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36
1
作者 薛达元 包浩生 李文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TCM)及条件价值法(CVM)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旅游价值估算为游客的旅行费用支出、消费者剩余、时间价值和其他花费之和。计算消费者剩余使用了...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TCM)及条件价值法(CVM)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旅游价值估算为游客的旅行费用支出、消费者剩余、时间价值和其他花费之和。计算消费者剩余使用了国外流行的TCM技术,通过全国地理小区划分和3131位游客的现场抽样调查,计算出游客出发小区的旅游率,建立了旅游率与人口、收入、旅行费用及旅行时间等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和“供给—需求曲线”,求出全体游客的消费者剩余。计算结果表明,1996年长白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为43205万元,其中国内旅游价值13783万元,国外旅游价值2942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保护区 旅游价值 长白山
下载PDF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被引量:130
2
作者 唐小平 栾晓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律,首次以保护管理效能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方案,即以管理目标为主线、保护管理效能为导向,可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育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等6类。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能够涵盖最广泛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分类体系 管理目标 保护管理效能
下载PDF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98
3
作者 臧振华 张多 +4 位作者 王楠 杜傲 孔令桥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839-8850,共12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要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在跨时2年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基础上,全面总结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经验与成效,梳理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全面展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最新进展,为国家公园深化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各试点区基本建立起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创新了运行机制,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合作不断深化,社会参与逐渐扩大。体制试点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成效,民生改善初步显现,社会效益充分彰显。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机构级别和类型参差不齐,法律制度不健全,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未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空间范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采取必要措施改进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有效经验,加快健全国家公园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体制试点 自然保护地 经验与成效 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89
4
作者 赵智聪 彭琳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8,共8页
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定文件中对保护对象、资源品质和利用强度等方面的规定和问题。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设想:增加国家公园类型,保持原有类型,同时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定文件中对保护对象、资源品质和利用强度等方面的规定和问题。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设想:增加国家公园类型,保持原有类型,同时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对象、资源品质和利用强度。在保护对象与资源品质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应共同代表我国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国家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共同代表我国"最美"的自然山水;国家公园是综合价值最高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以保护单一价值为主要目标。在利用强度上,提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应具有最严格保护的、禁止人类活动的区域;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在利用强度方面的分区控制提出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得以重构的4个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保护对象 资源品质 利用强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 被引量:87
5
作者 唐芳林 吕雪蕾 +2 位作者 蔡芳 孙鸿雁 罗伟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为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生态系统破碎、区划不合理等问题,从...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路径。为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生态系统破碎、区划不合理等问题,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提出了以自然资源和保护现状研究为基础,以资源价值评估为依据,通过整合、归并、优化、转化、补缺5项任务探索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方案 结构优化 归并整合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薛达元 郑允文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在保护区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等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提出13项评... 本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在保护区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等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提出13项评价指标,进而作了详细的评分等级划分,提出一套评价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指标体系,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一套简便适用、易于操作的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有效管理 评价指标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 被引量:68
7
作者 彭杨靖 樊简 +1 位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立了约10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发展的...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立了约10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尚无统一的分类体系,已有的自然保护地之间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分类体系混乱、主导功能模糊、地理空间重叠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而且不便于开展国际交流。因此迫切需要明确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且有利于国际交流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本文在介绍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内涵,以及我国10类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分类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内涵以及主要分类依据,并提出了3种能够涵盖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体系构想,它们分别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保护对象自然属性和管理目标社会属性。希望这些构想能在未来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分类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整合
原文传递
赤水河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66
8
作者 吴金明 赵海涛 +3 位作者 苗志国 陈永祥 张富铁 王剑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赤水河鱼类资源现状,于2007年4-10月在赤水河流域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在干、支流共51个采样点采集了鱼类标本;对茅台镇、赤水市和合江...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赤水河鱼类资源现状,于2007年4-10月在赤水河流域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在干、支流共51个采样点采集了鱼类标本;对茅台镇、赤水市和合江县三个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19种(亚种),隶属于5目16科75属。其中25种为该水域的新记录;34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尤其是宽唇华缨鱼(Sinocrossocheilus labiatus)仅分布于赤水河。在上、中、下游分别采集到鱼类36、61和100种。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张氏(Hemiculter tchang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赤水河中主要的经济鱼类,同时,各江段渔获物的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本研究表明,赤水河流域鱼类种类相对丰富,但过度捕捞和涉水活动导致鱼类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赤水河 保护区 鱼类资源
原文传递
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66
9
作者 刘冬 林乃峰 +1 位作者 邹长新 游广永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15,共8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但是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的做法是相似的。作者基于相关文献,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系统,以及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体系的保护地面积和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大多数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的面积在5–40%之间,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职能部门或成立了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对比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的空缺分析以及保护地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与优化我国现有各类保护区域,通过重要性、敏感性评价对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境保护方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土地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面积比例以占到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为宜。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我国现有部门职能分工,建议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保护地 生态安全 管理
原文传递
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 被引量:53
10
