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昊 陈浩 +6 位作者 张韡 温斯健 胡彬 姜讳群 曾学思 徐秀莲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2岁。皮损为红色结节、肿块和(或)斑块,3例多发,...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2岁。皮损为红色结节、肿块和(或)斑块,3例多发,4例单发,6例伴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系统受累。组织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分布,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胞核呈异形改变,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CD30和细胞毒蛋白阳性,CD20、CD56、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EB病毒编码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PC—ALC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结合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罕见系统受累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铮 石远凯 +5 位作者 何小慧 秦燕 周生余 张长弓 刘鹏 杨建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8岁(22~69岁),男8例,女2例.皮损单发患者7...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48岁(22~69岁),男8例,女2例.皮损单发患者7例,多发3例.初期皮损呈红色皮下结节,质地较硬,多固定,部分皮损可呈自限性或反复出现,增大后可出现表面溃疡,呈菜花状.皮损可位于头颈部(5例)、躯干(3例)或全身各处(2例).有2例淋巴结受侵和1例骨受侵,骨受侵者有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细胞增殖指数偏高(ki-67>80%).初始治疗:7例单发病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化疗或化放疗,除1例复发外,6例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病灶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或生物治疗,2例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44个月(9~95个月)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9%,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PCALCL多见于中年男性,不易侵犯内脏器官和淋巴结.病变局限性者,经治疗预后好;病变广泛者即使采用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多数仍不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淋巴瘤 治疗 预后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
原文传递
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邵依 王雷 刘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MF-LCT)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病理异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6例MF-LCT和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MF-LCT和PC-...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MF-LCT)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病理异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6例MF-LCT和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MF-LCT和PC-ALCL的相同点:16例MF-LCT和5例PC-ALCL患者出现斑块,分别有2例和8例出现结节,9例和2例出现肿块,11例和3例表面破溃;免疫表型分别有14例和4例为CD3+/CD4+/CD8-。两组患者随访均未发现死亡。不同点:MF-LCT发病年龄34~80(55.4±12.0)岁、病程0.5~16(6.03±4.86)年,PC-ALCL发病年龄16~80(52.43±24.53)岁、病程0.1~6(2.20±2.42)年,MF-LCT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MF-LCT皮损更泛发,最易累及躯干(13例),而PC-ALCL最易累及小腿(5例)。MF-LCT组织病理上更易见到亲表皮现象(15例),大部分(9例)可见Pautrier微脓疡,肿瘤细胞浸润可仅在真皮浅中层(5例),或深达皮下脂肪层(4例),均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6例)。而PC-ALCL肿瘤细胞浸润均累及真皮全层,4例累及脂肪层,6例可见坏死,6例伴有较多嗜酸性及中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紧密联系患者的年龄、病史、皮损发生部位、疾病转归、组织病理和组化特点才能区分MF-LCT与PC-ALCL。MF-LCT组织病理中易见到肿瘤细胞的亲表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真菌病 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疾病特征 病理过程 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
原文传递
皮肤T细胞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7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关军 帅华洲 +6 位作者 王兰兰 王春艳 程平 胡彬 易雪 邹亮 程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CTCL并拟诊sHLH患者,按照HLH-2004标准和HScore评分对患者进行评...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CTCL并拟诊sHLH患者,按照HLH-2004标准和HScore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7例CTCL患者确诊合并sHLH,分别为2例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PC-GDTCL),3例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C-ENKTCL),2例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7例患者均接受化疗,6例死亡,确诊CTCL合并sHLH后生存期14~60 d(中位生存期26.5 d)。2例检出HLH相关基因突变(PRF1、LYST突变),2例PC-GDTCL患者分别检出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KRAS、KMT2D和JAK3、SAMHD1突变)。结论CTCL合并sHLH临床进展迅速,需早期诊断及干预,初诊及病情进展时行骨穿检查及淋巴瘤、HLH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肤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博 张希梅 +4 位作者 徐利明 刘宁波 赵路军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54(38~60)岁,男女各3例;单发皮损3例,多发皮损3例。患者初期出现红斑或红色片状皮下结节样皮损,结节多高于皮面,界清、质硬,多不伴疼痛,部分患者伴皮损处瘙痒,结节逐渐增大,多发者相邻皮损可出现融合,部分皮损可表现为自限性或反复出现,搔抓后伴脱屑,随着病情发展,皮损颜色由红变暗,皮损表面可破渍。仅1例出现皮肤外浅表淋巴结侵犯。3例单发皮损患者完全手术切除后行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皮损患者以化疗为主,2例出现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24(11~35)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66.7%,总生存率100%。结论:对于单发局限病灶,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率。化疗可试用于控制多发病灶及有真皮外侵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治疗 预后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with subsequent leg involvement
