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及其责任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伟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当今,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及其责任追究的困境,在于人为地将程序始终与实体问题纠缠不清,其本质体现为程序独立性的缺乏。为促进正当程序理念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尽快转化为现实,我国行政程序违法法律后果构建的重点不是多元处理方式的强调... 当今,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及其责任追究的困境,在于人为地将程序始终与实体问题纠缠不清,其本质体现为程序独立性的缺乏。为促进正当程序理念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尽快转化为现实,我国行政程序违法法律后果构建的重点不是多元处理方式的强调,而应是程序违法应予撤销规则的坚持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违法 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 中国 行政诉讼
原文传递
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可诉性标准探讨--结合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行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9,共9页
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形式上提出了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可诉性的新标准,但该标准并未改变行政行为成熟性的可诉性规则,秉持的仍然是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原则上不可诉,只有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才可以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实践中纷... 最高法院第69号指导案例形式上提出了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可诉性的新标准,但该标准并未改变行政行为成熟性的可诉性规则,秉持的仍然是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原则上不可诉,只有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才可以纳入行政诉讼范围。实践中纷繁复杂的行政程序中间行为实践样态,需要结合个案把握该指导案例的适用标准,特别是该指导案例裁判要旨中的"且"字只具有强调意味,不能被其字面逻辑所迷惑,如此才能准确发挥该案例的指导价值。而且,第69号指导案例的实践意义远不仅仅在于明晰行政行为成熟性和可诉性的标准,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引发诉讼类型化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行为 成熟性 可诉性 标准
原文传递
诉讼保全的实体法视角及其展开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小冬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行为保全制度在法律文本上与相同情形下的先予执行制度呈共存状态,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源在于传统观念中,诉讼保全只是一种具有程序保障功能的规范。在本质上,诉讼保全是为可能被侵害的权利提供的临时性保护,但这种... 行为保全制度在法律文本上与相同情形下的先予执行制度呈共存状态,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源在于传统观念中,诉讼保全只是一种具有程序保障功能的规范。在本质上,诉讼保全是为可能被侵害的权利提供的临时性保护,但这种保护自实体法律确认权利之际就已存在,是实体权利与生俱有的权能。因此,诉讼保全的需求源自于实体权利所固有的请求权。请求权的性质决定了诉讼保全的类型,请求权的内容决定了保全请求的内容。对诉讼保全的理解应当融入实体法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的诉讼保全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保全 行为保全 先予执行 绝对权请求权
原文传递
德国行政诉讼中内部行为、程序行为的可诉性--管窥司法审查的边界 被引量:8
4
作者 龙非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德国行政诉讼中对于内部行为的审查标准,采取所谓主观目的或者法规范目的标准,而不以内部行为是否对外客观产生影响为标准;对于行政程序中的中间行为,也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原则上不能单独作为司法审查的标的,以保障行政机关在... 德国行政诉讼中对于内部行为的审查标准,采取所谓主观目的或者法规范目的标准,而不以内部行为是否对外客观产生影响为标准;对于行政程序中的中间行为,也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予以规定,原则上不能单独作为司法审查的标的,以保障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的主导者地位。这些裁判标准或者法律规定,体现的是司法权审查和干预行政权的边界,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自我运行保持充分的尊重,对行政权的监督采取克制的立场,以避免司法权过分干预行政权。这些理念对于更加客观理性地认知行政审判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内部行为 程序行为 可诉性
原文传递
我国民事诉讼保全制度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小巍 汪毅 《政法学刊》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民事诉讼保全制度是民事案件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保全制度还存在一些尚需商榷之处,如对于当事人提出保全申请,没有明确条件限制,以致当事人滥用申请;数额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执行,应当修改法律规定。
关键词 诉讼保全 申请 担保 变卖 行为保全
原文传递
现行行政登记制度的法律角度再审视
6
作者 黄信瑜 孔秋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101,115,共8页
