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高等教育百年:一项问题史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光礼 公钦正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逐步演化出来的。如果不理解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大学。中国当代大学至少有三个源流,一是源于中国古典书院,经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传承创新形成的"延安模式";二是源于欧洲大陆的罗马传统,经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转换创新形成的"苏联模式";三是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经民国时代诸大学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形成的"美国模式""。延安模式"是真正本土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型高等教育 问题史 延安模式 苏联模式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中国美学史专著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弘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中国美学史专著的撰写与出版历时已近三十年。虽然成果不少,但从新世纪的理论水准衡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的区分与确定、中国美学成长成熟过程的动态把握、美学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外在文化影响的多元性... 中国美学史专著的撰写与出版历时已近三十年。虽然成果不少,但从新世纪的理论水准衡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是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的区分与确定、中国美学成长成熟过程的动态把握、美学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外在文化影响的多元性、艺术审美活动及其反思的丰富多样的还原、史论结合的阐释与重构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美学史研究与专著撰写的进一步深入和前进的空间。关键是要更新旧有的观念,面向事情的本身,穿越历史的语境,不仅纵观中国美学历时千年的艰难成长历程,也洞察中国美学史研究本身在世纪之交经历的视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专著撰写 问题 美学与史学
原文传递
为史学而辩护——马克·布洛赫的治史情怀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定秀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8-63,共6页
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马克·布洛赫生平并非著作等身的史学家 ,但他屈指可数的几部著作却称得上部部皆为扛鼎之作 ,尤其值得后人称颂的是他为史学事业奉献一生的感人经历。本文拟对布洛赫的治史情怀作一探讨 。
关键词 马克·布洛赫 忧患意识 主体意识 历史研究 史学家
下载PDF
“问题史学”视域下国际长安学的产生和理论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成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43,共13页
国际长安学的学术研究命题是以古长安所具有的明确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为根本依据,在现代西安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史学研究课题,其中,"问题史学"意识是这一课题的深层理论逻辑。从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 国际长安学的学术研究命题是以古长安所具有的明确而丰富的历史基础为根本依据,在现代西安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史学研究课题,其中,"问题史学"意识是这一课题的深层理论逻辑。从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历史为依据,面向未来,这是国际长安学应坚持探索的基本研究道路。正确认识并重视"问题史学"在国际长安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构建国际长安学的理论及指导具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型"为真正的理论前提,对实证主义和年鉴学派的学科"范型"进行有机综合,则是构建国际长安学研究理论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问题史学” 国际长安学
下载PDF
西方教育问题史的研究范式——以《教育问题史》的研读为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7-20,共4页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中尝试运用"问题史学"研究范式,逐一就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与哲学、课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十七个教育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以编年史形式安排史料,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中尝试运用"问题史学"研究范式,逐一就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与哲学、课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十七个教育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以编年史形式安排史料,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根据问题选择史料、分析史料,探索教育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追求教育问题阐释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纵横结合。因此,布鲁巴克及其《教育问题史》代表了一种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问题史》 布鲁巴克 问题史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从“是/应该”问题看传统史学理论中的现代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向燕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1,共7页
"是"与"应该"之分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进行逻辑区分时提出的命题。由于西方主流哲学所坚持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等范畴的截然二分、相互外在对立之形而上学的传统,一般认为"是"... "是"与"应该"之分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进行逻辑区分时提出的命题。由于西方主流哲学所坚持的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等范畴的截然二分、相互外在对立之形而上学的传统,一般认为"是"与"应该"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是"是不能推出"应该"的。而这呈显于西方的历史认识中,则构成求真与求善的紧张,直到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二者的紧张才有所缓和。反观中国,因长期浸润在"人/世界"的在世结构的观念中,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始终处于互涵互融、混融统一的境界,所以对于包括历史在内的认识世界,呈显的是一种参与式的"理解",而非镜像式的"反映";对于史学,所追求的则是"合于理"与"本于情"的辩证统一。这种不呈显"是"与"应该"之紧张的史学认识,在一定意义上,恰与经过现象学运动洗礼过的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相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史学理论所具有的现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应该”问题 史学理论 主体与客体 理性与非理性
原文传递
历史与现实的联动——从“问题史学”看教育活动史研究
7
作者 贺鹏丽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共同构成了三维一体的教育史学科体系。不同于后两者,教育活动史打破以往只关注精英群体、宏观史实的研究视角,着重发掘基层民众、微观具体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实践活动,力求为世人展现教育活动的原生... 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共同构成了三维一体的教育史学科体系。不同于后两者,教育活动史打破以往只关注精英群体、宏观史实的研究视角,着重发掘基层民众、微观具体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实践活动,力求为世人展现教育活动的原生态面貌。"问题史学"孕育于法国年鉴学派,从提出、实践到成熟,经由三代年鉴派史学家的理论创设和完善,形成一套以问题为核心的史学阐释模式,转变了传统史学重叙述轻分析的研究取向,提倡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主张史料和方法的革新,注重现实与过去的联系与互动。所以,研究教育活动史也要有问题意识,采用问题分析法关注现实,并生动表述展现教育活动史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史学 教育史研究 教育活动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