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重振动训练对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及其神经适应的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艳 苏彦炬 吴贻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2-67,共6页
目的:研究8周负重振动训练对快速力量和下肢肌肉H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此丰富和完善负重振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普通人群和运动员振动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男性田径专修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 目的:研究8周负重振动训练对快速力量和下肢肌肉H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此丰富和完善负重振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普通人群和运动员振动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男性田径专修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常规组)和振动力量训练组(振动组)。常规组完成30%1RM负重半蹲起训练,振动组附加振幅为2 mm、频率50 Hz的振动刺激,完成相同负重半蹲起训练。8周训练前后测定半蹲跳、原地纵跳和腓肠肌H反射。结果:常规组和振动组组内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2组间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增加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组内H反射潜伏期和Hmax/Mmax减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仅振动组H反射突触前抑制(PSI)升高且具有显著性。组间H反射潜伏期、Hmax/Mmax、PS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8周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30%1RM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的提高优于相同负重的常规力量训练。8周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表现为H反射潜伏期、Hmax/Mmax下降和PSI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抗阻训练 H反射 突触前抑制 快速力量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燕 田磊 +1 位作者 徐林 莫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方法 断头法分离3~4周雄性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pm厚度的海马脑片,对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方法 断头法分离3~4周雄性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pm厚度的海马脑片,对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PNS(0.05~0.4g/L)对刺激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的影响,继而以脉冲间隔为50ms的配对刺激代替单刺激,通过EPSC2/EPSC1(P2/P1)值的变化观察PNS对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的影响。结果 0.1~0.4g/LPNS显著抑制EPSCs(P〈0.05),且PNS在抑制P1、P2的同时明显升高P2/P1值(P〈0.05),加强了双脉冲易化,但PNS对IPSCs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PNS显著减小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EPSCs而不影响IPSCs,说明PNS不是通过强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地抑制兴奋性神经元,而是对兴奋性突触传递直接产生抑制;PNS明显升高P2/P1值,说明PNS是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海马CA1区 突触前抑制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腓肠神经引起A_δ、C类传入神经纤维的背根反射 被引量:5
3
作者 曹东元 牛汉璋 +1 位作者 唐向东 李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距脊髓约 15mm处切断大鼠L5背根 ,将中枢端分成 4~ 5条细束 ,电刺激腓肠神经在背根细束上记录背根反射 (dorsalrootreflex ,DRR)。共记录到DRR 5 1例 ,根据引起DRR所兴奋的腓肠神经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逆向传出的纤维类别将DRR分为 5... 在距脊髓约 15mm处切断大鼠L5背根 ,将中枢端分成 4~ 5条细束 ,电刺激腓肠神经在背根细束上记录背根反射 (dorsalrootreflex ,DRR)。共记录到DRR 5 1例 ,根据引起DRR所兴奋的腓肠神经纤维类别和DRR在背根逆向传出的纤维类别将DRR分为 5类 :Aαβ Aαβ·DRR、Aβδ Aδ·DRR、Aβδ C·DRR、Aαβδδ C·DRR和C C·DRR。结果证明 ,电刺激外周神经激活各类纤维不但能引起A类 (包括Aδ)纤维的DRR ,而且也能引起C类纤维的DRR。记录的Aδ·DRR和C·DRR为细纤维传入终末产生突触前抑制提供了客观指标 ,为DRR逆向传出冲动到达外周组织 ,释放神经肽类递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背根反射 电生理 初级传入去极化 背根电位 突触前抑制 C纤维
下载PDF
N和M胆碱能受体之间的相互调节 被引量:3
4
作者 万勤 罗质璞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N和M胆碱能受体拥有同一种内源性配基ACh ,并且在多种组织中两种受体共存 ,两者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如副交感神经节后N受体可通过刺激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来调节组织中M受体的功能 ;而胆碱能神经元突触后N受体的活性也可被... N和M胆碱能受体拥有同一种内源性配基ACh ,并且在多种组织中两种受体共存 ,两者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如副交感神经节后N受体可通过刺激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来调节组织中M受体的功能 ;而胆碱能神经元突触后N受体的活性也可被突触前膜上M和N的自受体通过反馈调控节前纤维ACh的释放来调节 ;另外 ,N受体被阻断或失敏后不同组织中M受体的功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受体 N受体 M受体 突触前机制 失敏
下载PDF
毒蕈碱乙酰胆碱M2/M4受体亚型在调节脊髓背角神经元谷氨酸能递质释放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威 郭英 袁维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研究毒蕈碱胆碱能受体(mAChRs)亚型对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mAChRs非特异性激动剂氢化震颤素M(Oxo-M)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 目的研究毒蕈碱胆碱能受体(mAChRs)亚型对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mAChRs非特异性激动剂氢化震颤素M(Oxo-M)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的影响,给予M2/M4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喜巴辛,观察mAChRs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谷氨酸能递质释放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Oxo-M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单突触和多突触eEPSCs的幅度显著降低,其抑制强度呈浓度依赖性,喜巴辛可以拮抗Oxo-M对刺激诱发eEPSCs幅度的抑制作用,在记录的25个细胞中,92.3%的单突触细胞和75%的多突触细胞表现为Oxo-M抑制作用被完全拮抗,另有16%的细胞表现为部分拮抗作用。结论 mAChRs激活后通过位于脊髓背角传入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M2或M4受体亚型抑制兴奋性谷氨酸递质的释放,这种突触前对谷氨酸释放的调节可能是胆碱能系统和mAChRs在脊髓水平对伤害性刺激调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胆碱能受体 脊髓背角 突触前抑制 谷氨酸能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下载PDF
刺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诱发的脊髓背根电位及其传出途径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玲 程珍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电刺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腰5(L_5)背根可记录到—稳定的负性背根电位(DRP),简称 PAG-DRP。PAG-DRP 具有空间和时间总和性质,沿背根作电紧张性扩布,且能被 GABA 能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所抑制。电解损毁中缝大核(N... 电刺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腰5(L_5)背根可记录到—稳定的负性背根电位(DRP),简称 PAG-DRP。PAG-DRP 具有空间和时间总和性质,沿背根作电紧张性扩布,且能被 GABA 能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所抑制。电解损毁中缝大核(NRM)对刺激背侧 PAG 诱发的 PAG-DRP 无明显影响,而可使刺激腹侧 PAG 诱发的 PAG-DRP电位幅值降低40%左右。结果表明,PAG 下行抑制作用中有突触前抑制参与;NRM 参与腹侧 PAG-DRP 的产生,背侧 PAG-DRP 则可能由 NRM 以外的其他核团中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根电位 PAG 电刺激 大鼠
