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sposing factor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a case-control study 被引量:10
1
作者 GAO Hui YANG Bao-jun JIN Li-ping JIA Xiao-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4期4198-4204,共7页
Keywords pregnancy; puerperium; cerebr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ticoagulant agents; thrombolysis Background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a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stroke among young women, though ... Keywords pregnancy; puerperium; cerebr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ticoagulant agents; thrombolysis Background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a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stroke among young women, though both pregnancy and delivery can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risk.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may manifes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as a result of their specific physiological statuses.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who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group A (during pregnancy) or group B (during postpartum).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stages. Results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occurred during both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but was more common postpartum. Patients in group A had a longer hospitalization period than those in group B. Confirmed predisposing factors in 85.7% of patients of group A were dehydration, infection, and underlying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No obvious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in group B.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 was headache, with epileptic seizures, hemiparalysis and aphasia being less frequent symptoms. Focal neurological symptoms (P=0.022)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P=0.014)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proved to be safe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patients during puerperium, regardless of parenchymal hemorrhage. However,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pontaneous in-site placental hemorrhage in pregnant patients. Both groups had similar prognoses (P=1.000), with 36.3%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nsequential dysfunction or recurrent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Delayed diagn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a poorer prognosis. Conclus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gnancy puerperium cerebr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ticoagulant agents THROMBOLYSIS
原文传递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MRV、DSA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英 宋利春 +2 位作者 李琦 潘诗农 尚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A检查1例。结果:6例患者的头部CT、MRI、MRV、DSA成像均有异常表现。表现脑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间接征象的CT5例、MRI6例,其中出血性梗死4例。同时表现纵裂内高密度索带征及高密度三角征直接征像的CT1例,表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T1为等信号、T2为等及低信号直接征像的MRI2例。表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显影中断、显示不清、或者局部信号缺失的MRV4例,其中1例表现出两侧静脉分枝显影不均,一侧静脉分枝显影明显减少的征象。显示上矢状窦不显影的DSA1例。结论:头部CT、MRI、MRV和DSA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MRI+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CT及MRI+MRV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MRI MRV DSA
下载PDF
孕产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表的研制思路及过程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军 施慎逊 +12 位作者 李笑天 和雯婷 阎元 陈怋惺 赵瑞 伍蓉 白鸽 周英凤 毛红芳 王秋伟 罗晓航 刘蕊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制孕产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论证、专家论证以及小样本预试完成条目池的确定,通过对5家妇幼保健机构630名孕妇和540名产妇的现场调查最终完成筛查表的效能考评。结果:从文献分析收集到的64条孕产... 目的:研制孕产期心理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论证、专家论证以及小样本预试完成条目池的确定,通过对5家妇幼保健机构630名孕妇和540名产妇的现场调查最终完成筛查表的效能考评。结果:从文献分析收集到的64条孕产期相关危险因素经过遴选确定出孕期43条、产后44条的条目池,经条目优化后得到孕期35、产后35条条目,并确定了两级和四级综合评分法;效能考评结果显示筛查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确定的分界值保证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筛查表的研制对预防产后抑郁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效能考评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 心理 危险因素 筛查表
下载PDF
CT、MRI、3D-CTA、DSA诊断妊娠及产褥期出血性脑卒中7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英 尚涛 +3 位作者 陈晓婉 曲圣涛 喻博 韩顺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HSPP)的头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HSPP)的头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7例HSPP,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行MRI检查1例,3D-CTA检查2例,DSA检查4例。结果 CT表现基底节或脑叶局部高密度影6例,双侧外侧裂少量高密度充填影1例。1例MRI表现T1WI等高混杂信号、T2WI低混杂信号;1例3D-CTA呈现左顶高密度不规则血管团,另1例3D-CTA正常。4例DSA证实3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1例正常。3D-CTA检查结果与DSA相符。头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4例;病因为AVM破裂出血4例,依据DSA诊断3例,依据CT表现及既往病史诊断1例。结论头部CT及MRI是诊断HSPP的首选手段,3D-CTA及DSA有助于病因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卒中 妊娠及产褥期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妊娠期及产褥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翠香 折瑞莲 +1 位作者 张杰生 林湖滨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235-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200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住院确诊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母儿预后。