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价值视域中的涉户犯罪——基于法教义学的体系化重构 被引量:30
1
作者 白斌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46,共16页
宪法上的住宅自由所保障的并非被称为"住宅"的物理性建筑结构,而是人格的精神和身体存在于其中、私密且安宁的物理空间,使其免于公权力或他人的干扰,以利于公民私生活在其中能够无阻碍地自由展开。刑法规范和刑事判决理应承... 宪法上的住宅自由所保障的并非被称为"住宅"的物理性建筑结构,而是人格的精神和身体存在于其中、私密且安宁的物理空间,使其免于公权力或他人的干扰,以利于公民私生活在其中能够无阻碍地自由展开。刑法规范和刑事判决理应承载并实践宪法的精神与价值,但主流刑法理论显然忽略了住宅在国法秩序中的独立价值。为全面评价"涉户犯罪",首先应根据"住宅作为个人私生活得以自由展开之物理空间的和平与安宁价值是否受到显著损害"这一基准,将涉户犯罪区分为"单纯形式性的涉户犯罪"和"实质性的涉户犯罪";进而根据相应基准,构建出"实质性的涉户犯罪"的四阶层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对除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之外的其他入户犯罪加以体系性地区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不受侵犯 私生活 涉户犯罪
原文传递
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 被引量:22
2
作者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9,共6页
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是在与私人交往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了公民交往的概念。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深入洞察了发生于近代劳动与交换领域的交往又与之相互疏离的市民的公共领域。这种交往可以被概括为公共交往,... 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是在与私人交往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了公民交往的概念。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深入洞察了发生于近代劳动与交换领域的交往又与之相互疏离的市民的公共领域。这种交往可以被概括为公共交往,并在理论的思考上区别于私人交往。公共交往与私人交往的相互疏离,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私人交往关系在基本性质上是特殊主义的,人们用于支持朋友和伙伴间的友爱的基础也是共同交往所产生的感情关系。在公共生活中,交往关系是“普遍主义的”,这种关系上的相互有效性要求所诉诸的是人们对陌生人或“一般人”的法律的相互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尊重与平等相待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私人生活 交往关系 私人交往 公共交往
下载PDF
断裂的公共性:私人生活变革与农民婚姻失序——基于东北G村离婚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永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4,170,171,共12页
农村的离婚现象愈益普遍.通过考察东北农村的离婚现象,发现东北农村较高的离婚率与当地泛滥的婚外情现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不可分割,公私之间相互融通,要将离婚现象置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流... 农村的离婚现象愈益普遍.通过考察东北农村的离婚现象,发现东北农村较高的离婚率与当地泛滥的婚外情现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不可分割,公私之间相互融通,要将离婚现象置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流中加以考察.以村庄公共性为基本分析框架,认为弱家庭伦理、弱村庄公共性以及开放的日常生活是东北农村离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私人生活的流动与变革中,需要改造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人心”,还要重塑家庭和熟人社会对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重新恢复中国家庭的神圣性是重建村庄公共性的基础,也是重塑私人生活秩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村庄公共性 家庭性质 私人生活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 被引量:10
4
作者 晏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5,共8页
在生活空间上,个体经常是依照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而被安置在不同的领域。前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借着风俗、习惯、惯例、禁忌、巫术、政治而实现其自身,因它不是一个公开而充分运用理性的过程,故非反思性和非批判性是它的本质,信念、直... 在生活空间上,个体经常是依照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而被安置在不同的领域。前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借着风俗、习惯、惯例、禁忌、巫术、政治而实现其自身,因它不是一个公开而充分运用理性的过程,故非反思性和非批判性是它的本质,信念、直观和情感是其存在的基本方式。在现代社会,资本的运行逻辑把人群依照经济依赖性进行安置,基于各自意愿和自利打算而发生的交往日益普遍化和经常化,一个不同于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领域正在生成,这是一个不但充分运用理性且追问规则之合理性基础为何的领域。家庭和村社之核心地位的丧失,引发了私人交往和私人生活及其规范体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伦理重建
原文传递
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基于个体化视角的广场舞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101,共8页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为自己而活的身份追求。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并没有形成紧密封闭的公共生活,在团体内部出现了"抱团"与"找朋友"的双重公共生活,前者体现了群体内部的圈层互动,后者呈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构群体归属感。总体而言,广场舞刻画出一个松散而开放的公共社群生活,凸显了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实现了个体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私人生活 家庭 个体化 公共转向
下载PDF
地方戏剧在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变革中的价值——以广西平南牛歌戏为个案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易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8-24,共7页
