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菁菁 田刚 +3 位作者 姜天宇 雷梦蝶 孙柯魏 程世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5,154,共6页
牡丹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主要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原料装填量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方程,分析得到优化的工艺条... 牡丹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主要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原料装填量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方程,分析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8 h,分离温度35℃,分离压力11.5 MPa,原料装填量为187 g,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的得率达到19.54%。分别采用Esquivel和Nguyen两种萃取经验模型描述萃取过程,Nguyen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萃取过程,说明萃取过程为内扩散为控制,可近似为一级动力学传质-平衡过程。分析检测所得牡丹籽油成分发现,其中亚麻酸含量达到41.4%,亚油酸含量为27.4%,油酸含量为23.2%,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流体 牡丹籽油 萃取工艺 混合均匀设计 传质模型
下载PDF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元虎 王兆丰 葛锡印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98-100,共3页
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出的危险废物迅速增加。危险废物因其含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或易燃性等特点,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因减容... 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出的危险废物迅速增加。危险废物因其含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或易燃性等特点,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因减容、资源化、无害化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应用广泛的危险废物处理措施。通过分析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危险废物预处理、焚烧回转窑过程,并针对回转窑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进料配伍、构建回转窑稳态传热模型方法,以提升回转窑焚烧过程中的稳定性、环保性、经济性。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焚烧工艺效率的同时,更加经济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焚烧工艺 环境 进料配伍 传热模型
下载PDF
LiCl水溶液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明华 郑丹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文中介绍了以空气除湿为目的的LiCl水溶液的吸收实验和模拟工作。建立了垂直结构的吸收器实验系统 ;研究了LiCl水溶液与空气的液气体积流量比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垂直降膜结构吸收器性能的影响 ;发现垂直降膜结构的吸收器优于鲍尔环填料结... 文中介绍了以空气除湿为目的的LiCl水溶液的吸收实验和模拟工作。建立了垂直结构的吸收器实验系统 ;研究了LiCl水溶液与空气的液气体积流量比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垂直降膜结构吸收器性能的影响 ;发现垂直降膜结构的吸收器优于鲍尔环填料结构的吸收器。实验与一维稳定分子扩散原理的模拟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操作条件下 ,该装置可以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 6 %~ 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水溶液 垂直降膜 吸收过程 除湿 传质模型
下载PDF
旋转圆盘式干燥机内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贺华波 《轻工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以颗粒热传递模型为基础 ,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在 Win2 0 0 0 Visual C++6 .0平台下开发了旋转圆盘式干燥机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实例证明 ,该模拟软件是方便、有效、可靠的。
关键词 旋转圆盘式干燥机 干燥过程 计算机模拟 颗粒热传递模型 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
下载PDF
陆面过程模式中植被冠层短波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文艳 郭品文 罗勇 《气象科技》 200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阐述植被冠层内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研究在陆面过程及陆气相互研究中的重要性,全面地回顾有关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在陆面过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指出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并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阐述植被冠层内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研究在陆面过程及陆气相互研究中的重要性,全面地回顾有关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在陆面过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指出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并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冠层辐射 传输模式
下载PDF
制造氢气瓶内胆的电加热滚塑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6
