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系统安全域的数学定义与存在性证明 被引量:41
1
作者 肖峻 祖国强 +3 位作者 白冠男 张苗苗 王成山 赵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828-4836,5106,共9页
该文从数学上描述了配电系统的N-1安全性,给出了安全域(distribution system security region,DSSR)的严格数学定义,并首次证明DSSR的存在性。首先,从数学上描述了配电系统运行的状态空间与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约束条件。其次,为描述N-1安... 该文从数学上描述了配电系统的N-1安全性,给出了安全域(distribution system security region,DSSR)的严格数学定义,并首次证明DSSR的存在性。首先,从数学上描述了配电系统运行的状态空间与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约束条件。其次,为描述N-1安全性及安全程度,提出了安全函数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安全函数,并证明其具有连续和单调减的重要性质。再从数学上将N-1安全性描述为安全函数满足某个预定临界值的问题。然后,给出了更严格的DSSR数学定义:DSSR是所有安全工作点的集合,该集合具有封闭的边界,边界内部均为安全工作点,外部均为不安全工作点。最后,从数学上证明了对于任意给定配电网,其DSSR一定存在。文中工作对揭示配电网安全域的数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智能配电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及规划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安全域 N-1安全性 数学定义 存在性 证明 安全函数
下载PDF
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 被引量:15
2
作者 霍海红 《北大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616-648,共33页
证明责任乃诉讼法、证据法甚至实体法中极具实践性的课题,也是近年来引起学界强烈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证明责任功能的视角对证明责任问题进行剖析,试图从多个功能角度看待证明责任而不是将其局限于裁判功能,试图解析证明责任所蕴涵的多... 证明责任乃诉讼法、证据法甚至实体法中极具实践性的课题,也是近年来引起学界强烈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证明责任功能的视角对证明责任问题进行剖析,试图从多个功能角度看待证明责任而不是将其局限于裁判功能,试图解析证明责任所蕴涵的多重理念和具有的重大制度价值,以期对证明责任理论的研究、民事证据立法乃至民事实体立法有所助益。本文的研究可能只是一个初步的甚至是肤浅的探讨,证明责任的意义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 功能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反思“印证证明模式”的另一种理论框架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澍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200,共14页
“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的变量差异决定其在“作用维度”中呈现的作用效果,进而形塑出多样化的刑事司法实践样态。同时,通过“作用维度”可以连接理论与实践,其中作用效果的区别,... “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的变量差异决定其在“作用维度”中呈现的作用效果,进而形塑出多样化的刑事司法实践样态。同时,通过“作用维度”可以连接理论与实践,其中作用效果的区别,正是界定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评价要素。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处于“经验-规范”“实体-程序”“知识-权力”“认知-行为”四重作用维度之中,以此为指引,“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转型的基本方向。当前学界对于“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存在理论误读,需要结合“证明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的整体性”加以澄清,并在“作用维度”的理论框架中接纳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证明 证明模式 作用维度 评价要素 印证 刑事司法
下载PDF
一种具有隐私保护与前向安全的RFID组证明协议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志才 王益涵 +2 位作者 张晓梅 陈计伟 陈珊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无线射频识别(RFID)组证明协议用来证明多个标签是否同时存在,在实际场景下需要多个标签组成一组来标识同一个物体,但RFID标签结构简单,计算存储资源有限,其安全协议的实现受到制约。为此,提出一种隐私保护和前向安全的组证明协议,通过... 无线射频识别(RFID)组证明协议用来证明多个标签是否同时存在,在实际场景下需要多个标签组成一组来标识同一个物体,但RFID标签结构简单,计算存储资源有限,其安全协议的实现受到制约。为此,提出一种隐私保护和前向安全的组证明协议,通过哈希运算和随机化等操作确保协议会话信息的保密传输和隐私性,将激活-休眠机理、过滤-响应机制以及身份认证与组证明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协议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RFID组证明协议具有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能够抵抗窃听、跟踪、重放与去同步等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组证明 安全与隐私 哈希函数 匿名性
下载PDF
论刑事证明标准的人权保障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封利强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8,51,共8页
刑事证明标准通过判断事实真伪、平衡诉讼结构和量化证明责任为被追诉人的实体性人权与程序性人权提供保障。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规范功能未能正常发挥,由此导致了人权保障功能的缺失。应当积极推动立法的科学化,健全司法保障机制,并弘... 刑事证明标准通过判断事实真伪、平衡诉讼结构和量化证明责任为被追诉人的实体性人权与程序性人权提供保障。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规范功能未能正常发挥,由此导致了人权保障功能的缺失。应当积极推动立法的科学化,健全司法保障机制,并弘扬人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以促进刑事证明标准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规范功能 社会功能 人权保障
