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良知如何先天存在与反观自证?——对良知呈现与假定之争的再思考
1
作者
李海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在熊十力与冯友兰关于良知是呈现还是假定的争论中,后者较少获得学界的支持。但如果跳出儒家心学义理系统,而对此问题做客观的哲学分析,就会发现传统心学之良知呈现论内含的三个基本观念“良知是本体”“良知先验具足”“良知反观自证”...
在熊十力与冯友兰关于良知是呈现还是假定的争论中,后者较少获得学界的支持。但如果跳出儒家心学义理系统,而对此问题做客观的哲学分析,就会发现传统心学之良知呈现论内含的三个基本观念“良知是本体”“良知先验具足”“良知反观自证”(逆觉体证)均包含假定—先天预设—的成分。就此而言,冯友兰的良知假定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人的现实的良知不是绝对内在的事物,其形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公共性准则和生活情境的影响。良知之自觉,或者指的是证见内化于心之道德准则、道德情境的情感感受,或者指的是察识此道德准则、情境、情感感受的智性直观。这样的良知不是绝对本体、不具有创生自然界和见证先验观念的能力。不过,它也不是绝对假定的观念,其在形成以后仍可在人心中直觉地呈现。儒家道德哲学的现代开展,应采纳此种良知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呈现
良知假定
良知本体
逆觉体证
熊十力
冯友兰
牟宗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良知如何先天存在与反观自证?——对良知呈现与假定之争的再思考
1
作者
李海超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情感逻辑研究”(19ZXB115)。
文摘
在熊十力与冯友兰关于良知是呈现还是假定的争论中,后者较少获得学界的支持。但如果跳出儒家心学义理系统,而对此问题做客观的哲学分析,就会发现传统心学之良知呈现论内含的三个基本观念“良知是本体”“良知先验具足”“良知反观自证”(逆觉体证)均包含假定—先天预设—的成分。就此而言,冯友兰的良知假定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人的现实的良知不是绝对内在的事物,其形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在公共性准则和生活情境的影响。良知之自觉,或者指的是证见内化于心之道德准则、道德情境的情感感受,或者指的是察识此道德准则、情境、情感感受的智性直观。这样的良知不是绝对本体、不具有创生自然界和见证先验观念的能力。不过,它也不是绝对假定的观念,其在形成以后仍可在人心中直觉地呈现。儒家道德哲学的现代开展,应采纳此种良知观念。
关键词
良知呈现
良知假定
良知本体
逆觉体证
熊十力
冯友兰
牟宗三
Keywords
presented
conscience
assumed
conscience
ontological
conscience
the
reverse
realization
of
conscience
Xiong
Shili
Feng
Youlan
Mou
Zongsan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良知如何先天存在与反观自证?——对良知呈现与假定之争的再思考
李海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