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聿琛 张磊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5-1305,共11页
经典的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MPN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对MPN的发病机制、临... 经典的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使人们对MPN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对MP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预后判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文传递
建立非基因整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株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静 盛梦瑶 +10 位作者 周圆 邢文 白洁 温伟 纪光臻 张鸿雁 金晖 吕翠翠 袁卫平 张孝兵 程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技术建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为研究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个实验模型。方法:采用非基因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MF患者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该患者特异的...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技术建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为研究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个实验模型。方法:采用非基因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MF患者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该患者特异的iPS细胞株。结果:采用此方法建立的iPS细胞株,在体外能够稳定传代,无外源性基因整合,多能性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胚胎干细胞类似,在体内具有形成三胚层结构的能力。测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患者的iPS细胞株携带不同负荷的JAK2V617F突变。结论:成功地建立非基因整合的PMF患者特异的iPS细胞株,这为研究PMF的发病机制、化疗药物筛选及实现精准化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非整合 Episomal载体
下载PDF
刘宝文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经验总结
3
作者 夏芸芸 马立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2-35,共4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因造血干细胞不受控制地异常克隆所致。临床表现多见脾大、乏力、腹胀、发热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通常根据骨髓活检而确诊。刘宝文教授认为其属"积聚""虚劳干...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因造血干细胞不受控制地异常克隆所致。临床表现多见脾大、乏力、腹胀、发热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通常根据骨髓活检而确诊。刘宝文教授认为其属"积聚""虚劳干血""髓枯"等范畴,"虚""瘀"和"毒"是三大病理因素,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特点。强调分期论治,治疗扶正祛邪兼顾,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肾健脾"为基本原则。早期以血瘀实证为主,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大黄虫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强调攻中寓补,酌情加入辅助正气之品;中期正气虚损,虚实夹杂证多见,治宜补肾生髓、健脾养血,方药采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重用黄芪益气。脾大者加用杜记独角膏于脾区局部外敷,软坚散结,缩小脾脏,内外同治效果显著;中后期发热辨证多属阴虚或气阴两虚证,此时邪毒留伏阴分,治疗多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以滋阴清热,透邪外出。后期少数患者邪毒进展,正气已衰,毒瘀互结,需合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延缓恶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文 名老中医 经验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