结果20例研究对象年龄(30.3±4.36)岁,...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200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住院确诊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母儿预后。结果20例研究对象年龄(30.3±4.36)岁,其中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患者各10例,双胎妊娠占比15.0%;经产妇占70.0%;脓毒症的原发感染灶中50.0%为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各占15.0%。微生物培养结果最常见的为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占比42.1%。大肠埃希菌常见的敏感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常见的耐药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酯。脓毒症的经验性治疗中90%使用的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有3例患者予以外科手术干预。20例患者结局,14例治愈,4例死亡,2例失访。围产儿结局,2例流产,1例死胎,余预后良好。结论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感染源是呼吸道感染,其次为生殖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早期识别、及早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适当的外科手术干预在降低不良母儿结局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产褥期 脓毒症 感染源 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干预 母儿结局
原文传递
孕产妇甲流感患者血清DD、PCT、LTB4、TNF-α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加秀 周广慧 赵新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8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流感患者血清中DD、PCT、LTB4和TNF-α各细胞因子在甲流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4例甲流感孕产妇患者血清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三烯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流感患者血清中DD、PCT、LTB4和TNF-α各细胞因子在甲流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4例甲流感孕产妇患者血清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三烯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TNF-α在重症组于入院第1天时达峰值,随着抗病毒的有效治疗,其值逐渐下降;危重组第1天明显升高,未见其出现峰值,而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重症组、危重症组比较,在同一时间点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并非一定成正比。重症组、危重症组PCT于入院第1天时达峰值,以后迅速下降,逐渐恢复趋于正常水平,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D于入院第1天达峰值,第3天和第5天有所下降,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P<0.05);LTB4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第3天、第5天明显升高,第5天最高。血清TNF-α与PCT、LTB4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与DD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妇甲流感患者血清中DD、PCT及LTB4与TNF-α的指标的动态检测,我们发现这些指标与甲流感重症、危重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故可将它们联合起来诊断和干预孕产妇甲流感重症、危重,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 甲型H1N1流感 细胞因子 DD PCT LTB4 TNF-Α
原文传递
孕产期心身障碍临床路径(2020修订版)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峰 郑军 +12 位作者 李丽娟 张立新 李建娟 陈坤 卢春梅 蓝海英 庞强 陈双燕 陈瑶 李凤贤 李春宏 朱丽秋 杨凤英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535-542,共8页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孕产期心身障碍(PPPSD)是指孕产妇集心理-妊娠期生理-社会因素的“心-身”作用,或集妊娠期生理、病理危险因素的“身-心”作用,或二者共存相互作用,导致的个体躯体功能障碍。孕产妇发生PPPSD,可严重影响产...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孕产期心身障碍(PPPSD)是指孕产妇集心理-妊娠期生理-社会因素的“心-身”作用,或集妊娠期生理、病理危险因素的“身-心”作用,或二者共存相互作用,导致的个体躯体功能障碍。孕产妇发生PPPSD,可严重影响产科医疗质量,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全国孕产妇心身健康门诊总课题组(以下简称为“总课题组”)对PPPSD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进行研究,并制定PPPSD临床诊疗系统及相应规范和标准,创建孕产妇心身健康门诊医疗服务模式,在全国不同民族与不同经济和文化特点地区的各级综合性医院围生保健中心或产科、妇幼保健院(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门诊研究基地,持续开展PPPSD相关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总课题组自2015年制订《孕产期心身障碍临床路径》后,根据临床实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并陆续发布2016修订版、2017修订版、2018修订版PPPSD临床路径。随着总课题组对PPPSD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并结合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再于《孕产期心身障碍临床路径(2018修订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推出基于围生保健中心和产科的《孕产期心身障碍诊疗临床路径(2020修订版)》,为临床规范诊疗PPPSD提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性障碍 躯体型障碍 精神障碍 焦虑 抑郁 临床路径 孕产妇
原文传递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燕飞 康文英 阳艳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8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人T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178例曾行人工流产和180例药物流产史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200例无流产史的正常孕产妇体对照,比较3组孕产妇... 目的观察人T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178例曾行人工流产和180例药物流产史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200例无流产史的正常孕产妇体对照,比较3组孕产妇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组的先兆流产和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胎盘残留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过期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结论流产术可增高育龄妇女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者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孕产期 并发症
下载PDF
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32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诗嘉 于明军 冯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2例患有脑血管病的孕产妇病例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早中期妊娠组(8例),晚期妊娠组(14例),产褥期组(10例)。...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2例患有脑血管病的孕产妇病例资料,按发病时间分为早中期妊娠组(8例),晚期妊娠组(14例),产褥期组(10例)。分析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临床症状:4例发生意识障碍,7例发生局部神经功能缺失,10例发生视物模糊,11例发生恶心呕吐症状。(2)影像学检查结果: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梗死6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12例。结论妊娠及产褥期脑血管病有不同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类型及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妊娠及产褥期 影像学特点
原文传递
