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子龙 耿庆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11-316,共6页
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针对驱动基因阳性者还可以选择性使用靶向治疗,但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最常见的一类肺癌,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 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针对驱动基因阳性者还可以选择性使用靶向治疗,但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最常见的一类肺癌,临床上急需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可能,文章对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下载PDF
免疫共刺激分子PD-1与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亚 彭成浩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4期4547-454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67例,采用...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枣庄市立医院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6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和PD-L1在乳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PD-1和PD-L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月经状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7/67)和70.2%(47/67),其癌旁组织中PD-L1与PD-1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2/67)和62.7%(42/67)。不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PD-L1和PD-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出现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D-L1和PD-1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者(P<0.05);肿瘤越大,乳腺癌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阳性率越高。结论 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是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 临床病理 预后 治疗靶点
下载PDF
PD-1/PD-L1联合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建红 况宝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PD-L-1)联合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疑似子宫内...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PD-L-1)联合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刮宫病理诊断和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及PD-1/PD-L1检测,使用Kappa检验分析微卫星稳定性检测、PD-1/PD-L1检测和联合检测与刮宫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经刮宫病理诊断,66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共确诊51例,15例为良性病变。微卫星稳定性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557,一致性一般;PD-1/PD-L1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575,一致性一般;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670,一致性较高。微卫星稳定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27%、73.33%、83.33%;PD-1/PD-L1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31%、80.00%、83.3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20%、80.00%、87.88%。结论:微卫星稳定性检测和PD-1/PD-L1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二者联合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稳定性 程序性死亡-1/程序化死亡配体-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VEGF/VEGFR抑制剂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现状
4
作者 刘序 程黎阳 +2 位作者 王志伟 丁洪亮 周祥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86-891,共6页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抑制剂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现状。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免疫检查点PD-1/PD-L1的发现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改变了晚期实体瘤治疗的格局,但PD-1/PD-L1抑制剂对微卫星错配修复完整型肿瘤疗效不佳,晚期结直肠癌大部分属于该类型。PD-1/PD-L1抑制剂与VEGF/VEGFR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它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正在不断被证实。结论PD-1/PD-L1抑制剂与VEGF/VEGFR抑制剂联合应用是晚期难治性结直肠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信号通路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胜 张诗民 +3 位作者 李珍珍 谢丛华 开金丹 熊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93-1896,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H1299、A549细胞与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相应的同型对照IgG共孵育,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PD—L1分子...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H1299、A549细胞与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相应的同型对照IgG共孵育,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采用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并经凋亡肿瘤细胞和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刺激获得成熟DCs,与自体T细胞共孵育后获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FCM检测肺癌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人连接附着分子(JAM)法和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分析CTL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IFN),1的含量。结果(1)经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成熟DCs可诱导自体T细胞分化为肿瘤特异性CTL;(2)H1299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表达率为(91.1±7.8)%,而A549细胞低表达PD—L1分子,表达率仅为(20.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TL能有效杀伤A549细胞,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并不能进一步促进CTL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单独CTL组和CTL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组的DNA片段形成率分别为(81.1±8.9)%、(83.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单独CTL不能有效杀伤H1299细胞,但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可有效促进CTL对H1299细胞的杀伤效应。单独CTL组和CTL联合PD—L1单克隆抗体组的DNA片段形成率分别为(46.2±7.3)%、(80.7±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2,P〈0.01)。(4)T细胞和A549细胞共培养上清中分泌的较高含量的IFN-1[(683.0±66.0)pg/m1],且加入PD—L1单克隆抗体并未进一步上调IFN-1的分泌[(705.2±79.6)pg/m1],而H1299细胞和CTL共培养上清中IFN-1含量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在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强 王有贵 +2 位作者 丁祥黎 詹辉 陈戬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在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一线化疗失败后的病例显得尤为重要。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 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在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一线化疗失败后的病例显得尤为重要。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抑制剂在包括尿路上皮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与常规化疗相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患者总生存获益明显。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5个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将重新定义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标准,然而相当比例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对PD-1/PD-L1通路抑制剂无应答,蛋白水平表达的PD-L1在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生物指标
原文传递
EBV在鼻咽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许凤琳 吴刚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59-363,共5页
