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汽爆破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博华 马超 +3 位作者 张明 杨立风 孟晓峰 吴茂玉 《中国果菜》 2020年第7期31-34,38,共5页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料预处理方式,主要通过高温高压蒸汽瞬间释压破坏细胞壁结构,以促进植物活性成分的释放,该技术绿色、环保且高效。近几年蒸汽爆破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的研究对农业...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料预处理方式,主要通过高温高压蒸汽瞬间释压破坏细胞壁结构,以促进植物活性成分的释放,该技术绿色、环保且高效。近几年蒸汽爆破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的研究对农业和食品资源的开发意义较大。本文综述了汽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在果蔬加工、废弃物改性、谷物粮食加工、中药提取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基本原理 物理化学变化 应用现状 果蔬 谷物粮食 中药
下载PDF
基于生物网络的中医药学原理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谌攀 吴博文 +1 位作者 张鹏 李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中医药生物学基础不清、方剂作用机制不明、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学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关键瓶颈.随着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以生物网络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学等前沿科学... 中医药生物学基础不清、方剂作用机制不明、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学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关键瓶颈.随着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以生物网络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学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交叉研究,成为探索中医药科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生物网络的“网络靶标”理论有望突破宏微观内在关联解析的鸿沟,实现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融合,架起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桥梁,成为探索中医药学原理的突破口之一.“寒、热”等中医药核心诊疗概念、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科学内涵阐明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李梢课题组的研究,综述了基于生物网络的中医药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于“寒、热”“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病证结合科学原理探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原理 生物网络 寒热证候 治未病 网络靶标
原文传递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9
3
作者 董超 赵进喜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5期484-487,共4页
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热结阴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疲乏无力或消瘦。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诸多,涉及人体的眼、脑、心、肾、血管、神经等。中医中药在防治糖尿... 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热结阴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疲乏无力或消瘦。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诸多,涉及人体的眼、脑、心、肾、血管、神经等。中医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依托,结合当前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应用情况,试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以期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中医药
下载PDF
从癌症中医治疗原则探讨中药逆转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丹 李敏 方明治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1-142,143,共3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虽然肠镜可作为发现肠癌的一种手段,但其早期症状较不明显,一旦发现即晚期。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最多的方法当属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中药抗肿瘤治疗等治...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虽然肠镜可作为发现肠癌的一种手段,但其早期症状较不明显,一旦发现即晚期。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最多的方法当属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中药抗肿瘤治疗等治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常常在临床应用较多,但是手术治疗也并不能一劳永逸,往往存在着复发和转移,尤其是肿瘤耐药性质的存在。研究结直肠癌耐药机制以及中医药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机制是当今一个研究热点,所以文章主要综述了从中医的治疗原则出发,讨论几种类似功效的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对于现代结直肠癌耐药性逆转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治疗原则 多药耐药 逆转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虚劳病中“大实有羸状”证候的辨治策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泽 秘智彤 +4 位作者 侯爱画 谭松 陈琪 王承祥 张明艳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虚劳病有虚实之分,不可因虚劳之名而通作虚论。久虚不复,必有实邪,填塞经络,阻碍脏腑,气血津液不得化生,升降出入亦失其常,故宜先攻伐而后补益,去宛陈莝,从太阴与厥阴入手,祛除滞气、水饮、痰浊、瘀血等留邪,邪去则正复,可以柴胡桂枝汤... 虚劳病有虚实之分,不可因虚劳之名而通作虚论。久虚不复,必有实邪,填塞经络,阻碍脏腑,气血津液不得化生,升降出入亦失其常,故宜先攻伐而后补益,去宛陈莝,从太阴与厥阴入手,祛除滞气、水饮、痰浊、瘀血等留邪,邪去则正复,可以柴胡桂枝汤合旋覆花汤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则治法 病因病机 经典名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含誉 张雅文 +2 位作者 郭肖瑶 程宏发 张秋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中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中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明确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95首,处方中使用频次大于等于10的中药有32味,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4个新方。结论脑小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应攻补兼施,以活血化瘀通络治标的同时,还应重视益气、补肾等扶正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用复杂系统科学的“涌现”原理研究中医药学
7
作者 梁宏伟 曾科 张辰宇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3,共8页
