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童帽文化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海华 肖承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从客家童帽的文化概述、造型、装饰和制作工艺入手 ,分析客家童帽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试图揭示客家祖先童年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客家 童帽文化 审美意境 原生态文化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之概念诠释 被引量:8
2
作者 麻勇恒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文化这一带有浓重含混性的概念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原生文化 原态文化 原生态文化
下载PDF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
3
作者 陈文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50,共8页
熊十力先生的思想有一个由佛归儒的过程。依据熊先生晚年著作《存斋随笔》,通过对儒佛两家两个原创概念“昭明”与“无明”的分析,认为熊对儒佛二家思想在学理上的抑扬根基于其形上信念的抉择:在佛家以“无明”为人与世之根本特征和儒... 熊十力先生的思想有一个由佛归儒的过程。依据熊先生晚年著作《存斋随笔》,通过对儒佛两家两个原创概念“昭明”与“无明”的分析,认为熊对儒佛二家思想在学理上的抑扬根基于其形上信念的抉择:在佛家以“无明”为人与世之根本特征和儒家以“昭明”为人与世之根本特征的形上信念抉择中,熊先生亲近了后者,疏远了前者。这种相对的亲近与疏远而不是绝对的执着和抛弃根源于宇宙人生证验的二重性,它决定了熊先生学兼儒佛而归于《易》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无明本性 昭明德性 信念抉择 原创文化 形上信念 儒家 佛教
下载PDF
河北临城县补要村遗址南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迅 常怀颖 +1 位作者 朱博雅 柏柯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9,101-104,共18页
2007~2008年对补要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遗址南区发现较丰富的先商文化遗存,填补了冀中南部地区漳河与滹沱河之间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缺环。这类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先商文化漳河类型、下岳各庄类型皆有一定差别,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第... 2007~2008年对补要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遗址南区发现较丰富的先商文化遗存,填补了冀中南部地区漳河与滹沱河之间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缺环。这类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先商文化漳河类型、下岳各庄类型皆有一定差别,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之时,可以作为冀中南部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补要村遗址南区 先商文化遗存 中晚商时期遗存
原文传递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2 位作者 陈钢 梁璟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下载PDF
磁县南城墓地先商文化时期人群来源多元化的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侯亮亮 魏东 Michael P.Richard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5-246,共12页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冀南地区,相关人群的频繁迁移也似在此范围内。结...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冀南地区,相关人群的频繁迁移也似在此范围内。结合文献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磁县南城墓地人和猪的牙本质、牙釉质的Sr同位素研究,为先商文化人群的迁移行为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直接证据。具体说来,5例家猪牙釉质的Sr同位素均值表明,当地87Sr/86Sr基准值的范围为0.711614~0.712046。19个先民中有15例个体牙釉质的Sr同位素比值在当地的87Sr/86Sr基准值范围之外,这说明大量个体幼年时可能不在本地生活,即南城墓地先商居民中可能存在着较大比例的迁移个体。当然,也不排除家猪的样品量有限,导致当地87Sr/86Sr基准值范围过窄的可能性,进而使得南城墓地先商居民出现较大比例迁移个体的假象,因此期待开展更多后续工作。结合先商文化墓地的考古学研究,有理由认为南城墓地部分人群可能来自北方地区、胶东半岛和山西等。南城墓地人群所代表的先商文化人群来源的多元化现象,对先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城墓地 先商文化 锶同位素分析 人群来源多元化
原文传递
南放水遗址夏和西周时期遗存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天璟 朱永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9,115,共9页
