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glia in depression:current perspectives 被引量:43
1
作者 Xiaoning Jia Zhihua Gao Hailan H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11-925,共15页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is a prevalent psychiatric disease that involves malfunctions of different cell types in the brain.Accumulating studies started to reveal that microglia,the primary resident immune cell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is a prevalent psychiatric disease that involves malfunctions of different cell types in the brain.Accumulating studies started to reveal that microglia,the primary resident immune cell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depression.Microglia respond to stress-triggered neuroinflammation,and through the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ir metabolic products,microglia may modulate the function of neurons and astrocytes to regulate depression.In this review,we focused on the role of microglia in the etiology of depression.We discussed the dynamic states of microglia;the correlative and causal evidence of microglial abnormalities in depression;possible mechanisms of how microglia sense depression-related stress and modulate depression state;and how antidepressive therapies affect microglia.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microglia in depression may shed light on developing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fight against this devastating mental ill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MICROGLIA microglial activati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ANTIDEPRESSANT KETAMINE
原文传递
槲皮素在治疗骨关节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于维汉 何耀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OA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原因包括促炎性细胞因子增多、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当中。槲皮素可减少促炎性细胞...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OA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原因包括促炎性细胞因子增多、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槲皮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当中。槲皮素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具有治疗OA的潜在药物价值。本文就近年来槲皮素治疗OA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骨关节炎 促炎性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食品是如何通过细胞因子网络控制人类健康的(I) 被引量:31
3
作者 庞广昌 陈庆森 胡志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8-264,共7页
本文的目的是要有选择性地综述食品和肠粘膜、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网络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少量的食物蛋白、多肽、脂肪、低聚糖和其他生化物质可以诱导或抑制两种-发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两者之一,从... 本文的目的是要有选择性地综述食品和肠粘膜、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网络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少量的食物蛋白、多肽、脂肪、低聚糖和其他生化物质可以诱导或抑制两种-发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两者之一,从而进一步地控制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神经生理和代谢网络。而且越来越充分的证据表明,发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和联系与中医中药中所说的“阴”“阳”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十分相似。中国人一直用“阴”“阳”来分类食品和药品,而且他们坚信一个人可以通过保持他们的食品和中草药的食入和“阴”“阳”平衡来改善其健康状况,治病防病。所以,本文在这些广泛的实验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来解释食品是如何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的作用来调控免疫网络,并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网络 免疫学 食品科学 发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理论模型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何庆鑫 李学德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CP的不同类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伴随着细胞因子水平的精细调节,炎症、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交互作用促进了CP的发生发展。随着对CP发病机制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CP的不同类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伴随着细胞因子水平的精细调节,炎症、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交互作用促进了CP的发生发展。随着对CP发病机制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应用于CP的检测过程中,运用细胞因子检测手段对CP进行合理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或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与CP的关系及其在CP/CPPS的分型、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细胞因子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抗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青 李琦 +3 位作者 毛宝龄 钱桂生 徐剑铖 陈正堂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5-588,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 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抗炎症因子 促炎症因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肺损伤 急性
下载PDF
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邱奥望 刘展 +1 位作者 郭军 彭聿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358,共6页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脑内始终存在着以胶质细胞激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神经炎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另一方面,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激...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脑内始终存在着以胶质细胞激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神经炎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另一方面,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激活的胶质细胞通过释放致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自由基等分子介导神经炎症所致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而由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抗炎细胞因子及由神经元释放的抗炎神经肽能保护神经元抵抗神经炎症,从而减缓或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致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木瓜三萜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Akt,NF-κB和促炎因子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海燕 覃慧林 +4 位作者 张永峰 颜为红 贺海波 丁华丽 汪鋆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46,共6页
目的:观察木瓜三萜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炎症因子表达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总三萜中、高剂量组(50,100 m... 目的:观察木瓜三萜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炎症因子表达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总三萜中、高剂量组(50,10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跖注射弗氏佐剂造模,木瓜三萜(50,100 mg·kg-1)灌胃(ig)给药,足容积法测量致炎侧足肿胀、进行关节评分;光学显微镜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人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致炎后14 d关节肿胀度达峰值,可见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如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明显上升,p-Akt和NF-κB p65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木瓜三萜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AA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多发性关节评分及改善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降低滑膜组织病理评分,降低关节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及p-Akt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木瓜三萜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促炎因子生成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三萜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 Akt/NF-κB信号通路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cy代谢状况与促炎及趋化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俊毅 