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调剖调驱技术效果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27
1
作者 梁守成 李强 +3 位作者 吕鑫 ZHOU Yanxia 曹伟佳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为治理渤海稠油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多级组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渤海S油田为模拟对象,开展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调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 为治理渤海稠油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多级组合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为理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渤海S油田为模拟对象,开展了分级组合深部调剖调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油藏储层经长期注水注聚开发,已经形成了大孔道或高渗条带,大孔道治理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前提条件;与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体分布相比较,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堵大不堵小"渗流特性,"强凝胶封堵大孔道+聚合物微球转向中低渗透层调驱"多级调剖调驱技术兼顾了大孔道治理和中低渗透层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可以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行列式"注水开发井网相邻水井不宜同时进行调驱和调剖;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远离主流线的两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多级组合 调剖调驱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弱凝胶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波 熊开昱 +3 位作者 陈平 刘文辉 易飞 刘福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39-242,249,共5页
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注聚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大孔道突进的问题,以驱油用缔合聚合物为主剂,室内研发出了不同强度的弱凝胶调驱剂;模拟绥中36-1油田油藏条件,对所研制的弱凝胶调驱剂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驱油机理及驱油性能... 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注聚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大孔道突进的问题,以驱油用缔合聚合物为主剂,室内研发出了不同强度的弱凝胶调驱剂;模拟绥中36-1油田油藏条件,对所研制的弱凝胶调驱剂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驱油机理及驱油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弱凝胶调驱剂具有显著降低水相渗透率的能力、较强的耐冲刷能力和调整吸水剖面的能力,优先进入高渗层,对低渗层影响较小;弱凝胶驱提高采收率是通过对高渗层有效封堵,启动中低渗层来实现的;组合驱方式优于单一驱替方式,"0.2PV弱凝胶+0.1PV聚合物"段塞组合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达1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调驱 岩心实验 驱油效率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波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中建 贾锁刚 +8 位作者 张立会 吴行才 窦红梅 郭子仪 曾立军 李宏伟 郭立强 贾志伟 方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8,共8页
为了提高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注入水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以尕斯库勒E31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可动微凝胶体系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的SCT技术在目标... 为了提高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注入水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以尕斯库勒E31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常高温、高盐油藏波及控制技术(SCT)研究与矿场试验。可动微凝胶体系性能评价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的SCT技术在目标油藏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现场实施有效期为100~120 d,通过调整注入粒径、浓度,能有效提高SCT技术实施成功率。不同于聚合物驱、聚合物凝胶驱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SCT技术能够提高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其驱替机理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得到进一步论证。目标油藏实施6个井组SCT技术后,累计增油1.03×10~4 t,降水4.79×10~4 m^3,投入产出比1∶2.09。但当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时,SCT技术在异常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应用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可动微凝胶 波及控制技术 深部调驱 驱油机理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泡沫体系注入方式优化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爱芬 陈凯 +1 位作者 赵琳 唐健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2,116,共4页
针对一些油田地层矿化度高的特点,使用抗盐起泡剂HY-6,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研究4种注入方式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泡沫在非均质可视化填砂模型中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前缘段塞有利于增大波及系数,... 针对一些油田地层矿化度高的特点,使用抗盐起泡剂HY-6,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研究4种注入方式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并研究泡沫在非均质可视化填砂模型中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前缘段塞有利于增大波及系数,4种注入段塞组合方式中较好的组合方式"为质量分数为0.1%聚合物YG100前缘段塞(0.1 PV)+质量分数为0.3%起泡剂HY-6段塞(0.3 PV)+泡沫主段塞(0.5 PV)";泡沫驱主要利用贾敏效应封堵高渗区,增大低渗区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此外,泡沫前缘因遇油消泡,产生气驱和稀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明显改善高渗区的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调剖 填砂管实验 注入方式 驱油机理
