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in treatmen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d study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 C Zhan, QY +13 位作者 Cao, ZX Wei, LQ Cheng, ZZ Liu, S Zhang, JL Chen, RC Luo, Q Niu, SF Zhu, L Wu, DW Fang, BM Wu, TH Wang, CZ Liu, Y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9期1589-1594,共6页
Background Early withdraw fro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acy... Background Early withdraw fro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 is a new strategy for changing modes of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acy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V commenced at beginning of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in patients with exacerbated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 C OPD ).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eleven teaching hospitals' respiratory or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China. Ninety intubated COPD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trigger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 (pneumonia or purulent bronchiti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When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had been controlled by antibiotics and comprehensive therapy,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 window)” has been reached. Each case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study group (extubation and noninvasive MV via facial mask immediately) or control group ( invasive MV was received continuously after PIC window by using conventional weaning technique). Results Study group (n = 47 ) and control group (n = 43 ) had simila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itially and at the time of PIC window.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study group had shorter duration of invasive MV [ (6. 4±4. 4) days vs ( 11.3±6. 2) days, P =0. 0001, lower rat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3/47 vs 12/43, P=0.014), fewer days in ICU [(12 +8) days vs 16 + 11) days, P =0.047] and lower hospital mortality ( 1/47 vs 7/43, P =0. 025). Conclusions In COPD patients requiring intubation and lnvasive MV for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is exacerbated by pulmonary infection, early extubation followed by noninvasive MV initiated at the start of PIC window may de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duration of invasive MV, the risk of VAP and hospital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exacerbation .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 ventilator weaning
原文传递
强化优质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淼英 沈国娣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9期147-150,153,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优质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125例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干预组给予强化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无... 目的探讨强化优质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125例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干预组给予强化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变,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发症。结果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 O2、Pa CO2、p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12、24、72 h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12、24、72 h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通气12、24、72 h基本稳定,均较通气2 h明显降低,心率通气24 h、72 h基本稳定,均较通气12 h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通气12、24、72 h均达到90%左右,均较通气2 h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面罩漏气、压伤、误吸/呛咳、胃肠胀气、感染及气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循环、血气分析指标,强化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机械通气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护理
下载PDF
重度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及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伟 黄永刚 许玺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表现,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A组)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NIPPV辅助通气+常规药物治疗(A1组)和仅用常规药物治疗(A2组)。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肺部影像... 目的观察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表现,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NIPPV)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A组)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NIPPV辅助通气+常规药物治疗(A1组)和仅用常规药物治疗(A2组)。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肺部影像学特征,并测定肺功能。其结果与轻度哮喘组患者(B组,40例)和无哮喘健康对照组(C组,40例)比较。结果与C组比较,B组气道总面积(Ao)、气道壁面积(WA)和WA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增加(P<0.05);A组气道外径(D)、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指数(BWI)、Ao、WA和WA%均较C组增加(P<0.05)。治疗后,A1组pH、PaO2和PaCO2改善优于A2组(P<0.05),咳嗽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也较A2组缩短(P<0.05)。结论 HRCT能显示哮喘患者的气道重构部位及程度。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重塑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无创机械通气不同吸气压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娟珍 李建华 +1 位作者 陈华丽 程青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气压力(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ECOPD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行机械通气前测量患者IAP值,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后,按照正压机械通气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吸气压力(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ECOPD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行机械通气前测量患者IAP值,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后,按照正压机械通气不同吸气压力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0-14cmH2O(A组),15~19cmH20(B组),20~25cmH2O(C组);每组各20例患者,分别于调整吸气压力后2h、第1~7天每天同一时间点监测患者IAP。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I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不同监测时间点比较,通气后2h及通气后第1天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随着吸气压力水平的升高,患者IAP有升高趋势,并且在早期较明显。因此,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早期,监测患者IAP可能有益于为患者选择适合的吸气压力支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压力(IPA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NPPV) 腹内压(IAP)
下载PDF
