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杰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芳 董文韬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cdetachment,RRD)效果,并探讨27G PPV治疗R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开展的微... 目的对比分析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cdetachment,RRD)效果,并探讨27G PPV治疗R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开展的微创PPV治疗RRD患者共92例,其中25G组58例,27G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25G组手术时间为(56. 7±35. 9) min,27G组为(55.7±36.1)min(F=0.049,P=0.852)。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25G组为94.8%,27G为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25G组与27G组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cd visual acuity,B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视力改善率(改善>0.2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860,P=0.173)。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5G组有2眼(3. 4%)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7G组有1眼(2.9%)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一周内,高眼压(>25mmHg)(1 kPa=7.5mmHg)发生率25G组为25.9%,27G组为11.8%(χ~2=3. 009,P=0.083)。两组均未观察到感染性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27G微创PPV在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方面与25G微创PPV无显著差异。27G微创PPV是治疗RRD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G 25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浅析25G玻璃体切除与硅油填充联合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丽青 朱旭芳 葛飞 《实用防盲技术》 2021年第2期58-59,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50眼RRD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RRD,并选择25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在3...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50眼RRD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RRD,并选择25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在3个月内对50例患者进行短期疗效预后随访,统计患者视力矫正以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显示50例患眼视网膜均全部复位,复位率达100%,术后平均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46,P<0.05),而术前术后平均眼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F=1.098,P>0.05);50例患者术后发生高眼压4例(8.00%),无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RRD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患者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较高,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术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潇 戴荣平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l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注气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