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文化与出版文化的历史价值暨当代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勇安 张艺瑜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4,共9页
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理论,综合考量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发展,深入思考印刷文化和出版文化的建构基础和历史价值,探寻两种文化的当代意义。研究发现,印刷文化是印刷复制技术与社会文化千年互动... 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理论,综合考量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发展,深入思考印刷文化和出版文化的建构基础和历史价值,探寻两种文化的当代意义。研究发现,印刷文化是印刷复制技术与社会文化千年互动的结晶,是出版诞生的思想基础;出版文化是人类知识生产及文化传承的基础和核心,引领出版嵌入知识生产,深刻影响人类知识活动。两种文化赋予出版系统存储、规范生产和稳定传播知识的天然禀赋,并将人工智能时代出版锚定于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文化 印刷文化 当代意义 科学技术与社会理论
下载PDF
论中国印刷史研究的现状及其重构的基点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平兴 张志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开始从多角度的视野探讨印刷史,显示了与前期研究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研究意义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因此,既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史研究,又注重以印刷为中心的印刷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开始从多角度的视野探讨印刷史,显示了与前期研究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研究意义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其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因此,既重视印刷术的发展史研究,又注重以印刷为中心的印刷实践历史的探索;既关注本民族史上的雕版类印刷术的研究,又重视外来印刷技术民族化过程的研究;灵活借鉴和运用西方印刷文化史等新的研究方法等,才是推进中国印刷史研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史理论 印刷文化 印刷史
原文传递
技术的社会文化史:论印刷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兼及对近代印刷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平兴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年第2期41-57,共17页
西方机械印刷技术的引进是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研究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及与传统技术的差异,能深化对近代中国印刷业的认识。结合中国近代印刷史、书籍史的历史事实,既重视印刷过程中技术含量的因素... 西方机械印刷技术的引进是中国印刷业和出版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研究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及与传统技术的差异,能深化对近代中国印刷业的认识。结合中国近代印刷史、书籍史的历史事实,既重视印刷过程中技术含量的因素,也重视印刷术背后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意义,或是近代印刷史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文化 社会变迁 书籍史 出版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视觉传媒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巍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4-77,共4页
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传播媒介的变化所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变迁。口语文化是一种"听"的文化,印刷文化是一种"读"的文化,而视觉文化则是一种"看"的文化。视觉文化与印刷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它们的... 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传播媒介的变化所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变迁。口语文化是一种"听"的文化,印刷文化是一种"读"的文化,而视觉文化则是一种"看"的文化。视觉文化与印刷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它们的主因分别是语言文字与视觉图像;在思维存在方式上,二者表现为理性思辨与感性直觉的差异;它们所代表的文化立场分别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由于视觉文化的通约性特征,与印刷文化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它迎合了全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与人密切交往的时代要求。但它同时也造成了优势文化的意识形态传播和垄断,势必对各国文化带来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视觉文化 印刷文化 通约性
下载PDF
民国月份牌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生成及影响探析--基于印刷技术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剑飞 孙昕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2年第2期97-107,共11页
20世纪初期,西风东渐影响下的月份牌广告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大众想象中的现代都市图景。近代印刷出版工艺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作用于月份牌广告这一载体,推动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消费观念,引导着都市消费潮流。同时,其传统文化内... 20世纪初期,西风东渐影响下的月份牌广告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大众想象中的现代都市图景。近代印刷出版工艺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作用于月份牌广告这一载体,推动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消费观念,引导着都市消费潮流。同时,其传统文化内蕴及融通中西文化的特色,成为民国时期文化消费的一种特有现象。本文从探究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生成的现代化路径入手,透过这一文化符号分别对月份牌广告生成的技术、文化等背景进行剖析,讨论月份牌广告在印刷工艺的推动下对当时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试图找到印刷文化视角下,印刷技术与社会文艺之间的互动内在关联,亦为现处于数字化时代的印刷出版业提供文艺资源保护及社会文化建构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文化 月份牌广告 现代消费文化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利利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时代化呈现,蕴含着包括印刷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传统精要,其历史根源在于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底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的强力支撑,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时代化呈现,蕴含着包括印刷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传统精要,其历史根源在于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文化属性与价值底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的强力支撑,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两者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功能上相辅相成。