中医药学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疾病治疗上展现了强大的疗效。然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特性的生命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体内各种不同层次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相互作用,保持稳态,还与外部环境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的... 中医药学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疾病治疗上展现了强大的疗效。然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特性的生命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体内各种不同层次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相互作用,保持稳态,还与外部环境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的实时交换。现代医学尚无法系统地研究与认识其中不同层次相互作用,如何导致人整体变化与适应的规律,因此也不足以解释中医理论与概念。“涌现”是复杂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高级别的层次或整体具备着低级别层次或组分所不具备的新属性,而且无法从低级别层次或组分的属性推断出更高级别层次或整体的属性。“涌现”原理在解决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巨系统问题中,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本论文旨在探讨应用“涌现”原理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对象、方法、作用原理,这不仅能对中医药原理、理论的理解有促进作用,解决长期困扰学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中医药学体系的思维、方法和理念,与当代实验科学发现的人体不同层次组分相互作用的现象规律融合,发现生命现象与疾病的本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科学 涌现原理 中医药学 整体观念
原文传递
疏肝健脾通腑治疗淤胆型肝炎探析
8
作者 曹志娟 宋珍珍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探究形成淤胆型肝炎的机制及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的黄疸病范畴。淤胆型肝炎临床病机为:脾失健运、湿毒蕴肝、疏泄失常。其病理因素多为湿、热、毒、瘀。治疗以疏肝健脾通腑为法,即以肝脾为作用中心,以胆大肠... 探究形成淤胆型肝炎的机制及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的黄疸病范畴。淤胆型肝炎临床病机为:脾失健运、湿毒蕴肝、疏泄失常。其病理因素多为湿、热、毒、瘀。治疗以疏肝健脾通腑为法,即以肝脾为作用中心,以胆大肠为腑为通道,通泄湿热毒瘀等邪气为作用对象,对症用药,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疏肝健脾通腑法治疗淤胆型肝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胆型肝炎 病机 疏肝健脾通腑法 诊治要点 中医治则 病理因素
下载PDF
医理缘求
9
作者 赵则阔 申世英 +2 位作者 袁训涛 陈少丽 都广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25-5029,共5页
天人合一(相应)是中医学也是中国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即通过观天人之交变并从中探求天人相通而互感的共同规律。作为中医学最重要的世界观之一,天人合一观是指导我们体察天地(大宇宙)和人(小宇宙)关系的重要思维模式,即以阴... 天人合一(相应)是中医学也是中国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即通过观天人之交变并从中探求天人相通而互感的共同规律。作为中医学最重要的世界观之一,天人合一观是指导我们体察天地(大宇宙)和人(小宇宙)关系的重要思维模式,即以阴阳之道和五行之器阐释宏观天地(人赖以生存的外环境)的变化并以此阐释微观人体(人的内环境)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具体说来,就是依据宏观宇宙天地(外环境)变化机理(天理)的阐释,来推论人体(内环境)变化的机理(医理),并依此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等,进而根据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疗效(药理)的反馈性证伪反证医理的正确性。因此,医理作为中医认识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的主要认知模式,必须依据天理而推导,并通过药理而反证之。概而言之,依天理,推医理,验药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医理 药理 天人合一 天人同象
原文传递
蔡平平基于八纲辨证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经验采撷
10
作者 王昭 蔡平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介绍蔡平平教授基于八纲辨证治疗绒毛膜下血肿(SCH)的临床经验。在SCH的诊疗中,以八纲辨证为指导,强调阴阳辨证,灵活使用活血化瘀法;以“活血不留瘀、不动血、不动胎、不碍胎”为原则,提出“急则止血,缓则消瘀,澄源安胎为本”的治疗方法... 介绍蔡平平教授基于八纲辨证治疗绒毛膜下血肿(SCH)的临床经验。在SCH的诊疗中,以八纲辨证为指导,强调阴阳辨证,灵活使用活血化瘀法;以“活血不留瘀、不动血、不动胎、不碍胎”为原则,提出“急则止血,缓则消瘀,澄源安胎为本”的治疗方法,同时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重视脉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下血肿 流产 妊娠结局 八纲辨证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八纲辨证、经络辨证与拔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宝岩 陈以国 曹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112-113,共2页
从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论述拔罐治疗方法,合理设计施治部位、刺激强度,结合其他疗法,以利疾病恢复。认真分析各种拔罐法的吸拔方式、应用方法、治疗特点。拔罐疗法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治疗范围广泛,易于推广使用。
关键词 拔罐 角法 八纲 经络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黄帝内经》经典语句英译研究(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苹 王琳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55-957,共3页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从不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黄帝内经》权威训诂本及《黄帝内经》三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三个译本中《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结果:翻...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从不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黄帝内经》权威训诂本及《黄帝内经》三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三个译本中《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结果:翻译《黄帝内经》经典语句时,应本着等效翻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黄帝内经》的原貌,从而忠实传递《黄帝内经》的医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结论:《黄帝内经》经典语句的翻译不仅给其他中医经典书籍翻译提供借鉴,而且对典籍翻译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经典语句 等效翻译原则 中医翻译
下载PDF
环境因素的六淫标准化研究与中医医理分析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晓凡 王频 方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8-1332,共5页