地方戏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对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意义重大。随着当下乡村文化生活因国家力量的逐渐退出由公共性、全民性、狂欢性转向私人化、小众化、日常化,以牛哥戏为代表的地方戏剧依托民间礼俗与民间力量的积极介入契... 地方戏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对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意义重大。随着当下乡村文化生活因国家力量的逐渐退出由公共性、全民性、狂欢性转向私人化、小众化、日常化,以牛哥戏为代表的地方戏剧依托民间礼俗与民间力量的积极介入契合了这种发展趋势,使转型时期农村萎缩的公共文化空间得以激活,并渗入农民的私人生活领域建构出新的社会功能,实现自身繁荣,成为支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与合理介入,挖掘包括地方戏剧在内的传统文化样式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戏剧 牛哥戏 公共文化生活 私人生活 广西平南
下载PDF
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保护个人信息是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更好地尊重公民人格,保护公民的私生活。信息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在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相协调。本罪的个人信息应限定为与公民私生活相关,并与公共利益、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保护个人信息是为了彰显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更好地尊重公民人格,保护公民的私生活。信息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在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相协调。本罪的个人信息应限定为与公民私生活相关,并与公共利益、公民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不相涉的信息,个人信息不限于隐私。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违背公民合理期待,把合法占有的个人信息,未经公民同意或推定的同意提供给他人,侵犯公民私生活,就构成本罪规定的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私生活 非法提供 认定标准
下载PDF
无感监视:智能传播技术对当代私人生活的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顾理平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7-90,122,共15页
私人生活作为与当代公共生活的对应物,不仅与个人的隐私保护息息相关,更与人的主体性密不可分。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私人生活因智能媒介的介入和智能监视的泛化而频受侵扰,与其对应的则是自然人主体性的持续弱化和数字人的形成。智能传... 私人生活作为与当代公共生活的对应物,不仅与个人的隐私保护息息相关,更与人的主体性密不可分。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私人生活因智能媒介的介入和智能监视的泛化而频受侵扰,与其对应的则是自然人主体性的持续弱化和数字人的形成。智能传播技术的扩张,激发着智能监视以无感方式全方位地介入私人生活领域:不仅无限回溯过去,实时监视现在,更试图引导使用者的未来行为。当智能媒介使用成为一种生活日常,私人生活就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被重构,借此过程,私人生活陷入被商业资本挟裹的智能技术的全方位监视闭环之中。智能监视与私人生活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数字化社会的时代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无感监视 私人生活 隐私
原文传递
“入户抢劫”案件中司法解释的适用——基于宪法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6期3-15,共13页
从宪法层面分析,"入户抢劫"涉及到财产权、居住自由以及婚姻家庭中的隐私权和老年、妇女、儿童等特殊主体的宪法权利保护问题。其中,"户"的解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上列宪法权利的保护范围和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加重处... 从宪法层面分析,"入户抢劫"涉及到财产权、居住自由以及婚姻家庭中的隐私权和老年、妇女、儿童等特殊主体的宪法权利保护问题。其中,"户"的解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上列宪法权利的保护范围和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加重处罚。最高人民法院的《法释[2000]35号文》与《法发[2005]8号文》先后分别将"户"解释为"进入他人生活的"住所和"供他人家庭生活"的住所;以"韩维等抢劫案"(指导性案例466号)为代表的一批案例适用《法释[2000]第35号文》,另有一批案例适用《法发[2005]8号文》。显然,前后两次的司法解释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后果。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9条"住宅不受侵犯"和第49条"婚姻家庭受保护"的立法精神,《法发[2005]8号文》将"户"界定为"供他人家庭生活的"住所,体现了对"户"之核心法益的保护,既符合《立法法》确认的"新法优于旧法"的适用原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政策,应当作为"入户抢劫"的案件的裁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户抢劫 他人生活 他人家庭生活 功能界定 合宪性
下载PDF
私生活权利保护——基于国际人权法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楚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私生活是维护人性尊严、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的需要。私生活权利得到了国际人权公约与地区性人权公约确认。私生活权利保护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私生活权利范围与内容界定、国家相关义务、私生活权利的限制。平等原则与平等权利为中国目前婚... 私生活是维护人性尊严、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的需要。私生活权利得到了国际人权公约与地区性人权公约确认。私生活权利保护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私生活权利范围与内容界定、国家相关义务、私生活权利的限制。平等原则与平等权利为中国目前婚姻权与成立家庭权利的保护,如伴随婚姻关系所产生的婚姻利益、同性恋问题、生育权等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生活 权利保护 隐私权 家庭生活权 婚姻权与成立家庭权利
原文传递
