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铁全流程余热资源梯级利用(RRUC)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先常 桂其林 张颖 《冶金能源》 2018年第5期3-7,共5页
文章针对钢铁流程中大量余热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层级"的余热资源梯级利用(RRUC)方法,以填补"能源梯级利用"理论与"现场工程师"实践之间的鸿沟。以某大型烧结冷却... 文章针对钢铁流程中大量余热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层级"的余热资源梯级利用(RRUC)方法,以填补"能源梯级利用"理论与"现场工程师"实践之间的鸿沟。以某大型烧结冷却机为对象,采用"RRUC"规划方法前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节能效果明显,实现了效率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流程 余热回收 梯级利用 RRUC方法
下载PDF
双狮精细化工3000t/d带HRS硫磺制酸装置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华 《硫酸工业》 CAS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介绍由孟莫克公司为双狮精细化工公司设计并建设的一套3 000 t/d带HRS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其中重点介绍了HRS系统的原理、工艺、设备和运行情况。自2005年4月投产以来,该装置一直稳定运行,转化率、吸收率等各项工艺指标... 介绍由孟莫克公司为双狮精细化工公司设计并建设的一套3 000 t/d带HRS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其中重点介绍了HRS系统的原理、工艺、设备和运行情况。自2005年4月投产以来,该装置一直稳定运行,转化率、吸收率等各项工艺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实际总产汽量比设计值高2.8%,中压蒸汽产量较设计值高8.2%,每吨酸的蒸汽发电容量达415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厂 工艺 设备 废热回收 HRS
下载PDF
燃气锅炉燃烧过程中余热回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磊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对燃气锅炉燃烧过程的余热进行回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天然气基本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排烟温度对余热回收中的冷凝率和锅炉供热效率的影响情况,发现存在反比例关系,而空气含湿量对水蒸气露点温度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水... 对燃气锅炉燃烧过程的余热进行回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天然气基本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排烟温度对余热回收中的冷凝率和锅炉供热效率的影响情况,发现存在反比例关系,而空气含湿量对水蒸气露点温度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水蒸气热量的冷凝回收。设计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含1个间接式换热器和2个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对换热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基于EES软件分析了供热负荷为100%、80%、50%和30%时余热回收系统的性能情况,结果发现对应的余热回收量分别为127.6、119.6、92.5、48.1 kJ/s,具有非常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 燃烧过程 余热回收 换热器
下载PDF
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综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佘雪峰 王静松 +2 位作者 韩毅华 张欣欣 薛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80-1587,共8页
为发展和深入认识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建立了转底炉综合数学模型,该模型由转底炉本体热化学平衡、转底炉区域热平衡计算模型、余热回收模型、生球干燥模型、炉膛温度校核与尾气露点校核模型和转底炉流程模型组成.采用综合模型计... 为发展和深入认识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建立了转底炉综合数学模型,该模型由转底炉本体热化学平衡、转底炉区域热平衡计算模型、余热回收模型、生球干燥模型、炉膛温度校核与尾气露点校核模型和转底炉流程模型组成.采用综合模型计算了该工艺流程的基本工艺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煤气热值、废气排放温度和余热回收利用方案对整体能量消耗有不同程度影响,煤气发热值每增加50kJ.m-3,理论燃烧温度提高22-25℃,煤气用量减少41-47m0.t-1;空气预热温度平均每增加100℃,理论燃烧温度提高35-40℃,煤气用量减少90-103m3.t-1.此外,应用此模型还可以计算任何原料和燃料等条件下的直接还原工艺参数,研究不同余热回收方案条件下的各个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金炉 直接还原 数学模型 余热回收
原文传递
聚酯工艺技术的新改进 被引量:6
5
作者 季先进 《合成纤维》 CAS 2014年第6期6-9,共4页
结合聚酯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介绍了几种成熟的工艺改进技术,如熔体直纺、气相热媒加热、余热制冷,以及对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的改进等,这些新技术在满足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聚酯工艺 熔体直纺 气相热媒 余热制冷