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动力在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从内容体系上包括印刷文化内容、传播与消费的数字化转型。新时代,为推动印刷文化数字化转型,应立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印刷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面向世界推动印刷文化的开放交流与互鉴、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印刷文化的传承与保存、基于受众视角提升印刷文化的供给精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印刷文化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印刷文化传播的范式变革与实践转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利利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1年第3期141-149,共9页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释放新动能。人工智能在印刷文化传播中的介入与应用,推动印刷文化传播范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变革。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印刷文化在传播中发生了精英化...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释放新动能。人工智能在印刷文化传播中的介入与应用,推动印刷文化传播范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变革。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印刷文化在传播中发生了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属性转向,以创作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主体转向,理性化理解向综合性体验的方式转向。新时代,应强化人工智能在印刷文化传播中的赋能,从内容维度、主体维度、技术维度充分释放印刷文化的价值意蕴,增进用户黏性,构建支撑系统,不断提升印刷文化的传播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印刷文化 范式变革 实践转向 赋能
原文传递
图式、媒介与传播——印刷文化语境下的“武夷九曲图”研究
8
作者 蔡力杰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3年第4期9-24,共16页
以福建武夷山为画题的“武夷九曲图”在明清画坛上一度蔚为流行,其传播之广远及朝鲜、日本、英国等域外国家,堪称是一种具有跨文化影响的全球性图像。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经典图像并非丹青名家一手造就,而是在印刷文化语境下借由版画媒... 以福建武夷山为画题的“武夷九曲图”在明清画坛上一度蔚为流行,其传播之广远及朝鲜、日本、英国等域外国家,堪称是一种具有跨文化影响的全球性图像。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经典图像并非丹青名家一手造就,而是在印刷文化语境下借由版画媒介所生成。得益于闽北地区成熟的版刻产业和流通网络,这一图像从诞生伊始便利用其可复制性进行大规模传播,继而形成了一种高度稳定的格套,并最终使图像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的可能。这种基于版画媒介的个案研究无疑能为美术史中传播问题的梳理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九曲图 印刷文化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与当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9
作者 徐巍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0-72,共3页
视觉文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影像,更为重要的是,它颠覆了人们传统以来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讲,这种变化是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意象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的形象。在当代小说中,则无疑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风貌。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印刷文化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安东和徽州的木板印刷比较
10
作者 林鲁直 《徽学》 2006年第1期46-69,共24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物材料和充分的数据证明,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古代安东地区的木板印刷文化与古徽州地区的书籍刊刻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运用具体实在的资料和数据,将两个儒家文化兴盛的地区加以比较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两地间历史文...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物材料和充分的数据证明,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古代安东地区的木板印刷文化与古徽州地区的书籍刊刻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运用具体实在的资料和数据,将两个儒家文化兴盛的地区加以比较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两地间历史文化的深厚关系及其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 徽州 木板印刷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高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7,共13页
印刷传媒对于文学之激荡,是一个值得研究之课题。整合宋代版本学、目录学、印刷史料及诗话、笔记、诗文集、序跋等文献,考察印本图书相较于写本,传媒效应存在异同,对于文风士习,生发影响显著;对于阅读接受、士人习性亦有改易。雕版印刷... 印刷传媒对于文学之激荡,是一个值得研究之课题。整合宋代版本学、目录学、印刷史料及诗话、笔记、诗文集、序跋等文献,考察印本图书相较于写本,传媒效应存在异同,对于文风士习,生发影响显著;对于阅读接受、士人习性亦有改易。雕版印刷对于规矩法度之讲求、能入能出之提倡、诗话评点之崛起、文学体式之嬗变、经典研究之复兴、学术风尚之转变,产生了种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 传媒效应 印刷文化史 版本学 校雠学
下载PDF
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研究——兼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忠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9,共8页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偏重 文字与图像 符号表意 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宋代印刷传媒与诗分唐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高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9-48,共10页
雕版印刷作为图书传播之媒介,崛起繁荣于右文崇儒之宋代。印刷传媒挟其"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化身千万,无远弗届之优势,初与抄本、写本竞奇争辉,终则印本取代写本,成为知识传媒之新宠,促使宋代士人之阅读接受更加多元与... 雕版印刷作为图书传播之媒介,崛起繁荣于右文崇儒之宋代。印刷传媒挟其"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化身千万,无远弗届之优势,初与抄本、写本竞奇争辉,终则印本取代写本,成为知识传媒之新宠,促使宋代士人之阅读接受更加多元与丰富。印刷术在两宋之传媒效应,传世文献征存不多,笔者拟借镜谷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在中古欧洲改变了阅读环境,影响了接受反应,同时加速古老变革,重组文学领域,征存传统典籍,催生创新体类。凡此,两相对照,皆攸关印刷文化史之探索,堪称创新研究之课题,值得开发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 传媒效应 印刷文化史 诗分唐宋 谷登堡
