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建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象式批评",李健吾践行"随笔式批评",表面上是模拟式地学习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实质上是创造性地承续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文体,他们的"西就"之路实为"东归"之途。三位批评家在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游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出路和走向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和典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传记体
印象式
随笔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建中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特聘首席教授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文论之批评文体研究》(批准号07JA751004)
文摘
该文以三位京派批评家(李长之、沈从文和李健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实绩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论的批评文体能否以及如何"活"在现代,"活"在当下。李长之标举"传记体批评",沈从文选择"印象式批评",李健吾践行"随笔式批评",表面上是模拟式地学习现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实质上是创造性地承续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文体,他们的"西就"之路实为"东归"之途。三位批评家在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游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出路和走向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和典范价值。
关键词
批评文体
传记体
印象式
随笔体
Keywords
literary
criticism
biographical
criticism
impressionistic
criticism
prosaic
criticism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以三位京派批评家为例
李建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