作者 刘学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static bed模型的基础上为在PID控制模式下制造氢气瓶内胆的电加热滚塑工艺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来仿真计算模具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这些仿真值与实测值都吻合得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传热模型... 在static bed模型的基础上为在PID控制模式下制造氢气瓶内胆的电加热滚塑工艺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来仿真计算模具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这些仿真值与实测值都吻合得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传热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应用该传热模型计算了在16种情形下停止加热时的模内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PID模式的触发温度和初始加热功率的百分比对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停止加热时的模内温度随初始加热功率的百分比变化较小,但随PID模式触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都是随着PID模式的触发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最优化的工艺参数是PID模式的触发温度取250℃且初始加热功率的百分比取90%。另外,PID模式的触发温度对加热时间和加热电能的影响程度都要大于初始加热功率的百分比对它们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 滚塑工艺 传热模型 氢气瓶内胆 FLUENT仿真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内传热过程建模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三平 孙雪 王述洋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对自行设计的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内热量传递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部传热复杂的特点,既有生物质颗粒与热床料之间的热传导,也有生物质颗粒与热载气之间的对流换热,还包括热壁面对生物质颗粒及床料的辐射换热等多种... 在对自行设计的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内热量传递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部传热复杂的特点,既有生物质颗粒与热床料之间的热传导,也有生物质颗粒与热载气之间的对流换热,还包括热壁面对生物质颗粒及床料的辐射换热等多种传热方式,建立了反应器的壁面传热、颗粒间传热和二维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对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该耦合仿真模型基本满足生物质颗粒快速热裂解条件,并预测出口气相平均温度均为72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 传热过程 传热模型 仿真
下载PDF
CuO/H_2O纳米流体的池沸腾传热及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佳骏 郎中敏 +1 位作者 于戈文 吴刚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44-2955,共12页
通过络合-沉淀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颗粒,制备铜颗粒的直径在40~100 nm,晶型为正六面体。利用"两步法"制备水基氧化铜纳米流体。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接触角变化和加热表面颗粒沉积对核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利... 通过络合-沉淀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颗粒,制备铜颗粒的直径在40~100 nm,晶型为正六面体。利用"两步法"制备水基氧化铜纳米流体。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接触角变化和加热表面颗粒沉积对核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可视化记录沸腾过程气泡行为。结果表明:在测试质量分数范围内,传热系数随热通量增加而增大,当质量分数达到0.1%时,强化率最大为146.1%。经过分析可知纳米流体的接触角度、热导率、颗粒沉积以及颗粒扰动对水基氧化铜纳米流体强化传热作用均有影响。通过高速摄像采集质量分数0.07%纳米流体沸腾过程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并对纳米流体核沸腾传热过程建立气泡动力学经验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对偏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相变 传热 CCD高速成像 热力学过程 传热模型
下载PDF
电加热滚塑工艺的模具表面和模内温度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学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1,共9页
基于static bed模型为电加热的滚塑工艺在加热阶段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情形下模具的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首先假设加热功率在整个加热阶段是大小恒定的,然后在改进... 基于static bed模型为电加热的滚塑工艺在加热阶段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情形下模具的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首先假设加热功率在整个加热阶段是大小恒定的,然后在改进模型中通过在模具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升温段和保温段的内热源强度来模拟加热功率的变化。同时认为在粉料开始熔融之前模内温度等于模内粉料和空气的质量平均温度,在此之后等于模内空气的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模具表面温度的仿真精度高于对模内温度的仿真精度。对于厚度不超过10 mm的氢气瓶,在整个加热阶段模具表面和模内的仿真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均方根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而对于12 mm厚的氢气瓶,这两个均方根相对误差分别为5.1%和14.1%。另外由仿真结果还得到了在3种情形下塑料层中的液相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 滚塑工艺 传热模型 模具表面和模内温度 FLUENT仿真
下载PDF
PTM不确定性的间歇过程优化补偿控制策略
10
作者 褚菲 汪一峰 +2 位作者 王嘉琛 贾润达 陆宁云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3-589,596,共8页
