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冷作模具钢性能与失效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再良 陈蕴博 +1 位作者 佟晓辉 吕东显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3,共7页
通过对比几种典型冷作模具钢的处理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综合分析了该类模具钢失效的3种类型,即过载失效、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的形态和特征;重点探讨了高硬度冷作模具钢的表面开裂敏感性、缺口断裂性能和断口分形维数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提... 通过对比几种典型冷作模具钢的处理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综合分析了该类模具钢失效的3种类型,即过载失效、磨损失效和疲劳失效的形态和特征;重点探讨了高硬度冷作模具钢的表面开裂敏感性、缺口断裂性能和断口分形维数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提出一些提高冷作模具断裂抗力、减少模具早期失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和力学性能 冷作模具钢 失效分析 断口形态
下载PDF
不同锻造工艺对TC4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汪波 曾卫东 彭雯雯 《钛工业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研究了α+β两相区锻造、近β锻造和β锻造3种不同锻造工艺对TC4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经α+β锻造、近β锻造和β锻造3种工艺锻造后,分别获得等轴组织、混合组织以及片层组织;3种组织的强度相当,等... 研究了α+β两相区锻造、近β锻造和β锻造3种不同锻造工艺对TC4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经α+β锻造、近β锻造和β锻造3种工艺锻造后,分别获得等轴组织、混合组织以及片层组织;3种组织的强度相当,等轴组织和混合组织的塑性较好,混合组织和片层组织的冲击韧性较好。采用近β锻造方式,可使TC4钛合金棒材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锻造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顾忠明 诸德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是单层几何特性的描述、单元体细观结构的模型、应力应变假设以及强度分析等.对前人在前三个问题上已进行的研究工作作出扼要的回顾,并介绍其当前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这些研究工作中存...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是单层几何特性的描述、单元体细观结构的模型、应力应变假设以及强度分析等.对前人在前三个问题上已进行的研究工作作出扼要的回顾,并介绍其当前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这些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纺织结构 力学性质 细观力学
下载PDF
热挤压工艺对6061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健 卢雅琳 +1 位作者 徐文婷 李兴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75,共4页
研究了不同热挤压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挤压温度为450℃时,随着挤压比的增大,晶粒明显细化,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也随之提高。当挤压比为10时,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数量增加。当挤压温度升高... 研究了不同热挤压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挤压温度为450℃时,随着挤压比的增大,晶粒明显细化,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也随之提高。当挤压比为10时,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数量增加。当挤压温度升高到500℃时,再结晶晶粒快速长大粗化,晶粒细化作用减弱,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随挤压温度的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范围内,6061铝合金经过挤压温度为450℃,挤压比为10的挤压变形后得到的组织均匀细小,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挤压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磷酸钙生物陶瓷 被引量:8
5
作者 秦湘阁 马臣 孟祥才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包括磷酸三钙 (β- TCP)和羟基磷灰石 (HA)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本文总结了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指出溶液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是目前优先使用的精细磷酸钙陶瓷粉末... 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包括磷酸三钙 (β- TCP)和羟基磷灰石 (HA)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本文总结了磷酸钙生物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指出溶液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是目前优先使用的精细磷酸钙陶瓷粉末制备工艺 ,由于磷酸钙陶瓷的韧性较低 ,必须对它进行补强增韧 ,以扩大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生物陶瓷 羟基磷灰石 制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创 宋仪杰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40-47,共8页
氮化硅陶瓷是一类新型且有广泛应用的结构陶瓷。本文综述了氮化硅陶瓷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包括晶体结构、各种烧结工艺、力学性能和工业化应用,并讨论了目前国内氮化硅商业化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晶体结构 烧结工艺 力学性能 工业化应用
下载PDF
