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1 位作者 张俊亮 王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布局 生产集中度 空间集聚
原文传递
空间接近与不确定性的降低──经济活动聚集与分散的一种解释(1) 被引量:33
2
作者 安虎森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重点讨论了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与潜在收益的损失、空间距离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在空间距离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这种额外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人人皆知的运输成本,隐性成本是指时... 本文重点讨论了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与潜在收益的损失、空间距离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在空间距离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这种额外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人人皆知的运输成本,隐性成本是指时间的损失和进入机会损失而导致的潜在收益的损失。本文指出,空间距离提高了信息生产成本,信息的生产成本按时间距离倍数增加,或降低信息生产效率。距离近,信息生产的有效投入增加,提高信息生产率;距离远,因克服空间障碍而支付的成本的增加,信息生产的有效投入减少,降低了信息生产率。本文认为信息量的多少,与信息甄别能力、不确定性的降低是正相关的,不确定性小,对不确定性的贴现小,保证市场的有效运作。这是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主要的、又是本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距离 信息生产 不确定性 聚集 经济活动 分散 区域经济 企业
下载PDF
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华晟 王缉慈 《世界地理研究》 2001年第4期39-46,共8页
20世纪中后期 ,随着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样的环境下 ,工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即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同时 ,在传统老工业区外围出现了... 20世纪中后期 ,随着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样的环境下 ,工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即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同时 ,在传统老工业区外围出现了以柔性生产为特征的大量企业集聚体 ,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 ,以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种新型的集聚现象与柔性生产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呢 ?理论界对此一直有争议。作者认为 ,柔性生产具有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并运用交易成本和知识创新的有关理论 ,以及日本丰田公司的及时生产系统为例进行论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生产 集聚 交易成本 创新 产业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能源效率提升 被引量:46
4
作者 于斌斌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40,共11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仅...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仅利于本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仅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特大城市、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对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能源效率 集聚外部性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市场竞争、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34
5
作者 薛宝贵 何炼成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市场竞争、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作用机制,利用1999—2009年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层面来看,市场竞争确实使得资本要素向城市集聚,导致农户存款不能就地转化为农户贷... 基于市场竞争、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作用机制,利用1999—2009年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层面来看,市场竞争确实使得资本要素向城市集聚,导致农户存款不能就地转化为农户贷款,产生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从分组地区样本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由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这一作用机制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更容易导致农村金融排斥,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要素集聚 金融排斥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我国蔬菜生产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6
作者 纪龙 吴文劼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8,共8页
利用1978—2013年数据测算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空间基尼系数、FLQ值、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刻画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集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蔬菜生产总... 利用1978—2013年数据测算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空间基尼系数、FLQ值、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刻画了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集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蔬菜生产总体为中等集聚水平但各地集聚程度差异较大;蔬菜生产集聚呈现地域梯度和连片化特征。我国蔬菜生产地理集聚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为:自然资源、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政策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特色小城镇的形成动因及其发展规律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柏文 曾博伟 宋红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36-40,47,共6页
与传统城镇相比,特色小镇除了注重生产功能之外,更注重生活功能,它追求特色化或主题化发展,追求产业中高端化、人口素质中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生态环境景观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休闲、文化五大功能。特色小镇主要是因为特定的生... 与传统城镇相比,特色小镇除了注重生产功能之外,更注重生活功能,它追求特色化或主题化发展,追求产业中高端化、人口素质中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生态环境景观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休闲、文化五大功能。特色小镇主要是因为特定的生产集聚和生活集聚而产生的。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只有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人类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逆城市化之后,特色小镇才会规模化出现。特色小镇是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流出的蓄水池,后工业社会产业转移与升级的第二空间,旅居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在我国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建设和重点镇建设的升级版,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中小城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生产集聚 生活集聚 逆城市化
下载PDF
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被引量:29
8
作者 吴建寨 沈辰 +2 位作者 王盛威 张建华 孔繁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41-1649,共9页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优化生产布局、有效保障供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中度指数计算蔬菜产量最大的n个省(市/区)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份额,基于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省级层面的空间集中水平,揭示1995—2012年间中国蔬菜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特征;应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分析蔬菜产业集聚水平、蔬菜价格、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资本投入等对蔬菜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揭示蔬菜生产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初期中国蔬菜生产东南聚集、东多西少的空间特征在研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2012年,西部省份产量比重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东、西部地区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南北方向上,北方省份占全国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向北方转移明显。研究期内,CR4和CR8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是前期波动并略有提高,后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降,大致在0.4和0.6之间徘徊,两者的最高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与2004年,最低是1995年与1997年;基尼系数同样呈先升后降的变化,2004年的0.5045为研究期内最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蔬菜生产空间集聚的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导致空间重构的结果,也是蔬菜产业本身优化提升的过程。初期分布格局更加依赖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使得自然因素作用降低,经济、政策等层面因素的作用逐渐突出。修正后的效应评估方程通过了F检验,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水平,基尼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它每提高1个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空间集聚 机制 中国