文化转型视域下的社会风气--文化转型研究之三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大鸣 龚霓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5,共8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也影响到了社会风气。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以及受此影响提出的文化转型概念可作为社会风气研究的重要视角。文化转型视角下,以伦理、道德、乡规民约为核心的"礼制"社会的传统中国逐渐...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也影响到了社会风气。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以及受此影响提出的文化转型概念可作为社会风气研究的重要视角。文化转型视角下,以伦理、道德、乡规民约为核心的"礼制"社会的传统中国逐渐转变为以科层制为基础的都市社会。这一过程还带来了市场经济对于"脱嵌"的需求和传统"伦理经济"之间的矛盾。个体的觉醒以及私人生活的变革带来的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不适应也成为社会风气转变的重要原因。将文化、经济、传统和社会进行再度整合,将是解决当前社会风气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社会风气 大转型 科层制度 私人生活
下载PDF
“合理私密生活期待”搜查标准的形成与审视
12
作者 高一飞 王佳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欧洲人权法院确立了搜查的“合理私密生活期待”标准,将超合理预期记录的声音样本和监控视频,超合理预期使用的监控视频、动态网络IP地址背后的个人用户信息确立为具有合理私密生活期待的信息。欧洲标准中的“私密生活”范围大于美国标... 欧洲人权法院确立了搜查的“合理私密生活期待”标准,将超合理预期记录的声音样本和监控视频,超合理预期使用的监控视频、动态网络IP地址背后的个人用户信息确立为具有合理私密生活期待的信息。欧洲标准中的“私密生活”范围大于美国标准中的“隐私”范围。我国可以在借鉴欧美搜查实质性标准的前提下,兼顾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根据取证对象作出不同规定:收集信息主体本人存储的信息、存储于第三方机构的存在保密约定的公民个人信息,可以认定为具有合理保密期待;存储于第三方机构的存在公开约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暴露于公共领域的个人信息,可以认定为不具有合理保密期待。根据信息内容敏感程度作出不同规定:对于个人非敏感信息、不属于私密信息的个人敏感信息,可以认定为不具有合理保密期待;对于属于私密信息的个人敏感信息,可以认定为具有合理保密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人权法院 搜查标准 私密生活 合理期待
下载PDF
从冲突到和解再到超越——论《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中的两性叙事
13
作者 翟传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52,共8页
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作为中西方独具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代表,伍尔夫和陈染都试图在作品中思考并展示她们所认识的两性关系,《到灯塔去》和《私人生活》是她们最具个人性、思考性、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到灯... 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作为中西方独具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代表,伍尔夫和陈染都试图在作品中思考并展示她们所认识的两性关系,《到灯塔去》和《私人生活》是她们最具个人性、思考性、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到灯塔去》《私人生活》中的两性叙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不同时代及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两部作品,其两性叙事共同呈现出一种“从冲突到和解再到超越”的模式线索。从中可见作家伍尔夫和陈染的两性态度、认知的相似之处:对父权制的批判态度、对两性的重构观念以及对理想两性关系的设想姿态。同中有异,这些带有内在延续性、相似的两性叙事表现,又因伍尔夫与陈染的创作观念间的承继发展关系,于细微处表现出不同:《到灯塔去》的两性叙事更多带有伍尔夫的早期“双性同体”思想,而《私人生活》的两性叙事则暗含作家陈染的“超性别意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私人生活 两性叙事 双性同体 超性别意识
下载PDF
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少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1-25,共5页
陈染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里,为倪拗拗构建了一个精神乌托邦,但接连的现实悲剧让内心深处的精神乌托邦幻灭后,她只能寻求另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在自我圈定的世界里达到超然。文本所蕴涵的象征性的剖析是具现实性的,陈染在深刻反思... 陈染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里,为倪拗拗构建了一个精神乌托邦,但接连的现实悲剧让内心深处的精神乌托邦幻灭后,她只能寻求另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在自我圈定的世界里达到超然。文本所蕴涵的象征性的剖析是具现实性的,陈染在深刻反思生命、本源、意识和人性等重大的前沿问题时,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探求当代知识女性的精神出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生活》 迷乱的尘世 生存困境 知识女性 精神乌托邦
下载PDF
在安全管理与权利保障之间:教学课堂安装视频监控问题研究——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视角
15
作者 张全涛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23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欧洲人权法院就黑山大学在教学课堂安装视频监控是否侵犯隐私权的判例对各国的智慧教育发展极具借鉴意义。法院审查认为,教学课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场所,课堂教学活动也并非一般意义的公共管理性质活动,因此,隐私权审查判断标准为:... 欧洲人权法院就黑山大学在教学课堂安装视频监控是否侵犯隐私权的判例对各国的智慧教育发展极具借鉴意义。法院审查认为,教学课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场所,课堂教学活动也并非一般意义的公共管理性质活动,因此,隐私权审查判断标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定位是“私人生活”概念的应有内容,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基本属性是隐私期待利益保护的自然延伸,课堂教学场所监控视频的安装有违正当立法价值,视频监控数据的应用对隐私权利干预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背景,构建我国教学课堂视频监控安装的事前告知程序是保障师生知情权的充分体现,规范视频监控安装后的谦抑性使用是合乎目的特定性原则与手段比例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强化数据使用中的隐私权益保障合乎我国数字法治善治的基本精神,构建视频监控数据存储的安全管理与权利侵害救济防护体系是实现教学视频监控隐私保障的可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课堂 视频监控 私人生活 隐私期待 智慧教育 善治路径
原文传递
《民法典》编纂与“隐私”概念的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晋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5-91,共7页
