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J·卡特·布朗及杰伊·普利茨凯谈普利茨凯奖 |
蔡琬英
阅粼
|
《世界建筑》
|
1999 |
1
|
|
2
|
由普利兹克奖谈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
童星
|
《建筑与文化》
|
2017 |
2
|
|
3
|
业余建筑:一种新的(建筑)方言 |
Evan Chakroff 陈治国(译)
|
《建筑师》
|
2013 |
1
|
|
4
|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丹下健三及贝聿铭的建筑思想为例 |
王天爱
|
《城市建筑》
|
2023 |
0 |
|
5
|
从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设计看建筑环境中各种“力”整合性运用 |
王姿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7 |
1
|
|
6
|
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形态创新研究 |
丁格菲
邹广天
|
《华中建筑》
|
2007 |
1
|
|
7
|
当代博物馆遗产化问题探析 |
汪秀敏
董贻安
张倍滴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2013 |
1
|
|
8
|
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城市建筑理论创新研究 |
丁格菲
邹广天
|
《华中建筑》
|
2008 |
0 |
|
9
|
从贝休恩到拉卡顿——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建筑师职业历程概观 |
陈雳
张瀚文
|
《住区》
|
2021 |
0 |
|
10
|
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创作开端及其渊源研究 |
朱莹
刘宁
李心怡
|
《当代建筑》
|
2022 |
0 |
|
11
|
奖还是老的辣 |
邓在
|
《建筑师》
|
2013 |
0 |
|
12
|
具有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特征的普利兹克奖作品分析 |
徐猛
张健
|
《新建筑》
|
2011 |
0 |
|
13
|
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 |
赖德霖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12 |
38
|
|
14
|
解读获普利兹克奖的三位日本建筑师 |
王润生
范国晖
官爱红
|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
2006 |
8
|
|
15
|
从普利茨凯奖看世界建筑文化趋势 |
刘先觉
|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16
|
普利茨克建筑奖评选方法研究 |
杨晓龙
|
《华中建筑》
|
2006 |
3
|
|
17
|
弗朗西斯·凯雷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对比、批判与启示 |
何崴
|
《建筑师》
|
2022 |
3
|
|
18
|
从普利兹克建筑奖看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中的问题——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为例 |
吴农
王浩哲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5 |
3
|
|
19
|
巴克里希纳·多西和他的建筑包容观 |
张斯
邹广天
马修斯·莎拉
刘书宇
|
《建筑师》
|
2019 |
3
|
|
20
|
BIM技术在大跨度双曲面屋面中的应用 |
苏思聪
|
《福建建筑》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