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北山花岗岩蠕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亮 刘建锋 +2 位作者 王春萍 刘健 王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8-1235,共8页
基于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结合三维声发射实时监测信息,开展北山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性以及加载条件(温度、围压和应力状态)对其蠕变破坏过程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瞬态蠕变)... 基于不同温度及应力状态下的蠕变特性试验,结合三维声发射实时监测信息,开展北山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性以及加载条件(温度、围压和应力状态)对其蠕变破坏过程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瞬态蠕变)、稳定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3个阶段,在加速蠕变过程中裂纹迅速扩展和积聚是导致岩石最终破坏的主要原因。蠕变试验过程中,声发射累计数和岩石蠕变体积应变的演化趋势整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声发射信号对岩石变形破坏的敏感性更强。对试验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显示,花岗岩蠕变破坏变形受围压的影响显著,围压越高,岩石蠕变破坏前所能承受的变形越大。温度和应力水平对蠕变破坏变形影响并不明显,但可以对蠕变速率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岩石的蠕变破坏时间。根据试验结果,在围压2,10,30 MPa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的蠕变破坏轴向应变平均值分别为0.34%,0.54%和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北山花岗岩 蠕变 裂纹扩展 温度 围压 应力比
原文传递
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重金属的分配 被引量:26
2
作者 闫大海 李璐 +2 位作者 黄启飞 蔡木林 张增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7-984,共8页
以废弃农药、污染土壤和废白土为研究对象,在3个新型干法水泥厂开展了水泥窑共处置的工程试验,分析了共处置对13种重金属在不同相分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分配不受危险废物投加的影响,不挥发和半挥发重金属在烟气中的分配率远... 以废弃农药、污染土壤和废白土为研究对象,在3个新型干法水泥厂开展了水泥窑共处置的工程试验,分析了共处置对13种重金属在不同相分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分配不受危险废物投加的影响,不挥发和半挥发重金属在烟气中的分配率远低于在熟料中的分配率;尾气中Hg及部分重金属的排放浓度很小甚至低于检测限;As在烟气中分配率较高,与该金属在窑内的存在形态以及As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等因素有关;为控制尾气中重金属含量满足相关标准的排放限值,根据本研究和相关研究数据预测了重金属允许的最大投加量和废物中允许的重金属最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危险废物 水泥窑 共处置 分配率
下载PDF
可调循环比的延迟焦化工艺 被引量:14
3
作者 甘丽琳 徐江华 李和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1,共4页
传统的延迟焦化流程难以实现低循环比操作,而采用可调循环比流程可根据原料性质、产品要求、处理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循环比,尤其在超低循环比下更显优点。通过生产操作实践证明,可调循环比工艺流程提高了延迟焦化装置操作的灵活性。
关键词 延迟焦化工艺 减压渣油 重质油 循环比
下载PDF
南阳重塑中膨胀土脱湿全过程裂隙开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锡昌 周伟 陈善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69-2575,2584,共8页
环境温度是影响膨胀土开裂的外部因素之一,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是影响膨胀土开裂的重要内部因素。为研究膨胀土的开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南阳重塑中膨胀土进行了多组脱湿全过程裂隙开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湿开裂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脱... 环境温度是影响膨胀土开裂的外部因素之一,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是影响膨胀土开裂的重要内部因素。为研究膨胀土的开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南阳重塑中膨胀土进行了多组脱湿全过程裂隙开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湿开裂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脱湿收缩与裂隙酝酿阶段、裂隙产生并迅速扩展阶段和基本稳定阶段;采用试样收缩面积加裂隙总面积之和与试样初始面积的比值计算裂隙度,可描述脱湿收缩特性和开裂孕育过程,适用于描述小试样的脱湿开裂过程;环境温度对膨胀土脱湿过程有一定影响,当试样的脱湿温度较高时,其最终的裂隙度偏小;试样初始、含水率与收缩开裂裂隙度正相关,初始干密度与收缩开裂裂隙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脱湿过程 裂隙度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丙烯精馏塔过程模拟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卫国 李凭力 +1 位作者 邸士标 兰其盈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丙烯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选取其中的SK-SOAVE模型模拟丙烯精馏塔。模拟计算结果及对操作灵敏度的分析表明:塔顶产出量对丙烯精馏塔分离精度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塔板效率和回流比;原设计加工量偏高,实际生产应保持...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丙烯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选取其中的SK-SOAVE模型模拟丙烯精馏塔。模拟计算结果及对操作灵敏度的分析表明:塔顶产出量对丙烯精馏塔分离精度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塔板效率和回流比;原设计加工量偏高,实际生产应保持16000kg/h的加工量;稳定塔顶产出操作可有效提高分离精度,并可使塔顶产出量提高近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精馏塔 分离 ASPEN PLUS软件 过程模拟 塔板效率 回流比
下载PDF
铜冶炼厂低铟烟尘中浸取有价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关鲁雄 雷坚志 +1 位作者 郑有材 熊义期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铜冶炼厂低铟烟尘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工艺路线的设计,分别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化剂和添加剂对烟尘中不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提出了从烟尘中浸取有价金属的最佳工艺条件:硫酸初始浓度2.0 mol.L-1,液固... 针对铜冶炼厂低铟烟尘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工艺路线的设计,分别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化剂和添加剂对烟尘中不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提出了从烟尘中浸取有价金属的最佳工艺条件:硫酸初始浓度2.0 mol.L-1,液固比6∶1,浸出时间4 h,浸出温度75℃。在该工艺条件下,铟的浸出率达到75.6%,而锌、镉、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3%,90.8%,64.6%,铅和铋主要留在滤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烟尘 综合回收 浸出工艺 浸出率