下载PDF
α1-肾上腺素受体参与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维秀 郭英 +1 位作者 徐娟 张宏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723-726,共4页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IPSCs和eEPSCs)...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IPSCs和eEPSCs)的影响。结果苯肾上腺素对IPSCs频率产生剂量依赖性兴奋作用,此作用可被α1-AR特异性拮抗剂WB4101完全拮抗。苯肾上腺素对eEPSCs振幅的抑制作用可以部分被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拮抗。结论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的α1-AR,促进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释放γ-氨基丁酸(GABA),进而主要通过GABAA受体抑制初级传入纤维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冲动的传入。下行肾上腺素能系统可能通过GABAA受体机制参与突触前对谷氨酸递质释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脊髓背角 突触前抑制 GABAA受体 全细胞记录
下载PDF
远节段电针对屈肌反射电位及背根电位的影响
8
作者 何文渊 朱衡 牛汉璋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反射电位 背根电位 突触前抑制
下载PDF
刺激PAG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抑制及其与PAG—CDP的关系
9
作者 何量 杜剑青 +2 位作者 程珍凤 谢浩 宋新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电刺激PAG腹外侧,可在腰骶髓引导出PAG—CDP。用相同参数刺激PAG,可使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n=31)放电抑制。放电完全停止所持续的时间与CDP慢波时程相当,呈有意义的正相关,抑制潜伏期与慢波潜伏期也呈有意义的正相关。当PAG刺激不足以引... 电刺激PAG腹外侧,可在腰骶髓引导出PAG—CDP。用相同参数刺激PAG,可使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n=31)放电抑制。放电完全停止所持续的时间与CDP慢波时程相当,呈有意义的正相关,抑制潜伏期与慢波潜伏期也呈有意义的正相关。当PAG刺激不足以引起CDP慢波或刚刚引起CDP慢波时,对会聚神经元也无抑制。结果提示:电刺激PAG所引起的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C放电的抑制有突触前抑制成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 CDP 突触前抑制
下载PDF
Effects and wavelet spectral entropy analysis of rhubarb extracts rhein on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rat hippocampal ca1 area in vitro 被引量:12
10
作者 GUJian-wen ZHENGChong-xun +6 位作者 ZHANGAi-hua HiroshiHasuo TakashiAkasu YANGWen-tao YANGli-bin XIAXun MAY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7-823,共7页
Background 5-dihydroxyanthraquinone-2-carboxylic acid (rhein) inhibits oxidoreduction induced by reducing nicoting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in the mitochondria and reduc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t also suppresses... Background 5-dihydroxyanthraquinone-2-carboxylic acid (rhein) inhibits oxidoreduction induced by reducing nicoting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in the mitochondria and reduc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t also suppresses lipid peroxidation in rat brain homogenates.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rhein on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rat hippocampal CA_1 pyramidal cell layer by intracellular recording.Methods Th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evoked by stimulation of the Schaffer collaterals in the presence of bicuculline (15 μmol/L) was depressed by application of rhein (0.3-30 μmol/L). The amplitude of the EPSP was restored within 20 minutes after removal of rhein from the supernatant. At a concentration of 30 μmol/L, rhein reduced the amplitude of the EPSP to 42%±3.7% (n=24) of the control. Subsequently, wavelet spectral entrop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PSP. Result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wavelet spectral entropy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amplitude, slope of rising phase and slope of descending phase of the EPSP. The paired-pulse facilitation (PPF) of the EPS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rhein (30 μmol/L). Th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recorded in the presence of CNQX (20 μmol/L) and APV (40 μmol/L) is not altered by rhein (30 μmol/L). Conclusions Rhein (30 μmol/L) can decrease the frequency but not the amplitude of the miniature EPSP (mEPSP). It is suggested that rhein inhibits excita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decreasing the release of glutamate in rat hippocampal CA_1 pyramidal 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in · hippocampus CA_1 ·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 presynaptic inhibition
原文传递
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_B受体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维秀 郭英 +1 位作者 徐娟 张宏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下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B受体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 目的研究下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B受体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给予GABAB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GP55845,进一步观察GABAB受体在苯肾上腺素对突触终末eEPSCs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苯肾上腺素显著降低初级传入末梢单突触和多突触eEPSCs幅度,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5845,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部分拮抗苯肾上腺素对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α1-肾上腺素受体,通过GABAB受体抑制初级传入纤维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冲动的传入,这种突触前对谷氨酸释放的调节可能是下行肾上腺素能系统对伤害性刺激调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脊髓背角 突触前抑制 GABAB受体 全细胞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