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的癌种, 并伴有癌巢周围高水平的免疫细胞浸润。EBV阳性鼻咽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存在两种功能相反的免疫细胞, 但由于EBV表面膜蛋白和γ干扰素的作用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高表达, TIME表... 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的癌种, 并伴有癌巢周围高水平的免疫细胞浸润。EBV阳性鼻咽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存在两种功能相反的免疫细胞, 但由于EBV表面膜蛋白和γ干扰素的作用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高表达, TIME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免疫疗法利用TIME免疫抑制特性改变其中的免疫应答水平, 从而抑制鼻咽癌的进展。EBV相关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肿瘤疫苗与溶瘤病毒免疫疗法。进一步探讨EBV与TIME的关系以及EBV在鼻咽癌免疫治疗策略中的作用, 可为EBV阳性鼻咽癌的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奎璇 官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5期40-43,共4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L1)构成人体内主要的免疫负性调节系统,两者结合后可阻止T细胞活化,抑制其产生细胞因子,产生免疫逃逸。PD-1/PD-L1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L1)构成人体内主要的免疫负性调节系统,两者结合后可阻止T细胞活化,抑制其产生细胞因子,产生免疫逃逸。PD-1/PD-L1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剂增强机体免疫活性以达治愈疾病的目的成为免疫疗法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就PD-1/PD-L1通路的具体作用机制、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的作用及PD-1/PD-L1通路的临床运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 感染性疾病 肿瘤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基于PD-1/PD-L1及miR-200c/ZEB通路研究健脾消癌方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赵晔 胡广生 +3 位作者 蒋益兰 龚辉 李显晶 程晓燕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142-148,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微小RNA200c(miRNA-200c)/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50只裸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移植组,另取40只建...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微小RNA200c(miRNA-200c)/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50只裸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移植组,另取40只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其分为4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假移植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健脾消癌方(5.4、10.8、21.6 g/kg),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瘤的情况,检测PD-1、PD-L1、miRNA-200c、ZEB1 mRNA的表达及PD-1、PD-L1、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除假移植组外,其余各组均可在裸鼠的肝脏表面发现肝转移结节。各组肝转移结节数量、质量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癌细胞增长速度较慢。与假移植组比较,模型组miRNA-200c表达降低,PD-1、PD-L1、ZEB1 mRNA表达及PD-1、PD-L1、ZEB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miRNA-200c表达升高、PD-1蛋白表达降低(P<0.01),各剂量组PD-1、PD-L1、ZEB1mRNA表达及PD-L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ZEB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其扶正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miRNA-200c表达、降低PD-1、PD-L1、ZEB1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健脾消癌方 PD-1/PD-L1 miR-200c/ZEB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外周血Tim3,IL-32,PD-1/PD-L1用于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评估价值分析
11
作者 刘焰 李国妍 陈超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的评估指标。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MDS患者112例,均予沙利度胺片联合达那唑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91例)和无效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的评估指标。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MDS患者112例,均予沙利度胺片联合达那唑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91例)和无效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白细胞介素32(IL-32)、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1/PD-L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预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im3,IL-32,PD-1/PD-L1之间及其分别与WBC,Hb,PLT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间的相关性,评价上述外周血指标对该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WBC,Hb,PLT均显著升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且外周血Tim3,IL-32,PD-1/PD-L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im3分别与IL-32,PD-1/PD-L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IL-32与PD-1/PD-L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Tim3,IL-32,PD-1/PD-L1水平分别与WBC,Hb,P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Tim3,IL-32,PD-1/PD-L1水平与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MDS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外周血Tim 3,IL-32,PD-1/PD-L1联合评估两药联用治疗MDS可能无效的药-时曲线下面积(0.885)相对三者单一评估时更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19%,92.3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MDS,可有效下调外周血Tim3,IL-32,PD-1/PD-L1水平,综合分析3个指标有助于评价沙利度胺联合达那唑治疗MD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沙利度胺 达那唑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白细胞介素32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沈珈谊 吕玲春 韦铁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席卷全球,相关研究及应用领域激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淋巴瘤等适应证上的广泛使用,掀起了免疫抑制剂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通过增...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席卷全球,相关研究及应用领域激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淋巴瘤等适应证上的广泛使用,掀起了免疫抑制剂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活性而引起免疫系统相关的副作用,包括引起相关心脏毒性,通常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疾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等,因其表现多样、致死率高,所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的机制、流行病学、作用特点、监测及管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心脏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循环外泌体PD-L1表达水平与PD-1/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多 徐玉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454-3456,共3页
外泌体作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囊泡,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可在肿瘤患者外周血液中检测到,可能参与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 外泌体作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囊泡,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表达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可在肿瘤患者外周血液中检测到,可能参与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可能影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反之,亦然。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可影响外泌体PD-L1的表达水平。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和相关性?本文就循环外泌体PD-L1在不同肿瘤免疫反应及抗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泌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D-1/PD-L1抑制剂
下载PDF