社会关系日益复杂,行政登记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行政行为在我国目前的立法、理论和司法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行政登记研究并未随着登记内容、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造成学理与现实的冲突。对于行政登记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广义行... 社会关系日益复杂,行政登记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行政行为在我国目前的立法、理论和司法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行政登记研究并未随着登记内容、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造成学理与现实的冲突。对于行政登记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广义行政行为理论,在确立行政登记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基础上,对其在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登记 程序行为 广义行政行为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理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施鹏鹏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8,共13页
诉讼行为是一个亟待厘清的比较法概念,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对诉讼行为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相同,不应混为一谈。意大利的诉讼行为理论虽来源于1808年法国的《重罪预审法典》,但历经200年的发展,尤其是1988年刑事诉讼的重大修改已经赋予其... 诉讼行为是一个亟待厘清的比较法概念,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对诉讼行为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相同,不应混为一谈。意大利的诉讼行为理论虽来源于1808年法国的《重罪预审法典》,但历经200年的发展,尤其是1988年刑事诉讼的重大修改已经赋予其全新的内容。意大利刑事诉讼采用最广义的界定,即诉讼主体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实施的所有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对每种诉讼行为均确立了周密的制裁制度,主要包括不予受理、逾期无效、程序无效以及不可用。意大利刑事诉讼中的诉讼行为理论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但一套逻辑起点似乎极为简单的理论却几乎将刑事诉讼法典的所有规则全部纳入研究视野,其理论的精密度也难免让人心存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行为 程序无效 不可用
原文传递
管辖协议的理论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哲玮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我国既有关于管辖协议的学说大多依照《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展开,由于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无法覆盖其他管辖协议规则,也不能解决司法疑难问题,有必要进行理论重构。在明确管辖协议是诉讼行为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国诉讼行为理... 我国既有关于管辖协议的学说大多依照《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展开,由于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无法覆盖其他管辖协议规则,也不能解决司法疑难问题,有必要进行理论重构。在明确管辖协议是诉讼行为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国诉讼行为理论的薄弱不足以为管辖协议提供分析框架,因而应当类推适用民法学中法律行为的理论体系。管辖协议不是普通的双方行为和负担行为,更包含了变更管辖权的统一意思表示,因而带有共同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属性。在构成要件上,既有的要件都是生效要件中"不违反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下的具体规则,而除此之外的成立要件和其他生效要件也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协议 诉讼行为 私法行为 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
原文传递
民事程序规范层次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占善刚 刘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5,共13页
为保障民事诉讼程序适法流畅地推进,当事人及受诉法院应当遵循民事程序规范的要件、方式实施诉讼行为,但由于不同程序规范各自的制度目的、性质以及强行效力存在差异,违背程序规范的诉讼行为未必无效,应当对民事程序规范作出层次划分,... 为保障民事诉讼程序适法流畅地推进,当事人及受诉法院应当遵循民事程序规范的要件、方式实施诉讼行为,但由于不同程序规范各自的制度目的、性质以及强行效力存在差异,违背程序规范的诉讼行为未必无效,应当对民事程序规范作出层次划分,用以判明不同性质程序违法的效力状态。遵循程序正义与程序安定相平衡、行为规范与评价规范相分离、程序错误与救济手段相匹配的程序法理与解释方法,以程序规范的效力等级为依据,可以将民事程序规范划分为训示规范与效力规范,效力规范可进一步区分为任意规范与强行规范。以此层次论要求审视我国民事程序立法,其失范处主要有三。其一,二审发回重审的程序违法事由偏离发回重审的制度趣旨,且不符合例示规范的要求;其二,再审程序违法的诸事由分属不同层次,仅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诉讼代理权不合法三项违背强行规范且符合再审的补充性与谦抑性特质;其三,程序异议权的制度性缺漏肇致司法实践中大量违背任意规范的"一般性程序违法"缺乏及时有效的规制手段。应当依据科学的民事程序规范层次化理论对我国民事程序规范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安定 诉讼行为 效力规范 任意规范 强行规范
原文传递
试论程序行为的可诉性
10
作者 张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5-51,88,共8页
程序行为原则上应当依附于实体决定一并接受司法审查,但近年来始有针对程序行为单独提起诉讼的案件发生。考察我国立法对程序行为可诉性的基本立场及实践中程序行为可诉性的具体认定可发现,程序行为原则不可诉、例外情况下可诉目前已成... 程序行为原则上应当依附于实体决定一并接受司法审查,但近年来始有针对程序行为单独提起诉讼的案件发生。考察我国立法对程序行为可诉性的基本立场及实践中程序行为可诉性的具体认定可发现,程序行为原则不可诉、例外情况下可诉目前已成为共识,但司法实践中程序行为的可诉标准混乱且无逻辑性。在突破成熟性原则和效率原则的理论基础之上,确立起不具期待可能性、及时救济必要性和终局性三层逻辑分明的标准更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行为 行政诉讼 可诉标准
下载PDF
关于宪法诉讼的法律思考
11
