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疗效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闻捷 朱豪华 +9 位作者 刘雨桃 林琳 邢镨元 郝学志 丛明华 王宏羽 王燕 李峻岭 冯宇 胡兴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6-424,共9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全身药物治疗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17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评估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174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ORR为28.7%,DCR为79.3%。23例(13.2%)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脑转移、治疗线数、治疗模式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疗效有关(均P<0.05)。中位随访18.8个月,174例患者的中位PFS为10.5个月,中位OS未达到,2年生存率为63.0%。病理类型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PFS有关(P=0.028),性别、年龄、脑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OS有关(均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前NLR(NLRC0)、第1周期免疫治疗后NLR(NLR_(C1))和ΔN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706和0.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61,95%CI为0.062~0.422),与单药免疫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疗效更优(OR=0.395,95%CI为0.174~0.896),不合并脑转移者免疫治疗疗效较好(OR=0.291,95%CI为0.095~0.88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80,95%CI为0.303~0.759),性别(HR=0.399,95%CI为0.161~0.991,P=0.048)、年龄(HR=0.356,95%CI为0.170~0.745,P=0.006)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有效,高龄患者仍可从免疫治疗中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疗效 不良反应 预后
原文传递
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心慧 王倩 梁楚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3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3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PD-1/PD-L1抑制剂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积极情感体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AS、SDS、SPB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HHI、FACT-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实施积极情感体验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主观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感体验 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 PD-1/PD-L1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鄢敏 李德智 别俊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免疫治疗是现今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且患者生存获益较大的免疫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也为食管癌的治... 免疫治疗是现今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且患者生存获益较大的免疫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更有利的选择。该文介绍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以及疗效预测指标,旨在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更合理地用于食管癌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循环外泌体PD-L1表达水平与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多 徐玉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454-3456,共3页
外泌体作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囊泡,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可在肿瘤患者外周血液中检测到,可能参与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 外泌体作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囊泡,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可在肿瘤患者外周血液中检测到,可能参与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可能影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反之,亦然。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可影响外泌体PD-L1的表达水平。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和相关性?本文就循环外泌体PD-L1在不同肿瘤免疫反应及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泌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D-1/PD-L1抑制剂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邱学佳 任炳楠 +1 位作者 连玉菲 方灵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915-1920,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抑制剂的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抑制剂的罕见不良反应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1月30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病例报告与临床研究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PD-1/PD-L1抑制剂导致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1例,患者用药包括纳武单抗4例,派姆单抗3例,度伐鲁单抗1例及纳武单抗、派姆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各1例,1例患者未提供药物名称,患者从开始使用PD-1/PD-L1抑制剂到出现皮肤血管炎的时间为1~28周,中位时间为8(3~13)周,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或皮肤坏死,可伴有其他系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rAEs),皮肤活检表现为血管周围嗜中性和淋巴细胞浸润伴局灶性纤维蛋白样坏死。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患者转归的时间范围为2~60 d,中位时间为30(13~50)d。结论:皮肤血管炎是PD-1/PD-L1抑制剂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但可能合并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皮肤血管炎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脂代谢与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宁 李桂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7期87-90,共4页
脂代谢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常见的代谢改变,相关指标(脂肪酸、胆固醇)的变化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免疫治疗,在预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方面有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本综述研究脂代... 脂代谢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常见的代谢改变,相关指标(脂肪酸、胆固醇)的变化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免疫治疗,在预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方面有潜在的重要临床价值。本综述研究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在预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免疫抑制剂疗效方面的进展,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抑制剂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金虹 张燕 鲁小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节拍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单纯组患者接受节拍化疗,联合组患者接受节拍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33/40),明显高于单纯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卡氏评分(KPS)较治疗前增加,癌因性疲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单纯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6/40)和20.0%(8/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拍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拍化疗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特征及临床结局分析
8
作者 杨琰 白华 +2 位作者 肖文文 朱波 王中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9-1796,共8页
目的研究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其他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 目的研究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其他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108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IP分为非CIP组(998例)和CIP组(86例),将发生CIP的患者分为G1~G4级,其中G1~G2级归为低级别CIP组(69例),G3~G4级归为高级别CIP组(17例)。利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方法,总结CI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转归以及与免疫治疗效果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CIP发生率为7.93%(86/1084),其中高级别CIP的发生率为1.57%(17/1084),CIP的致死率为0.09%(1/1084)。二元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018,P=0.036)、胸部放疗史(OR=2.605,P<0.001);而年龄≥65岁患者高级别CIP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患者(P=0.021)。CIP组与非CIP组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6例CIP患者中有50例(58.14%)停止免疫治疗,36例(41.86%)继续或者重启免疫治疗;有1例(1.16%)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过停药、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均得到缓解。结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或接受过胸部放疗的肿瘤患者接受PD-1/PD-L1治疗后CIP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高级别CIP。CIP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并且部分低级别CIP患者可以重启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肿瘤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菊银 吴晖 +2 位作者 邓杨林 陈新利 钱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Ⅲ期、Ⅳ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Ⅲ期、Ⅳ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单独化疗组[n=40,采用含铂两药AP方案(培美曲塞+铂)或TP方案(紫杉醇+铂)]和联合治疗组(n=40,在单独化疗组基础上联合PD-1/PD-L1抑制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单独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Ⅰ~Ⅳ级各项不良反应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个月,长于单独化疗组的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远隔效应联合PD-1/PD-L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晓静 李慎柯 姜东亮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1期2140-2146,共7页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抗肿瘤近距离放疗的重要手段,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释放,激活抗肿瘤免疫效应。远隔效应是指放疗照射局部组织的同时可以在远离照射的部位引发生物响应的现象。而^(125)I放射性粒子植...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抗肿瘤近距离放疗的重要手段,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释放,激活抗肿瘤免疫效应。远隔效应是指放疗照射局部组织的同时可以在远离照射的部位引发生物响应的现象。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由于具有局部放射剂量高、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势更有利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释放和传递。^(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既能减少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又有潜在诱导更多远隔效应发生的可能,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因此,深入探究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及联合应用模式,可为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 免疫反应 肿瘤微环境 远隔效应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清除HIV储存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玉娟 黄金龙 +3 位作者 许炜璐 朱月萍 吴雪华 钱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489,共5页
