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采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6个地区共300份感染柑橘黄龙病菌的DNA样本作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技术对黄龙病菌携带的3种类型原噬菌体基因进行特异扩增、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以采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6个地区共300份感染柑橘黄龙病菌的DNA样本作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技术对黄龙病菌携带的3种类型原噬菌体基因进行特异扩增、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原噬菌体组合;携带单一原噬菌体类型的黄龙病菌株为6个地理种群的优势菌株,占比53.3%,其中以Type 2型为主;3类原噬菌体基因位点中A+T含量均高于G+C,表现出AT偏好特点;重组分析结果显示黄龙病菌间无重组信号,表明未发生重组事件;基因流N_(m)值均大于1,说明黄龙病菌在各种群中基因交流频繁;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Fu and Li’s D、Fu and Li’s F值均小于0,表明黄龙病菌种群存在过历史扩张。展开更多
文摘以采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6个地区共300份感染柑橘黄龙病菌的DNA样本作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技术对黄龙病菌携带的3种类型原噬菌体基因进行特异扩增、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原噬菌体组合;携带单一原噬菌体类型的黄龙病菌株为6个地理种群的优势菌株,占比53.3%,其中以Type 2型为主;3类原噬菌体基因位点中A+T含量均高于G+C,表现出AT偏好特点;重组分析结果显示黄龙病菌间无重组信号,表明未发生重组事件;基因流N_(m)值均大于1,说明黄龙病菌在各种群中基因交流频繁;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Fu and Li’s D、Fu and Li’s F值均小于0,表明黄龙病菌种群存在过历史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