王成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状况与促炎及趋化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在本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50例作为老年痴呆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状况与促炎及趋化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在本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50例作为老年痴呆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促炎因子、趋化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cy含量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痴呆组患者血清中Hcy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促炎因子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RANTES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酸(4-HNE)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发现,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cy含量与促炎因子、趋化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cy代谢障碍,与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Hcy) 促炎因子 趋化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方莉娜 张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94-396,共3页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促炎-抗炎平衡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破裂,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在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同时可稳定斑块。本文就促...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促炎-抗炎平衡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破裂,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在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同时可稳定斑块。本文就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原文传递
Role of Leptin in Immunity 被引量:13
10
作者 Queenie Lai Kwan Lam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Leptin, a protein hormone produced by the adipocytes,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o regulate metabolism, neuroendorine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Early findings of increased leptin production during infection an... Leptin, a protein hormone produced by the adipocytes,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o regulate metabolism, neuroendorine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Early findings of increased leptin production during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and dysregulated immune response in leptin signaling-deficient mice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leptin in the immune responses. Recent data have established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for leptin in immunity similar to the function of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while gene-targeting studies also demonstrated an essential role of leptin in regulating hematopoiesis and lymphopoiesis. Moreover,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leptin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autoimmune diseas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leptin in immunity and leptin-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modulating immune homeostasis and autoimmune pathogenesi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7;4(1):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leptin signal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mmune response autoimmune disease
原文传递
雪胆素乙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遥 刘坤鹏 +4 位作者 宋方茗 潘浩 徐丽慧 欧阳东云 何贤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分析雪胆素乙(Cucurbitacin IIb,CuIIb)对丝裂原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以WST法检测CuIIb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 目的分析雪胆素乙(Cucurbitacin IIb,CuIIb)对丝裂原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以WST法检测CuIIb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淋巴细胞活化抗原CD69和CD25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CuIIb能明显抑制Con 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经CuIIb处理后,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同时,CuIIb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on A诱导的促炎因子TNF-α和IL-6在CD3+T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CuIIb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胆素乙 淋巴细胞 CD69 刀豆蛋白A 促炎因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肺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宏生 丁敏 +5 位作者 马海红 姚庆春 郄国强 徐清祥 楚玉峰 王春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脓毒症组(n=10)、ATO组(n=34)、LMWH组(n=34)、ATO联合LMW...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脓毒症组(n=10)、ATO组(n=34)、LMWH组(n=34)、ATO联合LMWH组(联合组,n=34)。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不结扎、穿孔。各预处理组于术前相应灌胃ATO20mg/kg以及皮下注射LMWH100U/kg或二者联用,均连续给药5d。依据改良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定标准对各组大鼠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每组取10只大鼠观察7d存活情况。于术前(0h)及术后4、8、12、24h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β1(HMGβ1)水平;术后24h取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①脓毒症组术后4h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即较Sham组明显增高(分:12.2±2.0比7.2±0.5,P〈0.05),且呈逐渐升高趋势,7d累积死亡率达90%(9/10)。ATO组、LMWH组、联合组8h起疴隋严重程度评分均较脓毒症组明显下降(分:12.2±2.0、11.2±2.2、10.0±1.7比16.6±2.5,均P〈0.05),7d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0%(6/10)、60%(6/10)、40%(4/10),均较脓毒症组显著降低(均P〈0.05).②Sham组术后各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其他4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NF—α在4h、IL-1β在8h、HMGBl在24h达峰值。脓毒症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而ATO组、LMWH组、联合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4hTNF—α(ng/L):668.3±124.6、536.5±118.5、496.5±108.5比783.8±134.7,8hIL-1β(ng/L):2476.7±137.8、2460.4±171.2、2090.0±151.2比2873.9±295.6,24hHMGB1(μg/L):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术 阿托伐他汀 低分子肝素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关梓桐 张文洁 +3 位作者 李悦 李卫红 杜庆红 徐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内脏痛及促炎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萌 吴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内脏痛、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行LC老年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在诱导麻醉后给予DEX;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恢...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内脏痛、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行LC老年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在诱导麻醉后给予DEX;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内脏痛程度、促炎因子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留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 h比较,两组术后6 h及对照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的CD3^(+)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可减轻老年患者LC后内脏痛,降低促炎因子释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内脏痛 促炎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扶正平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勾春宏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扶正平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与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扶正平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种类与... 