下载PDF
改进的D-S证据理论在海上目标融合识别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崔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X期109-111,共3页
船舶海上航行的过程中传感器获取到的信息间会存在冲突。本文对传统的D-S证据理论进行改进,通过权重来调整不同证据的可信度,然后利用Dempster合并法则实现目标信息的融合。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优于其他... 船舶海上航行的过程中传感器获取到的信息间会存在冲突。本文对传统的D-S证据理论进行改进,通过权重来调整不同证据的可信度,然后利用Dempster合并法则实现目标信息的融合。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证据理论 目标融合 可信度函数
下载PDF
我国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再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泽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7,共12页
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公安司法系统开展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瑕疵证据范畴认识不清、瑕疵情形多样、瑕疵发现主体多元、处理方式随意、规范要求混乱、处理程序失范、去瑕疵机会无限、补证不能处理失范等问题。这与我国瑕疵... 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公安司法系统开展瑕疵证据补正证明的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瑕疵证据范畴认识不清、瑕疵情形多样、瑕疵发现主体多元、处理方式随意、规范要求混乱、处理程序失范、去瑕疵机会无限、补证不能处理失范等问题。这与我国瑕疵证据规范体系逻辑性弱、理论界学说的多样性、司法实践经验性认识的顽疾、行政审批式的办案经验、诉讼职能混淆、立法与司法理念错位以及三机关冲突解释有关。应明确消弭证据瑕疵的立法目的、回归诉讼职能本质、协调瑕疵证据立法模式、统一证据资格标准,构建简明规范的筛选机制,整合和再构瑕疵证据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瑕疵证据 补正证明 定案的根据 诉讼职能 补正责任
原文传递
Mathematical Wave Functions an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the Electron and Positron
8
作者 Declan Trail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4期1134-1162,共29页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 The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particles in Physics is well known. Particles have properties that uniquely characterize them from one another, such as mass, charge and spin. Charged particles have associated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Also, every moving particle has a De Broglie wavelength determined by its mass and velocity. This paper shows that all of these properties of a particle can be derived from a single wave function equation for that particle. Wave functions for the Electron and the Positron are presented and principles are provided tha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functions of all the fundamental particles in Physics. Fundamental particles such as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point particles in the Standard Model of Physics and are not considered to have a structur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y do indeed have structure and that this structure extends into the space around the particle’s center (in fact, they have infinite extent), but with rapidly diminishing energy density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at center. The particles are formed from Electromagnetic standing waves, which are stable solutions to the Schrödinger and Classical wave equations. This stable structure therefore accounts for both the wave and particle nature of these particles. In fact, all of their properties such as mass, spin and electric charge, can be accounted for from this structure. These particle properties appear to originate from a single point at the center of the wave function structure, in the same sort of way that the Shell theorem of gravity causes the gravity of a body to appear to all originate from a central poin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two fully characterized fundamental particles, with a 