我国隐私权立法内容较为薄弱,直至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才确立了隐私权为民事权利。“隐私”系“privacy”的翻译产物,但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前者并未全面地表达其内涵,反而仅狭隘于“私人、私密的事”,“私生活(权)”应是... 我国隐私权立法内容较为薄弱,直至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才确立了隐私权为民事权利。“隐私”系“privacy”的翻译产物,但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前者并未全面地表达其内涵,反而仅狭隘于“私人、私密的事”,“私生活(权)”应是更加确切的表达。由于国情、立法环境不同,全面引进所谓“私生活(权)”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概念的正确解读仍有助于解决我国隐私权保护的困境,使法律更好地调整社会关系。《民法典》人格权编以单章内容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然而立法者仍对隐私权保护范围过于狭隘,对“私人的生活安宁”的保护未有太大进步。通过解释“私人的生活安宁”以及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其内涵、外延,类型化相应的侵权行为,有助于我国隐私权保护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民法典》 私生活 私人的生活安宁
下载PDF
论族阈共同体中的个人及其生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康之 张乾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13,共9页
个人是族阈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在传统的家元共同体中,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家元共同体成员没有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作为个人而拥有自己的生活。在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中,族阈共同体对家元共同体的替代造就了个人,使个人拥有了... 个人是族阈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在传统的家元共同体中,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家元共同体成员没有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作为个人而拥有自己的生活。在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中,族阈共同体对家元共同体的替代造就了个人,使个人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以个人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族阈共同体造就了个人,却又使个人无法拥有一种完整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在族阈共同体的功能分化中,出现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人的生活也被分成公共生活、私人生活和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并不具有抽象的属性,不是作为个人而存在;在私人生活中,人作为市民而与他人交往,追逐和实现着自我的利益;在公共生活中,人则是作为公民而出现的,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情。总之,族阈共同体中的个人及其生活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只有当人类实现了对族阈共同体的超越,即建构起一种合作共同体,才会使人拥有作为个人的完整的生活,从而成为真正独立的、完整的和自由自觉的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评议会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岳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3,共11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是加州的"旗舰大学",被誉为"公立大学的典范"。加州大学评议会最初从州宪法赋予其自治地位,历经"伯克利革命"、经济大萧条,二战发展军工产业,经受"效忠宣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是加州的"旗舰大学",被誉为"公立大学的典范"。加州大学评议会最初从州宪法赋予其自治地位,历经"伯克利革命"、经济大萧条,二战发展军工产业,经受"效忠宣誓"、言论自由运动的考验,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调整期。伯克利始终贯穿着一条坚守大学自治、追求学术卓越的逻辑主线。本文借鉴克拉克·克尔的理论分析框架,把1849年以来的大学危机看作评议会的"公共生活",将评议会的结构与运行机制视为其"私人生活",探究其促进个人发展、提升大学声誉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大学评议会 公共生活 私人生活
原文传递
“厨房”里无语的言说——兼谈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归宿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立杰 南新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徐坤在小说《厨房》中以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阐释了现代商业语境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她们面临着男权社会的歧视与重压 ,无力挣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女性心理定式 ,在进入社会与回归家庭中徘徊彷徨。女性解放面临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女性解放 《厨房》 文学评论 男权社会 徐坤
下载PDF
儿童·家庭·学校:西方近代教育观念的兴起与演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41,共8页
《儿童的世纪》在西方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书中以"儿童观念"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该理念在西方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兴起与变迁历程,同时对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性质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儿童的... 《儿童的世纪》在西方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书中以"儿童观念"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该理念在西方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兴起与变迁历程,同时对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性质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儿童的世纪》所探讨的问题对于人们认识近代教育的产生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其在本质上仍属于现代性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所以它始终没有逃脱"主体失语"的叙述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私人生活 教育理念 近代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