过程迁移模型是实现数据不足情况下间歇过程高效建模的有效方法。然而,相似过程之间的差异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模型与实际过程之间的不匹配程度。针对过程迁移模型中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自适应优化和自校正补偿的策... 过程迁移模型是实现数据不足情况下间歇过程高效建模的有效方法。然而,相似过程之间的差异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模型与实际过程之间的不匹配程度。针对过程迁移模型中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自适应优化和自校正补偿的策略。首先,利用基于修正自适应策略的批次间优化逐步消除相似过程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采用自校正补偿策略进一步补偿通过批次间优化得到的次优设定值。此外,模型更新时添加了数据剔除,提升了后续的优化效果。最后,利用草酸钴合成过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过程 过程迁移模型 修正自适应 自校正补偿
下载PDF
旋转管排式干燥机内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华波 《轻工机械》 CAS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颗粒热传递模型为基础,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在Win2000 Visual C++6.0平台下开发了旋转管排式干燥机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实例证明,该模拟软件是方便、有效、可靠的。
关键词 旋转管排式干燥机 干燥过程 颗粒热传递模型 面向对象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的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小明 刘树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3,共11页
将模式NP 89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法应用到北京大学的三维复杂地形中尺度数值模式中 ,得到了一个较理想的三维陆面过程及边界层模式 ,利用这个改进的三维模式对 2 0km× 2 0km范围的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 将模式NP 89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法应用到北京大学的三维复杂地形中尺度数值模式中 ,得到了一个较理想的三维陆面过程及边界层模式 ,利用这个改进的三维模式对 2 0km× 2 0km范围的山丘地形的陆面过程及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地形阻挡所造成山后的湍流较山前强 ,进而造成近地面温度梯度和感热支出小 ,最终造成山后的温度比山前的温度明显偏高 ;而且随着山高的增加 ,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即该模式对山丘地形条件下的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模拟结果合理 ,对研究过山气流形成机制、起伏地形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和污染物的扩散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边界层特征 起伏地形 大气边界层 边界层模式 中尺度数值模式 感热 山丘地 利用 温度
下载PDF
阻化烟煤堆非稳态温度场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希琳 李砚超 郭松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一维无限大煤堆非稳态自热模型中引入水气平衡模型 ,根据煤氧化动力学实验数据 ,以 2 m厚度一维无限大煤堆为例 ,利用计算机编程分别差分计算了氧对流、氧扩散、氧对流扩散和阻化煤堆表面氧化反应控制 4种不同的模型 .对比分析不同模... 在一维无限大煤堆非稳态自热模型中引入水气平衡模型 ,根据煤氧化动力学实验数据 ,以 2 m厚度一维无限大煤堆为例 ,利用计算机编程分别差分计算了氧对流、氧扩散、氧对流扩散和阻化煤堆表面氧化反应控制 4种不同的模型 .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 ,研究了阻化烟煤堆和非阻化烟煤堆内的非稳态温度分布 .结果表明 ,阻化处理、氧的对流和煤堆内部水分对煤堆非稳态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化烟煤堆 非稳态温度场 影响因素 非稳态自热过程 传质模型 差分方程 煤炭露天堆储
下载PDF
考虑保护层响应的炼化过程系统风险动态转移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瑾秋 曹雅琴 +1 位作者 张来斌 蔡战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适时、有效地控制炼化过程系统风险,以模糊Petri网(FPN)为基础,针对炼化系统动态退化性和系统中保护层对风险转移的干预性,建立考虑保护层响应的炼化过程系统风险动态转移模型。描述基于FPN的保护层作用动态机制,分析炼化系统在保... 为适时、有效地控制炼化过程系统风险,以模糊Petri网(FPN)为基础,针对炼化系统动态退化性和系统中保护层对风险转移的干预性,建立考虑保护层响应的炼化过程系统风险动态转移模型。描述基于FPN的保护层作用动态机制,分析炼化系统在保护层干预下,从非正常干扰触发开始至炼化系统退化过程的风险变化趋势。最后通过正己烷缓冲罐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结果表明:正己烷缓冲罐在开始运行的30 000 h内,系统风险等级呈阶段性变化,在工作的前16 800 h,风险为Ⅰ级;第16 800~27 600 h,风险为Ⅱ级;第27 600~30 000 h,风险为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过程 模糊Petri网(FPN) 保护层 动态可信度 系统风险动态转移模型
下载PDF
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温度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威 袁骞 +2 位作者 胡海霞 李莹 杨汝成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第3期41-43,10,共3页
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传热过程复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实际传热过程,建立新的井筒传热模型,修正了前人温度预测模型。通过现场试验实测数据拟合得到井筒传热新模型中环空传热等效半径,确定新温度预... 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传热过程复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实际传热过程,建立新的井筒传热模型,修正了前人温度预测模型。通过现场试验实测数据拟合得到井筒传热新模型中环空传热等效半径,确定新温度预测模型必要参数,然后通过多个现场试验实例对新温度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从预测的准确性和热天然气影响深度两方面证明新温度预测模型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环空 热天然气 传热过程 井筒传热模型 温度预测模型 现场试验 环空传热等效半径
下载PDF
旋转列管式干燥机内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华波 蒋家羚 《化工机械》 CAS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颗粒热传递模型为基础 ,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结合微软基础类库 (MFC) ,在Win dowsNT环境下 ,开发了初步的旋转列管式干燥机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实例证明 ,该模拟软件是方便。