下载PDF
近六十年来西方印刷文化史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平兴 张志强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共6页
印刷文化史研究是现代西方历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学术增长点,是在西方印刷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在印刷文化史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史料运用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学术研究话语体系。合理运用西方印刷文化史的理论工具,对推进中国印刷文化... 印刷文化史研究是现代西方历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学术增长点,是在西方印刷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在印刷文化史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史料运用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学术研究话语体系。合理运用西方印刷文化史的理论工具,对推进中国印刷文化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文化史 书籍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宋代印刷传媒与读者之接受反应
15
作者 张高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2-91,共10页
新工具之发明和应用,往往引发新事物之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变革,如机器发明之于工业革命,听诊器、X光发明之于医学医疗,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发明活字印刷之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雕版印刷广泛运用于10世纪以后之东方... 新工具之发明和应用,往往引发新事物之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之变革,如机器发明之于工业革命,听诊器、X光发明之于医学医疗,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发明活字印刷之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雕版印刷广泛运用于10世纪以后之东方宋朝,其传媒效应究竟如何?此属于印刷文化史研究之范畴,钱存训大力提倡之,值得关注和投入。笔者以为:就读者之接受反应而言,印刷传媒所生发之效应,影响于文风士习者,大致有八端:一、竞争超胜之发用;二、自得自到之标榜;三、创意写作之致力;四、创意诠释之提倡;五、讲学撰述之昌盛;六、诗文法度之讲究;七、诗话评点学之崛起;八、会通化成之演示。知识流通之媒介,从誊写钞录演变到印本传播,堪称知识革命。媒介改变,图书流通所生发之传媒效应,蔚为变革之推手,促成文化之转型,值得投入心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效应 雕版印刷 接受反应 文风士习 传播阅读 印刷文化史
下载PDF
印刷传媒与诗分唐宋
16
作者 张高评 《汉籍与汉学》 2019年第2期103-128,共26页
在中古欧洲,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促成宗教革命、文艺复兴。东方宋朝,广用雕版印刷,印本与传统写本争胜逞能,其传媒效应究竟影响到哪些层面?本文就东西方印刷术做模拟,从雕版与活字版的传媒效应切入,参考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以讨论... 在中古欧洲,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促成宗教革命、文艺复兴。东方宋朝,广用雕版印刷,印本与传统写本争胜逞能,其传媒效应究竟影响到哪些层面?本文就东西方印刷术做模拟,从雕版与活字版的传媒效应切入,参考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以讨论诗分唐宋与宋诗特色之形成、士人风尚与宋诗创作、李杜接受论和诗学典范转移。文中提出印刷传媒的十六个效应,以进行诠释解读。就传播阅读而言,有阅读习性的改易、博观厚积的追求、学问思辨的体现、读书方法的注重、地域文化的生成、版本校雠学的兴复、政教使命的落实、雕版图书的监控等八个效应。印刷传媒所生发的效应,影响于文风士习者,就接受反应而言,也有八个效应,如竞争超胜的发用、自得自到的标榜、创意写作的致力、创意诠释的提倡、讲学撰述的昌盛、诗文法度的讲究、诗话评点学的崛起、会通化成的演示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传媒 传媒效应 宋诗特色 诗分唐宋 典范典移 印刷文化史
原文传递
论印刷文化与印刷文化遗产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俊玲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分析了印刷文化的内涵特征,阐述了印刷文化的范畴体系,探究了印刷文化的社会价值,提出了印刷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问题,调研了我国传统印刷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现状及其保护进展。
关键词 印刷文化 文化遗产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出现及其原因略析——兼及图像与文字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林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视觉文化"出现并"蔚为"关乎一个时代的称谓,意味着一次空前的文化转型,是强调想象和精神深度的文学趋于边缘,追逐外观和感性快感的图像日益强势的过程。其形成的客观原因既在于技术、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于图... "视觉文化"出现并"蔚为"关乎一个时代的称谓,意味着一次空前的文化转型,是强调想象和精神深度的文学趋于边缘,追逐外观和感性快感的图像日益强势的过程。其形成的客观原因既在于技术、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于图像本身的"易感性""乐感性"以及与生活的相似性关系;主观原因则取决于人的各种欲望需求和历史积淀性的视觉经验优势。在视觉文化阶段,文学进入了"群舞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印刷文化 图像 文字 文学
下载PDF
数字人文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兴起——以北美文学研究学科史为中心的文献学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文涛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86-203,共18页
本文从近来北美文学研究模式变化的角度,理解数字人文出现的学科环境,并将其放置在西方近代文学以及作为大学学科体制文学研究的历史语境中,以期引起关于数字媒体时代文学研究和教育的反思。鉴于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远超出了一篇文章的限... 本文从近来北美文学研究模式变化的角度,理解数字人文出现的学科环境,并将其放置在西方近代文学以及作为大学学科体制文学研究的历史语境中,以期引起关于数字媒体时代文学研究和教育的反思。鉴于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远超出了一篇文章的限度,数字人文也超出了文学研究的范围,本文集中讨论与数字人文在北美的兴起关系较为密切的弗吉尼亚大学英文系,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在笔者较为熟悉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印刷文化 学科体制 近代文学 英文系
下载PDF
电子文化对印刷文化的颠覆及其伦理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怀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5,共6页
通过介绍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概念与发展,论述电子文化给印刷文化带来的根本性的改变。结合西方后现代学者的一些代表性思想和观点,重点分析了电子文化对印刷文化的颠覆可能引起的伦理方面的后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文化建设中的... 通过介绍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概念与发展,论述电子文化给印刷文化带来的根本性的改变。结合西方后现代学者的一些代表性思想和观点,重点分析了电子文化对印刷文化的颠覆可能引起的伦理方面的后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文化 印刷文化 信息伦理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