下载PDF
泡沫驱微观驱油机理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邢晓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泡沫作为驱油介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机理,分别采用渗透率级差为1∶3的非均质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研究泡沫的微观驱油和液流转向机理,评价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存在混气水驱油、表面活性... 泡沫作为驱油介质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机理,分别采用渗透率级差为1∶3的非均质微观模型和并联填砂管模型,研究泡沫的微观驱油和液流转向机理,评价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存在混气水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和泡沫驱油3个显著渗流区。混气水驱油渗流区的形成是由于泡沫的不稳定消泡,气体与泡沫液析出,气体窜进所致。泡沫破灭所析出的泡沫液渗流滞后于气体并乳化原油,形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渗流区。混气水驱油和表面活性剂驱油能够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使得后续注入的泡沫保持稳定,从而起到调驱作用形成泡沫驱油渗透区。非均质微观模型的高渗透条带在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过程中,波及系数由52.4%先升至100%后降至74.3%,后续水驱波及面积减小且突破高渗透条带后,低渗透条带不再见效,说明泡沫驱时的封堵作用在后续水驱时存在有效期,有效期后封堵作用失效。并联填砂管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分流率及驱油效率随着水驱、泡沫驱和后续水驱的变化规律与微观驱替机理分析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非均质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非均质微观模型 调驱作用 驱油机理 驱油效果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泡沫流体的特性及调驱机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利用玻璃微观刻蚀模型和填砂岩心模型,考察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的可入性、稳定性和再生性,研究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微观调驱机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存在最低注入压力;渗透率越大泡沫流体的... 利用玻璃微观刻蚀模型和填砂岩心模型,考察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的可入性、稳定性和再生性,研究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微观调驱机理。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和孔喉条件下存在最低注入压力;渗透率越大泡沫流体的稳定性越好;泡沫流体具有较好的再生性,再生性与孔喉大小、孔喉比和孔隙配位数密切相关;泡沫流体在不同的孔喉中可通过洗油作用和调堵作用提高采收率,但贡献率不同,在高渗透率大孔喉中以调堵作用为主,在低渗透率较小孔喉中以洗油作用为主,并认为泡沫流体在改善地层非均质性方面的应用将会成为今后油田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流体 稳定性 再生性 调驱机理 微观模型
下载PDF
调驱剂传输运移能力技术指标评价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云宝 卢祥国 +3 位作者 刘义刚 李彦阅 曹伟佳 鲍文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96-103,共8页
近年来,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规模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但一些矿场试验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就包括调驱剂与储层孔隙适应性问题。针对矿场生产和理论实际需求,开展了化学调驱剂传输运移能力技术指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来,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规模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但一些矿场试验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就包括调驱剂与储层孔隙适应性问题。针对矿场生产和理论实际需求,开展了化学调驱剂传输运移能力技术指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运移是实现深部液流转向作用的必要条件,传输运移能力可采用调驱剂注入结束时岩心前部与后部压差之比β值来评价,推荐技术指标范围:①β=1~3,优良;②β=4~8,中等;③β=9~15,较差;④β≥16,差。调驱剂滞留和传输运移能力与其自身材料分子结构形态即聚集体尺寸和岩心渗透率密切相关,二者的目的相互矛盾,实际应用时需要合理兼顾。黏度是流体内摩擦大小的评价指标,聚合物溶液内摩擦力大小与聚合物浓度、分子聚集体形态和溶剂水矿化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分子间物理缔合和化学交联反应可以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形态(尺寸),进而达到增大聚合物溶液内摩擦力即增加黏度目的,但这将导致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变差,进而削弱聚合物溶液深部滞留和液流转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剂 传输运移 技术指标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建崇 张楠 +4 位作者 王琳 卢祥国 薛宝庆 李彦阅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3,共7页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颗粒易于在岩心注入端端面滞留,引起注入压力“虚高”,液流转向效果较差。与微球类调驱剂相比,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注入能力较强,易于进入岩心深部和发生滞留,附加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增幅较大。随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对调驱剂和调剖剂吸液量增加,滞留作用引起附加渗流阻力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因此,采取合理注入压力有助于改善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效果。建议矿场实施调剖调驱措施前开展注入井吸液剖面测试,据此确定调驱剂和调剖剂最高注入压力或注入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调剖调驱 注入压力 分流率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深度调剖化学剂驱油机理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闫海建 贾东林 +2 位作者 齐永宁 李焕 王少楠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287-1290,1299,共5页