作者 牛丽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6-98,共3页
长期以来 ,我国宪法一直未能进入诉讼。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体制的宪法诉讼制度 ,只有这样 ,宪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宪地 诉讼制度 违宪行为 依法治国
下载PDF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被引量:77
12
作者 陈永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6,共10页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性制裁无论是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制 ,还是在基本功能方面都是刑事制裁、民事制裁、纪律制裁和国家赔偿所无法替代的。程序性制裁有终止诉讼、撤销原判、排除非法证据、诉讼行为绝对无效、诉讼行为相对无效、从轻量刑等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程序性制裁 非法证据排隙 诉讼行为 构成要素 公民权利 刑事责任
下载PDF
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 被引量:39
13
作者 陈瑞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18,共15页
针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程序性违法行为 ,大陆法国家建立了旨在制裁这种违法行为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尽管在大多数场合 ,程序性违法行为需要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无效之后果 ,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实质性无效”的理念 ,使得宣告... 针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程序性违法行为 ,大陆法国家建立了旨在制裁这种违法行为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尽管在大多数场合 ,程序性违法行为需要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无效之后果 ,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实质性无效”的理念 ,使得宣告诉讼行为无效与提供权利救济结合起来。同时 ,在宣告无效的实施问题上 ,大陆法国家尽管有时允许利害关系人直接行使诉权 ,但更多地保留了法官依据职权主动加以救济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法 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刑事诉讼法 程序性违法 程序性制裁 法定无效 实质无效
原文传递
解读“技术侦查”与“乔装侦查”——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中心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万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193,共14页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后增加第八节"技术侦查措施"。但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即仅笼统规定侦查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有权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并未明确列举可采取的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和手段。与此相关,《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技术侦查措施"这一章节下同时授权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此即"乔装侦查措施"。问题在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乔装侦查措施的立法技术上同样采取了概括授权的方式,除列举性地规定了作为乔装侦查方式之一的"控制下交付"之外,并未在立法上明文列举乔装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和方式,其结果是造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技术侦查措施"、"乔装侦查措施"等基础概念含义不清、相关法条内容模糊,减损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威胁到司法的确定性,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的终极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施行在即,上述基础概念的界定问题不解决,司法实务中将无法正确操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与"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相关的程序与制度。因此,应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对"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这两个基础性概念进行规范解释,勘定"技术侦查措施"和"乔装侦查措施"的合理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技术侦查措施 乔装侦查措施 控制下交付
下载PDF
政府公开的原则与例外——论美国信息自由制度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千帆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9,共9页
信息公开是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对世界行政法治的一大贡献。在简要总结了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进程和最新发展之后,还需详细探讨信息公开原则及其例外的司法适用,并深入分析信息公开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复杂... 信息公开是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对世界行政法治的一大贡献。在简要总结了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进程和最新发展之后,还需详细探讨信息公开原则及其例外的司法适用,并深入分析信息公开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复杂关系诸问题。由于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在行政程序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的经验应能对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行政程序法 信息自由法 政府公开
