伸展及郯庐断裂等深大断裂右行走滑作用叠加密切相关;深层断裂样式的特点、分布及沉积特征反映惠民凹陷西部古近纪原型盆地形成过程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盆地原型应为走滑-伸展型盆地,而非单一的伸展型盆地;深层断裂样式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内部结构,也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并为油气向缓坡带运移提供了通道,从而最终控制了深层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样式 盆地原型 惠民凹陷西部 渤海湾盆地 古近纪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纪原型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席敏红 张萍 +2 位作者 沈传波 张佰涛 王修平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2期13-19,共7页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纪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后期改造强烈。从现今构造格局出发,通过剥蚀量恢复并结合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纪原型结构重建及成凹机制探讨。认为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沉积沉降中心在时...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纪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后期改造强烈。从现今构造格局出发,通过剥蚀量恢复并结合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纪原型结构重建及成凹机制探讨。认为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沉积沉降中心在时空上呈现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迁移特征;始新世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涠西南凹陷D次凹与海中凹陷的西洼为同一沉积单元;断裂和隆起联合控制了洼陷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涠西南低凸起的活动对北部坳陷古近纪统一湖盆的分割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北部坳陷 原型结构 成凹机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缘经历了洋盆俯冲消减过程,以强烈的挤压构造环境为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期盆地北缘古亚洲洋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盆地内构造沉降速度缓慢。②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沉积期基准面呈下降趋势,盆地主体延续山西组沉积期南北高、中部低的古地理格局,南华北地区地势相对更低;周缘隆起区快速抬升且范围逐渐扩大,为坳陷盆地内提供物源,盆地内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浅湖相,向南发育残存潮坪—潟湖,呈南北向展布;晚二叠世基准面趋于稳定,湖相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于盆地南部,潮坪—潟湖环境向南缩小。③研究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沉积环境,中二叠世发育的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储集层和盖层,且和下部煤系地层组成中二叠统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二叠统为氧化干旱的古气候,沉积水体较浅,形成的泥岩厚度小,生烃潜力有限,无法形成大规模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恢复 古亚洲洋闭合 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盆地演化 构造-沉积环境 三角洲沉积 石盒子组 石千峰组 中—晚二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南长岭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成藏启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浩 胡烨 +3 位作者 王保华 陆建林 王苗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分布特征。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较大的古水深、潮湿—半潮湿气候、淡水相、厌氧—贫氧环境,这为沙河子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条件;该时期盆地由2个较统一的断陷构成,整体为广湖,烃源岩广泛发育,受后期多次反转作用影响,沙河子组发生掀斜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出现在现今斜坡带;这为斜坡带和盆缘超剥带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龙凤山—东岭斜坡、查干花东斜坡和伏龙泉西斜坡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近水楼台",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此外,盆缘超剥带具备了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型控源 古环境 多期构造运动 超剥带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涛 马青 +3 位作者 王振宇 袁超 胡剑风 王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9-381,共13页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层序地层 原型沉积盆地 沉积相 蒸发岩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