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玉勇 牛红志 +2 位作者 田竟 孔凡涛 肖树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60-206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TiAl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颗粒的选择,TiB2、Al2O3等颗粒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重点讨论,并阐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颗粒增强 TIAL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纤维/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奇钢 孙延标 +1 位作者 杨文珂 鞠珊珊 《精密成形工程》 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
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GLARE层板),是由铝合金薄板(金属层厚度为0.3~0.5mm)与玻璃纤维/树脂预浸料(纤维层厚度为0.2~0.3 mm)多层交替铺放,在120~175℃范围内热压罐成形制造的先进航空材料。GLARE层板由金属与纤维层构成并将其... 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GLARE层板),是由铝合金薄板(金属层厚度为0.3~0.5mm)与玻璃纤维/树脂预浸料(纤维层厚度为0.2~0.3 mm)多层交替铺放,在120~175℃范围内热压罐成形制造的先进航空材料。GLARE层板由金属与纤维层构成并将其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因而具有极高的疲劳强度(较2024铝增加3倍以上)和损伤容限(较2024铝增加1~2倍),以及较大的减重潜力(较2024铝减重15%~30%),在新一代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成为了大型航空制造业的关注热点。首先阐述了GLARE层板的研究历史,然后从GLARE层板的制造加工、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抗疲劳性能、环境耐受性能及回收利用6个方面,详细论述了GLARE层板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总结了GLARE层板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GLARE层板 制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多相反应制备与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倩 张会丰 +4 位作者 黄传兵 于守泉 杨诗瑞 房师阁 张伟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2000℃以上有氧环境中的抗氧化烧蚀性能,本研究采用ZrB_(2)浆料浸渍、ZrC-SiC前驱体浸渍裂解与Si-Zr10共晶合金反应熔渗复合工艺制备了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细致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熔渗过程中的基体微观结构... 为提高C/C复合材料在2000℃以上有氧环境中的抗氧化烧蚀性能,本研究采用ZrB_(2)浆料浸渍、ZrC-SiC前驱体浸渍裂解与Si-Zr10共晶合金反应熔渗复合工艺制备了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细致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熔渗过程中的基体微观结构演变机理及其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熔渗结束后的降温阶段,部分ZrC陶瓷与残余Si熔体通过原位固-液反应转化为ZrSi_(2)和SiC,生成的亚微米级SiC颗粒均匀镶嵌于ZrC-ZrSi_(2)二元混合物中,最终形成ZrC-ZrSi_(2)-SiC三相混合微区。制备的C/C-SiC-ZrB_(2)-ZrC复合材料密度为3.18 g/cm^(3),开孔率为2.77%,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21.46±13.77 MPa和21.78±5.56 GPa。在其断口处能观察到较长且较多的单丝纤维拔出以及明显的界面脱黏,这表明复合材料的失效方式为韧性断裂。经2000℃,300 s的大气等离子体烧蚀,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抗超高温烧蚀性能(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37×10^(-3)g/s和3.43×10^(-3)mm/s)。分析发现,烧蚀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双层梯度氧化物结构,底部的ZrO2层可阻挡外部热量向材料内部基体的传递,表面由固相ZrO2颗粒和液相富SiO2的SiO2-ZrO2熔体组成的复合氧化层既能抵御高速气流的机械冲刷,又能抑制氧气向内部基体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陶瓷基 复合工艺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抗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卷取与平整工艺对Q350EWR1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耿云飞 邢天庆 +4 位作者 高华 杨玉厚 郭隆 魏梦麒 陈彤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拉伸实验以及相变模拟软件对Q350EWR1高耐候热轧铁道用钢不同卷取温度和不同平整工艺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种在620℃以下卷取时,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强度急剧升高,当卷取温度在620~660... 利用光学显微镜、拉伸实验以及相变模拟软件对Q350EWR1高耐候热轧铁道用钢不同卷取温度和不同平整工艺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种在620℃以下卷取时,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强度急剧升高,当卷取温度在620~660℃范围时,强度波动幅度较小,力学性能趋于稳定,不同温度下带钢强度与显微组织存在明显对应关系;热轧带钢经过平整工序后屈服强度升高,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平整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增材制造高强度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雨 王长军 +3 位作者 王春旭 刘振宝 褚韦涵 梁剑雄 《特殊钢》 2023年第5期22-32,共11页