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i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built up from the underl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at comprise these and all fundamenta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POSITRON Wave function 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Spin Mass Charge proof Fundamental Particle Properties Quantum Mechanics Classical Physics Computer 3D Model Schrödinger Equation RMS KLEIN GORDON Electric Magnetic Lorentz Invariant Hertzian Vector Point Potential Field Density Phase Flow Attraction REPULSION Shell Theorem Ehrenfest VIRIAL Normalization Harmonic Oscillator
下载PDF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喆 张建林 姜永艳 《高等数学研究》 2011年第5期57-60,共4页
分类总结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并加以分析讨论,以求深化对微分中值定理的理解.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证明 辅助函数
下载PDF
刑事证据视野中的盘查记录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静华 《证据科学》 2010年第1期66-73,共8页
盘查记录有《当场盘问、检查笔录》和《挡获经过(说明)》两种形式,它们在制作主体、形成时间空间、证明内容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之所以如此,源于不同的警务机制。盘查记录的诉讼证据资格不应有任何疑问,这是因为在"违法—犯罪二元... 盘查记录有《当场盘问、检查笔录》和《挡获经过(说明)》两种形式,它们在制作主体、形成时间空间、证明内容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之所以如此,源于不同的警务机制。盘查记录的诉讼证据资格不应有任何疑问,这是因为在"违法—犯罪二元追诉机制"下,刑事立案前的查缉活动由负责日常警务的警察依法进行,由此获得的证据必然具有合法性。在证明作用方面,盘查记录因其证明内容的综合性、直接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具备了很强的诉讼推进能力。从立法完善角度,应当统一盘查记录的形式,规范其制作方式和记载内容,明确盘查记录的诉讼证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盘查记录 证据资格 证明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Hash函数的秘密共享方案安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会娟 林国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4718-4719,4723,共3页
分析了当前几种秘密共享方案的不足,且给出了一个基于单向Hash函数的动态秘密共享方案的改进算法,它的特性如下:更新系统密钥时,无须更改每个子密钥;当某个子密钥泄密时,不对其它子密钥的安全构成威胁;系统为新共享者分配子密钥时,其它... 分析了当前几种秘密共享方案的不足,且给出了一个基于单向Hash函数的动态秘密共享方案的改进算法,它的特性如下:更新系统密钥时,无须更改每个子密钥;当某个子密钥泄密时,不对其它子密钥的安全构成威胁;系统为新共享者分配子密钥时,其它子密钥不受任何影响;子密钥可无限制地多次使用;具有很强的防欺诈和欺诈识别功能。该算法已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该文将给出一些实验数据,并对算法性能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欺诈 系统密钥 子密钥 HASH函数 秘密共享
下载PDF
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认定中口供的证明功能与实践应对
12
作者 孙娇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8,共8页
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电子数据逐渐成为刑事司法中不可或缺的证据表现形式与内涵,海量的电子数据令口供在证据结构中的地位与证明体系中的功能均呈现出迥异于传统的实践新样态。口供的证明功能开始逐步向辅助确定被追诉人身份、... 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电子数据逐渐成为刑事司法中不可或缺的证据表现形式与内涵,海量的电子数据令口供在证据结构中的地位与证明体系中的功能均呈现出迥异于传统的实践新样态。口供的证明功能开始逐步向辅助确定被追诉人身份、提高电子数据采信率、巩固全案证明体系转变。作为一项直接证据与言词证据,口供证明功能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口供内容自愿、真实、合法的基础之上,否则将会异化诉讼理念,损害诉讼效益,甚至在“零口供”下陷入案件证明体系的桎梏。因此,对待口供必须采取理性的态度,不断探索降低倚重口供的程序路径,建立电子痕迹身份识别方法、增强电子数据自身证明力以及引入网络犯罪刑事推定制度等,以期更好发挥口供在当前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认定中的证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口供 电子数据 证明功能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担的依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昭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8-53,共6页
证明责任分担依据决定着各诉讼主体对证明责任的承担,并决定着诉讼的最终结果。在刑事诉讼中,传统理论对证明责任分担依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诉讼法领域中进行。事实上,我们从世界各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担的现状中可以看到,控方一般只对... 证明责任分担依据决定着各诉讼主体对证明责任的承担,并决定着诉讼的最终结果。在刑事诉讼中,传统理论对证明责任分担依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诉讼法领域中进行。事实上,我们从世界各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担的现状中可以看到,控方一般只对犯罪本体要件承担证明责任,而对排除犯罪成立的要件包括“阻却违法事由”与“阻却责任事由”则由辩方承担证明责任。证明责任的上述分配实际上根源于实体法领域犯罪构成的推定机能,正是这种推定机能使得证明责任在控辩双方之间进行了合理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 犯罪构成 推定机能