下载PDF
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时空演化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肖周燕 沈左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基于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模型,在描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全面考察了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 为探究人口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基于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模型,在描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时空演化趋势基础上,全面考察了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不同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人口和产业快速集聚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的环境污染效应。省域间的生产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点,生活污染空间分布较为随机。虽然人口规模的增大加重生产和生活污染,但人口集聚并没有加剧污染,反而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产业集聚加剧了生产污染,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单纯降低工业比重相比,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更能抑制生产污染。生产污染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尤其很难解决由生活消费所引致的生活污染问题。最后,提出在注重生产污染治理的同时,强调人口集聚在生活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污染 生活污染 人口集聚 产业集聚 关联性
原文传递
山东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明杰 王国刚 张红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8-255,共8页
利用1995—2015年山东省县域粮食产量等数据资料,运用ESDA、重心迁移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东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产... 利用1995—2015年山东省县域粮食产量等数据资料,运用ESDA、重心迁移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响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东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产量由1995年的4 245万t减少到2002年的3 293万t,然后通过十三连增,到2015年达到4 713万t;县域尺度上,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但西部地区产量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重心向西移动显著,逐步形成了"西热东冷"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年末总人口等因素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用电量表现为负向影响,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发展和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有效保障粮食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格局变迁 影响因素 地理集聚 适度规模
原文传递
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及其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志宏 秦帅 郝晋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3-1290,共8页
农业生产具有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双重属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碳汇研究系统边界模糊不清、中观尺度研究成果少、核算项目缺失统一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核算2000—2015年河南省传统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农业生产碳... 农业生产具有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双重属性,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碳汇研究系统边界模糊不清、中观尺度研究成果少、核算项目缺失统一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在全面核算2000—2015年河南省传统农业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农业生产碳汇的演变趋势,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研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系统表现碳汇特征,其碳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至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碳汇量为3 235.11万t,相当于当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2.53%,因此农业生产对于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汇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农业生产碳吸收能力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自然因素是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方面,至2015年自然因素产生的碳排放占河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的70.15%;而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增长率相对较快,是全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0—2015年全省人工农资投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3.27%,是其自然因素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的3.85倍。河南省各地农业生产碳汇在地域空间上表现增长的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较显著集聚性特征,呈现显著的南北和东西差异,东部和北部农业地区碳汇数值相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农业碳汇数值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汇 集聚特征 基层系数 洛伦兹曲线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视角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火明 赵颖文 +1 位作者 刘宗敏 许钰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0-2228,共9页
【目的】研究粮食生产重点县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全面认识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四川省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数平均... 【目的】研究粮食生产重点县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全面认识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四川省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数平均迪数分解等方法,对2005—2020年四川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从粮食综合产能来看:四川省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产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度增速为1.24%,但不同区域粮食产量波动存在差异;(2)从不同粮食品种来看:对于四川省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而言,粮食增产贡献最大的是玉米,其后依次是稻谷、薯类和豆类,小麦对粮食的增产贡献率为负;(3)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四川省90个粮食重点县的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向南迁移,东部地区粮食产能总体高于南部地区;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生产的全局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川南经济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4)从粮食增产影响要素来看: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显著,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应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建立粮食生产重点县利益补偿机制等措施筑牢四川省粮食安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演变 集聚测度 影响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修杰 姚飞 +1 位作者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9,共15页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 格局演变 空间集聚 重心迁移 广东省
下载PDF
工业集聚对行业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媛媛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7,共11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会提高整个产业的环境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假说,但仅限于产业集聚的当期指标。同时也发现由于清洁生产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且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末端治理不具有行业特征,并且仅具有环境效益,因此导致核心变量产业集聚、控制变量人均研发对清洁生产的影响更大一些,同时也导致资本劳动比对清洁生产影响显著为负,对末端治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技术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产业集聚 外部性