下载PDF
空气源沼气机热泵部分负荷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集迎 马益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551-455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沼气机热泵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系统,并据此构建了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系统性能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研究了沼气消耗量、余热回收利用、制热系数COP及一次能源利用率PER随沼气机负荷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节能系统... 提出了一种沼气机热泵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系统,并据此构建了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系统性能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研究了沼气消耗量、余热回收利用、制热系数COP及一次能源利用率PER随沼气机负荷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节能系统具有较好的部分负荷特性,在仅考虑沼气机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系统COP最高可达4.18,PER最高可达1.4。因此,空气源沼气机热泵节能系统明显提高了供热能力、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沼气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能源 热力学过程 余热回收 实验验证 负荷率 节能系统
下载PDF
面向“双碳”战略的炼油企业热泵集成利用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大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炼化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应用热泵技术改变原有炼油过程能量梯级供给体系已成为一条有效科学路径。基于典型炼油企业在炼油过程中的热量需求与余热资源情况,炼化企业通过直接换热或热水间接换热的节... 炼化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应用热泵技术改变原有炼油过程能量梯级供给体系已成为一条有效科学路径。基于典型炼油企业在炼油过程中的热量需求与余热资源情况,炼化企业通过直接换热或热水间接换热的节能潜力已趋于瓶颈,集成热泵技术成为打破思维定势、突破瓶颈的新途径。通过有效能([火用])分析和碳排放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蒸汽供热和热泵供热(压缩式、吸收式)的关键节能因素,给出热泵技术在炼油过程应用的优选场景。最后,以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热泵余热暖民项目为例,说明集成热泵技术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技术 有效能 炼油过程 碳排放 余热
下载PDF
煤制合成氨半废锅流程与激冷流程干煤粉气化技术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唐岩超 张雷 +1 位作者 张洛锋 林科斌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41-44,65,共5页
煤制合成氨的气化技术中存在不同工艺流程、技术路线的多种选择。以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制氢提标及副产氨技改项目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相同压力下半废锅流程和激冷流程粉煤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情况和有效热效... 煤制合成氨的气化技术中存在不同工艺流程、技术路线的多种选择。以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制氢提标及副产氨技改项目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相同压力下半废锅流程和激冷流程粉煤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情况和有效热效率。结果表明:同等规模的气化装置,半废锅流程较激冷流程节能9.64%,有效热效率由激冷流程的91.89%提高至96.08%,为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合成氨 粉煤气化 半废锅流程 激冷流程 余热利用
下载PDF
钢渣资源化技术及展望
9
作者 崔心宇 那贤昭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5,共10页
随着中国钢铁产量不断提高,钢铁工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钢渣的处理和利用方面尤为突出。目前的钢渣处理工艺中,钢渣热能大量浪费,金属铁回收过程能源消耗大;大部分钢渣填埋堆存,尾渣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双碳”背景下,发展... 随着中国钢铁产量不断提高,钢铁工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钢渣的处理和利用方面尤为突出。目前的钢渣处理工艺中,钢渣热能大量浪费,金属铁回收过程能源消耗大;大部分钢渣填埋堆存,尾渣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双碳”背景下,发展低碳绿色钢渣资源化技术势在必行。总结了目前主流的钢渣处理工艺并分析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归纳了钢渣主要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对近年来钢渣综合利用的技术进行分析。结合钢渣处理和利用现状,讨论并展望了钢渣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双碳”目标下,应该利用好熔融钢渣的热能,发展余热回收和热态钢渣提铁技术,利用钢渣碳化技术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热、铁、尾渣资源的全面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处理工艺 余热回收 综合利用 “双碳”目标