下载PDF
高等数学中的构造辅助函数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勇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通过构造辅助函数来解题是数学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此通过典型实例体现构造辅助函数在高等数学多方面解题中的应用,同时对构造辅助函数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构造辅助函数的步骤。
关键词 辅助函数 证明 函数 分析
下载PDF
微积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娟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70-171,173,共3页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许多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很多,本文给出了应用微积分知识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见方法,并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微积分 不等式 证明 函数
原文传递
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伊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32-34,共3页
证明不等式是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解答考研数学中出现的不等式试题,对一些常用的不等式证明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 证明不等式 定理 TAYLOR公式 单调性 极值 凸函数 JENSEN不等式
下载PDF
振动筛隔振弹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洁 马伟 +1 位作者 刘俊尧 郭强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25,共3页
以弹簧质量最小、自由高度最小和自振频率最小作为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选取弹簧丝直径、弹簧中径和工作圈数作为设计变量,把强度、刚度、旋绕比、稳定性等参数作为约束条件,应用优化理论中的规格化加权法得到了优化设计结果,并给... 以弹簧质量最小、自由高度最小和自振频率最小作为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选取弹簧丝直径、弹簧中径和工作圈数作为设计变量,把强度、刚度、旋绕比、稳定性等参数作为约束条件,应用优化理论中的规格化加权法得到了优化设计结果,并给出了实际设计尺寸参数,可供振动筛隔振弹簧设计时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弹簧 优化设计 目标函数 约束
下载PDF
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7-51,62,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大类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包括泰勒公式、微分中值定理、函数的最值性(极值性)、函数的凹凸性.不同方法适用的条件不同,在证明不等式之前要认真分析.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尚不完善,还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 导数 不等式 泰勒公式 微分中值定理 函数性质
下载PDF
校对职业化及其功能的转变
19
作者 郭开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1-92,96,共3页
校对孕育于校雠和校勘之中,伴随着活字印刷而诞生。校对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和学问形成于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近代印刷业兴起之后。从校对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它的主要功能一直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对文本和校... 校对孕育于校雠和校勘之中,伴随着活字印刷而诞生。校对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和学问形成于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近代印刷业兴起之后。从校对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它的主要功能一直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对文本和校对模式发生了变化,校对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主要“校异同”转而为主要“校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 功能 转变 校异同 校是非
下载PDF
论统一的诉讼举证责任概念
20
作者 刘田玉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8,共7页
举证责任的概念在三大诉讼法中应当是统一的 ,其含义为 :法律事先为各方当事人配置提供证据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能履行该义务 ,则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的责任。因此举证责任不是一种单一的责任 ,而是多种责任的综合体。举证责任作... 举证责任的概念在三大诉讼法中应当是统一的 ,其含义为 :法律事先为各方当事人配置提供证据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能履行该义务 ,则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的责任。因此举证责任不是一种单一的责任 ,而是多种责任的综合体。举证责任作为一种诉讼裁判机制 ,它的功能有二 :一是在诉讼开始时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以便裁判者查明案件事实 ;二是在审判结束而事实真相仍不明确时 ,使裁判者作出明确的判决。这两方面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裁判者 当事人 诉讼法 证据 案件事实 判决 义务 概念 履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