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羊朊蛋白基因(PRNP)多态性与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席冬梅 刘情 +3 位作者 于虹漫 杨玉艾 毛华明 邓卫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8-425,共8页
朊蛋白(PRNP)是近年来造成人和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主要根源,该基因的多态性显著影响了人和动物对TSE的易感性或抗病性。本文分析了朊蛋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简要介绍了绵羊基因编码区突变与致病性的关系;... 朊蛋白(PRNP)是近年来造成人和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主要根源,该基因的多态性显著影响了人和动物对TSE的易感性或抗病性。本文分析了朊蛋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简要介绍了绵羊基因编码区突变与致病性的关系;系统分析了牛科动物启动子区域内23 bp的插入/缺失、第一内含子区域内12 bp的插入/缺失及其与疯牛病(BSE)抗病性的作用机制;全面总结了全球已经报道的牛科动物12和23 bp插入/缺失的等位基因与单倍体频率,评价了其发病的可能性。该研究将为牛的分子育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蛋白基因(prnp) 插入/缺失多态 疯牛病抗性
下载PDF
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NP)23 bp和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研究
2
作者 种玉晴 和晓明 +8 位作者 邓文宝 农胜虎 方云霞 梁昌兴 何祖春 刘萍丹 岳丹 邓卫东 席冬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为探讨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启动子区23 bp和第一内含子区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文山高峰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 为探讨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启动子区23 bp和第一内含子区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文山高峰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得出其多态性数据;通过与文献所报道的牛PRNP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山高峰牛对疯牛病抗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文山牛PRNP基因启动子区23 bp等位基因频率以缺失型为主(0.654);第一内含子区1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插入型0.913,缺失型0.087;缺失型单倍型频率极低(0.082);与德国、英国以及瑞士3个国家所报道的患BSE病牛和健康牛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2 bp等位基因插入/缺失频率与水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较高的12 bp插入型等位基因和极低的缺失型单倍(23 bp插入-12 bp缺失)频率,使得文山高峰牛对BSE疾病具有较好抗病力,通过抗病育种分析能够有效预防疯牛病的发生;对中国地方牛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抗病性评估,有利于为牛的抗病分子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高峰牛 朊蛋白基因(prnp) 疯牛病(BSE) 多态性
下载PDF
牛、羊、人叠朊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杰 张鹏 +5 位作者 刘永生 陈豪泰 姜海霞 路伟 朱小玲 谢庆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为了解我国哺乳动物叠朊基因Prnd的生物信息,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克隆了秦川黄牛、甘肃土种绵羊和汉族人的Prnd,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三种哺乳动物的Prnd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登录... 为了解我国哺乳动物叠朊基因Prnd的生物信息,本实验采用PCR方法克隆了秦川黄牛、甘肃土种绵羊和汉族人的Prnd,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三种哺乳动物的Prnd均位于1个单一的外显子内,与GenBank登录的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秦川黄牛与甘肃土种绵羊Prnd的同源性为96.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汉族人Prnd与秦川黄牛和甘肃土种绵羊Prnd的同源性均为8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76.3%。氨基酸一级结构分析显示3种Prnd编码的叠朊均由氨基端的信号肽、中间的成熟蛋白和羧基端的GPI锚结合区组成。二级结构预测表明,3种Prnd编码的叠朊均由3个α-螺旋和2个β-片层组成。本研究获得的这3种主要哺乳动物的Prnd信息为一进步研究叠朊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叠朊 朊蛋白 叠朊基因 朊蛋白基因
下载PDF
牛朊蛋白基因多态性对疯牛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婷 刘万洪 +3 位作者 杨春玲 李强飞 郝甜甜 席冬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6,共7页
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是近年来已证明的人和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TSE)的主要根源,该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显著影响了人和动物对TSE的易感性或抗病性。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俗称&qu... 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是近年来已证明的人和部分哺乳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TSE)的主要根源,该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显著影响了人和动物对TSE的易感性或抗病性。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作者分析了疯牛病的起源、监测和预防措施;简要介绍了牛PRN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分析了牛科动物PRNP基因非编码区多态性与抗病性作用;总结了牛科动物PRNP基因启动子区域内23bp插入/缺失和第1内含子区域内12bp插入/缺失对疯牛病易感性的影响,为牛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脑部海绵状病(BSE) 朊蛋白基因(prnp) 多态性 抗性
下载PDF
反刍家畜朊蛋白基因(PRNP)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洁 魏振宇 +5 位作者 彭坤 张少丽 党瑞华 雷初朝 陈宏 蓝贤勇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第6期50-57,共8页