下载PDF
核桃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范方宇 王艳萍 +3 位作者 马艳娟 徐永春 杨有金 韩志萍 《农产品加工(下)》 2010年第5期13-15,19,共4页
以碱溶酸沉为基础,对核桃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确定等电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辅助浸提方式、pH值、温度、时间、固液比对核桃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核桃蛋白质等电点为4.6;在超声波处理条件下,固液比1:90,温度55℃,碱溶p... 以碱溶酸沉为基础,对核桃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确定等电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辅助浸提方式、pH值、温度、时间、固液比对核桃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核桃蛋白质等电点为4.6;在超声波处理条件下,固液比1:90,温度55℃,碱溶pH值7.5,时间70min为提取条件,其核桃蛋白提取率达5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蛋白 提取工艺 提取率
下载PDF
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克鲁 鲁世强 +2 位作者 李鑫 郑海忠 董显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17,共3页
在热模拟及轧制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钢种在1~2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其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557~651℃。轧后以不... 在热模拟及轧制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钢种在1~25℃/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其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557~651℃。轧后以不同冷却制度冷却至室温的试样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等的混合组织,冷却制度不同,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冷却制度对屈强比也有明显影响;轧后直接空冷至室温的试样的屈强比为0.68,但强度较低;油淬试样的屈强比约0.77,且强度较高;水冷至531℃而后空冷的试样的屈服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屈强比高达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制度 低碳贝氏体钢 组织 屈强比
下载PDF
拉斐尔云廊大跨度铝合金屋盖结构施工模拟分析与方案对比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志强 刘小蔚 欧阳元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46-149,共4页
拉斐尔云廊铝合金屋盖结构为自由曲面网格结构,通过钢结构树形分叉柱支撑于11栋高层建筑屋顶。根据现场情况,屋盖结构分区、分块施工,且11#楼区域的铝合金屋盖滞后施工约1年,结构成形状态与设计状态的差异与施工过程、采取的临时支撑措... 拉斐尔云廊铝合金屋盖结构为自由曲面网格结构,通过钢结构树形分叉柱支撑于11栋高层建筑屋顶。根据现场情况,屋盖结构分区、分块施工,且11#楼区域的铝合金屋盖滞后施工约1年,结构成形状态与设计状态的差异与施工过程、采取的临时支撑措施有关。基于施工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应力、变形相近的施工方案有效性评判原则,对比四种施工方案成形状态杆件应力比与设计状态应力比的差异,并分析各方案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规律,在现场、业主要求等条件限制下保证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结构 施工过程 施工方案有效性评判原则 应力比 变形
原文传递
生态型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伟 陆小军 富莹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共4页
利用自制透水系数测试装置测试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主要研究了成型工艺、设计孔隙率、石子粒径、砂率对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透水系数测试装置可以较准确地测试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各种成型工艺下制备的透水混... 利用自制透水系数测试装置测试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主要研究了成型工艺、设计孔隙率、石子粒径、砂率对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透水系数测试装置可以较准确地测试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各种成型工艺下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具有不同的透水系数。砂率越大,透水系数越小;石子粒径越大,透水系数越大;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越大,透水系数越大;有效孔隙率与透水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成型工艺 透水系数 孔隙率
下载PDF
油气管道用弯管感应加热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池强 刘腾跃 +1 位作者 燕铸 李小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3-115,118,共4页
针对油气管道用感应加热弯管,研究了3种感应加热工艺,包括局部加热工艺、连续式整体加热工艺和分布式整体加热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X70级别钢管,可采用局部加热工艺进行弯制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对于X80级别钢管,适于采用整体加热工艺... 针对油气管道用感应加热弯管,研究了3种感应加热工艺,包括局部加热工艺、连续式整体加热工艺和分布式整体加热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X70级别钢管,可采用局部加热工艺进行弯制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对于X80级别钢管,适于采用整体加热工艺,可改善弯管直管段焊缝的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管段的强度和屈强比,使得弯管整体的强韧性匹配更加合理。分布式整体加热工艺与连续式整体加热工艺效果相似,二次淬火过渡段性能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工艺适合于不能进行连续式整体加热工艺的弯管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弯管 加热工艺 屈强比 淬火
下载PDF
气体分馏装置的流程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贵征 王建平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3期88-92,共5页