6
作者 Mitsuaki Ishida Norikazu Fujii Hidetoshi Okabe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CALCL)is regarded as an indolent type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However,a few recent publications revealed that C-ALCL patients with initial leg involvement had sign... 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CALCL)is regarded as an indolent type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However,a few recent publications revealed that C-ALCL patients with initial leg involvement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out initial leg involvement.Herein,we report a case of C-ALCL with subsequent leg involvement,which led to death after chemoradiation therapy.A 75 years old Japanese man presented with multiple erythematous nodules in his left arm and the side of his left chest.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led to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C-ALCL.At the initial diagnosis,no leg lesion was found.One year after the initial diagnosis,C-ALCL appeared in his right lower thigh and left hip.Radiation therapy,low-dose etoposide and CHOP therapy were performed;however,the patient died of malignant lymphoma 4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diagnosis.We specul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ubsequent leg involvement may also be indicative of a worse prognosis,as in the case with initial leg involvement in C-ALCL.Therefore,we propose that C-ALCL patients with initial or subsequentleg involvement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nt of C-ALCL("leg-type"involvement)and that they may require intens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aneous LYMPHOMA cutaneous CD30-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lesion 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LEG INVOLVEMENT Prognosis Chemotherapy
下载PDF
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谷晓广 张春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是仅次于蕈样肉芽肿的第二大类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发病率占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25%左右。该病是一种病谱性的疾病,临床上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中的中间类型。近... 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是仅次于蕈样肉芽肿的第二大类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发病率占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25%左右。该病是一种病谱性的疾病,临床上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中的中间类型。近年来对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组织病理类型的细化、发病的病因学、淋巴细胞凋亡异常以及基因异常的研究,为揭示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效升 张涛 +3 位作者 鲁英娟 原瑞凤 贾卫静 张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595-259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8月至2019年0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C-AL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52岁(15~73岁)。孤立性病灶1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8月至2019年0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PC-AL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52岁(15~73岁)。孤立性病灶1例,区域性病灶2例,广泛性病灶4例。病理亚型6例为ALK阴性,1例为ALK阳性。与孤立性和区域性病灶患者不同,广泛性病灶患者具有更高的铁蛋白、乳酸脱氢酶、β2-MG。7例患者均行全身化疗,主要采用CHOP样方案,而接受手术、放疗各1例。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0.6~152个月),5年OS为85.7%。1例ALK阳性孤立性病灶患者,经手术及化疗,原发病持续CR,OS为152个月。2例区域性病灶患者,原发病分别持续PR和CR。4例广泛性病灶患者5年OS为50%,2例死亡患者中,1例接受多次化疗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OS为67个月;另1例诊断时存在睾丸、附睾浸润,OS仅为0.6个月。结论:PC-ALCL是相对罕见的ALCL亚型,中年高发,病理类型以ALK阴性为主,孤立性和区域性PC-ALCL预后较好,广泛性PC-ALCL具有更高的铁蛋白、乳酸脱氢酶、β2-MG,且预后更差;ALK阳性PC-ALCL相对少见,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瘤 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交界性肿瘤1例
9
作者 谈桂其 李春红 +1 位作者 梁晓冬 邓新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8-910,914,共4页
患者女,27岁,右侧臀部丘疹、结节3周余。查体:右侧臀部可见两个孤立类椭圆形红色结节,硬币至鹌鹑蛋大小,表面糜烂,结节周围可见淡红色丘疹呈"卫星灶"样改变,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 患者女,27岁,右侧臀部丘疹、结节3周余。查体:右侧臀部可见两个孤立类椭圆形红色结节,硬币至鹌鹑蛋大小,表面糜烂,结节周围可见淡红色丘疹呈"卫星灶"样改变,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局灶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可见淋巴样细胞破坏毛囊上皮,个别细胞较大。免疫组织化学:大细胞表达CD3、CD4、CD45Ro、CD30;其余细胞CD20、CD68(部分+),CD8、CD56(少数+),颗粒酶B、TIA-1(+),EMA、ALK(-),Ki-67(10%+);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结果示TCR-β和TCR-γ均阳性;抗酸染色、PAS染色(-);符合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交界性肿瘤。门诊予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1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交界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