原文传递
行刑交叉案件的实体法问题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宏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2,共16页
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问题不少,但既往研究和制度设计都主要集中于程序衔接。《行政处罚法》修改时对此问题的规定也着眼于此。但造成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背后原因却包含了法域冲突与刑法功能的扩张,行政处罚与刑罚作为二元惩戒体制的接续... 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问题不少,但既往研究和制度设计都主要集中于程序衔接。《行政处罚法》修改时对此问题的规定也着眼于此。但造成行刑交叉案件产生的背后原因却包含了法域冲突与刑法功能的扩张,行政处罚与刑罚作为二元惩戒体制的接续与区分困难,因违法、犯罪二元体制所产生的公权配置上的交叉与重叠等,因此对此问题的观察和应对并不应仅从程序出发,而需同时溯及背后的实体法问题。这些实体法问题又可大致被总结为如何认识和调配风险行政法与风险刑法、如何理解刑法的行政规定性以及如何看待行政行为对刑事审判的跨程序效力等。挖掘实体法问题和成因有助于从源头厘清行刑交叉问题产生的实质,也能更有效解释程序衔接不畅的阻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交叉 双向衔接 刑罚的行政规定性 行政行为的跨程序效力
原文传递
清末修订《刑事民事诉讼法》论考——兼论法典编纂的时机、策略和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泽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过程提供了线索。根据现有史料,不足以断定伍廷芳就是《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人;督抚对该草案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归结为“礼教派攻击法理派”。这次立法最终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终止,但是,作为法典编纂的一个失败案例,它却给后人以长久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民事诉讼法 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 法典编纂
下载PDF
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发展流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刑事诉讼行为理论作为诉讼行为理论的一个分支,脱胎于法律行为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诉讼行为理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逐步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框架。日本学者、我国民国时期学者以及当代的台湾学者对刑事诉讼行为理论都有介绍和... 刑事诉讼行为理论作为诉讼行为理论的一个分支,脱胎于法律行为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诉讼行为理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逐步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框架。日本学者、我国民国时期学者以及当代的台湾学者对刑事诉讼行为理论都有介绍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对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研究则较为薄弱,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这种局面有所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行为 法律行为 理论发展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恒定原则——兼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之适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轶 《天中学刊》 2016年第1期50-55,共6页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确立了当事人恒定原则,但该解释规定过于简略,可能存在适用上的困难,需要从解释论上予以回应,具体做法是:在坚持自由处分原则与于原诉讼无影响原则前提下,对争议民事权利义务的继受方式和范围进行限制;保...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确立了当事人恒定原则,但该解释规定过于简略,可能存在适用上的困难,需要从解释论上予以回应,具体做法是:在坚持自由处分原则与于原诉讼无影响原则前提下,对争议民事权利义务的继受方式和范围进行限制;保障继受人诉讼参与权利,继受人可以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或者承担诉讼,并且不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生效裁判对继受人具有既判力,当继受人的权利是基于善意取得或系争物时,既判力不及于自无权利而善意取得权利的第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 当事人恒定原则 继受 既判力 主观范围
下载PDF
行政复议中止行为可诉的意义及标准构建
20
作者 杨雯博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作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中止本应对保障行政复议的良好运行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复议机关作出的中止决定,有时会使行政纠纷难以及时解决。行政复议中止行为的滥用和复议机关内部监督的缺位,要求行政复议中止行为具有可诉性。成熟原... 作为程序性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中止本应对保障行政复议的良好运行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复议机关作出的中止决定,有时会使行政纠纷难以及时解决。行政复议中止行为的滥用和复议机关内部监督的缺位,要求行政复议中止行为具有可诉性。成熟原则、国家权力配置功能适当原则以及行政复议中止行为自身所具备的救济制度的特性,为司法机关介入提供了理论支撑,要求司法机关应当对行政复议中止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行政复议中止行为的可诉性应当满足基础标准、事实终局标准与实际权益影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中止 程序性行政行为 功能适当原则 可诉性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