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澄 朱玉连 +1 位作者 刘强 贾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1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Berg平衡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20.7±15.17),对照组评分提高(6.69±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5.7±4.5)分,对照组提高(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 原发性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汤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安畅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4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汤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汤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确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补肾活血通络汤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7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胶囊,回...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胶囊,回顾性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UPDRS-I、UPDRS-II、UPDRS-Ⅲ、UPDRS-IV、LSIB和PDQ评定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胶囊具有减毒作用,可改善患者综合功能,降低帕金森病致残率,应用其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对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通络胶囊 原发性帕金森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对比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MR差异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慧 苏培燕 李斌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59-1362,136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和5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的...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和5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60岁有35例,对照组有17例,观察组发病年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肌强直、言语障碍、尿失禁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偏瘫、球麻痹发生率分别为36%、30%、40%、20%,而对照组分别为9%、12%、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静止性震颤、上肢连带运动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8%、62%,均高于观察组的22%、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理征阳性、腱反射增强或亢进、折刀样增高、铅管样增高、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齿轮样增高、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例数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基底节区病变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脑卒中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主要累及下肢。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两种疾病的进一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原发性帕金森病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康复干预在原发性帕金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祝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原发性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与实验组,各48例。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汉密尔...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原发性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与实验组,各48例。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普通组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8.01±3.17)分明显低于普通组的(11.96±4.32)分, MBI评分为(70.13±10.14)分明显高于普通组的(63.17±11.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应用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能减轻患者的抑郁心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干预 原发性帕金森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磁共振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胡成一 何康 +2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 SWI扫描,分别测量各组黑质致密带宽度(WPCSN)、中脑直径以及WPCSN与中脑直径比值,并观察黑质致密部背外侧部“燕尾征”显示情况,评估其在鉴别PD和VP的应用价值。结果PD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明显小于V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中脑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PD患者中,26例未显示“燕尾征”,VP患者中,9例未显示“燕尾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SWI在鉴别PD与VP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MRI对比分析要点构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东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2期58-59,164,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以及MRI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4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A组)与4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影像学表现。结... 目的:总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以及MRI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44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A组)与4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A组年龄大于B组,A组合并各类基础疾病患者多于B组,两组患者在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偏瘫、球麻痹、静止性震颤、上肢连带运动减少等症状表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组MRI检查中各类影像学改变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症状较相似,MRI检查可结合影像学表现对两者作出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原发性帕金森病 临床症状 MRI 鉴别要点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函芮 秦丽薇 《医学信息》 2023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诊治的3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和38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诊治的3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和38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颅外双侧椎动脉(VA)]血管异常率、两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超声征象特点(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ACA、MCA、PCA、BA、VA血管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两侧大脑中动脉Vs、Vm均大于对照组,PI均小于对照组(P<0.05),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发现血管性帕金森病和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性帕金森病血管异常率相对较高,且超声征象多合并脑萎缩、皮层下白质病变、脑叶损害、脑干损害、小脑损害以及基底节区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病敏感度相对高于原发性帕金森病,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病 原发性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元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3期121-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使用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 目的 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使用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芭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Webster评分]及步态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6 min步行测试(6MWT)],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MoCA评分、Webster评分、BBS评分、TUGT、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Webster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MoCA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TUGT短于本组治疗前,6MWT长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UPDRS评分(60.63±5.11)分、Webster评分(10.43±1.7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1.29±7.25)、(13.67±2.10)分,MoCA评分(23.49±3.45)分、BBS评分(43.75±2.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18±3.31)、(35.87±3.22)分,TUGT(10.51±2.81)s短于对照组的(14.01±2.28)s,6MWT(364.81±56.31)m长于对照组的(309.06±77.55)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出现少量的药物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普拉克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步态功能,并提升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步态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健美 贾中正 +1 位作者 马松华 赵秀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及磁敏感加... 目的探讨“燕尾征”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得SWI图和QSM图,观察两组黑质背外侧区“燕尾征”消失率、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中,10例单侧“燕尾征”消失,48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96.67%;对照组中,3例单侧“燕尾征”消失,5例双侧“燕尾征”消失,消失率为13.33%;观察组“燕尾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QSM检测无“燕尾征”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SWI检测(P<0.05);SWI图横轴位分辨力低,而QSM图的磁化率对比增加,黑质部位显示清晰。结论采用MRI检测在SWI图、QSM图黑质“燕尾征”消失,可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且该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MRI SWI 燕尾征 诊断效果 临床指导
下载PDF
P2X7基因C489T和NQ01基因C609T多态性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洪升 杜卫东 +5 位作者 孙中武 唐先发 汤华阳 郝加虎 张铮 张学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 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g...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 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T和NQ01基因609C>T突变位点分析。结果PD病例组P2X7 489位点突变型(C/T+T/T)阳性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5),其患PD的相对危险度(OR)为2.74(95%CI 1.01~7.83)。P2X7 48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59.6%)高于对照组(48.1%,x^2=3.95,P<0.05;OR=1.59,95%CI=0.98~2.59)。NQO1 609位点含T碱基的NQO1基因型在PD病例组占61.6%,对照组占49.6%(OR=1.62,95%CI=0.80~3.29)。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33.6%)高于对照组(28.9%,OR=1.25,95%CI=0.74~2.08),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X7基因489位点C/T和T/T基因型、T等位基因以及NQO1基因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散发原发性P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帕金森病 基因
原文传递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红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6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脑动脉硬化患者以及5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应设为常规组(未合并脑动脉硬化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合并脑动脉... 目的分析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脑动脉硬化患者以及5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应设为常规组(未合并脑动脉硬化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观察组(合并脑动脉硬化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及对照组(体检者)。给予3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低于常规组与对照组(P<0.05)。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与基底动脉PI、RI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更易合并脑动脉硬化,应加强对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脑动脉硬化 血管阻力指数 血管搏动指数
下载PDF
认知训练联合行为干预对早中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斐 相丛 宋立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行为干预对早中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Hoehn-Yahr分级(HY)为早中期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行为干预对早中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Hoehn-Yahr分级(HY)为早中期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训练和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HAMA评分(17.18±3.80)分低于对照组(22.9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17.37±3.78)分低于对照组(21.84±4.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评分(25.97±2.13)分高于对照组(19.18±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联合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早中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训练 行为干预 早中期 原发性帕金森病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洁萍 彭娟 +2 位作者 张斐雪 樊必双 胥方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6-971,共6页
目的 观察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原发性帕金森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联合肢体协调训练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 目的 观察肢体协调训练对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原发性帕金森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联合肢体协调训练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肺活量(VC),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功率(WR_(peak)),采用呼吸驱动仪测量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FEV_(1)、FVC、PEF、VC、VO_(2peak)、AT、WR_(peak)、MIP、MEP均提高(t> 2.087, 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 2.079, P <0.05)。结论 肢体协调训练可改善早期原发性帕金森患者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呼吸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 肢体协调训练 肺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东升 马建军 +4 位作者 李学 杜红妍 祁亚伟 申磊 杜小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9期2143-214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10—2017-11收治的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PD患者40例,将其作为PD组,选取同期于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10—2017-11收治的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PD患者40例,将其作为PD组,选取同期于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磁共振DTI及SWI检查,比较PD组症状同侧、对侧以及对照组双侧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校正相位值(CP值),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对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PD的预测价值。结果 PD组症状同侧、症状对侧壳核、黑质、丘脑、苍白球、红核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症状对侧的黑质FA值低于PD症状同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症状对侧黑质CP值低于PD症状同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TI及SWI检测的各参数中,黑质FA值、CP值对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PD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重点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黑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