高强度钢的增材制造已成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首先,对增材制造金属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进行了追踪,分别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高合金超高强度钢以及高强度不锈钢三种类型高强度钢重点牌号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高强度钢的增材制造已成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首先,对增材制造金属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进行了追踪,分别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高合金超高强度钢以及高强度不锈钢三种类型高强度钢重点牌号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详细总结了各种典型高强度钢的制粉和打印工艺、热处理工艺以及组织性能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其次,重点关注了国内外增材制造高强度钢的典型应用和主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高强度钢增材制造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不足,在专用合金的正向设计与研发、大尺寸高精度与智能化装备发展以及标准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基于对增材制造高强度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的分析,提出了领域重点关注方向以及相关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助于促进增材制造高强度钢的工业化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高强度钢 制备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配分机制对含Cu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连生 徐静辉 +3 位作者 田亚强 郑小平 宋进英 米振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采用I&P&Q、Q&P和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配分机制对含Cu低碳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经I&P&Q处理后,Cu、Mn配分使得马氏体板条粗大,板条形貌模糊,板条间含有大量块状马氏体,抗拉强度... 采用I&P&Q、Q&P和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配分机制对含Cu低碳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经I&P&Q处理后,Cu、Mn配分使得马氏体板条粗大,板条形貌模糊,板条间含有大量块状马氏体,抗拉强度较高,伸长率和强塑积较低;经Q&P工艺中C配分处理,得到的马氏体板条较致密,板条形貌较清晰,存在少量的块状马氏体,其抗拉强度略微降低,伸长率升高,强塑积提高;经I&Q&P工艺处理,由于C、Cu、Mn等3种元素配分的综合作用,马氏体板条清晰,只存在极少量的块状马氏体,部分马氏体板条断裂,其残余奥氏体量达12.4%,强塑积达到27 213MPa·%,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u低碳钢 配分机制 I&Q&P工艺 组织性能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烧成制度及杂质对Mg-PSZ材料析出体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舒 谈家琪 +2 位作者 陈玉如 袁启明 孟佳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以阳泉产ZrO2 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烧成制度,即在烧结温度前保温(1600 ℃) ,再在C 相区烧结固溶,经慢速冷却至1100 ℃后再自然冷却到室温,可使基体中长出大小合适的析出体,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含10mol%... 以阳泉产ZrO2 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烧成制度,即在烧结温度前保温(1600 ℃) ,再在C 相区烧结固溶,经慢速冷却至1100 ℃后再自然冷却到室温,可使基体中长出大小合适的析出体,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含10mol% MgO 的 Mg - PSZ 材料强度可达728 MPa,韧性可达12 .3 MPa·m1/2 ,与宜兴料相比较,可知少量杂质(Fe2O3) 可略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无影响。通过SEM 对选用不同烧成制度材料中析出体的形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成制度 杂质 力学性 氧化物陶瓷 结构陶瓷
下载PDF
挤压态原位自生TiB_(2)/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跃波 程帅 +4 位作者 符文涛 杜燕军 贾婧 孟超 庄伟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7,共5页
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B_(2)/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含量以及冷却工艺对挤压态TiB_(2)/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_(2)粒子对复合材料晶粒细化有显著作用。当冷却工艺由空冷变为水冷,复合材料强度... 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B_(2)/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含量以及冷却工艺对挤压态TiB_(2)/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B_(2)粒子对复合材料晶粒细化有显著作用。当冷却工艺由空冷变为水冷,复合材料强度明显提升,TiB_(2)颗粒含量为3wt%时,屈服强度提升24.9%,抗拉强度提升30%。随着TiB_(2)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提高。当TiB_(2)颗粒含量为3wt%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2 MPa和78 GPa,相比于基体6061铝合金分别提高了8.9%和16.4%。复合材料内部粒子团聚处易开裂形成裂纹源,随着颗粒含量增加,材料的伸长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 热挤压 冷却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挤压工艺对Mg5Sn1Mn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红燕 程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在不同的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下制备了Mg5Sn1Mn镁合金,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40℃提高到430℃或挤压速度从6 mm/s增加到15 mm/s时,Mg5Sn1Mn镁合金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 在不同的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下制备了Mg5Sn1Mn镁合金,并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40℃提高到430℃或挤压速度从6 mm/s增加到15 mm/s时,Mg5Sn1Mn镁合金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优选的挤压温度为400℃、挤压速度为12mm/s。