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仪敏 李华 马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1-925,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因其良好的疗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因其良好的疗效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实体肿瘤具有免疫调控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抗肿瘤作用。随着各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对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机制、临床前毒性反应及ir AE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归纳总结其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毒性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阻断T细胞活化抑制通路治疗恶性肿瘤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秋月 苑学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63-867,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阻断T细胞活化抑制通路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等...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阻断T细胞活化抑制通路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等单克隆抗体(也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有些抗体已纳入特定肿瘤的一线治疗。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分析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对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抗HBV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郭忠胜 潘修成 +4 位作者 陈明 杨帆 李丽 张言超 李秀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共3次)。实验分5组进行:DC/HBsAg+PD—L1抗体组、DC/HBsAg组、DC组、mIg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以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血清HBsAg、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免疫后第3天和第6天,DC/HBsAg+PD—L1抗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诱导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分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25.22和39.01,P值均〈0.01;IFNγ分泌:F值分别为32.35和36.98,P值均〈0.01);而DC/HBsAg组与DC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较仅在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2)。特异性CTL的活性在DC/HBsAg+PD—L1抗体组明显升高。各组血清HBsAg在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5)。DC/HBsAg+PD—L1抗体组血清ALT水平与DC/HBsAg组比较在第3天无差异,与其他各组比较在第3和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2和14.30,P值均〈0.05)。各组对HBV DNA的清除能力没有差别,但DC/HBsAg+PD—L1抗体组有1只小鼠病毒载量下降1个数量级。结论封闭PD-1/PD—L1信号通路能通过提高特异性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能力,进而促进负载HBsAg的DC诱导转基因小鼠抗HBV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小鼠 转基因 信号通路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T淋 巴细胞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一线联合治疗 被引量:16
17
作者 彭晓潇 周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4-930,共7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有一部分NSCLC患者可以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作为一...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有一部分NSCLC患者可以接受PD-1抑制剂单药作为一线免疫肿瘤治疗(immuno-oncology,IO,又简称免疫治疗),但应用时的诸多限制使可成为IO一线单药治疗候选者的人群有限。使IO一线治疗可让更广人群的更多获益,多项研究正聚焦于IO与其他药物在NSCLC中的联合应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IO一线联合治疗的最新临床数据,提示在PD-1/PD-L1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其他IO、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靶向治疗或放疗可能产生抗肿瘤协同效应,有望使更多初治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肺肿瘤 一线联合 免疫肿瘤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疗效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闻捷 朱豪华 +9 位作者 刘雨桃 林琳 邢镨元 郝学志 丛明华 王宏羽 王燕 李峻岭 冯宇 胡兴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6-424,共9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探索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全身药物治疗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17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评估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174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ORR为28.7%,DCR为79.3%。23例(13.2%)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脑转移、治疗线数、治疗模式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疗效有关(均P<0.05)。中位随访18.8个月,174例患者的中位PFS为10.5个月,中位OS未达到,2年生存率为63.0%。病理类型与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PFS有关(P=0.028),性别、年龄、脑转移、自身免疫性疾病与OS有关(均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前NLR(NLRC0)、第1周期免疫治疗后NLR(NLR_(C1))和ΔN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706和0.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客观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61,95%CI为0.062~0.422),与单药免疫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疗效更优(OR=0.395,95%CI为0.174~0.896),不合并脑转移者免疫治疗疗效较好(OR=0.291,95%CI为0.095~0.88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_(C1)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80,95%CI为0.303~0.759),性别(HR=0.399,95%CI为0.161~0.991,P=0.048)、年龄(HR=0.356,95%CI为0.170~0.745,P=0.006)为晚期转移性NSCLC免疫治疗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有效,高龄患者仍可从免疫治疗中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疗效 不良反应 预后
原文传递
PD-1/PD-L1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凤春 张硕渊 +1 位作者 陈天恩 徐迎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通过负性调节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预后不良、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在TNBC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其中,抗PD-1和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为转移性TNBC的治疗带来了突破。目前,多个抗PD-1和PD-L1的单克隆抗体及其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方案用于治疗TNBC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该文着重概述目前PD-1/PD-L1在TNBC预后预测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三阴性乳腺癌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PD-1/PD-L1类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思渊 鲁辉(综述) 杨纯(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1,118,共8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属于免疫球蛋白B7-CD28家族,在人体免疫应答中起调控作用。自2018年首个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igand 1,PD-L1)类单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以来,PD-1/PD-L1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属于免疫球蛋白B7-CD28家族,在人体免疫应答中起调控作用。自2018年首个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igand 1,PD-L1)类单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以来,PD-1/PD-L1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PD-1/PD-L1类单抗药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获批适应证、临床试验、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多个角度对8个品种在中国获批上市的PD-1/PD-L1类单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PD-1/PD-L1类单抗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单抗药物 肿瘤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