原文传递
油页岩干馏工艺热载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辉 张霜 荣青山 《炼油与化工》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是最成熟的油页岩炼油技术。热载体的利用方式、设计思路,决定着整个系统是否高效运转、节能安全。抚顺干馏技术经过近10 a发展,推出了4代不同干馏工艺,新建成并运行4套年产高于3×10^4 t/a页岩油的生产装置,形成... 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是最成熟的油页岩炼油技术。热载体的利用方式、设计思路,决定着整个系统是否高效运转、节能安全。抚顺干馏技术经过近10 a发展,推出了4代不同干馏工艺,新建成并运行4套年产高于3×10^4 t/a页岩油的生产装置,形成了1整套的工艺设计理论和独特的热载体运用方法。文中总结了3个方面的热载体特性,阐述干馏工艺中热载体的运用原理,为开发干馏工艺提供科研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馏工艺 油页岩 气体热载体 余热利用 爆炸极限
下载PDF
镁还原渣余热利用的现状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金清 徐祥斌 苏会斌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硅热法炼镁是我国炼镁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国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也不断出现。通过这些年科研和生产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实践,目前,镁还原废渣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利用,但是对镁还原渣中蕴含大量余热的利用研究却不多。本文在总... 硅热法炼镁是我国炼镁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国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也不断出现。通过这些年科研和生产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实践,目前,镁还原废渣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利用,但是对镁还原渣中蕴含大量余热的利用研究却不多。本文在总结国内对镁还原渣余热利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镁还原渣余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为以后合理利用镁渣余热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镁渣 余热利用
下载PDF
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工艺中余热锅炉积灰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文翔 赵京 +4 位作者 李博 魏小林 吴东垠 刘迪 王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85-3493,共9页
转炉煤气全干法工艺能够将转炉煤汽经气化冷却烟道后显热资源进一步深度回收,然而,转炉煤气的多尘性引起余热锅炉积灰的问题正严重影响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基于一台100 t转炉实际运行过程锅炉的积灰情况,首先采用分子筛和颗粒物采集器(... 转炉煤气全干法工艺能够将转炉煤汽经气化冷却烟道后显热资源进一步深度回收,然而,转炉煤气的多尘性引起余热锅炉积灰的问题正严重影响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基于一台100 t转炉实际运行过程锅炉的积灰情况,首先采用分子筛和颗粒物采集器(DLPI)分析了灰颗粒的粒径分布,然后通过XRD、XRF和SEM-EDS等表征手段详细分析了不同粒径灰颗粒的主要成分及占比情况,最后通过实验开展了灰颗粒的黏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全干法工艺中锅炉积灰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3~3μm和70~100μm,主要成分为不同价态的铁氧化物。黏结实验表明:灰颗粒的粒径越小经烧结后的黏附强度越大,黏附强度会随着烧结时间延长显著升高,而且热冲击会减小灰颗粒的黏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煤气 全干法工艺 余热锅炉 积灰 黏附强度
下载PDF
轧钢加热炉节能理论及提效方案规划与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军 王稼晨 +2 位作者 闫祺 马凌 李文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3-770,共8页
对轧钢加热炉生产过程的能效分析评价是开展加热炉节能工作和发展加热炉节能技术的基础.针对加热炉的能效问题,建立了包含加热炉热流、流分析的能效分析模型,以热效率、效率、标准燃料消耗量作为能效评价指标,对加热炉实际生产案例进行... 对轧钢加热炉生产过程的能效分析评价是开展加热炉节能工作和发展加热炉节能技术的基础.针对加热炉的能效问题,建立了包含加热炉热流、流分析的能效分析模型,以热效率、效率、标准燃料消耗量作为能效评价指标,对加热炉实际生产案例进行了能效评估;结合加热炉所处热轧流程的工作特点具体分析加热炉能量损失原因,将其划分为可避免能量损失与不可避免能量损失,前者为加热炉前后工序的不匹配引起的能量损失,后者为加热炉在理想工序匹配条件下由于设备工作过程固有限制而引起的能量损失;根据能量损失原因相应地提出工序匹配和余热回收这两种能效优化技术方法,利用两种方法对加热炉实际生产案例进行了能效优化分析,并以节能率、优化后加热炉的标准燃料消耗量为评价指标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节能率分别为7.71%和14.69%,优化后加热炉的标准燃料消耗量分别为47.29 kg/t(标煤)和44.29 kg/t(标煤),两种方法可同时应用于加热炉的能效优化,同时使用时,其综合节能率为23.56%,加热炉热效率由49.36%升至60.99%,效率由41.83%升至47.11%,标准燃料消耗量由51.12 kg/t(标煤)降至40.98 kg/t(标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能量损失 节能率 工序匹配 余热回收
