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罗祎明 徐捷慧 +1 位作者 易湛苗 翟所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并交叉核对,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共1465例患者。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优于卡马西平组[RR=1.09,95%CI(1.02,1.16),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VAS评分的改善奥卡西平组优于卡马西平组[MD=-3.20,95%CI(-5.17,-1.22),P=0.001]。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组[RR=0.50,95%CI(0.39,0.63),P<0.001]。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小。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疗效不劣于卡马西平,且耐受性优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蒋萍萍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78-2479,共2页
目的 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 目的 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1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0.6~0.9 g/d),加巴喷丁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3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3.6 g/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68.1%(32/47),加巴喷丁组的有效率为90.0%(45/50),且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加巴喷丁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下载PDF
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圣军 杨剑宏 黄悦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3-805,共3页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试验组口服拉莫三嗪,每天25~300 mg;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每天300-1800 mg,2组治疗3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试验组口服拉莫三嗪,每天25~300 mg;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每天300-1800 mg,2组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总睡眠质量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头晕、疲倦、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比奥卡西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拉莫三嗪 奥卡西平 疼痛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下关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和岚 周婉瑜 张秀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深刺及浅刺下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随机分为深刺组(32例)和浅刺组(31例),两组均取患侧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及与病变神经干分支相应的攒竹、四白、夹... 目的:观察深刺及浅刺下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随机分为深刺组(32例)和浅刺组(31例),两组均取患侧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及与病变神经干分支相应的攒竹、四白、夹承浆穴。深刺组针刺下关至蝶腭神经节(SPG),攒竹、四白、夹承浆分别刺入眶上孔、眶下孔、颏孔;浅刺组行常规针刺,针刺后均接G6805电针仪,每次通电30min,隔日1次。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疼痛指标、中医证候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深刺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各项评分(疼痛程度、疼痛次数、心烦、目赤、口苦、胁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浅刺组除胁痛(P>0.05)以外,其余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深刺组VAS评分、中医证候中疼痛程度、目赤及总分减少更显著(均P<0.05)。深刺组、浅刺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3.8%(30/32)和87.1%(27/31),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深刺下关透蝶腭神经节较常规针刺下关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针刺疗法 针刺深度 下关 蝶腭神经节
原文传递
中医中药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8
5
作者 魏巍 马居飞 李若葆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7期80-8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中药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74-2014)、EBSCO(1973-201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2014)、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中国知网CNKI(1990-2...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中药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74-2014)、EBSCO(1973-201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2014)、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中国知网CNKI(1990-2014)和万方医学网Wan Fang Data(1990-2014),搜集中医中药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及临床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ail,CCT),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8篇RCT,2篇CCT,共223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有效率:中医中药的治疗有效率比西药卡马西平的治疗有效率高[I2=47%OR=2.59,95%CI(2.09,3.21),Z=8.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卡马西平[I2=0%,OR=0.06,95%CI(0.03,0.12),Z=8.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医中药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表现在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优于现常用西药卡马西平。但纳入文献病例的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疗效评价均不完全统一。另外,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等级偏低,从而使本系统评价的结果可能产生偏倚,影响论证强度,故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6
作者 侯锐 翟新利 +14 位作者 方剑乔 孙沫逸 赵吉宏 马立昌 黄小瑾 章燕 马东 张巍 任媛媛 马静 徐礼鲜 于世宾 袁华 柴碧芳 邓中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TN的诊治理论知识,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验,提高PTN的诊疗效果,预防减少PTN的反复发作,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对PTN的病因、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并制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面痛 辨证施治 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龙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制订护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和比...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制订护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的VAS和S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对照组的VAS和SDS分别为2.78±1.25分和44.78±7.33分,与入院时比较,VAS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SDS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VAS和SDS分别为1.68±1.10分和38.20±9.17分,VAS(P=0.000)和SDS(P=0.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的VAS和SDS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心理抑郁,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疼痛 抑郁 应用
下载PDF
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薇 刘庆春 王丽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 目的观察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血清TNF-α、NG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和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天麻素胶囊联合卡马西平可明显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锴 刘德中 +5 位作者 王常伟 何兵 史鹏飞 郭亚洲 刘霄 刘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53-154,1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4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4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28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3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二支、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并适当调整术中球囊参数,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征 刘玉颖 +1 位作者 万雅馨 毕海洋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普通直刺结合温针灸,2个疗程后(6天为1个疗程,中间停1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普通直刺结合温针灸,2个疗程后(6天为1个疗程,中间停1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类合谷刺 温针灸&临床疗效
下载PDF
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姜开洋 郑喜胜 董莉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PT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PT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术,术后对照组口服颅痛宁颗粒,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疏肝通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进行48周随访。于术前、术后1,2,3,5,7 d各记录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生活质量(LSI-B)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VIP,β-EP,IL^(-1)β和TNF-α水平;记录48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2,3,5,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在第5,7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L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IP,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较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NF-α和β-E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16.13%,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结论:对于PTN射频热凝术后患者,采用疏肝通窍汤治疗,近期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其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调节β-EP和VIP等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气滞血瘀证 射频热凝术 疏肝通窍汤 炎症反应 血管活性肠肽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曾素琴 陈静 吴承奇 《西部医学》 2017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评价安全性。