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传》与《史记·晋世家》同义介宾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惠君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2-64,共3页
通过对《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同义语料中的介宾结构进行的共时描写、历时比较等考察,揭示介词“於”、“于”在汉代已合流,且以用“於”为常;介词更丰富,由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化,使表意更准确具体;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结... 通过对《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同义语料中的介宾结构进行的共时描写、历时比较等考察,揭示介词“於”、“于”在汉代已合流,且以用“於”为常;介词更丰富,由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化,使表意更准确具体;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结构由作补语向作状语转化,状语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结构 同义语料 <<左传>> <<史记.晋世家>>
下载PDF
《搜神记》介宾补语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克冬 张显成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2期77-84,共8页
首先确定介宾补语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细致的描写分析,并从结构类型、述语的词性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总结。《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对象、工具、时间、施事、原因等六种语义,且可... 首先确定介宾补语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细致的描写分析,并从结构类型、述语的词性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总结。《搜神记》的介宾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对象、工具、时间、施事、原因等六种语义,且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V/A+C、V+O+C、V+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介宾补语 语义 结构类型
下载PDF
介词与格结构的概念隐喻研究
3
作者 李海林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X期199-200,218,共3页
介词与格结构是双及物构式的句式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可以探寻到其语义基础是从一个具体的物品移动映射到抽象的客体转移的隐喻,因此其表达的事件概念关系可以被看成移动关系,进而通过论元结构理论更好地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关键词 介词与格结构 概念隐喻 语义基础 论元结构理论
下载PDF
事件结构、句法结构与手势的关系研究——以与格交替结构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素伟 Alan Cienki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3,共11页
语言如何影响手势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事件结构的作用已形成基本共识,然而句法结构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本文使用大样本的美国脱口秀数据,考察英语中表达转移事件的双宾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所伴手势,分析句法结构对手势的影响问... 语言如何影响手势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事件结构的作用已形成基本共识,然而句法结构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本文使用大样本的美国脱口秀数据,考察英语中表达转移事件的双宾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所伴手势,分析句法结构对手势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手势频率与事件结构相关,而手势的表征方式和表演手势的动态性不仅与事件结构有关,还受句法结构的影响。这表明手势表征与事件结构、句法结构都有关系,还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从而丰富了"增长点假说"的内涵。此外,手势与句法结构的在线识解方式的相关关系还表明,手势可以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观测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 双宾结构 介词与格结构 识解 转移事件
原文传递
“予取予求”结构及相关问题讨论
5
作者 李武伟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左传》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关于《左传·僖公七年》中“予取予求”的理解,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一种是“我取我所需求的”,即主谓结构。通过对“予取予求”所在的语境... 《左传》是一部富有语言特色的先秦传世典籍。关于《左传·僖公七年》中“予取予求”的理解,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一种是“我取我所需求的”,即主谓结构。通过对“予取予求”所在的语境、“予”在宾语前置结构中的使用、上古汉语中“予”作定语的情况、相类似的“代词+VP+代词+VP”的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后认为:“予取予求”应理解为“从我取,从我求”,即宾语前置结构。对此结构的正确理解,不仅有助于丰富汉语的词汇,还有助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予取予求 宾语前置 主谓结构 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