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曹梦瑶 王晶 +5 位作者 周林宜 程晶 李永清 许健 江波 胡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00-4509,共10页
【目的】探究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核小体(PML NBs)在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制备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可视化检测Ch-PML的方法。【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 【目的】探究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核小体(PML NBs)在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制备抗鸡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可视化检测Ch-PML的方法。【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Ch-PML重组蛋白,并将其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进行融合,用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用Protein A/G纯化抗Ch-PML单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和亚类,最后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用于鸡PML NBs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方法。【结果】Ch-PML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大小为19 ku;以此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抗Ch-PML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经亚类和型检测,其为IgG2b亚类,轻链为Kappa型。利用制备的抗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发现,内源性PML NBs在宿主细胞核中呈点状分布,过表达的Ch-PML在宿主细胞核中形成团块状聚集体,且MDV感染宿主细胞后核内PML NBs数量比未感染细胞显著减少(P<0.05),说明MDV感染导致核内的PML NBs组装受到抑制。【结论】本研究利用制备的抗Ch-PML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鸡PML NBs的IFA检测方法,并发现MDV抑制宿主细胞PML NBs组装这一现象,为MDV致病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 单克隆抗体 核小体(NBs) 马立克病病毒(MDV)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力德 邵一鸣 +4 位作者 郝睿 王茜茜 部娜 马丽亚 那仁满都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6-890,共5页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衰老、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同时,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明显下调的趋势,表明其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虽然已有较多...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衰老、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同时,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明显下调的趋势,表明其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虽然已有较多文献对PML蛋白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并未被系统地归纳总结。本文深入剖析当前研究现状,从PML蛋白调控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转化和迁移、促进细胞衰老,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PML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以期为PML蛋白的全面认知及为相关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衰老 调节血管生成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FLASH结合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并增强p53的SUMO修饰
3
作者 王梦妮 熊真真 +2 位作者 王之盈 吴建华 石晓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6-1440,共15页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 FLASH/CASP8AP2为基因组中一个独特的基因,参与多个细胞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凋亡、组蛋白基因pre-mRNA的加工、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周期进程等。临床医学研究表明,FLAS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预后标志物,还是多种癌细胞存活的关键因子。因此,对FLASH功能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我们先前鉴定FLASH为p53的结合因子,并发现其能够增强p53的转录活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FLASH和p5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53 K386突变显著降低其与FLASH(aa 51~200)和FLASH-SIM(aa 1534~1806)的结合强度。然而,GST沉降分析仅能检测到SUMO与FLASH-SIM而不是FLASH(aa 51~200)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中过量表达FLASH增强了整体性SUMO1修饰以及p53的SUMO1修饰,这可能是FLASH增强p53转录活性的一种作用机制。由于PML NB为细胞内SUMO的亚细胞反应器,而PMLⅣ亚型能够特异性地增强p53的SUMO修饰,我们在此分析了FLASH与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鉴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基础:FLASH-N3A(aa 501~802)和FLASH-C2(aa 1807~1981)均能与PMLⅣ(aa 228~633)结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MLⅣ能够增强FLASH调控的整体性SUMO修饰和p53的SUMO修饰,即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协同性。FLASH与肿瘤抑制因子p53和PMLⅣ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了对其功能的认识,有望揭示FLASH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DD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相关巨蛋白 P53 小泛素样修饰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