方法筛选76例原发性PT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应用MVD治疗的26例患者组为MVD组,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21名患者为PS组,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的29例为PI组...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其评价安全性。方法筛选76例原发性PT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应用MVD治疗的26例患者组为MVD组,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的21名患者为PS组,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的29例为PI组。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并对比其进行分析。结果 MVD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比其他两组患者都要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病人治疗后病情的缓解情况比其他两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复发率与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治疗技术相比其他的治疗技术无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治疗效果都要优越得多,对治疗PTN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安全性分析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杰 王卓 《微循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8-2018-07本院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血清β-EP、5-HT、SO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5%(39/42)vs 66.66%(30/45)](P<0.05);血清β-EP、5-HT、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69±17.03)ng/L vs(145.38±13.97)ng/L,(49.27±6.38)μg/L vs(31.95±3.76)μg/L,(132.28±24.60)U/ml vs(110.86±22.12)U/ml](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0.62)分vs(4.97±0.81)分,(1.52±0.31)分vs(3.31±0.67)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4/42)vs 26.66%(12/45)](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血清β-EP、5-HT、SOD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加巴喷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气街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军雄 张建平 +1 位作者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3-768,共6页
目的:比较气街部穴位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综合组取头气街部穴位太阳、四神聪等与胸、腹气街部穴位肾俞、中脘... 目的:比较气街部穴位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综合组取头气街部穴位太阳、四神聪等与胸、腹气街部穴位肾俞、中脘、关元等,得气后接电针2~4组穴位,针后行脊柱调衡法,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卡马西平,首剂量100mg,每天2次,维持量每天400~600mg。两组均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后及随访2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量表疼痛评定指数(PRI)、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I-B)、抑郁量表(HAMD)等,综合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愈显率为76.7%(23/30),优于药物组的63.3%(19/30,P〈0.01);两组治疗后PRI病情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于随访2个月、6个月时,综合组PRI病情分级情况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1,P〈0.05),且于随访时综合组HAMD评分下降较药物组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LSI-B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均P〈0.05),且综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9/6(5/30),低于药物组的30.0%(9/30,P〈0.01)。结论:气街部穴位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法治疗PTN,在改善患者精神心理、镇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是一种安全、优效且稳定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气街 针刺 推拿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唐四强 漆松涛 +4 位作者 刘忆 陈铭 张喜安 潘军 曹永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7例首次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治疗方式、临床特征、术中所见、术后第1周时的疗效,并分析随访期内复发的相关...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7例首次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治疗方式、临床特征、术中所见、术后第1周时的疗效,并分析随访期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47例患者平均随访39.5个月,17例(11.6%)复发;复发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x2=8.226,P=0.016),临床特征(x2=4.940,P=0.026),责任血管(x2 =45.759,P=0.000),压迫程度(x2=13.811,P=0.003),减压程度(x2=39.910,P=0.000),外层蛛网膜(x2=33.117,P=0.000),蛛网膜卡压(x2=27.245,P=0.000),蛛网膜粘连(x2=20.710,P=0.000)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发与外层蛛网膜(P =0.033),蛛网膜系带卡压(P=0.008),责任血管类型(P=0.002),减压程度(P=0.004)相关。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方式,蛛网膜因素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蛛网膜 复发
原文传递
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苏芳 盖成林 +1 位作者 袁源 张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奥卡西平治疗组(O组)、神经阻滞组(B组)和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O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是否可以提高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奥卡西平治疗组(O组)、神经阻滞组(B组)和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O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的疼痛分值以及睡眠、生活质量、MPQ总评分、患者自我评价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O组患者口服奥卡西平起效缓慢,但能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第1、2、4周疼痛缓解效果与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OB组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OB组较其他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患者评价显示OB组较其他两组总体效果更让人满意(P<0.05)。3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O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O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且安全;其疗效优于单独服药和单独神经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神经阻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AIDET沟通模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先艳 邢琪佳 +2 位作者 刘倩 张雷 徐晓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的120例PT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的120例PT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引导下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住院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天和出院后第7天的VAS评分、SAS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住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可在PTN患者围手术期间不同时段协同控制疼痛,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ET沟通模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围手术期 满意度
下载PDF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2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37例(86.05%)对照组有效34例(79.07%);2组VAS评分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较好疗效,但加巴喷丁不良发应少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血管压迫关系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仲夏 李宗芳 +2 位作者 张振光 黄建强 田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由神经血管压迫关系(NVC)所引起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其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单侧PTN患者40例(PTN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正常对照组),并行MR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扫描,测量三叉神...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由神经血管压迫关系(NVC)所引起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其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单侧PTN患者40例(PTN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正常对照组),并行MR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扫描,测量三叉神经(TGN)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1)PTN组患侧的平均FA值(0.330±0.056)显著低于健侧(0.408±0.054)以及正常对照组双侧(0.423±0.057);PTN组患侧的ADC值[(2.052±0.473)×10^(-3 )mm^2/s]则显著高于健侧[(1.541±0.266)×10-3mm^2/s]以及正常对照组双侧[(1.431±0.308)×10^(-3 )mm^2/s]。(2)FA值的降低与ADC的增高呈负相关。结论:DTI技术可以显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神经萎缩及脱髓鞘改变,可以进一步指导PTN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
下载PDF
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晏雯 刘小利 +1 位作者 舒勤奋 李雅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卡马西平片,首日剂量400 mg,分2次口服;若效果不佳,1周后每日用药次数增加1次,每...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卡马西平片,首日剂量400 mg,分2次口服;若效果不佳,1周后每日用药次数增加1次,每次200 mg,至疼痛停止,或者达到每日最大剂量800 mg。试验组加用白脉软膏,均匀涂擦患侧皮肤,每次1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进行生存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对卡马西平片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4周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卡马西平片用量为(452±154)mg/d,对照组为(561±139)mg/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用卡马西平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白脉软膏 卡马西平片 视觉模拟评分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