作者 王献溥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2期49-54,共6页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保护区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激励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当然,过分强调经济收入,无控制地发展旅游,就可能引起...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保护区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激励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当然,过分强调经济收入,无控制地发展旅游,就可能引起不适当的开发或管理不周。导致生态破坏。因此,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要有一个周密的规划,寻找旅游者的享受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生态学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2
11
作者 马建章 戎可 程鲲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1-558,共8页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着较大的生态衰退风险。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来自包括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落后、工业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着较大的生态衰退风险。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来自包括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落后、工业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成就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未来应该着重加强的研究领域。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濒危物种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规划,不断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经过了由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的阶段后,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受胁原因与响应机制、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立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保护地
原文传递
中国保护区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献溥 郭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保护区是一个泛称,由于其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所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以保护区管理的目标为原则划分第一级分类单位,共有5个类型,即:严格的保护区、国家公园、保护景观、栖息地/... 保护区是一个泛称,由于其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所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以保护区管理的目标为原则划分第一级分类单位,共有5个类型,即:严格的保护区、国家公园、保护景观、栖息地/物种管理区、资源管理保护区。再以保护对象原则划分第二、三级分类单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适应保护区事业日益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分类单位 保护区管理 国家公园 资源管理 保护对象 分类系统 类型 管理区 栖息地 划分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权佳 欧阳志云 +1 位作者 徐卫华 苗鸿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9,共10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是了解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是了解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框架的基础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组织机构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发了更为详细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为4类,包括基于证据的深入评价法、基于同行评定的综合评价法、基于专家知识的快速记分评价法,以及基于假设的分类评价法。本文比较了这4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对象、目的、形式,以及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总结了8种主要方法的评价指标的构成及其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有效性 评价框架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跟踪工具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方言 吴静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3,共10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导致保护地生态破坏和多头管理等问题。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国家公园试点区内目前存在着的原住民和集体土地,有着极为复杂的产权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土地权属和明晰土地用途,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的归属管理和用途管制,最终实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土地权属和流转问题的由来,剖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确权流转案例,并借鉴英美在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国家公园土地权属问题的设想,包括:因地制宜、分步开展土地确权和流转,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试点区与社区共建共享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土地权属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1
15
作者 周睿 钟林生 +2 位作者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护地类型。基于国家公园内涵与功能定位的梳理,本文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体系中的II类国家公园是对全球国家公园较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将IUCN界定的国家公园入选条件归纳为面积适宜性、资源代表性、人类影响度和功能全面性,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标准。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例,逐条按照构建标准筛选出了55处面积不小于1 000hm2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备选单位。其中,对于人类影响程度的判定借助了Arc GIS工具与人类足迹指数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国家公园体系 自然保护区 IUCN保护地体系 人类足迹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 被引量:51
16
作者 徐海根 丁晖 +4 位作者 吴军 曹铭昌 陈炼 乐志芳 崔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 2010年以来,全球开展了讨论和咨询,确定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2010年10月在日本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确立了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简称2020年目标),设计了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制定国家目标提供了灵活的框架。该文剖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各缔约方对2020年目标的谈判立场,解读了2020年目标的内涵,论述了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研究、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标准和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战略计划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区 监测
下载PDF
中国木兰科植物受威胁的状况及其保护措施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献溥 蒋高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47,共5页
木兰科 (Magnoliaceae)植物是原始的被子植物 ,中国是木兰科植物的起源中心 ,在地史上木兰科植物有过广泛分布 ,木兰科植物有重要经济用途。近年来 ,由于各地森林遭受强度破坏和碎化 ,许多种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木... 木兰科 (Magnoliaceae)植物是原始的被子植物 ,中国是木兰科植物的起源中心 ,在地史上木兰科植物有过广泛分布 ,木兰科植物有重要经济用途。近年来 ,由于各地森林遭受强度破坏和碎化 ,许多种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性质 ,受威胁现状和保护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保护区 红色名录类型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识别与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曹越 龙瀛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3,共8页
荒野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保护意义,但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荒野地调查统计工作。首次从空间角度识别中国现存荒野地,绘制出第一个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图(分辨率为1km^2)。以荒野连续谱作为概念基础,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首先分别对距聚... 荒野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保护意义,但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荒野地调查统计工作。首次从空间角度识别中国现存荒野地,绘制出第一个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图(分辨率为1km^2)。以荒野连续谱作为概念基础,采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首先分别对距聚居点遥远度、距道路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及外观自然度4项指标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指标评价法(MCE)进行等权重叠加,得到中国荒野度指数(WQI)地图。根据中国荒野地图识别结果,定义的中国高质量荒野地、较高质量荒野地、中质量荒野地、低质量荒野地、其他土地分别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3%、12.4%、11.9%、24.0%、47.4%。首次揭示了中国荒野地空间分布情况,有望为中国荒野保护政策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地 荒野制图 荒野连续谱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 被引量:46
19
作者 赵智聪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1,共7页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的专项规划;在层次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体系的专项规划;在时序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域2个层面前置的专项规划;在地类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存在新设一类“生态用地”的需求;在法定地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需在自身法律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既有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等3个层面明确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 自然保护地 规划 自然保护 定位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46
20
作者 刘某承 王佳然 +2 位作者 刘伟玮 杨伦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0-1337,共8页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事权与补偿的关系;从对生态系统补偿和对人类行为补偿两个角度明确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并从识别补偿的主体、构建补偿的方式、确定补偿的标准、拓展融资的渠道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4个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补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