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1
作者 夏元枢 魏国辉 +1 位作者 王振国 付先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90-992,共3页
以现代科技方法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科学诠释,是中医药发展、发扬和标准化所亟需的重要一步,对药性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中药四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推动其进入... 以现代科技方法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科学诠释,是中医药发展、发扬和标准化所亟需的重要一步,对药性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中药四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推动其进入分子水平,除对其属性表征与物质基础的研究外,还开始探寻其内在机制。文章着重从中药物象、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角度对中药寒热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展示近年来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的不同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寒热 研究方法 物象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栅藻延迟发光的制天南星、胆南星药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玉风 杨美娜 +2 位作者 庞靖祥 周宝宸 韩金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573-5579,共7页
目的寻找表征制天南星、胆南星寒热药性的延迟发光指标。方法非等间隔测量制天南星煎煮后26d内其煎煮液加入栅藻中的延迟发光,验证自然延迟发光平均强度和激发延迟发光线性拟合斜率(k)的稳定性。生物指示剂法测量6个批次制天南星、胆南... 目的寻找表征制天南星、胆南星寒热药性的延迟发光指标。方法非等间隔测量制天南星煎煮后26d内其煎煮液加入栅藻中的延迟发光,验证自然延迟发光平均强度和激发延迟发光线性拟合斜率(k)的稳定性。生物指示剂法测量6个批次制天南星、胆南星的延迟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天南星、胆南星中β-谷甾醇的含量及胆南星中胆红素和胆酸的含量,并探索k值与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制天南星煎煮后14 d内k值较自然延迟发光平均强度更稳定。6个批次的制天南星的k值均高于胆南星。6个批次的制天南星、胆南星中β-谷甾醇含量与k值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胆南星中胆红素和胆酸的含量与胆南星k值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k值是反映制天南星、胆南星药性的科学指标,为研究中药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天南星 胆南星 栅藻 延迟发光 中药药性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对缺氧所致心钠素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志峰 高鹏翔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35-136,共2页
①目的寻找特异性地影响心钠素(ANP)与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药物。②方法采用急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对ANP与ADH释放及肺指数的影响。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和急性缺氧组,后者包括未用药组、复... ①目的寻找特异性地影响心钠素(ANP)与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药物。②方法采用急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对ANP与ADH释放及肺指数的影响。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和急性缺氧组,后者包括未用药组、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③结果未用药组缺氧后ANP和ADH均有明显升高(t1=1.916,t2=2.301,P均<0.05);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缺氧后ANP下降(t1=2.402,t2=2.090,P均<0.05)。该两组与未用药组相比较有显著变化(t1=2.565,t2=2.144,P均<0.05)。两用药组缺氧后血浆ADH与缺氧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未用药组(t1=1.935,t2=2.115,P均<0.05)。未用药组肺指数较常氧对照组明显升高(t=3.029,P<0.01),复方丹参组和苓桂术甘汤组肺指数显著低于未用药组(t1=3.645,t2=3.375,P均<0.01)。④结论复方丹参和苓桂术甘汤可抑制急性缺氧所致的ANP和ADH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苓桂术甘汤 缺氧 心钠素 加压术
下载PDF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天益 汪开毓 柳仲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作者选用十八反中三个常用组对(藻戟遂芫反甘草、半夏反乌头、细辛反藜芦)分别对9头水牛、13头猪、38只山羊、174只家兔和55只小白鼠进行试验。通过临床检验、病理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钾、钠高子的测定等方法,实验... 作者选用十八反中三个常用组对(藻戟遂芫反甘草、半夏反乌头、细辛反藜芦)分别对9头水牛、13头猪、38只山羊、174只家兔和55只小白鼠进行试验。通过临床检验、病理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钾、钠高子的测定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十枣汤复方药理作用有明显利尿、排钠、升高血清白蛋白、退热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等五大作用。对内脏器官无明显病理损害。但十枣汤加甘草作用明显减弱,清理损害明显加重。藜芦与细辛配伍后短期内有食欲减损,但无一例中毒死亡。乌头与半夏配伍无一例死亡,仅见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轻度反应,实验结果证明十八反常用三个反药配伍是相对配伍禁忌,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因此在临床上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反 配伍禁忌 中兽医 中药配伍
下载PDF
CAR-T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
5
作者 石磊 顾瞻 张慧卿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13-1719,共7页
作为肿瘤治疗的新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治疗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与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常规抗肿瘤治疗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包括发热、腹泻等症状在内的... 作为肿瘤治疗的新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治疗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与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常规抗肿瘤治疗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包括发热、腹泻等症状在内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包括头痛、癫痫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在内的CAR-T相关性脑病为主。根据CAR-T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药药性理论尝试对CAR-T治疗进行中药性能分析,认为其药物性能四气中属温热之品,五味中属辛甘,趋向升浮,归于心、肝经,其引发的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为特殊的“自身免疫药毒”,主要的病理机制为风火痰瘀合而为病,上扰心脑,下侵肠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病因 病机 中药性能
下载PDF