国内某石化公司气体分馏装置处理能力为65×104t/a,采用先脱丙烷的四塔流程: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塔(两塔)、脱异丁烷塔,主要产品为纯度99.2%(体积分数)以上的工业精丙烯和烷基化原料。以该气体分馏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P... 国内某石化公司气体分馏装置处理能力为65×104t/a,采用先脱丙烷的四塔流程: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塔(两塔)、脱异丁烷塔,主要产品为纯度99.2%(体积分数)以上的工业精丙烯和烷基化原料。以该气体分馏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与装置实际工况相符合的稳态流程模拟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脱丙烷塔、脱乙烷塔、丙烯塔等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塔压力、热负荷、进料位置、进料温度、回流比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模型为指导,对装置进行如下优化调整:脱丙烷塔顶回流量由60t/h下调到45t/h;脱乙烷塔顶回流量由25t/h下调到22t/h;脱乙烷塔顶压力控制在2.1~2.35MPa;丙烯精馏塔T503AB顶回流量由180t/h降至140t/h,丙烯精馏塔T503CD塔顶回流比(质量比)由23.5降至17,既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又能保证装置能耗最低。提出调整丙烯精馏塔T503AB的进料位置,在125~135层板间再开1~2个进料口,降低装置能耗的建议。通过调整优化,装置能耗由50.26kg标油/t下降到45.28kg标油/t,且每年增产丙烯约1960t,产生经济效益120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模拟 气体分馏 热负荷 进料位置 回流比 能耗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Khlebnikov V.N. Antonov S.V. +5 位作者 Mishin A.S. 梁萌 Khamidullina I.V. Zobov P.M. Likhacheva N.V Gushchin P.A.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前有关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和开采(分解)方法探索方面。在进行后者的研究过程中,地层渗流过程的物理模拟至关重要,但目前借助于石油开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填砂管等多孔介质对水合物进行动态... 目前有关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和开采(分解)方法探索方面。在进行后者的研究过程中,地层渗流过程的物理模拟至关重要,但目前借助于石油开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填砂管等多孔介质对水合物进行动态过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利用河砂填砂管在岩心驱替装置上进行了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的物理模拟,考察了地层温度、甲烷压力及地层模型性质参数等对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冰融水作为地层模型的束缚水可显著提升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速率;(2)多孔介质条件下过程驱动力(即实验压力或温度偏离水合物相平衡对应值的程度)对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3)当甲烷压力高于水合物相平衡压力1.4倍以上,或者实验温度低于相平衡温度3℃以下时,甲烷水合物生成诱导期几乎不随温压条件的变化而变化;(4)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润湿性等参数对实验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率不构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多孔介质 生成过程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 物理模拟 影响因素 诱导期 生成率
下载PDF
一种用于计算三维视觉测量中线结构光平面的新型算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宁 卢荣胜 +1 位作者 夏瑞雪 李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机器视觉测量系统的光平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图像减影来获取光条图像,利用Steger算法提取图像中的亚像素光条中心点,再用正交直线拟合法计算图像坐标系下的光条直线方程.通过靶标特征点的世界坐标和交比不变... 介绍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机器视觉测量系统的光平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图像减影来获取光条图像,利用Steger算法提取图像中的亚像素光条中心点,再用正交直线拟合法计算图像坐标系下的光条直线方程.通过靶标特征点的世界坐标和交比不变性,计算线结构光在靶标平面上的世界坐标点,并将这些坐标点用正交平面拟合法计算得到光平面方程.为了提高整体准确度,本文对算法进行了细节优化,给出了标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光平面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交比
下载PDF
我国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结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叶友斌 邢芳芳 +2 位作者 刘锟 甄瑞卿 姜琪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24-227,245,共5页
根据钢铁行业碳素流和直接排放计算原理,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分析模型对几家典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CO2排放进行了计算,结合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钢铁企业的CO2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钢铁企业CO2的控制重点在于燃料消耗,需从降... 根据钢铁行业碳素流和直接排放计算原理,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分析模型对几家典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CO2排放进行了计算,结合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对钢铁企业的CO2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钢铁企业CO2的控制重点在于燃料消耗,需从降低高炉燃料比、优化副产煤气尤其是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控制烧结固体燃料消耗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钢铁 排放结构 工序 燃料比 煤气
原文传递
汽车B柱外饰板双色注塑翘曲变形分析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小林 张继祥 +1 位作者 李又兵 周建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某汽车B柱外饰板塑件[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两种材料组成]为研究对象,以厚度比、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为影响因素,结合拟水平法进行Taguchi正交试验设计,基于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并... 以某汽车B柱外饰板塑件[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两种材料组成]为研究对象,以厚度比、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为影响因素,结合拟水平法进行Taguchi正交试验设计,基于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处理,最后得出最佳的双色注塑工艺组合方案。结果表明,厚度比是影响塑件翘曲变形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保压时间、保压压力,最后是熔体温度。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PMMA/ABS的厚度比值,塑件所产生的翘曲变形量将发生改变,第一次注射的厚度越薄,所产生的翘曲变形量越大,当厚度比越趋近于1时,所产生的翘曲变形量越小。最佳工艺组合为:厚度比0.96∶1,内层(ABS层)成型阶段熔体温度240℃、保压压力80 MPa以及保压时间6 s,外层(PMMA层)成型阶段熔体温度260℃、保压压力50 MPa以及保压时间6 s。优化后得到的总翘曲量为1.435 mm,相比优化前翘曲量降低了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注塑 翘曲变形 工艺优化 厚度比
