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性能因素描述构架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凌卫青 耿海鹏 谢友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9,155,共7页
产品性能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 ,贯穿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 .抓住产品设计的共性 ,无疑是产品设计的关键 .采用知识工程中的因素空间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基于三层调和功能基础的统一功能分类表达 ,构建了以统一功能表达分类为维名称的产品性... 产品性能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 ,贯穿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 .抓住产品设计的共性 ,无疑是产品设计的关键 .采用知识工程中的因素空间理论作为理论支撑 ,基于三层调和功能基础的统一功能分类表达 ,构建了以统一功能表达分类为维名称的产品性能因素描述构架 ,并对此构架空间的属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构架空间的概念 ,描述了具体产品按照性能因素纳入构架空间的 5个主要步骤 .产品性能因素描述构架的建立 ,不仅使产品在性能级抽象层次上获得了表现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它为产品性能的量化提供了坐标参考 ,也为分布式资源环境下基于性能驱动的产品检索提供了知识获取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性能因素描述构架 产品设计 CAD 因素空间理论 性能因素 性能驱动 概念设计
下载PDF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研究
2
作者 李筱柯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民族地区处于我国的偏远位置,主要分布在边疆、偏远地区和高山高寒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民族地区处于我国的偏远位置,主要分布在边疆、偏远地区和高山高寒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差异的现实问题,因而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本文以产品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其涉及的相关维度,进而探究产品空间视角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向,以期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良性发展,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产品空间理论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路径选择——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饶晓萍 夏雨 《当代金融研究》 2023年第10期76-90,共15页
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出发,运用2002-2018年中国海关产品出口数据,刻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较优势演化规律,并从区域和产业层面实证检验成渝地区产品密度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内部产业协同化发展,优势产业... 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出发,运用2002-2018年中国海关产品出口数据,刻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较优势演化规律,并从区域和产业层面实证检验成渝地区产品密度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内部产业协同化发展,优势产业接近但优势程度不同,四川优势产业更密集,重庆优势产业专业化程度更高;(2)成渝地区总体遵循比较优势发展规律,产品密度较高,具备一定高技术产业基础,但区域内部产业发展不均衡;(3)产品密度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更能促进产品保持比较优势。本文认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协调的作用下,沿比较优势逐步向高技术产业跳跃,选择差异化协同路径,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空间理论 比较优势 成渝地区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产品生产能力提升、生产结构复杂性与经济增长——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一一 宋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2,共19页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分析了基于能力积累的与更复杂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提升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结构复杂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产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现有能力积累,更复杂的产品生产能力提...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分析了基于能力积累的与更复杂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提升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结构复杂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产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现有能力积累,更复杂的产品生产能力提升过程总体有助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更复杂的产品生产过程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影响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向着高复杂度产品跃进能力的有限性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生产能力提升 生产结构复杂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品空间理论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经济复杂度提升了吗?--基于TiVA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梅诗晔 刘林青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经济复杂度是从广度层面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采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复杂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显著促进经济复杂度提升;区分发展水平的分阶段估计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复... 经济复杂度是从广度层面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采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复杂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显著促进经济复杂度提升;区分发展水平的分阶段估计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复杂度的影响高于发达国家,表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受益更多;区分“一带一路”国家与非“一带一路”国家的分阶段估计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复杂度的促进作用高于非“一带一路”国家,并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建议我国积极应对全球价值链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来提升经济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经济复杂度 产品空间理论 产业升级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产品空间理论下高质量贸易发展前景研究框架及中亚实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月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4,共10页
产品能力是解释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测度指标,也是解释贸易发展特别是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维度和切入点。借鉴产品空间理论分析思路,提出了从产品高质量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潜力分析国际贸易发展动力的研究框架。以... 产品能力是解释国际贸易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测度指标,也是解释贸易发展特别是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维度和切入点。借鉴产品空间理论分析思路,提出了从产品高质量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潜力分析国际贸易发展动力的研究框架。以中亚区域为例,实证分析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全系列15种产品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情况,解释中国不同产品在目标区域内的相对优势和增长空间。结果显示:中国牲畜、化学品、食品、燃料、矿物、交通、蔬菜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相对缺乏;鞋类、纺织及服装、皮革、金属、塑料或橡胶、石头和玻璃、木材等产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但缺少发展潜力,可能将遇到增长瓶颈;机电产品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可实现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空间理论 贸易发展 方法研究 中亚区域
下载PDF
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应该依赖比较优势?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春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利用产品空间理论,可视化了吉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并找到了其发展特征;分析了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构转换能力,对产业升级的机会进行了识别;通过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进一步确认吉林省产业升级的机会和路径。研究发现:吉林省比较优势集中... 利用产品空间理论,可视化了吉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并找到了其发展特征;分析了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构转换能力,对产业升级的机会进行了识别;通过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进一步确认吉林省产业升级的机会和路径。研究发现:吉林省比较优势集中于产品空间边缘的低技术产业,并且存在长期保持的趋势,依靠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升级的路径将限制吉林省产业向产品空间核心领域演化的进程,吉林省应选择适当偏离低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路径,实现创新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空间理论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中国与拉美国家产能合作国别潜力——基于制成品空间动态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王飞 曾思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74-82,共9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传统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利用制成品空间动态竞争力分析框架,以56个国家、167种工业制成品数据构建全球制成品产品空间,运用制成品出口技术整体水平、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高度二维指标,从微观产品结构视角分析中国和拉...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传统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利用制成品空间动态竞争力分析框架,以56个国家、167种工业制成品数据构建全球制成品产品空间,运用制成品出口技术整体水平、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高度二维指标,从微观产品结构视角分析中国和拉美国家产能合作的国别潜力。研究发现:中国制成品出口动态竞争力越来越强,拉美则越来越弱,这为双方产能合作匹配了供需空间。进一步分组发现,智利和秘鲁制成品空间竞争力弱,同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的空间大,而墨西哥和阿根廷自身制造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较好,同中国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中拉产能合作需进一步细分,中国和各国展开产能合作的类别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合作 制造业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品空间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家电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齐振彪 《特区经济》 2012年第7期57-59,共3页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已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其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为此,家电行业转型升级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基于全球价值链、产品空间结构等产业升级理论,指出改革开放前3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已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其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为此,家电行业转型升级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基于全球价值链、产品空间结构等产业升级理论,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家电行业,通过实施制度创新、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创新三大升级战略,遵循一条线性升级路径(OEA→OEM→ODM→OBM);其次,细分和拓展"微笑曲线",从理论上得出我国家电行业二次升级有必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沿着家电业技术距离较短的路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空间结构理论 HK模型 产业升级 微笑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