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架空输电线路风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付国宏 程志军 +1 位作者 孙炳楠 唐锦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动弹性模型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模拟了塔架两侧的输电导线和地线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了风振响应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塔架风振响应等重要数据 ,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塔架风振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 ,塔架加速度响应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铁塔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和顺风向加速度响应处于同一数量级 ,塔架设计和理论计算时应同时考虑顺风向和横风向的风振力 ;导线对铁塔风振的影响程度与风向角有关 ,但就整体而言 ,可以忽略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 气动弹性模型 能量平衡原理 风洞试验 风振效应
下载PDF
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1 位作者 陆海燕 徐广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框剪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框剪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考察了地震动特性对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输入及分配的影响,确定了地震耗能占输入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结构阻尼比和结构延性对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及其耗能比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阻尼比对滞回耗能和延性比对阻尼耗能的交互影响;研究了框剪高层结构地震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分布和沿横向构件内部分配的规律,确定了竖向刚度分布对结构地震滞回耗能的影响;揭示了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复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地震能量分布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 框剪结构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1 位作者 徐广洋 白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混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地震总输入能量、滞回耗能、阻尼耗能以及滞回耗能占总耗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地震能量在各分量中的分布及分配规律;分析了阻尼比和延性比对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确定了滞回耗能随阻尼比和延性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构造和竖向侧移刚度变化对地震输入能及其分量的影响,确定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沿竖向的分布规律及沿横向在框架构件中的分配,研究了框架结构存在薄弱层情况下的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分布 能量平衡原理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下载PDF
能量平衡原理在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宇 朱金波 +2 位作者 阳红 陈强 殷国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4,共4页
针对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的结构特征,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以能量均匀性作为动态特性的表征完成了动横梁的机构优化。利用构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模态分析确定横梁结构的变形方式,并且基于能量分析辨识惯性能和弹性势能集中分布的区... 针对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的结构特征,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以能量均匀性作为动态特性的表征完成了动横梁的机构优化。利用构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模态分析确定横梁结构的变形方式,并且基于能量分析辨识惯性能和弹性势能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对动横梁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实例表明文中的方法对于提高动横梁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动横梁 惯性能 弹性势能
下载PDF
异常入射角存在性的一种证明 被引量:2
5
作者 法林 成洪申 +2 位作者 聂琳 李文雅 范瑾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9-72,77,共5页
建立两种VTI介质组成的界面模型,在大于入射临界角的情况下引入坡印廷矢量,分析计算得到非均匀椭圆极化折射P-波的极化系数的两组解。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通过分析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证明在过入射临界角的范围内对应折射P-波存在一个异常... 建立两种VTI介质组成的界面模型,在大于入射临界角的情况下引入坡印廷矢量,分析计算得到非均匀椭圆极化折射P-波的极化系数的两组解。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通过分析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证明在过入射临界角的范围内对应折射P-波存在一个异常入射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极化系数 能量平衡原理 异常入射角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永峰 王国福 +1 位作者 黄小宁 包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地震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研究表明:近场地震动作用对隔震结构耗能形式影响较大,且其对两种结构产生的滞回耗能比例更大;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呈现上小下大的分布规律;结构构件刚度变化对构件滞回耗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耗能机制 基础隔震结构 刚度变化
下载PDF
推拿按摩与运动员的体能恢复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卓钢 《湖北体育科技》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从宏观上探讨了运动员的体能消耗、补充的客观变化过程与推拿按摩的关系.阐述了推拿按摩治疗是自然获取能量的实质;是运动员能量补充的最佳手段,以及推拿按摩促进身体能量整体平衡的中医学原理.
关键词 耗散结构原理 推拿按摩 能量恢复 能量平衡
下载PDF
水电系统短期优化调度的一般性准则(2)——优化模型求解方法及实例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森林 万俊 +1 位作者 刘子龙 乐玉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8-42,共5页
提出了以梯级为子系统的空间降维及以电力电量平衡为手段的时间降维方法,从而建立了水电系统短期优化调度中一般性准则数学模型的优化算法及求解步骤.实例应用表明。
关键词 子系统 一般性准则 优化调度 水电系统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青藏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及对湖泊湿地的响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静 姜琦刚 +1 位作者 陈凤臻 王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7-513,共7页
青藏三江源区湖泊湿地变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气候因素被认为是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温度和降水资料相比,气象站获取蒸发量数据比较困难,而遥感技术却为估算区域地表蒸发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MODI... 青藏三江源区湖泊湿地变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气候因素被认为是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温度和降水资料相比,气象站获取蒸发量数据比较困难,而遥感技术却为估算区域地表蒸发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MODIS卫星数据和研究区气象资料,建立三江源区蒸发量估算模型,分析研究区内蒸发分布规律,并探讨温度、降水量、风速和蒸发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分析蒸发量对源区湖泊湿地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区域蒸发量随水热、植被覆盖和海拔高度差异而变化;研究区蒸发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较大;蒸发量增大是三江源区湖泊萎缩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能量平衡原理 蒸发量 青藏高原 三江源 湖泊湿地响应
下载PDF
毛细现象平衡高度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湘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5-106,共2页
介绍了毛细现象产生的机理 ,并利用静力平衡、热力平衡、能量最小原理三种方法分别求得毛细平衡高度 .
关键词 毛细现象 静力平衡 热力平衡 能量最小原理 平衡高度 界面张力 热力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