下载PDF
长江南京八卦洲汊道的演变与整治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国祥 刘开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3-68,共6页
研究了长江南京八卦洲汊道的河道自然演变规律和河道演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了河道整治工程规划和整治工程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等.给出了城市河流河道整治问题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 长江汊道 河床演变 整治工程 滩槽 分流比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CANON reactor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s with elevated COD/N ratios under a continuous aeration mode 被引量:10
18
作者 Yao Zhang Yayi Wang +2 位作者 Yuan Yan Haicheng Han Min W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3-85,共13页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D/N on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BR adopting a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process with a continuous aeration mod...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D/N on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BR adopting a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process with a continuous aeration mode (DO at approximately 0.15-0.2 mg/L). As the COD/N increased from 0.1 to W0.59, th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QMRE) increased from 88.7% to 95.5%;while at COD/N ratios of 0.59-0.82, the NRE remained at 90.7%-95.5%. As the COD/N increased from 0.82 to 1.07, the NRE decreased continuously until reaching 60.1%. Nitrosomonas sp.(AOB) and Candidatus Jet tenia (anammox bacteria) were the main functional genera in the SBR. As the COD/N increased from 0.10 to 1.07,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Nitrosomonas decreased from 13.4% to 2.0%, while that of Candidatus Jettenia decreased from 35% to 9.9% with COD/N < 0.82 then increased to 45.4% at a COD/N of 1.07. 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 outcompeted AOB at high COD loadings (650 mg/L) because of oxygen competition, which ultimately led to deteriorated nitrogen removal pert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 process COD/N ratio ANAMMOX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
原文传递
化学镀Ni-Co-P合金工艺对其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祖孝 颜杰 +2 位作者 金永中 黄建丽 陈弟红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了改善化学镀Ni-Co-P合金工艺存在的镀速慢、镀层腐蚀性能差等问题,研究了镀液组分、pH值、温度、转速、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对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沉积速度、腐蚀速度、腐蚀电位、镀层厚度、点蚀率、表面形貌、硬度和镀层结合力的影... 为了改善化学镀Ni-Co-P合金工艺存在的镀速慢、镀层腐蚀性能差等问题,研究了镀液组分、pH值、温度、转速、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对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沉积速度、腐蚀速度、腐蚀电位、镀层厚度、点蚀率、表面形貌、硬度和镀层结合力的影响,得出最佳镀液配方和工艺:CoSO414 g/L;NiSO49 g/L;NaH2PO218 g/L;Na3C6H5O750 g/L;(NH4)2SO460 g/L;KIO38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0 mg/L;pH值9.0;温度80℃;转速6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Co-P 工艺 沉积速度 腐蚀性能 点蚀率 腐蚀电位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的调控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敏 汪瑶琪 +2 位作者 姜滢 陈重军 沈耀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2,共6页
叙述了近年来关于匹配型亚硝化过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匹配型亚硝化控制过程中的生化机理、化学计量比,总结了启动方式以及反应器类型、碱度、p H、DO、水力停留时间等的影响,分析了匹配型亚硝化反应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 叙述了近年来关于匹配型亚硝化过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匹配型亚硝化控制过程中的生化机理、化学计量比,总结了启动方式以及反应器类型、碱度、p H、DO、水力停留时间等的影响,分析了匹配型亚硝化反应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认为通过控制ρ(NO_2^--N)/ρ(NH_4^+-N)能够达到适宜厌氧氨氧化的优化基质比,该过程是实现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实际应用的难点。认为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有:维持长期稳定的匹配型亚硝化满足Anammox的进水基质需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改良,降低各影响因素对AOB的不利影响;驯化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对实际工程应用环境适应性高的AOB,以求为PN-Anammox联合工艺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型亚硝化 过程控制 基质比 氨氧化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