朊蛋白基因(PRNP)不仅与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密切相关,还与反刍家畜的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家畜PRNP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同时,这些遗传变异位点在这些物种中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 朊蛋白基因(PRNP)不仅与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密切相关,还与反刍家畜的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家畜PRNP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同时,这些遗传变异位点在这些物种中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牛、绵羊和山羊PRNP基因多态性与BSE、瘙痒病显著相关;牛、绵羊和山羊PRNP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有密切相关性。为此,本文从反刍家畜PRNP基因结构比较、反刍家畜PRNP基因多态性研究、反刍家畜PRNP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反刍家畜PRNP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家畜优良个体及品种的高效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家畜 朊蛋白基因(prnp) 多态性 遗传效应 性状
下载PDF
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朊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6
作者 李玉荣 霍桂桃 +2 位作者 周向梅 尹晓敏 赵德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采用RT-PCR技术从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脑组织获得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nucleic acid,PRN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截去其N端信号肽(66 bp)和C端GPI锚定位点(69 bp)形成朊蛋白编码区PRNPx;将编码区重组于... 采用RT-PCR技术从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脑组织获得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nucleic acid,PRN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截去其N端信号肽(66 bp)和C端GPI锚定位点(69 bp)形成朊蛋白编码区PRNPx;将编码区重组于融合表达质粒Pet-DsbA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经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金黄地鼠PRNP基因ORF区全长为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金黄地鼠序列(M14054)同源性为99.87%,其第116个氨基酸发生了同义突变由GCT变为GCC;朊蛋白在大肠杆菌得到高效表达,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地鼠 朊蛋白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牦牛朊蛋白基因(Prnp)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疯牛病抗性关系研究
7
作者 王荔华 席冬梅 +1 位作者 李国治 胡建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探索牦牛Prnp基因多态对疯牛病抗性的影响,收集288头牦牛肝脏DNA样品,利用PCR、酶切和电泳方法鉴定牦牛Prnp基因启动子区域23bp和第一内含子区域12bp插入/缺失(+/-)多态。结果表明,牦牛23bp插入-插入、插入-缺失和缺失-缺失基因型的... 为探索牦牛Prnp基因多态对疯牛病抗性的影响,收集288头牦牛肝脏DNA样品,利用PCR、酶切和电泳方法鉴定牦牛Prnp基因启动子区域23bp和第一内含子区域12bp插入/缺失(+/-)多态。结果表明,牦牛23bp插入-插入、插入-缺失和缺失-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027、0.113和0.860,其插入和缺失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133和0.867;12bp插入-插入、插入-缺失和缺失-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627、0.355和0.018,其插入和缺失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04和0.196。试验表明,牦牛12bp多态位点具有较高的插入频率,而23bp多态位点具有极低的插入频率;牦牛单倍体以23-12+D23I12为主,频率为0.692;Prnp基因23bp和12bp多态显著影响Prnp基因的表达量(P<0.05),而性别、年龄和毛色对Prn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筛选抗疯牛病牦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朊蛋白基因 多态性 疯牛病 抗性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PRNP突变体小鼠动物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进 蔡兆伟 管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1-545,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β淀粉样蛋白造成的人类神经损伤性痴呆病之一,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朊蛋白是β淀粉样蛋白的受体,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具有传递神经毒性和保护神经细胞的双重作用。人朊蛋白编码基因(PNRP)多态性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β淀粉样蛋白造成的人类神经损伤性痴呆病之一,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朊蛋白是β淀粉样蛋白的受体,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具有传递神经毒性和保护神经细胞的双重作用。人朊蛋白编码基因(PNRP)多态性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而PRNP突变体小鼠的发现提升了动物模型在朊蛋白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不足。本文总结了朊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中的作用及PRNP突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并详细总结了PRNP突变体小鼠的发现及在蛋白沉淀样病变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朊蛋白编码基因 基因突变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