“六气”致病则为“六淫”,而“六气”与“六淫”之间的界限在古文献中始终比较模糊,且现代对于六淫等级分类及机制探索的研究相对来说更是较缺乏。本课题组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现代气象学对人体舒适度的研究材料较为丰富,且气象环境... “六气”致病则为“六淫”,而“六气”与“六淫”之间的界限在古文献中始终比较模糊,且现代对于六淫等级分类及机制探索的研究相对来说更是较缺乏。本课题组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现代气象学对人体舒适度的研究材料较为丰富,且气象环境与六淫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学研究认为,人体舒适程度主要与气温、气湿、气流等气象因素有关,从六淫学说的角度,“寒、暑、火”可对应气温,“湿、燥”对应气湿,“风”对应气流,这或许可为明确“六气”与“六淫”的界限提供可靠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组以人体舒适度为切入点,尝试对六淫的界定进行精确化划分,通过搜集总结六淫的现代研究和气象学相关成果,对环境参数进行中医医理分析,并探索六淫致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对六淫进行分级,以期为未来六淫学说的研究提供便利,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气 六淫 环境参数 人体舒适度 中医医理
原文传递
中医药院校制药化工原理教学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晶晶 顾薇 +2 位作者 潘永兰 戴小斌 陈军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23期147-147,142,共2页
制药化工原理是中医药院校制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中医药专业特色和专业培养要求总结提炼,不断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特色教学、板书教学等几方面进行了优化,希望更好地培养具... 制药化工原理是中医药院校制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中医药专业特色和专业培养要求总结提炼,不断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特色教学、板书教学等几方面进行了优化,希望更好地培养具有工程意识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化工原理 中医药 特色教学
下载PDF
从六对论治谈国医大师吕仁和应用芍药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晓琪 王辰光 +4 位作者 闫璞 史银春 高梦蕉 陈宗俊 肖永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40-3343,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的特色。吕仁和教授提出的“六对论治”辨证思路,包括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和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完善的思路。芍药为吕仁和教授临床常用中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的特色。吕仁和教授提出的“六对论治”辨证思路,包括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和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完善的思路。芍药为吕仁和教授临床常用中药,以其应用经验为切入点,结合病案系统介绍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学术思想。介绍将四逆散化裁,赤、白芍同用以柔肝养血、活血化瘀,针对肝气郁滞证候;以“三丹汤”中牡丹皮、丹参、赤芍同用,针对肾脏病“微型癥瘕”病机;以赤、白芍大剂量生用通便泻浊对症治疗等临床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赤芍 @吕仁和 六对论治 国医大师 经验传承 中医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圆运动学说探讨柴胡疏肝散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晓琳 魏凤琴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6-9,44,共5页
圆运动学说是彭子益从阴阳、五行、六气等方面,阐明人身、宇宙乃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提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的核心思想。柴胡疏肝散是张珍玉教授治疗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疾病的重要方剂,张教授认为此方以肝气逆为主要病机,... 圆运动学说是彭子益从阴阳、五行、六气等方面,阐明人身、宇宙乃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提出“中气如轴,四维如轮”的核心思想。柴胡疏肝散是张珍玉教授治疗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疾病的重要方剂,张教授认为此方以肝气逆为主要病机,具体有上逆与横逆之别。文章基于圆运动学说探讨柴胡疏肝散病机,从“轮不升降”则“轴不旋转”的角度,运用畅达木气之“运轮复轴”法以复运动之圆,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运动 柴胡疏肝散 张珍玉 彭子益 医理
下载PDF
试论上下为纲——八纲之补阙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花 刘旺华 +2 位作者 何聪睿 凌智 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331-1334,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以及后世医家关于生理上和病理上气机升降、病位上下、上下病证之诊断、上下分治、中药升降浮沉的论述,认为上下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列互补,提出增加上下为纲的辨证新思维,补八纲之阙。
关键词 上下为纲 八纲 辨证 中医思维
下载PDF
侯爱画治湿六法概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泽 秘智彤 +4 位作者 谭松 孙美玲 孟鹏 王承祥 侯爱画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59-63,共5页
介绍侯爱画教授治湿六法,即运脾和胃、防止伤阴,疏肝泄胆、木畅土行,宣降肺气、行水上源,益肾扶阳、蠲湿除痹,活血行血、增水行舟,通腑泄浊、慎利小便。六法虽各有侧重,但应用时常需多法同施,以利于湿邪排出。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 湿邪 肥胖症 治法治则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瑞源 路新卫 唐中坤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17期172-173,共2页
《化工原理》是我校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课程。以《化工原理》为基础,将其基本理论和知识与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特点进行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化工原理》课程。本文根据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特点,从... 《化工原理》是我校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课程。以《化工原理》为基础,将其基本理论和知识与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特点进行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化工原理》课程。本文根据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兼具工程和中医药思维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中药制药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价值分析和路径探讨--基于中医药院校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宇林 谭宏钢 +1 位作者 苏森森 胡迪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3-77,共5页
中医药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把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该课程中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深入分析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坐标融入、... 中医药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把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该课程中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深入分析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坐标融入、角色融入、精准融入的具体方式,结合教育环体、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实现中医药优秀文化全过程、全方位、沉浸式地融入到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优秀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路径探讨 中医药院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