基于分子设计及化学反应合成了化学驱油剂HPEN体系,分析了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比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敏感性。通过正交方案设计优选了HPEN的合成条件,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HPEN与磺酸盐复配体系的驱油特性,选取目标... 基于分子设计及化学反应合成了化学驱油剂HPEN体系,分析了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比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敏感性。通过正交方案设计优选了HPEN的合成条件,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HPEN与磺酸盐复配体系的驱油特性,选取目标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HPEN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 h、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磺酸盐投料比1∶1.5。无机盐离子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影响HPEN溶液体系的界面张力。1.0%的HPEN与磺酸盐按质量比3∶1复配时效果最佳,此时体系抗温能力为130℃,高矿化度溶液体系其界面张力仍处于10-2 mN·m^(-1)数量级范围。复配体系可显著提高现场原油采收率,实现老井日均产油4 t、日均产液16 m^(3)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剖 化学剂 驱油机理 采收率
下载PDF
高效深度调剖化学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王豪 高曦 +1 位作者 王楚欣 张奕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92-896,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界面张力仪测量、岩心驱替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方法,探究了高效深度调剖化学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化学剂主要由交联聚合物(58.6%)、表面活性剂(29.5%)和纳米粒子(11.9%)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界面张力仪测量、岩心驱替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方法,探究了高效深度调剖化学剂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化学剂主要由交联聚合物(58.6%)、表面活性剂(29.5%)和纳米粒子(11.9%)组成,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化学剂在25℃时的黏度为121.6 mPa·s,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在100℃时仍保持58.3 mPa·s的黏度;化学剂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32.6 mN·m^(-1)降至9.6 mN·m^(-1);在岩心驱替实验中,使用该化学剂后的额外采收率达到了19.2%,总采收率提高到47.8%,最佳的注入参数组合为化学剂质量分数0.5%,注入速率0.5 mL·min^(-1),注入量1.0 PV。机理分析表明,该化学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藏渗透性、调整流动阻力和改变孔隙结构等多重机制,有效提高了采收率。该研究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化学剂 采收率 油水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大庆杏南油田主力油层粘土调剖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于宏宇 刘国红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杏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主力油层平面上已基本水淹,储层动用程度高,但由于层内非均质的影响,采出程度较低,为挖掘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开展了室内注粘土可行性研究。根据粘土调剖的机理,研究了粘土颗粒粒径与杏南开发区地层孔径的... 杏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主力油层平面上已基本水淹,储层动用程度高,但由于层内非均质的影响,采出程度较低,为挖掘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开展了室内注粘土可行性研究。根据粘土调剖的机理,研究了粘土颗粒粒径与杏南开发区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确定了适合杏南开发区调剖粘土注入浓度,优选了适合杏南开发区粘土调剖体系及合理用量,分析了非均质性对封堵量的影响,为杏南开发区挖潜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将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调剖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 调剖 驱油 机理 可行性
下载PDF
不同含油饱和度时泡沫的稳定性及调驱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绪龙 马汉卿 +3 位作者 赵修太 王增宝 陈文雪 陈泽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利用搅拌起泡法研究了含油饱和度对于泡沫稳定性的关系,利用微观玻璃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泡沫的调驱机理,利用双管并联填砂岩心模型评价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的调剖效果。结果表明:含油饱和度对泡沫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含油饱和度0.... 利用搅拌起泡法研究了含油饱和度对于泡沫稳定性的关系,利用微观玻璃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泡沫的调驱机理,利用双管并联填砂岩心模型评价了不同含油饱和度时的调剖效果。结果表明:含油饱和度对泡沫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含油饱和度0.05~0.2区间内,泡沫稳定性缓慢降低,含油饱和度0.2~0.4区间内,泡沫稳定性快速降低,含油饱和度0.4~0.6以上区间内泡沫稳定性缓慢降至较低水平;微观玻璃模型驱替实验表明,含油饱和度在0.4~0.6区间内泡沫不能稳定存在,泡沫依靠泡沫剂溶液的洗油作用提高采收率,0.05~0.2区间内泡沫稳定性较好,主要依靠气泡的调堵作用提高采收率,0.2~0.4区间内调堵作用和洗油作用协同;含油饱和度对于泡沫的调剖效果有显著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含油饱和度在0.1~0.3区间内,驱替压差可达1.2 MPa,泡沫调剖作用显著,在0.3~0.6区间内,驱替压差逐渐降至0.3 MPa,调剖效果不理想,含油饱和度大于0.6,驱替压差低于0.2 MPa,泡沫失去调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稳定性 调驱机理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