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流域分区的鄱阳湖流域入湖总磷负荷估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崔芳
王华
曾一川
闫雨婷
陈经纬
-
机构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9064)
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2023ZDKT12)
江西省“科技+水利”联合计划项目(2023KSG003)。
-
文摘
随着江西省和环鄱阳湖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鄱阳湖湖区总磷超标且浓度日益上升。针对鄱阳湖流域内主要磷污染来源成因问题,基于污染源普查的流域分区技术方法,开展全流域总磷污染负荷核算和入湖磷污染源系统定量解析。结果表明:2021年鄱阳湖入湖总磷污染负荷为1.49万t,主要污染来源于陆域输入,其贡献占比为87.73%,湖体内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内源释放(5.52%)和水土流失(4.60%);污染源按贡献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畜禽养殖(48.63%)>城镇生活(20.01%)>种植业(9.71%)>水产养殖(7.37%)>内源释放(5.52%)>水土流失(4.6%)>工业企业(1.12%)>农村生活(0.89%)>候鸟粪便(0.46%)>旅游业(0.12%);在空间分布上,总磷入湖负荷高贡献流域主要集中在赣江集水区和滨湖区,贡献占比分别为50.67%、25.92%,抚河和信江集水区总磷产生量集中,贡献率分别为7.64%、8.34%;各分区的总磷污染源贡献结构类似,主要呈现为农业源为主,城镇源为次要来源。研究显示,鄱阳湖总磷污染来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不同区域对总磷入湖主控污染源具有相似性,建议优先管控滨湖区和赣江集水区等高贡献流域,并针对农业源、城镇生活等主控贡献源提出相应的防控削减措施,以改善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
-
关键词
鄱阳湖
总磷
污染负荷
空间差异
主控污染源
-
Keywords
Poyang Lake
total phosphorus
pollution load
spatial variation
primary control sources
-
分类号
TV882.9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