HIV储存库的存在是ART不能根治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国内外艾滋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HIV潜伏感染的CD4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性T... HIV储存库的存在是ART不能根治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国内外艾滋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HIV潜伏感染的CD4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等。PD-1与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2(PD-L2)结合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其特异性抗体可阻断其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淋巴细胞的活化,促进病毒复制。最终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或者药物清除潜伏的病毒。本文针对PD-1/PD-L1抑制剂在清除HIV储存库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 艾滋病病毒储存库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12
作者 谢伟杰 郭焕 +7 位作者 武雨琦 秦梓榛 张佳威 涂门江 卢可士 祝培 王锐 王祥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16-1921,共6页
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途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极大地改变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基于多个高质量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了5种用于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途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极大地改变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基于多个高质量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了5种用于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化疗失败或不适合化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PD-1/PD-L1抑制剂可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结合,从而消除其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PD-1/PD-L1抑制治疗并不是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应答率仍偏低,如何精准地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是目前该免疫疗法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而这需要通过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来实现.本文对FDA批准的5种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疗效进行综述,同时讨论目前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的可能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诗雪 胡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092-1094,F0003,共4页
肺癌是引起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位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期在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得到了大幅延长,但晚期肺癌的预后仍亟待提高。近来,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 肺癌是引起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位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期在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得到了大幅延长,但晚期肺癌的预后仍亟待提高。近来,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在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NSCLC临床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PD-1/PD-L1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建英(综述) 朱巍(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卵巢癌是欧洲和美国女性中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目前免疫疗法成为继传统疗法后又一新型抗肿瘤疗法,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包括黑色素瘤... 卵巢癌是欧洲和美国女性中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目前免疫疗法成为继传统疗法后又一新型抗肿瘤疗法,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有待研究。本文就PD-1/PD-L1免疫抑制剂在卵巢癌的治疗进展及副反应处理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卵巢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分析
15
作者 贾添涵 邵凯 +2 位作者 杨帆 才玉杰 杨丽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9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CD73(sCD73)、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CD73(sCD73)、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42例,入院后于晨间采集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在随访期间,有58例患者死亡(死亡组),84例存活(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效能。根据ROC曲线分析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sCD73高表达组、sCD73低表达组以及S100A8/A9高表达组、S100A8/A9低表达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生存预后的因素。分析血清sCD73、S100A8/A9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存活组血清sCD73、S100A8/A9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73、S100A8/A9均能有效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结局(P<0.05),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30μg/L、3.06μg/mL。sCD73、S100A8/A9低表达组的生存预后均优于其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χ^(2)=91.367,P<0.001;χ^(2)=69.852,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血清sCD73[HR(95%CI)=2.511(1.497~4.214),P<0.001]、S100A8/A9[HR(95%CI)=1.806(1.106~2.948),P=0.018]水平是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CD73、S100A8/A9高表达组低分化程度占比显著大于其低表达组(P<0.05)。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sCD73、S100A8/A9高水平可能提示其肿瘤分化程度低,是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子宫内膜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可溶性CD73 S100钙结合蛋白A8/A9 病理特征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耐药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沁 吴宏磊 +1 位作者 徐可 殷佩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频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因其致癌机制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上调,对5-氟尿嘧啶(5-FU)等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产生肿瘤免疫性抵抗,出现耐药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dM... 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频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因其致癌机制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上调,对5-氟尿嘧啶(5-FU)等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产生肿瘤免疫性抵抗,出现耐药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dMMR/MSI-H结直肠癌耐药的特点和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关于PD-1/PD-L1抑制剂单一治疗、联合其他治疗等治疗方法在耐药dMMR/MSI-H CR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结直肠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抑制剂 耐药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晓岚 田俊强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7期3411-3416,3421,共7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成为治疗模式的中心,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治疗膀胱癌等多种...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成为治疗模式的中心,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治疗膀胱癌等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及可耐受的安全性,患者的总生存获益明显提高。目前,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等作为免疫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针对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正在大规模开展,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参与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玲玲 张文凯 +3 位作者 刘凯 赵希伟 刘倩 侯林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结合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或炎症中,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1及PD-L1,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消耗增加,募集减少,从而使机体抗肿瘤、抗炎能力下降。PD-1/PD-L1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也起相互调控作用。PD-1/PD-L1抑制剂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以及肿瘤耐药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相对于PD-1/PD-L1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而言,PD-1/PD-L1在炎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抑制剂 肿瘤 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笑 刘欣 +1 位作者 纪剑峰 尤启冬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41-548,共8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细胞能产生PD-L1,并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共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细胞能产生PD-L1,并通过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在研和(或)已上市的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多为单克隆抗体,与之相比小分子抑制剂在成药性和药动学性质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信号通路 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