关键词 旋转列管式干燥机 干燥过程 计算机模拟 颗粒热传递模型 面向对象
下载PDF
连铸工艺参数对轴承钢大方坏凝固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高江 王慧胜 李明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连铸工艺参数对连铸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建立了考虑铸坏表面实际水量分布的连铸凝固传热模型和CAFE模型,针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CCr15轴承钢展开模拟分析,探究了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铸坏表面温度分布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连铸工艺参数对连铸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建立了考虑铸坏表面实际水量分布的连铸凝固传热模型和CAFE模型,针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CCr15轴承钢展开模拟分析,探究了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铸坏表面温度分布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拉速变化对整个连铸过程铸坏表面温度分布、二冷末端铸坏表面回温和铸坏液芯长度影响较大,当拉速由0.78m/min升高至0.98m/min时,二冷区末端铸坏表面回温值从102.9℃/m降低至91.6℃/m,铸坏液芯长度由18.8m增大到25.2m;过热度主要影响连铸坏CET开始转变位置和铸坏等轴晶率的大小,当过热度从10℃升高至40℃时,CET开始转变位置由距结晶器弯月面5.0m增大到16.7m,铸坏等轴晶率由42.7%降低至16.7%;比水量变化主要影响二冷区域连铸坏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和二冷末端铸坏表面回温,当比水量从0.15L/Kg增大到0.40L/Kg时,二冷区末端铸坏表面回温值从78.2℃/m增加到129.8℃/m。为提高CCr15轴承钢连铸坏质量,在满足安全冶金准则要求的前提下,连铸坏拉速应控制在0.81m/min以上,二冷比水量应小于0.25L/Kg。当钢水过热度处于20-30℃范围内时,其变化对GCr15轴承钢铸坏等轴晶率和CET开始转变位置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连铸工艺参数 凝固传热模型 凝固组织模拟
下载PDF
复合氧化沟在联合曝气下氧传递研究
18
作者 张妙月 王涛 +3 位作者 王峰青 扈庆 朱俊 李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改善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运行情况,从一种新的角度———氧的传递出发,建立氧的传递反应模型,通过清水充氧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小试装置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及改变曝气方式后系统氧的传递效果。结果表... 为改善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运行情况,从一种新的角度———氧的传递出发,建立氧的传递反应模型,通过清水充氧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小试装置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及改变曝气方式后系统氧的传递效果。结果表明,填料投配率为30%时,系统的氧的传递系数KL,α最大;且将系统原倒伞曝气改为倒伞+微孔的联合曝气方式后,氧的传递效果大大增加。最终确定系统优化工况为:填料投配率30%,HRT=10 h,污泥龄为25 d,采用联合曝气(倒伞转速为58.5 r/min,微孔曝气体积流量为80 L/h),夜间间歇曝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沟 氧的传递 清水充氧 传质模型 悬浮生物填料
下载PDF
建筑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李若楠 忽煜皓 张吉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9,共14页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 准确获取内热源实时冷负荷对于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及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而辐射热传递过程产生的滞后冷负荷是内热源冷负荷计算的难点,为此,基于围护结构蓄放热规律、热传递特性及传递函数原理等建立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该模型为10阶传递函数。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精度,利用辐射时间系数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及降阶分析,最终得到2阶传递函数。建立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19%。内热源滞后冷负荷监测模型可依托能耗监测平台实现负荷的在线监测,对描述滞后冷负荷的时间延迟规律及幅度衰减特性具有理论意义,为制定供暖空调系统节能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源辐射热 围护结构 滞后冷负荷 蓄放热过程 传递函数模型
下载PDF
中厚钢板回温轧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和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江南 杨才福 王瑞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中厚钢板回温轧制(TRRP,Temperature-Reverting Rolling Process)工艺时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流密度对表层超细晶形成的影响,并在实验室对回温轧制获得的钢板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钢获得超细晶的临...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中厚钢板回温轧制(TRRP,Temperature-Reverting Rolling Process)工艺时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流密度对表层超细晶形成的影响,并在实验室对回温轧制获得的钢板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钢获得超细晶的临界冷却温度为580℃;给定回温温度时,随着水流密度增加,冷却时间降低,钢板表层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厚度增加;与传统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相比,TRRP工艺下精轧时,钢板内部温度更高,意味着大压下量轧制更容易进行。在实验室进行的TRRP轧制试验,得到了表层超细晶钢,提高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钢板 回温轧制 热传导数学模型 超细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