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方盛 余伟林 孙晓亮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较为常用,但不同术式取得治疗效果是有差别的。切开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较为常用,但不同术式取得治疗效果是有差别的。切开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47例接受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握力(患侧/健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可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 疗效 影响
下载PDF
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闵捷 郭雅娣 +6 位作者 廖晓辉 吴子征 李峻 朱诚 王平 王伟 张前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男14具,女6具.解剖测量旋前方肌桡尺侧的长度、远近端的宽度,以及旋前方肌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远近端骨性隧道...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男14具,女6具.解剖测量旋前方肌桡尺侧的长度、远近端的宽度,以及旋前方肌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远近端骨性隧道的宽度、远端与腕横纹的距离.进一步了解旋前方肌的解剖特点.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保留旋前方肌、T型解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10例;年龄为28 ~ 65岁,平均52.7岁;骨折AO分型:23-A型8例,23-B型5例,23-C1型5例.末次随访时应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 结果 旋前方肌为一近直角梯形的扁肌,血供丰富,其桡、尺侧长度平均分别为4.60、4.46 cm,远、近端宽度平均分别为4.41、4.48 cm.旋前方肌远端与腕横纹的距离平均为3.61 cm,远、近端骨性隧道宽度平均分别为3.08、1.91 cm.1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6~36个月)随访.1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评分为95 ~100分,平均97.7分;18例患者均为优. 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横形骨折线位于旋前方肌的远端1/4 ~ 1/2之间,旋前方肌骨性隧道较宽.对于AO分型为23-A型、23-B型及23-C1型的骨折,采用保留旋前方肌远端置入钢板固定的术式是可行的,术后患者恢复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学 旋前方肌
原文传递
旋前方肌缝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司卫兵 秦卫 郝跃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比较旋前方肌的缝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疗效的中期影响。方法两组独立手术医师组,A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不予以缝合旋前方肌;B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仔细修补缝合旋前方肌;共随机回顾性选取30... 目的比较旋前方肌的缝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疗效的中期影响。方法两组独立手术医师组,A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不予以缝合旋前方肌;B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仔细修补缝合旋前方肌;共随机回顾性选取30例患者,15例为一组,均为AO B型骨折。分别在术后4周、6个月比较健侧与患侧的腕关节旋前、旋后功能以及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结果术后4周,患侧的旋前旋后功能较健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侧组内旋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患侧的旋前旋后功能较健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患侧组内旋前以及旋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周,AB两组组间DASH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组间DAS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中期疗效
下载PDF
Effect of fixing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ith volar locking palmar plates while preserving pronator quadratus 被引量:14
4
作者 Fan Jian Chen Kai Zhu Hui Jiang Bo Yuan Feng Zhu Xiaozhong Mei Jiong Yu Guangr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929-2933,共5页
Background L-shaped incis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PQ) muscle along its radial and distal borders was always take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Repair of the PQ muscle was always reco... Background L-shaped incis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PQ) muscle along its radial and distal borders was always take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Repair of the PQ muscle was always recommended at the end of operation for some instructive reasons.But repair of PQ is not satisfied because of poor quality of muscle and fascial tissues which may cause pain or impede forearm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for post-operative scarring around PQ.Inserting the locking palmar plate to pass under the pronator quadratus muscle and the locking screws are inserted through miniincisions in pronator quadratus in some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s a reasonable technique which can preserve the pronator quadratu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after volar plating of th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hile preserving the pronator quadratus and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0 and April 2012,65 patients (42 males and 23 females; aged 20-68 years and a mean age of 42.5 year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the volar locking palmar plates (Depuy or Smith companies).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23A-2 through 23C-3 according to 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 (OTA) classifications.All surgeries were completed by the same trained team.The volar locking palmar plates of distal radius performed with preserving pronator quadratus group involved 30 patients including 19 males and 11 females and performed with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 group involved 35 patients including 23 males and 12 females.We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for wrist pain,forearm range of motion,grip strength,ped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wrist functional recovery score.Results The minimum follow-up for the whole cohort was one year.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with regard to wrist pain,forearm range of motion,grip strength and wrist function at 1,2,and 6 weeks postoperatively,but in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radius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palmar plate pronator quadratus
原文传递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祯华 余得水 +1 位作者 张玉明 王德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696-699,共4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通常采取掌侧进入切断旋前方肌,这会影响手术暴露并延长手术时间,不便于早期康复。目的:研究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经掌侧改进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通常采取掌侧进入切断旋前方肌,这会影响手术暴露并延长手术时间,不便于早期康复。目的:研究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经掌侧改进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掌侧改进入路行桡骨远端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男24例,女32例;左侧36例,右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2.5±7.8)岁。常规观察旋前方肌形态、血管神经的解剖位置,对桡骨远端骨折经掌侧保留旋前方肌的手术入路进行临床手术验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5±3)min,术中常规使用上肢止血带,出血量5~20 ml。5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切口均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根据StewartⅡ评分:优48例,良6例,中2例(骨折解剖复位),差0例,优良率96.4%。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经掌侧保留旋前方肌行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是完全可行的,体现了微创手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掌侧手术入路 锁定接骨板