在该挤压工艺下Mg5Sn1Mn镁合金晶粒呈等轴晶分布,组织均匀,第二相颗粒状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58、262 MPa、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Sn1Mn镁合金 挤压工艺 挤压温度 挤压速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55Si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耀中 王中玉 张增歧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13,共4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55SiMoV钢组织、力学性能及多冲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钢淬火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晶粒变粗,板条尺寸增大,孪晶数量增多。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工艺为:870℃淬火+200~220℃回火。
关键词 55SiMoV钢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工具钢 组织
下载PDF
水冷铜模中Ni-(50-x)Al-xSc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
17
作者 雷鸣科 郭学锋 +2 位作者 吴亚丽 崔红保 于合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09-3217,共9页
用真空电弧炉在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Ni-(50-x)Al-xSc(at%)合金,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合金组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合金的相组成,结合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合金凝固过程,用维氏显微硬度计... 用真空电弧炉在水冷铜模亚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Ni-(50-x)Al-xSc(at%)合金,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合金组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合金的相组成,结合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合金凝固过程,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分别测定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两相系统简化模型估算合金整体弹性模量。结果表明,Ni-50Al、Ni-45Al-5Sc、Ni-40Al-10 Sc和Ni-35Al-15Sc合金的亚快速凝固组织分别为NiAl、NiAl+AlNi2Sc、NiAl+AlNi2Sc和NiAl+AlNi2 Sc+(AlNi2 Sc+Ni-16.93Al-21.53Sc)。合金中各相析出的先后顺序为NiAl、AlNi2Sc和(AlNi2Sc+Ni-16.93Al-21.53 Sc)。AlNi2Sc生长的Jackson因子α=0.2,凝固界面是粗糙界面。Sc使初生NiAl相的硬度提升,AlNi2Sc相的硬度大于NiAl相的硬度。Sc使初生NiAl相弹性模量减小,Ni-(50-x)Al-xSc合金的整体弹性模量与NiAl金属间化合物相比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50-x)Al-xSc合金 显微组织 凝固过程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STM A519 Gr.4130SR焊接工艺评定
18
作者 范健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6期141-143,共3页
根据ASTM A519 Gr.4130SR材料特点,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并按相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等指标完全满足相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要求。同时表明... 根据ASTM A519 Gr.4130SR材料特点,选用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并按相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等指标完全满足相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要求。同时表明: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工艺选用合理,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MA519Gr.4130SR 焊接方法 焊接材料 焊接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真空状态不同爆轰工艺下铜钢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玉龙 董祥雷 +3 位作者 赵红亮 杨若雅 朱元华 夏金民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对热交换领域、电力领域中铜基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变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在真空状态中,采用不同爆轰工艺对TU1紫铜和Q345R钢进行爆炸复合试验,并对复合材料的金相组... 【目的】对热交换领域、电力领域中铜基复合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变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在真空状态中,采用不同爆轰工艺对TU1紫铜和Q345R钢进行爆炸复合试验,并对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爆轰速度的增大,界面波纹深度也会随之增加。复合材料(Z向)分离强度的平均值为483 MPa、界面剪切强度的平均值为238 MPa、显微硬度的最大值为196 HV,即距界面位置越远,越趋近于本体材料。当爆轰速度为2200 m/s时,断口处出现铜侧粘连现象。【结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组成该复合材料的本体金属,界面处均呈正弦波状结合形态。从界面向本体金属方向来看,晶粒组织呈现出多样化晶体转变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对结合界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界面未出现氧化物/氮化物等有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状态爆轰工艺 铜钢复合材料 微观/宏观组织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