nCPAP干预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格怡 成俊芬 +1 位作者 黎雄斌 彭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干预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CI且处于非急性期后,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OSAHS,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干预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CI且处于非急性期后,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OSAHS,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每晚大于4h的nCPAP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进行嗜睡评分及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结果 nCPAP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ESS评分下降,NIHSS评分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非急性期CI合并OSAHS患者症状,使其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一种药物以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脑梗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钱叶长 危蕾 +4 位作者 陈无庄 周康年 曹承吉 杨宝春 周丽萍 《国际呼吸杂志》 2007年第19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要求,插入纤支镜后先吸出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然后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50ml/d)则再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术;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支气管冲洗前后比较PaO2有非常显著升高,PaCO2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15例进行第二次支气管冲洗后较第二次冲洗前PaO2上升不明显(P〉0.05),而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创通气前后PaO2亦有显著上升(P〈0.01),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86.4%,改为有创通气者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成功率75%,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支气管冲洗术联合NIPPV抢救COPD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支气管冲洗术 无创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液清除与正压通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导新 邓旺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的呼吸危重症,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病死率居高不下。研究发现ALI/ARDS患者大部分都需要保持肺相对"干燥"和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地减轻肺损伤,改善预后。... 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的呼吸危重症,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病死率居高不下。研究发现ALI/ARDS患者大部分都需要保持肺相对"干燥"和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地减轻肺损伤,改善预后。本文就ARDS肺水肿液清除与正压通气相关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水肿液清除 正压通气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经口(鼻)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亚清 严建平 +2 位作者 王宏 许武林 张珍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15-181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和PaCO2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BiPAP通气间歇治疗组和BiPAP通气持续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和PaCO2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BiPAP通气间歇治疗组和BiPAP通气持续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24、48、72h后的PaO2和PaCO2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间歇治疗组和BiPAP通气持续治疗组均可显著提高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_2、降低PaCO_2(P<0.05)。且与BiPAP通气间歇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持续治疗组降低PaCO_2作用更显著。BiPAP通气能显著降低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失败率(P<0.05)。结论:及时应用BiPAP辅助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其气管插管率和治疗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138例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138例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呼吸(R)、氢离子浓度指数(PH)、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气管插管率为20.42%(29/142),病死率为5.63%(8/142),NIPPV有效率为79.58%(113/142)。HR和R在治疗2h后虽有一定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HR和R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PH和PaO2在治疗2h后及24h后增高均较为显著,而PaCO2在治疗2h后及24h后降低均较为显著,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的AECOPD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能够得到迅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二氧化碳潴留
原文传递
大型长廊式调压室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增翼 黎文海 李晓军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泸定水电站引水调压室为长廊阻抗式结构,规模宏大,体形复杂,通道少,顶拱安全和高边墙稳定问题突出,施工通道布置及通风散烟难度较大。针对泸定水电站调压室开挖支护施工中的施工通道规划、通风规划、开挖支护方案等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 泸定水电站引水调压室为长廊阻抗式结构,规模宏大,体形复杂,通道少,顶拱安全和高边墙稳定问题突出,施工通道布置及通风散烟难度较大。针对泸定水电站调压室开挖支护施工中的施工通道规划、通风规划、开挖支护方案等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廊式调压室 中隔墙 高边墙 随层支护 负压通风 泸定水电站
下载PDF
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文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36-837,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威海市立医院接诊收治的且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患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威海市立医院接诊收治的且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患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患者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比对照组的8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法对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患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持续正压通气 高血压 综合护理
下载PDF
CPAP-PSV与SIMV-PSV-PEEP机械通气模式抢救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评价CPAP-PSV模式与SIMV-PSV-PEEP模式抢救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SIMV-PSV-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观察两组患者撤机前30min和撤机后30... 目的评价CPAP-PSV模式与SIMV-PSV-PEEP模式抢救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8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CPAP-PSV方式机械通气组和SIMV-PSV-PEEP方式机械通气组,观察两组患者撤机前30min和撤机后30min的血气分析,有创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等。结果两种通气模式通气后血气变化差异无显著性,CPAP-PSV组通气指标优于SIMV-PSV-PEEP组,采用CPAP-PSV模式早期上机效果好,且脱机率高,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结论病人急性发作重度哮喘患者达到上机后宜尽早行机械通气,采用CPAP-PSV模式上机效果好、且脱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发作重度哮喘 机械通气 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COPD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茂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 目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41.86%)显著高于对照组(3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很好的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而且还能有效的控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8期57-59,共3页
目的以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伴随有呼吸衰竭,对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2月选取我院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伴随有呼吸衰竭,共80例。随机平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参考组采取... 目的以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伴随有呼吸衰竭,对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2月选取我院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伴随有呼吸衰竭,共80例。随机平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治疗,探究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使用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设置平均气道压设置10.0cmH2O,振幅频率10~15Hz,吸氧浓度0.6。结果探究组总有效率为96.0%,参考组为74.0%,探究组的疗效比参考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急诊 肺功能 疗效
下载PDF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MDA、SOD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慧群 林伟革 +1 位作者 何敏红 杨燕萍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异丙托...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及氧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更低,氧分压(Pa O2)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更高(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异丙托溴铵 无创正压通气 氧化指标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邝锦辉 胡慧娟 陈飞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每次通气1、2 h和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PaCO2值...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每次通气1、2 h和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PaCO2值的变化。结果:pH通气后1 h明显上升(P<0.05),2 h和通气结束时继续显著上升(P<0.01);PaO2通气后1、2 h明显上升(P<0.05),结束时继续显著上升(P<0.01);PaCO2通气后1h明显下降(P<0.05),2 h和通气结束时继续显著下降(P<0.01)。其中42例临床症状改善好转出院,4例不适放弃,8例无效。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
17
作者 李慧敏 董明林 胡克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12期1030-1033,共4页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发生睡眠呼吸障碍的原因与仰卧睡眠时肺容积下降及疾病促进上气道塌陷和心、肺功能衰竭有关。无创正压通气是睡眠呼吸障碍管理的标准治疗策略,多导睡眠监测对于诊断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