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静 刘文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1],具有复杂的异质发病和临床出血表型不一的特点,目前对本病认识的主要发病机...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1],具有复杂的异质发病和临床出血表型不一的特点,目前对本病认识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不足[2-3],颅内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本病的诊断尚无“金标准”,骨髓穿刺具有创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功能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ITP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林晓静 邹兴立 +1 位作者 赵小蓉 魏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初治重症ITP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用rhTPO联合糖皮质... 目的:比较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初治重症ITP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用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总反应率、起效及疗效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5天,观察组中位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2),治疗第30天,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1);观察组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患者出血控制时间、疗效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激素可提高初治重症ITP患者的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症 RHTPO IVIG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清热消癜方对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淑君 赵爱香 +6 位作者 裴春玉 杜欣 孙锋 马茉娇 张励 黄世林 向阳 《河南中医》 2019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消癜方对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新诊断ITP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清热消癜方对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新诊断ITP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 88%,对照组有效率93. 5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PLT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观察组治疗后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清热消癜方能显著改善新诊断ITP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可通过调节异常的淋巴细胞亚群、上调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和下调CD19^+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消癜方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慧媛 张冬雷 +3 位作者 张岘 付荣凤 宣旻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3-1037,共5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2的表达,同时评价体外活化TLR2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TLR2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39例ITP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 本研究通过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2的表达,同时评价体外活化TLR2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TLR2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39例ITP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LR2的表达。采用pam3CSK4体外刺激活化PBMNC,48 h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及TNF-α的浓度。结果显示,活动期ITP患者PBMNC中TLR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561±0.741 vs 1.750±0.314)(P<0.05),而缓解组(2.333±0.448)和正常对照之间TLR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LR2在正常对照及ITP患者T、B细胞表面不表达,但表达于所有单核细胞表面。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TLR2活化能诱导ITP患者PBMNC中IL-6(1644±634.0 vs 4111±525.2 pg/ml)及TNF-α(75.37±22.31 vs 326.0±109.9 pg/ml)的表达(P均<0.05),但仅对正常对照PBMNC中IL-6(2119±636.9 vs 4671±315.9 pg/ml)(P<0.05)的分泌有促进作用。结论:TLR2mRNA在ITP患者PBMNC中高表达,这些高表达的TLR2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加快ITP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OLL样受体2 IL-6 TNF-Α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种中医证型血常规部分指标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 杜青容 +3 位作者 杨茜 李艳艳 吴娟丽 白玉盛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四种中医证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139例ITP患者,辨证分为气不摄血证(77例)、血热妄行证(16例)、阴虚内热证(34...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四种中医证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139例ITP患者,辨证分为气不摄血证(77例)、血热妄行证(16例)、阴虚内热证(34例)、瘀血内阻证(12例)四组,检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四组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数值低于血热妄行证、高于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数值均高于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内热证数值高于瘀血内阻证、低于血热妄行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中性粒细胞比例:瘀血内阻证数值最高。气不摄血证数值高于阴虚内热证,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数值均低于瘀血内阻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浓度:阴虚内热证数值最低。阴虚内热证数值低于气不摄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可为ITP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气不摄血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内热证 瘀血内阻证 血常规
原文传递
益生菌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晓春 秦丽娟 莫秋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益生菌组给予达那唑+环孢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对照组给予达那唑+环孢... 目的观察益生菌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益生菌组给予达那唑+环孢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对照组给予达那唑+环孢素+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血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采集粪便16SrDNA测序分析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粪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丰度及肠道微生态。结果治疗后,益生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乳酸杆菌属丰度及双歧杆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粪球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TNF-α、IL-12及IFN-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ITP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口服益生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6SrDNA 细胞因子 益生菌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从“肝者,凝血之本”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与论治思路
8
作者 彭名行 黄礼明 +3 位作者 朱国庆 尹尚瑾 陈孟豪 左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7-3540,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归属于中医学“血证”“发斑”“肌衄”等范畴,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治疗上以防止出血为要。肝脏是调节血液运行的重要脏器。明代章潢《图书编》曰:“肝者,凝血之本”,认为肝为凝血之本,主凝血,具有收摄血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归属于中医学“血证”“发斑”“肌衄”等范畴,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治疗上以防止出血为要。肝脏是调节血液运行的重要脏器。明代章潢《图书编》曰:“肝者,凝血之本”,认为肝为凝血之本,主凝血,具有收摄血液、防止出血的功能,为从肝论治ITP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文章以“肝者,凝血之本”为切入点,论述其内涵主要包括肝气摄血、肝阴凝血和肝主疏泄能防止出血3个方面;ITP病机上以肝之气、血、阴虚为本,虚热、血热、气滞、血瘀为标,可以概括为肝不主凝血;从补肝以止血(益肝气、养肝血、滋肝阴)、凉肝清肝以止血、疏肝化瘀以止血3个方面论治ITP,冀为ITP的防治和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图书编》 肝主凝血 中医学 治法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秀梅 廖永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 monoclonal antibody,RTX)联合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观...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 monoclonal antibody,RTX)联合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冲击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小剂量R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检测Treg、Th17及Breg细胞比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值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IL-4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h17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reg细胞比例、B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X联合大剂量DEX治疗ITP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恢复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激素 细胞免疫 疗效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敏 余和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ITP临床治疗在原有基础上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综述ITP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星 杨远兰 +4 位作者 万群 黄芸芸 邬秋 马丽 王红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以后至2020年5月1日我院重症新诊断ITP患者50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予以糖...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以后至2020年5月1日我院重症新诊断ITP患者50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完全反应持续时间、血小板增幅、血小板输注数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88.0%(22/25),对照组为64.0%(16/2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完全反应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输注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为20.0%(5/25),对照组为16.0%(4/2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单独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紫癜汤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阴虚火旺证ITP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芸芸 马立明 陈苏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紫癜汤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2... 目的观察紫癜汤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及加用止血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紫癜汤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观察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皮肤、黏膜及深部器官出血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45.16%(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稍高(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P<0.05),并且出血情况缓解明显(P<0.05)。结论紫癜汤能显著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症状,增加其血小板计数,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汤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阴虚火旺证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惠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糖皮质激素无效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糖皮质激素无效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新碱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10、14、21天和1、3、5个月及1年后的血小板计数,并在治疗1、3、5个月及1年后比较两组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和治疗4天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7、10、14、21 d,1、3、5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5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环孢素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神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庐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庐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新碱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21天,1、3、5、12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1天,1、3、5、1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1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升高,且各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轻度肝肾功能损害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IT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白介素-11 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