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9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曲连军 张满江 +2 位作者 吴东辉 刘英军 李成秀 《吉林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与关节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 11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与关节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 11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髋关节疼痛分为轻、中、重三度。将 99例病人 10 2髋分为无松动、X线松动、临床松动三组进行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分析。结果 :X线松动组与无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临床松动组与无松动组及X线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且髋关节疼痛程度与假体松动程度成正相关。由于假体松动而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占疼痛髋关节总数的 5 8 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髋关节疼痛 假体松动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强化自我管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发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自我管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发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4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1200)和对照组(n=1200),对照... 目的:探讨强化自我管理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并发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4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1200)和对照组(n=12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Harris评分、Barthel(BI)指数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6,-7.677;P<0.001);干预后观察组饮食、治疗、躯体活动、社会心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6,7.348,7.997,7.481;P<0.001);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7,7.354;P<0.001);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总体感觉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74,7.587,8.430,7.500,8.440;P<0.001);观察组感染、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压疮、假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3.893,7.501,4.341,7.533;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强化自我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 骨质疏松症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松动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现代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相关热点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先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人工假体材料的选择是决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假体材料方面主要有固定界面、摩擦界面和组配式假体之间的连接界面3种界面。多孔金属改善了生物固定界面骨整合,高交联聚乙烯和复合陶瓷显著降低了摩擦界面的磨损... 人工假体材料的选择是决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假体材料方面主要有固定界面、摩擦界面和组配式假体之间的连接界面3种界面。多孔金属改善了生物固定界面骨整合,高交联聚乙烯和复合陶瓷显著降低了摩擦界面的磨损,陶瓷球头的组配式假体能够减轻磨损颗粒及腐蚀问题。但目前这3种界面存在的假体松动、磨损、金属腐蚀问题仍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远期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文章从以上3个假体界面的角度对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磨损颗粒 界面 假体松动
下载PDF
骨显像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晨华 刘勇 +3 位作者 李燕 韦玮 崔勇 张廷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7年9月在我科行骨显像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2例,经随访明确诊断的28例,人工置换关节31个。无菌性松动组12例,松动关节14个;感染组16... 目的探讨骨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7年9月在我科行骨显像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2例,经随访明确诊断的28例,人工置换关节31个。无菌性松动组12例,松动关节14个;感染组16例,感染关节17个。结果14个诊断为松动的关节中,骨显像发现局部核素分布增强的关节13个,诊断阴性的关节1个,诊断为松动的关节10个,灵敏度92.8%,准确率为71.4%;17个感染关节中,骨显像发现局部核素分布增强的关节16个,诊断阴性1个,诊断为感染的12个,松动2个,灵敏度94.1%,准确率为70.6%。结论骨显像诊断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度,对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松动 感染 骨显像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曲连军 张满江 孙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松动 骨溶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全膝置换术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忠宝 陆声 舒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1-835,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膝关节相关疾病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膝关节假体是否松动已成为决定膝关节置换术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假体周围骨量损失则成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此外,骨量丢失通常发生在膝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膝关节相关疾病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膝关节假体是否松动已成为决定膝关节置换术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假体周围骨量损失则成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此外,骨量丢失通常发生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并且与假体的设计、手术技术、骨负荷状况以及功能锻炼有高度的相关性。尽管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TKA目前仍存在假体松动的高风险。本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力传递机制、颗粒、炎症、假体周围骨量损失评估、假体置入完成后修复标准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假体松动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术 骨量 假体松动 翻修
原文传递
全髋置换术四种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车英玉 刘朝晖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术后假体脱位、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四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5月完成髋关节置换术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无近期深部感染。术后髋关节功能Ha...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术后假体脱位、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四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5月完成髋关节置换术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无近期深部感染。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0-90分,平均82.3分。并发症有术中4例股骨骨折,术后早期有3例发生脱位,术后下肢不等长6例,术后远期出现假体松动4例。结论:术中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术后假体脱位、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是全髋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术前必须充分评估与模拟、结合个体差异及术中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做好术后健康教育,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骨折 术后脱位 下肢不等长 假体松动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与影像学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及感染诊断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斌 黄诚 +2 位作者 王锦锋 曹晓征 成莉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294-329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影像学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及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32例疑似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及髋关节置换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影像学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及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32例疑似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及髋关节置换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CT诊断,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种方法检查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及相关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术中所见共诊断24例假体松动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发现22例假体松动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值=0.385,P=0.028;细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诊断感染患者21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2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值=0.390,P=0.027;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CT检查共发现24例假体松动患者,与术中所见结果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值=0.667,P<0.0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X线、CT检查共发现22例感染患者,与细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诊断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值=0.646,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影像学手段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及感染,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影像学 人工关节置换 假体松动 感染
原文传递
淫羊藿甙对诱导假体松动的骨吸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强兵 邹季 +3 位作者 叶劲 曾俊华 李浩 陈大伟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对关节磨屑刺激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PGE2、TNF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成4组。D组为关节磨屑组:培养细胞中加入体积比为0.1%的Ti微粒。A、B、C组分别在D组的基础上加入10mg/mL、1mg/mL、0.1mg/m...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对关节磨屑刺激单核细胞分泌IL-1β、IL-6、PGE2、TNF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成4组。D组为关节磨屑组:培养细胞中加入体积比为0.1%的Ti微粒。A、B、C组分别在D组的基础上加入10mg/mL、1mg/mL、0.1mg/mL的淫羊藿甙。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量各上清液中PGE2及TNF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上清中IL-1β及IL-6含量。结果与D组比较,A、B、C三组各检测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淫羊藿甙可以降低假体周围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防治假体松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甙 磨损颗粒 假体松动 IL-1Β IL-6 PGE2 TNF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烨 王大伟 +1 位作者 钟群华 苑井宽 《大众科技》 2014年第11期148-150,16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翻修假体的类型:全生物型臼和柄12例,全...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骨缺损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相关翻修技术。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其翻修假体的类型:全生物型臼和柄12例,全骨水泥型臼和柄3例,只用骨水泥臼4例,只用骨水泥柄2例,混合型假体2例,用原假体2例。需要植骨8例。结果:疗效参考Harris评分:优19髋(90分以上)、良4髋(80-89分)、可2髋(70-79分),优良率为92%。翻修的原因:假体松动9例,假体沉陷4例,假体脱位4例,感染2例,假体松动并周围骨折2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松动并脱位1例,假体断裂1例。结论:找出初次置换失败的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翻修方案,合理的选择翻修假体,具备一定的翻修技术及经验是髋关节翻修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翻修 假体松动 骨缺损
下载PDF
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远 孙俊英 +3 位作者 查国春 王涛 魏召劝 董圣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35例(3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岁。初次关节置换至翻修术时间为1... 目的探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35例(3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岁。初次关节置换至翻修术时间为1~15年,中位时间9.7年。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32例,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B3型骨折2例,低毒性感染1例。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0例;根据Paprosky分型标准:ⅡA型5例,ⅡB型9例,ⅡC型13例,ⅢA型8例。初次置换臼杯外径为46~52mm,平均49.6mm。翻修臼杯外径为56~68mm,平均60.4mm。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于术后20d发生假体脱位,对症处理后未再次脱位。35例患者均获随访,1例于术后6年死亡,其余34例患者随访时间2~14年,平均8.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6.4±1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即刻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离、距泪滴外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1例于术后10年出现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二次翻修术外,其余患者臼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结论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具有操作简便、植骨量少、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生物型臼杯 髋关节翻修术 假体无菌性松动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