下载PDF
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1
6
作者 廖明新 曾卡斌 陈小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最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0例患者随访(12.96±1.09)个月。术后12周测量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两侧在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和尺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所有的骨折均在8个月达到骨愈合,桡骨远端无畸形,桡骨的高度和宽度无继发改变,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下尺桡关节匹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临床评定标准,优37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可以更早、更好地恢复,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肱桡肌腱 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晓冬 许国强 +6 位作者 王刚 刘振宇 高化 陈文韬 赵亮 李亚东 王宝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角度,比较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内固定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炳 樊建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3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予以保留旋前方肌。34例患者中,男性15...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3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予以保留旋前方肌。3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4-76岁,平均57岁。按照AO/OTA分型:A3型4例,B1型3例,B2型11例,B3型10例,C1型6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12-15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11%。结论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缝合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疗效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斌 康正阳 +1 位作者 魏世坤 熊廷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改良Henry入路手术治疗中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后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0例,按照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术中缝合组112例,...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改良Henry入路手术治疗中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后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0例,按照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术中缝合组112例,男35例,女77例;年龄37~65(48.5±7.4)岁;骨折AO分型,B型46例,C型66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将切开旋前方肌予以缝合。不缝合组108例,男32例,女76例;年龄34~67(47.6±7.8)岁;骨折AO分型B型41例,C型67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对切开旋前方肌不予缝合,原位铺于钢板表面。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旋前、旋后、掌倾、背伸),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8.5±1.3)个月。术后6周,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中缝合组VAS评分(2.6±1.2)分,与不缝合组(5.8±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缝合旋前方肌在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近期无明显优势,但术中缝合旋前方肌能减少早期术后疼痛,建议术中应缝合旋前方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建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目的观察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切开旋前方肌、观察组患者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观察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切开旋前方肌、观察组患者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尺偏、掌屈、背伸、桡偏),术后6周时握力、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oney腕关节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均增强,且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时,观察组患者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桡骨远端 掌侧钢板内固定术 旋前方肌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曾卡斌 吴天旺 潘俊晖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21°,尺偏角19°~28°,桡骨短缩长度0~2 mm;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腕关节背伸40°~65°,腕关节掌屈45°~70°,前臂旋前55°~90°,前臂旋后55°~8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9. 4%。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微创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琪毅 张文广 +2 位作者 唐亚飞 李传文 郭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3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桡骨远端骨折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不切开组28例(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和切开组28例(术中... 目的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3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桡骨远端骨折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不切开组28例(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和切开组28例(术中切开旋前方肌)。术后根据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放置是否良好;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在腕部VAS评分、腕部活动度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不切开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0.05);不切开组的尺偏、桡偏、旋前和旋后功能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术后6周复查时,切开组VAS评分和Gartland-Werley评分均高于不切开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保护屈肌腱以及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士刚 邱福平 +3 位作者 张磊 吴飞 何兵 王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定后术中缝合旋前方肌,32例术中未缝合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掌屈-背伸ROM、腕关节桡偏-尺偏ROM及前臂旋前-旋后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缝合组[(3.3±0.5) vs (5.3±1.3), P<0.001;(2.5±0.8)vs (3.2±1.0), P=0.008];术后1个月时缝合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ROM显著大于未缝合组[(90.3±15.9)°vs (79.6±9.5)°, P=0.011]。术后3个月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缝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8/2 (90.0%),未缝合组为24/4 (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桡远端骨折缝合旋前方肌可有效缓解术后短期疼痛,并可改善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Henry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旋前方肌
原文传递
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长段粉碎性盖氏骨折
14
作者 刘栋 曹录民 +3 位作者 王啸 江波 张宇 华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8-931,共4页
[目的]介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患者14例,采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微创切口入路,自腕横... [目的]介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患者14例,采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微创切口入路,自腕横纹水平向近端纵向切开约3.0cm,先在远端桡侧切口腕屈肌桡侧分离,将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桡动脉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用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贴骨膜剥离,建立“肌-骨隧道”后经皮插入合适规格的锁定钢板,复位骨折,三点定位钢板位置,分别拧入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5.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30.3)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0.9)个月。术后6个月Mayo评分:疼痛评分(23.6±2.3)分,满意度评分(23.9±2.1)分,活动范围评分(17.1±4.1)分,握力评分(23.6±3.5)分,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结论]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确切、患肢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氏骨折 微创手术 旋前方肌 掌侧钢板