目的:观察扶正平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与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扶正平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种类与数量,并测定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腹泻、脓血便、腹胀、腹痛、肢体乏倦、神疲少言等症状积分及总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大肠杆菌含量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含量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IL-4、TNF-α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平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扶正平溃汤 肠道菌群 致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通路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和宇 夏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705,共9页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BP)是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一个冷诱导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各个组织与器官中均广泛表达,并在正常生理状态或应激条件下,广泛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增殖、发展、...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BP)是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一个冷诱导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各个组织与器官中均广泛表达,并在正常生理状态或应激条件下,广泛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增殖、发展、凋亡、分化和生物节律调节等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IRBP具有一些新的功能,例如在一些炎症的发生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与作为新一代的原癌基因等。CIRBP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ERK/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PKB)、无翅和整合基因(wingless and integration 1,Wn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本文针对CIRBP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希望能为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利用该蛋白质进行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转录后调节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促炎因子 肿瘤发生
下载PDF
促炎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怡慧 董鹏 张喜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也是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参与脓毒症的免疫和炎症调节。许多研究者使用细胞因...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也是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参与脓毒症的免疫和炎症调节。许多研究者使用细胞因子靶向治疗脓毒症取得了有益的效果,细胞因子水平也被认为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是脓毒症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重点讨论促炎细胞因子,包括β-干扰素(IFN-β)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3、IL-6、IL-7)。IFN-β和IL-1β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均具有双面性,即早期小剂量干预可以通过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脓毒症,起到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与脓毒症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晚期可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IL-3和IL-6更多是增强"炎症因子风暴",加重损伤;而IL-7主要参与免疫调节,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对脓毒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促炎细胞因子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原文传递
脓毒症早期外周血前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规律与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应东 余争平 +1 位作者 姚榛祥 杨从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规律与意义。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脓毒症的病理模型,观察CLP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 α、IL 1β、IL 6、IL 10变化及心、肝、肺、肾功能和形态学损伤。结果 在 CLP模型上,血中TNF ...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的规律与意义。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脓毒症的病理模型,观察CLP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 α、IL 1β、IL 6、IL 10变化及心、肝、肺、肾功能和形态学损伤。结果 在 CLP模型上,血中TNF α浓度3 h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 1β水平6h开始显著增高,24h达到峰值水平;血清IL 6水平3 h显著高于对照水平,12h达到峰值状态,至72 h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抗炎细胞因子 IL 10 在 24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值,48h达到峰值水平,至72h恢复到对照水平;心、肾功能在12h出现显著改变,肝功能于24h出现显著改变。结论 脓毒症早期存在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多脏器功能不全与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脏器功能不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MODS患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清除的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勤 吴雄飞 +4 位作者 王军霞 刘宏 赵红雯 李敛 金锡御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血浆4种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lβ、IL6、IL8)的变化情况,探讨CRRT清除细胞因子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MODS患者65例,其中大器官移植术中及术后41例...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血浆4种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lβ、IL6、IL8)的变化情况,探讨CRRT清除细胞因子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MODS患者65例,其中大器官移植术中及术后41例,重大手术后15例,肝肾综合征9例。CRRT方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6、12h取血,并收集超滤液,ELISA法检测血浆及超滤液中TNFα、ILlβ、IL6、IL8浓度。结果:全部病例CRRT期间生命体征平稳,电解质及动脉血气明显改善;肾功、血钾及总胆红素明显降低。所有患者的4种细胞因子在各时间段的血浆浓度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TNFα在CRRT开始1h呈轻度升高趋势,后逐渐下降,3h时下降32.18%,6h浓度最低,下降44.10%。ILlβ、IL6及IL8浓度在治疗后均逐渐下降,在6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统计学分析TNFα的变化与ILlβ、IL6、IL8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前炎症细胞因子在MOD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CRRT对于救治3个以下器官功能障碍的MODS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前炎症细胞因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下载PDF
IL-17C is required for lethal inflammation during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 被引量:8
20
作者 Jinling Huang Shaoshuai Meng +3 位作者 Shanjuan Hong Xin Lin Wei Jin Chen Don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Within the interleukin-17 (IL-17) family of cytokines, IL-17A is known to be critical in the host defense against fungal infections;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the other IL-17 family members in anti-fungal immunity re... Within the interleukin-17 (IL-17) family of cytokines, IL-17A is known to be critical in the host defense against fungal infections;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the other IL-17 family members in anti-fungal immunity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show that IL-17C expression was highly induced in kidney epithelial cells after fungal infection. Mice that lacked IL-17C exhibited increased survival and attenuated kidney tissue damage, although they had similar fungal loads. IL-17C deficiency resulted in decreas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wild-type control mice. Additionally, IL-17C directly acted on ren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to promot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Taken together, 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IL-17C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potenti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causes host injury during fungal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al infection IL-17C kidney injury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EP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