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问题考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曹正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牙周与修复之间的学科相关性一直广受口腔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健康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获得修复治疗成功和疗效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在修复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受到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牙周相关的软硬组织缺陷、美观及失牙问题又需要... 牙周与修复之间的学科相关性一直广受口腔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健康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获得修复治疗成功和疗效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在修复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受到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牙周相关的软硬组织缺陷、美观及失牙问题又需要通过修复来解决。因此,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考量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对修复治疗的牙周准备与健康维持、修复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以及牙周与种植相关关系3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口腔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健康 修复治疗 牙冠延长术 牙周软硬组织缺陷 牙周与种植 种植体周
下载PDF
后牙缺失垂直间隙过小的修复前正畸治疗研究
2
作者 林永盛 李志强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后牙缺失时间长,对颌牙伸长,垂直间隙过小病例的前期正畸治疗。方法对2004—2007年于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口腔科就诊的后牙缺失伴垂直间隙过小的修复患者8例,先采用正畸治疗方法压低伸长的对颌牙,调整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目的探讨对于后牙缺失时间长,对颌牙伸长,垂直间隙过小病例的前期正畸治疗。方法对2004—2007年于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口腔科就诊的后牙缺失伴垂直间隙过小的修复患者8例,先采用正畸治疗方法压低伸长的对颌牙,调整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颌间距离,待时机成熟再做修复治疗。结果8例后牙间隙过小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后牙间隙过小的病例,先通过正畸治疗压低伸长的对颌牙,再行修复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正畸治疗 修复治疗 种植体支抗
原文传递
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忠亮 王芳 陈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1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方法 7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 目的分析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对先天性缺牙的治疗价值。方法 7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9.5±1.4)分、咀嚼功能评分(9.4±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1.3)、(7.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力、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应用正畸疗法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显著改善其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还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此治疗方式深受患者好评,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缺牙 正畸疗法 口腔修复疗法
下载PDF
丁卡因在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海涛 崔婷婷 +2 位作者 郭颖 安普根 马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丁卡因在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需要口腔修复治疗的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治疗前使用1%丁卡因进行口咽部表面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修复体完成效果、... 目的:观察丁卡因在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需要口腔修复治疗的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治疗前使用1%丁卡因进行口咽部表面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修复体完成效果、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其它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丁卡因麻醉效果均有效,治疗过程顺利进行,修复体戴入顺利,患者对治疗整体过程满意,未发现丁卡因不良反应。结论:丁卡因可作为解决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 咽反射敏感 口腔修复治疗
下载PDF
易罐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中枢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旭丰 陈舒琳 +1 位作者 陈波 周科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9-501,共3页
目的:易罐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实施康复治疗的140例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的康复... 目的:易罐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实施康复治疗的140例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的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PNF治疗,联合组给予易罐疗法结合PNF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LPO、IgG、IgM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血清SOD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LPO、IgG、IgM值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LPO、IgG、Ig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组患者的MHBN分级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罐疗法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效果优于单用PNF,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罐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脑卒中 中枢性面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