南放水遗址的夏时期遗存受到了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晋中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岳石文化的影响,其主体仍应属先商文化。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体现了西周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商文化因素则可能与商遗民有关。南放水遗址西周时期遗存或可代... 南放水遗址的夏时期遗存受到了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晋中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岳石文化的影响,其主体仍应属先商文化。西周时期遗存的文化因素体现了西周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商文化因素则可能与商遗民有关。南放水遗址西周时期遗存或可代表西周燕文化位于大清河及其支流唐河、漕河流域的一个地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放水遗址 先商文化 商文化 燕文化
原文传递
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上)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庆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57,共18页
本文概述了1949年之后的先周文化探索成果,特别是分析了以邹衡、徐锡台、胡谦盈、张长寿、尹盛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及以刘军社、张天恩、雷兴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贡献得失、学术观点的异同及其原因。学术史研究表明,先... 本文概述了1949年之后的先周文化探索成果,特别是分析了以邹衡、徐锡台、胡谦盈、张长寿、尹盛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及以刘军社、张天恩、雷兴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贡献得失、学术观点的异同及其原因。学术史研究表明,先周文化探索所面临的困境,与其说是材料的,毋宁说是理论与方法的。先周文化探索有可能成为考古学文化与族属研究的典范,为中国考古学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理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联裆鬲 袋足鬲
原文传递
刘家文化新探--附论先周文化的渊源
9
作者 尹盛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 本文对刘家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族属、文化来源以及刘家文化的分支碾子坡遗存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还对先周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先周族早期可能是在杜水流域附近,后来才迁徙到漆水下游的邰地,这可能是武功郑家坡先周文化年代的上限,为商代二里岗上层或略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岳国 姜姓部族 川口河类型齐家文化 刘家文化 先周文化
下载PDF
鹿台岗遗址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宏振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6,共8页
豫东地区的鹿台岗遗址发现了岳石文化和漳河型先商文化非对等共存的现象,反映出先商文化曾局部涵盖于岳石文化,究其根源或许与早期商部族某支曾在豫东一带较广泛的游移生活方式有关。
关键词 鹿台岗遗址 漳河型先商文化 岳石文化 游移活动
原文传递
先商文化时期人和动物骨胶原的H同位素研究
11
作者 侯亮亮 李素婷 邓惠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多学科研究已经为先商文化时期人群的迁移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发现了刘庄和南城墓地部分人群迁移的直接证据。目前,骨胶原中的H稳定同位素分析日益成为探索先民渊源及迁移的重要新生点。以刘庄墓地人骨和鄣邓遗址动物骨骼中的H稳定同位素... 多学科研究已经为先商文化时期人群的迁移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发现了刘庄和南城墓地部分人群迁移的直接证据。目前,骨胶原中的H稳定同位素分析日益成为探索先民渊源及迁移的重要新生点。以刘庄墓地人骨和鄣邓遗址动物骨骼中的H稳定同位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先民和动物的迁移活动,动物的饲喂方式及与先民的关系等。结果显示,杂食类的人、猪和狗的δD值比食草动物牛、羊的相应值高。同时,他们的δ15N值和δD值存在正相关性。尽管不同性别、年龄段和葬式先民的δD值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然而,木棺葬个体的δD值明显高于土坑竖穴葬个体、石棺及简化石棺葬个体的δD值,这可能与不同葬式个体潜在的迁移行为有关。为了发挥人和动物骨胶原的H同位素研究在揭示先民的迁移行为方面的潜力,日后工作需要更多样品量和不同地区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商文化 H同位素 营养级 迁移
原文传递
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下)
12
作者 孙庆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66,共18页
本文概述了1949年之后的先周文化探索成果,特别是分析了以邹衡、徐锡台、胡谦盈、张长寿、尹盛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及以刘军社、张天恩、雷兴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贡献得失、学术观点的异同及其原因。学术史研究表明,先... 本文概述了1949年之后的先周文化探索成果,特别是分析了以邹衡、徐锡台、胡谦盈、张长寿、尹盛平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及以刘军社、张天恩、雷兴山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贡献得失、学术观点的异同及其原因。学术史研究表明,先周文化探索所面临的困境,与其说是材料的,毋宁说是理论与方法的。先周文化探索有可能成为考古学文化与族属研究的典范,为中国考古学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理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文化 联裆鬲 袋足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