下载PDF
禀赋特征、外部性与农业生产集聚:基于全国31省的证据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0-2140,共11页
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 在农业资源不断匮乏背景下,我国农业表现出生产集聚现象,从集聚效应视角看,农业生产集聚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外部性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禀赋特征、外部性条件与农业生产集聚之间内在机制,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20年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存量、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资源对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外部性条件中自然灾害和地形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2)从影响趋势上来看,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表现出'U'型发展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表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资源禀赋 生产集聚 集聚效应
原文传递
山东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苗晓颖 胡继连 王秀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156,共9页
通过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移动、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布局空间相关性,为探究蔬菜空间集聚特征、蔬菜布局影响因素、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995—2019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修正的区位商等方法,对蔬... 通过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移动、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布局空间相关性,为探究蔬菜空间集聚特征、蔬菜布局影响因素、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995—2019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修正的区位商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的区位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其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但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采取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蔬菜生产布局等措施推动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格局演变 中心迁移 空间集聚 山东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An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被引量:4
17
作者 LIU Han-chu FAN Jie +1 位作者 ZENG Yu-xi WANG Wen-zh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2590-2602,共13页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lanting cos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lanting costs, increas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 of tea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tea industry. This study used Gini coefficient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from three geographical scales: regional level,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e level from the year 2005 to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cale effect on the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ncreased from the regional level, provincial level to prefecture level. The type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evolution of the three scales were Ushaped, continuous diffusion, and continuous agglomeration.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tea production could only be found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Meanwhile, at the prefecture scale, we could not only reveal the pattern changes at the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but also identify tea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regions. Compared with the large scale, the small scale could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more details.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cost facto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tea spatial agglomeration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scale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patial transfer of tea production, promoting spatial agglomeration, building tea production bases, and breaking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we proposed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tea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production Spatial agglomeration GEOGRAPHIC SCALE Driving FACTORS China
下载PDF
2018年中国蚕桑生产形势分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森 《农业展望》 2019年第8期43-46,共4页
2018年中国蚕桑产业规模基本稳定,带动脱贫增收作用凸显,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效益显著。与此同时,中国蚕桑生产仍面临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与挑... 2018年中国蚕桑产业规模基本稳定,带动脱贫增收作用凸显,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综合利用效益显著。与此同时,中国蚕桑生产仍面临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与挑战。展望未来,中国蚕桑生产仍将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多元综合发展能力不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生产成本 脱贫增收 示范基地建设 茧丝价格 产业集聚 展望
下载PDF
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工业集聚——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检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炳南 段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3,共10页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工业集聚,阻碍了西部工业集聚,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工业集聚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金融要素、政府要素在东中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递减,在西部则无显著作用。技术要素促进了东部工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自我集聚能力促进了所有区域的工业集聚,服务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则不能促进工业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要素禀赋 工业集聚
原文传递
人口与工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及空间溢出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周燕 李慧慧 孙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1-861,共11页
将人口集聚和工业集聚纳入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口和工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及空间溢出差异。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加剧了地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染,适度的人口... 将人口集聚和工业集聚纳入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口和工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及空间溢出差异。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加剧了地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染,适度的人口集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污染治理设施共享,可以缓解地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生产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活污染主要受消费水平的影响,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其治理难度远大于生产污染,应从消费需求层面对生活污染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工业集聚 生活污染 生产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