下载PDF
MVR技术回收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探讨
14
作者 史少君 刘常峰 姚同林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随着聚酯装置的大型化,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资源的利用变得不可忽视。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利用方式包括余热制冷、余热取热等,但存在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特点及现有余热利用方式,结合目前... 随着聚酯装置的大型化,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资源的利用变得不可忽视。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利用方式包括余热制冷、余热取热等,但存在余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特点及现有余热利用方式,结合目前新型水蒸气压缩机的发展,重点讨论了利用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回收工艺塔酯化蒸气余热的技术方案和优势,并与余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聚酯装置工艺塔酯化蒸气具有温度低,压力低、允许压降小,组分沸点差大,冬夏两季热负荷差别大,腐蚀性较强等特点;对于大型聚酯装置,在兼顾聚酯装置冷量/热量需求的前提下,采用MVR技术将多余的余热资源转化成水蒸气既可实现酯化蒸气余热的回收,又可满足酯化蒸气在冬季与夏季时热负荷差距较大的工况,是一种比余热发电更加经济高效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工艺塔 酯化蒸气 余热回收 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CCRs碳捕捉系统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平 王忠平 +1 位作者 吴文浩 童家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8-561,568,共5页
采用商业软件Aspen Plus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CCRs)的碳捕捉过程进行了模拟,讨论CCRs碳捕捉系统的能量回收问题,并运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补充碳酸钙流量对循环固体量、煅烧燃煤量和CO2捕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商业软件Aspen Plus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CCRs)的碳捕捉过程进行了模拟,讨论CCRs碳捕捉系统的能量回收问题,并运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补充碳酸钙流量对循环固体量、煅烧燃煤量和CO2捕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某600MW超临界机组引入CCRs碳捕捉系统后,机组效率下降为39.59%,而将该碳捕捉系统回收的能量用于蒸汽轮机发电,电厂输出功率则从600MW增加到1 041.90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捉 循环煅烧/碳酸化法 过程模拟 余热利用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焦化厂炼焦工艺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技术的研究
16
作者 高建雷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33-134,142,共3页
在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部分焦化厂炼焦工业存在余热浪费问题。除了炼焦厂炼焦工艺最基本的煤炭资源消耗之外,在施工过程中损失的热量也大大消耗了煤炭资源,而部分炼焦厂炼焦工业余热的利用也严重不足,并不能很好地开展热量... 在节能减排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部分焦化厂炼焦工业存在余热浪费问题。除了炼焦厂炼焦工艺最基本的煤炭资源消耗之外,在施工过程中损失的热量也大大消耗了煤炭资源,而部分炼焦厂炼焦工业余热的利用也严重不足,并不能很好地开展热量回收工作。浪费的热量有着极其丰富的回收价值,能够很好地进行资源再利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焦化厂炼焦工艺余热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工艺 余热利用 策略
下载PDF
耦合热泵的FCC脱硫湿烟气脱白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峥元 孙国刚 +1 位作者 祖泽辉 王中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34-6940,共7页
