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汪祖来 黄顺荣 +4 位作者 邓褫夺 孙伟峰 虞敏 钟雪梅 李冬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59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 目的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造口的59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n=36),对照组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术(n=2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再通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钉闭肠腔的回肠均能自行开放。观察组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保护高危结直肠吻合口均收效良好,前者操作更为简单且避免了二期造口还纳手术,更有助于缩短肠再通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也有利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吻合口 保护性造口术 高危因素 吻合口漏
下载PDF
益气通腑汤对保护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明明 杨会举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分析益气通腑汤对保护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横结肠/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 目的:分析益气通腑汤对保护性肠造口术后患者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联合横结肠/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益气通腑汤。对两组患者术后各康复指标、术后7 d时各营养指标及各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的术后7 d时各营养指标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IgM、CD_(4)^(+)、CD_(4)^(+)/CD_(8)^(+)水平均升高,CD_(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造口旁疝、伤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肠造口术联合益气通腑汤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术后恢复,且可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益气通腑汤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保护性肠造口术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新式保护性肠造口在急诊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良 鲁俊 +3 位作者 柳小刚 张云峰 包文中 陈宏存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在急诊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回盲部癌合并阑尾穿孔2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3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降结肠、乙状结肠广泛挫... 目的探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在急诊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应用新式保护性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回盲部癌合并阑尾穿孔2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3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降结肠、乙状结肠广泛挫裂4例;左半结肠癌、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7例。造口方法:回盲部癌伴阑尾穿孔患者,切除末段回肠、部分升结肠及系膜,然后行结肠断端与距回肠断端8em处端侧吻合、回肠断端造口。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乙状结肠穿孔及降结肠破裂患者,切除病变肠段后行近端结肠灌洗、远端肠管与距近端结肠断端6~8cm处行端侧吻合,近端结肠断端于相应位置另打孔引出造口。结果全部手术成功,一期吻合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造口部分坏死脱落1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漏。二期关闭造口与一期手术间隔16—46d,平均31d,全部手术成功,无肠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式保护性肠造口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结肠 保护性肠造口
下载PDF
小肠最小化切除策略治疗盆腔放疗致末端小肠狭窄的安全性
4
作者 王凯 倪小冬 +7 位作者 卞邦健 张轩 付海啸 李腾腾 刘浩 符炜 宋军 王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7-954,共8页
目的探讨小肠最小化切除策略对预防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E)术后吻合口漏和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合并肠狭窄和肠梗阻的小肠CRE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型:(1)Ⅰ型:回肠末端病变,但在回肠病变与回盲部之间始终... 目的探讨小肠最小化切除策略对预防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E)术后吻合口漏和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合并肠狭窄和肠梗阻的小肠CRE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型:(1)Ⅰ型:回肠末端病变,但在回肠病变与回盲部之间始终存在2~20 cm的正常回肠段;(2)Ⅱ型:病灶位于距离回盲部较远的小肠,病灶外的肠段通常广泛受损。最小化肠切除术适应证:Ⅰ型小肠CRE、直肠乙状结肠无放射性损伤、无结肠梗阻。禁忌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盲肠远端狭窄性或穿透性病变、急诊手术、恶性肿瘤复发或复发性恶性肿瘤的放疗史、放疗与手术时间间隔<6个月、术前小肠切除史或腹腔化疗史。根据上述指征,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最小化肠切除术策略治疗的40例Ⅰ型CRE患者病例资料(最小化肠切除组,其中东部战区总医院13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6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例);同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40例接受切除肠狭窄病变及回盲部的Ⅰ型CRE患者作为历史对照(传统肠切除组,均来自东部战区总医院)。最小化肠切除组采用小肠最小化切除策略,即一期回肠部分切除+回肠-回肠吻合术+保护性小肠造口术。传统肠切除组采用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吻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采用Clavien-Dindo和综合并发症指数(CCI)评估。采用卡氏评分(KPS)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肠切除组相比,最小化肠切除组的小肠切除长度[51(20~200)cm比91(60~200)cm,Z=5.653,P<0.001]、术后全肠内营养时间[9(3~18)d比12(4~50)d,Z=2.172,P=0.030]和术后住院时间[17(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小肠狭窄 吻合口漏 短肠综合征 保护性小肠造口 小肠最小化切除策略
原文传递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宁 李文亮 黄凤昌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盲法分为A组(回肠袢式造口术)和B组(改良保护性肠造... 目的探究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盲法分为A组(回肠袢式造口术)和B组(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手术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于T_1时刻开始出现显著改变,且B组T_1~T_3时刻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期时间和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Ⅱ期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IL-8和TNF-α均显著升高,A组术后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相比能够改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Ⅱ期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 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回肠袢式造口术 预后
下载PDF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勇 黄克华 吕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治疗,对... 目的观察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血清胃泌素(GAS)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Ⅰ期、Ⅱ期手术后,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AS、H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累积复发率、累积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