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葱蜜酒配伍禁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天益 丁衡君 毛健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作者采用心电图描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研究葱密配伍禁忌,对象兔99只、山羊9头、黄牛水牛各6头的试验,其结果表明葱蜜的三种提取液,以白酒浸法提取对象兔、山羊的病理损害较冷水浸提和煮沸提取法严重;葱密酒组对健康家兔... 作者采用心电图描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研究葱密配伍禁忌,对象兔99只、山羊9头、黄牛水牛各6头的试验,其结果表明葱蜜的三种提取液,以白酒浸法提取对象兔、山羊的病理损害较冷水浸提和煮沸提取法严重;葱密酒组对健康家兔的损害表现为三种副作用:腹泻、腹胀、心律不齐。心电图P波值升高,T波值下降,与试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而葱蜜酒组对病理模型高血钙家兔的损害较前者更为严重,心电图表现T波倒置,S—T段缩短或消失:葱蜜酒剂浸泡七天者较浸泡100天,365天者更严重,心包积液(占32.3%),肠胀气(占61.3%),腹腔积水(占71%)。球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肝和肾充血、变性等。本实验结果证明十八反歌曰:“蜜蜡莫与葱相见,人若犯之都是苦”之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禁忌 中药性能 中兽医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惠 刘文龙 +4 位作者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73-4479,共7页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与不同状态下人体(主体分子)以非共价键发生结合,通过释放(或吸收)能量,能够纠正人体由于受到外界寒邪/热邪侵袭而造成机体超分子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宏观上表现为中药四性。基于此,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的体内、体外两类方法,体外方法包括物理内能法和主客体分离及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体内方法包括生物体热研究、动物行为学观测法、体表温度观测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是研究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而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融合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超分子化学理论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
原文传递
基于本草认识的半夏药理及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熠文 杨柏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762,共5页
半夏的历代本草认识体现于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半夏的药源、药性、药效、药用与药理。通过对半夏药理的分析,表明中药药理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药物的外在物象为依据,结合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解释、分析药物... 半夏的历代本草认识体现于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半夏的药源、药性、药效、药用与药理。通过对半夏药理的分析,表明中药药理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药物的外在物象为依据,结合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解释、分析药物作用规律与原理的理论,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药源、药性、药效与药用各个方面。因此,对中药的认识与应用必须重视历代本草文献的记载,全面、系统地予以解析,方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认识 半夏 药理 中药药性
原文传递
从人参药性历史记载的变化看单味药药性成因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成华 薛长松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596-1600,共5页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成因。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是中医学具体理论流派指导下的不同流派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过程,是中药临床功效与临床用药倾向影响中药单味药药性形成过程的具体实例。单味药人参的复杂药性成因体现了中药单味药药性理论与药性实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中药药性 临床用药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傅青主女科》“以甘为主,四味皆合”探析不孕症的组方思路
10
作者 强若男 刘雁峰 +4 位作者 夏晴 顾元烨 张华南 梁甲一 张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82,共6页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两两相合所化功效各异。基于中药性味理论,梳理、探析《傅青主女科》中五味合化之组方思路及用药特色,并将其归纳为“以甘为主,四味皆合”。傅青主治疗不孕时,以甘味药物为主,其余皆与之相合运用,或辛甘化阳,散寒暖胞;或酸甘化阴,填精养宫;或苦甘坚阴,滋肾润胞;或辛咸除痹,软坚利宫。灵活运用中药性味及其合化之理,强化药物配伍关系,深化方剂理论内涵,燮理胞宫阴阳以助其摄精容物。此外,傅青主重视将多组合化蕴于一方,以剂量之参差分明方剂中合化主次关系的同时,借助药物炮制之法以增效引经。探析傅青主运用五味合化理论及其以纯和之品逐层次、多环节收效的组方思路,对优化生殖领域的中医药助孕方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合化 傅青主女科 助孕 中药药性 组方思路
原文传递
基于古代斗历天文学对中药四气五味理论的动态解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0-531,共2页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章从古代斗历历法天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产生的古天文学背景,阐明中医五行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思维框架尝试动态解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核心和中医原创性思维的优势,为科学的理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历 天人相应 四气 五味
原文传递
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中药寒热量化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玥 郑丰杰 李宇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65-1769,共5页
开展中药寒热度的定量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中药药性寒热度评价体系,是中药药性研究和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热力学方法鉴于其具有的整体性、可量化性,是中药寒热量化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近10年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中药寒热... 开展中药寒热度的定量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中药药性寒热度评价体系,是中药药性研究和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热力学方法鉴于其具有的整体性、可量化性,是中药寒热量化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近10年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中药寒热药性的主要方法:冷热板示差法、微量热仪法及由其衍伸的细胞学MTT测定法、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法,对各方法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评价其优点和弊端,并分析了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中药归经与热敏通道理论对研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提出展望,认为中药寒热度的研究需考虑“点”“面”“体”“时”多个维度,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中药四气 量化 热力学 研究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酸味的药性表达及在临证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3
作者 曹煌 张静雅 +3 位作者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617-3622,共6页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性的表达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中药 中药药性理论 仿生技术 物质基础 临证配伍
原文传递
中药四气燃烧焓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启泉 贺福元 +4 位作者 罗杰英 皮凤娟 黄胜 江欢英 吴德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4-627,638,共5页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 目的建立中药四气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建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的用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气数学模型,运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中药提取物、饲料及服药前后大鼠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并分析不同药性中药经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燃烧焓的变化,验证所创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大鼠服用不同四气中药前后体内能量变化平均值分别为寒性组-5.218×104J、热性组4.885×104J、平性组1.175×104J和空白组-7.639×103J,组间进行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的以燃烧焓表达的中药四性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不同药性中药引起机体的寒、热、温、凉的变化,可用来定量表达中药四性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气 燃烧焓 代谢产物 中药药性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