根据某80万吨/年催化再生烟气参数,结合低温浆液喷淋与热泵技术,设计了耦合热泵的FCC脱硫湿烟气脱白净化系统,建立了烟气-脱硫液-热泵的余热回收路线。使用Aspen Plus与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流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系统具有... 根据某80万吨/年催化再生烟气参数,结合低温浆液喷淋与热泵技术,设计了耦合热泵的FCC脱硫湿烟气脱白净化系统,建立了烟气-脱硫液-热泵的余热回收路线。使用Aspen Plus与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流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系统具有良好的烟气脱白能力。低温浆液喷淋强化了脱硫塔的脱硫除尘性能,同时回收了烟气中的水分,设计工况下,系统回收水量为1.47t/h。本系统无需额外热源,烟气热量驱动可实现脱白。灵敏度分析表明,系统在烟气流量82%~124%范围内都能消除湿烟羽。系统具备余热回收再利用能力,模拟结果显示,盈余热量1.87MW,投资回收期4.88年,经济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计算机模拟 设计优化 湿烟羽脱除 节水减排 余热回收
下载PDF
煤焦化过程荒煤气的多级冷却工艺与关键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宇航 范中宇 +3 位作者 曹琳 王光辉 吴晓琴 雷杨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0,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荒煤气多级冷却工艺,采用发生蒸汽多级冷却取代现有流程中喷洒氨水直接冷却及初冷器间接冷却。新流程具有节能环保及实现馏分初步分离的优点。利用Aspen Plus全流程模拟,以多级冷却温度作为流程的主要调控变量,通过比较各... 提出一种新型荒煤气多级冷却工艺,采用发生蒸汽多级冷却取代现有流程中喷洒氨水直接冷却及初冷器间接冷却。新流程具有节能环保及实现馏分初步分离的优点。利用Aspen Plus全流程模拟,以多级冷却温度作为流程的主要调控变量,通过比较各级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辨识各个参数之间的协同关系及敏感性,并考察冷却温度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级换热器的温度调控范围内,年度总费用分别变化2.97%,-40.74%和-0.0018%;以总费用最大为目标时,多级冷却温度分别为315℃,155℃和115℃时较优;各级换热器液相黏度分别减少8.25%,30.16%和1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化过程 多级冷却 余热回收 Aspen Plus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产热量优化的烧结余热回收操作参数设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永华 姜云涛 +1 位作者 吴敏 赖旭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针对钢铁烧结余热回收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优化问题,引入锅炉有效产热量的概念,用于评价余热发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出基于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优化的余热回收过程操作参数设定方法.首先应用BP神经网络对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进行预测,... 针对钢铁烧结余热回收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优化问题,引入锅炉有效产热量的概念,用于评价余热发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出基于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优化的余热回收过程操作参数设定方法.首先应用BP神经网络对中压锅炉有效产热量进行预测,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有效产热量优化模型;然后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得出有效产热量最大时中压蒸汽温度和环冷机速度的优化设定值.基于工业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使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的有效产热量平均提高5%左右,从而提高余热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过程 余热回收 中压蒸汽 产热量 参数设定
下载PDF
采用焦炉煤气为燃料的SOFC-CCHP流程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洪滨 江婷 +1 位作者 杨倩 杨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6-1632,共7页
本文基于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思想,以固体氧化物高温排气驱动制冷机系统及供热系统同时产出一定量的电功、冷量和热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SOFC-CCHP系统建模,设计出两种SOFC-CCHP流程方案——热水型余热锅炉系统和蒸... 本文基于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思想,以固体氧化物高温排气驱动制冷机系统及供热系统同时产出一定量的电功、冷量和热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SOFC-CCHP系统建模,设计出两种SOFC-CCHP流程方案——热水型余热锅炉系统和蒸汽型余热锅炉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在两系统SOFC效率为55.17%时,采用蒸汽型余热锅炉比采用热水型余热锅炉系统净电效率提高2.58%,总效率提高了3.04%;此外采用热水型余热锅炉产生的热媒水量和制冷量也低于采用蒸汽型余热锅炉的系统,这是由于热水型余热锅炉损失较大,因此采用蒸汽型余热锅炉SOFC-CCHP系统有较好的经济性,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冷热电联产 流程方案 余热锅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