原文传递
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顺 李天喜 王文峰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其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其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Henry掌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治疗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优者19例、良者7例、中者4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优者8例、良者12例、中者9例、差者3例,优良率62.50%(Z=-2.548,P=0.011);治疗组患者Mayo评分为(74.25±6.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Mayo评分(65.82±6.57)分(t=5.254,P<0.001)。结论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临床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 旋前方肌 腕关节功能 老年
下载PDF
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16
作者 盛伟 刘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6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手术28例,术中使用腕关节镜辅助;...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6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手术28例,术中使用腕关节镜辅助;采用传统Henry入路手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90.0±7.2)min,较传统组(55.0±5.7)min有所增长(P<0.05)。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伤口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所有纳入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各向活动度均逐步得到改善。术后3 d、1周时微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3.8±2.2)vs(6.6±2.3),P=0.026;(3.2±1.4)vs(5.7±2.8),P=0.041];术后1、3、6个月时两组差异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周时微创组屈伸、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传统组[(90.0±13.8)°vs(81.0±7.6)°,P=0.017;(79.6±9.2)°vs(61.1±15.6)°,P<0.001];术后3个月时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微创组优良率为25/3(89.2%),传统组为29/6(8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同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疼痛期短等优点,且改善了术后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微创入路 旋前方肌 腕关节镜
原文传递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炳 袁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以及剥离旋前方肌远端附着后桡骨远端显露范围。结果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并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以及剥离旋前方肌远端附着后桡骨远端显露范围。结果旋前方肌远侧缘与腕关节距离为(9.32±2.39)mm,经切开剥离后,该距离可增加至(23.10±2.08)mm,在旋前方肌近侧缘的平面,血管神经束距桡骨尺侧缘的距离为(5.92±0.21)mm。结论该研究证实了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解剖基础以及其潜在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解剖学
下载PDF
旋前方肌血管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新宇 王俊青 鄂占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旋前方肌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本文探讨旋前方肌血管瘤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旋前方肌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旋前方肌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像图特点,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 目的旋前方肌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本文探讨旋前方肌血管瘤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旋前方肌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旋前方肌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像图特点,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实时动态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及血供情况。结果 23例病灶均位于旋前方肌内,最大者约50 mm×50 mm×40 mm,最小者约10 mm×10 mm×9 mm,其中11例旋前方肌血管瘤内可见静脉石、钙化灶声像。实质回声型8例:超声示形态不规则的低强不均质回声,部分可见囊实混合性回声,多见钙化,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CDFI以连续性静脉血流频谱为主;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囊性回声型12例:声像为相互交错的管状暗区低无回声光团,呈蜂窝状,少有钙化,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尚可分辨;CDFI见暗淡血流信号;病理分型为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混合回声型3例:超声示中低强不均匀回声,夹杂有点、带状或不规则偏强回声区交错分布声像,多见钙化,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分辨不清,与周围肌肉肌腱神经关系密切;CDFI见少许血流信号,偶见搏动性低速高阻型动脉血流频谱;病理分型为混合型血管瘤。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20/23)。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旋前方肌血管瘤,可作为旋前方肌血管瘤首选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分型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旋前方肌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保留与不保留旋前方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得水 李祯华 +2 位作者 张玉明 何斌 王德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和切断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14例,观察组接受保留旋前方肌手术,对照组采用切断旋前方肌... 目的 探讨采用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和切断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14例,观察组接受保留旋前方肌手术,对照组采用切断旋前方肌.比较两组骨折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4周,6周,3个月,6个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 观察组骨折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4周,6周,3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6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传统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较,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可早期功能锻炼,近期效果优势明显,建议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cooney评分
下载PDF
Mimics软件辅助下的掌侧Henry入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鹏刚 吴增志 +3 位作者 林伟文 夏雄超 凌华军 钟思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73-76,107,共5页
目的研究在Mimics软件辅助下不切断旋前方肌的掌侧Henry入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23~86岁,平均43岁。手术时机为伤后0~7d,平均随... 目的研究在Mimics软件辅助下不切断旋前方肌的掌侧Henry入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23~86岁,平均43岁。手术时机为伤后0~7d,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按照AO/ASIF分类:C1型12例,C2型5例,C3型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不切断旋前方肌组(观察组)16例,术前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模拟手术复位,Henry入路暴露,于旋前方肌下插入钢板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切断旋前方肌组(对照组)16例,经Henry入路暴露后切断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2周、4周、3个月分别对患侧腕关节VAS评分、上肢DASH评分及前臂旋转、腕屈伸及内收、外展等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差异。结果术后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大鱼际肌区麻木,未出现感染、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周、4周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上肢DASH评分及握力术后2周、4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4周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转功能及握力较其他指标恢复更早。结论在mimics软件辅助下不切断旋前方肌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方法可行,疗效确切,减少术中操作时间及不必要的损害,术后并发症少,保留了旋前方肌的功能,为术后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软件 桡骨远端骨折 旋前方肌 Henry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