孕产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玉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2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孕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经初筛后,将593例孕妇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检查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产后6周末,采用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干... 目的:探讨孕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经初筛后,将593例孕妇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检查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产后6周末,采用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6.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SCL-90各因子分、SDS分、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客观支持因子分与积极应付方式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孕产妇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 综合护理 产后抑郁
下载PDF
孕产期脓毒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南 陈奕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35-38,41,共5页
目的总结孕产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4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生孕产期脓毒症12例,即妊娠期和产褥期感染继发器官功能损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 目的总结孕产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4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生孕产期脓毒症12例,即妊娠期和产褥期感染继发器官功能损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2分];发生血流感染29例,即妊娠期和产褥期感染有感染临床表现和血培养阳性,但无器官损害。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高危因素、感染诱因、感染发生时间及来源、感染病原体、炎症指标以及治疗方案,总结孕产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结果与血流感染组相比,脓毒症组中≥2次宫腔操作者明显增多(OR=17.33, P=0.001);合并产后出血的病例数明显增加(OR=5.25, P=0.025)。两组WBC、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中性粒细胞数(P=0.010)和PCT值明显高于血流感染组(P=0.001)。脓毒症组中有3例需要介入治疗控制产前和产后出血,有3例需要外科手术将感染灶切除控制感染,血流感染组无上述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此外,两组血培养为耐药病原体的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但脓毒症组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含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控制感染者5例,而血流感染组无需联合用药(P=0.001)。脓毒症组抗菌药物使用≥10 d者亦明显增加(P=0.000)。结论对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多次行宫腔操作、介入治疗、产后出血者,尤其是临床症状隐匿、实验室指标提示有感染可能时,更要警惕脓毒症。一旦发生脓毒症,需尽早联合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去除感染灶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 脓毒症
下载PDF
妇产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家怡 张玉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15-22,共8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是可预防性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VTE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则。对妇产科患者利用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可科学、有效、及时鉴别诊断VTE高危患者,而对其及时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可降低女性患者VTE发生率。目前在妇产科领域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Rogers、Autar及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等。笔者分别拟就妇科与产科领域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对VTE高危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管理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妇产科 医院
原文传递
《孕期和产褥期孕产妇衰竭指南(2019)》要点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佳妮 牟祎 +2 位作者 刘娜 梁娟 王晓东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23-31,共9页
2019年12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孕期和产褥期孕产妇衰竭指南(2019)》(Maternal Collapse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Green-Top Guideline No.56),总结孕期和产褥期孕产妇衰竭(MCPP)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详细探讨... 2019年12月,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孕期和产褥期孕产妇衰竭指南(2019)》(Maternal Collapse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Green-Top Guideline No.56),总结孕期和产褥期孕产妇衰竭(MCPP)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详细探讨如何早期识别发生MCPP高风险与导致MCPP的病因、影响MCPP孕产妇复苏的孕期生理与解剖生理变化,以及如何进行MCPP最佳初始和持续管理,并对其围死亡期剖宫产术(PMCS)进行深入描述。该指南还特别强调MCPP救护的多学科团队人员组成与职责。笔者拟结合我国产科临床实践,对该指南涉及的MCPP风险如何早期识别及其病因、影响复苏的孕期生理与解剖生理变化、最佳初步处理措施、PMCS、持续管理、对于母儿的影响、多学科救护团队人员组成等产科临床关注的相关问题要点,进行解读、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高危 孕期与产褥期孕产妇衰竭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围死亡期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心肺复苏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栓塞 羊水
原文传递
全国20家医院2884例孕产期心身障碍临床疗效回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楼丽霞 彭玲 +5 位作者 王书霞 陈坤 陈双燕 谢辉 王选书 秦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2期4245-4250,共6页
目的 通过全国20家医院2 884例孕产期心身障碍(PPPSD)孕妇临床大样本数据,验证集医学、生物学、控制论、心理学、音乐治疗学、教育学、系统论及社会学等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生理调控、心理调节及音乐调理(PPM)临床诊疗系统治疗PPPSD孕妇入... 目的 通过全国20家医院2 884例孕产期心身障碍(PPPSD)孕妇临床大样本数据,验证集医学、生物学、控制论、心理学、音乐治疗学、教育学、系统论及社会学等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生理调控、心理调节及音乐调理(PPM)临床诊疗系统治疗PPPSD孕妇入睡困难、易醒、尿频、恶心、呕吐、便秘、胃胀、胸闷、口干及肌肉酸痛10项常见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2021年6月在浦江县妇幼保健院等全国20家医院孕产妇心身健康门诊研究基地应用PPM治疗的2 884例PPPSD孕妇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8.34%(2 836/2 884),其中治疗显效率为77.84%(2 245/2 884),治疗进步率为20.49%(591/2 884),治疗无效率为1.66%(48/2 884)。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产妇类型及不同孕周的PPPSD孕妇疗效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均取得显著疗效。结论 应用PPM治疗PPPSD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焦虑 抑郁 妊娠反应 孕产期心身障碍 心理生理性障碍 躯体型障碍
原文传递
孕产期因素影响339例儿童智力发展的10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再金 李本秀 +5 位作者 文红 钟昆 黄荣芳 曾祖秀 余明丽 汤桂英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为了解孕产期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孕产期因素调查表》对408例儿童及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并定期随访,10年后再采用《韦氏五合一智商测定表》对随访资料完整的339例进行智商测定。结果IQ≤85者为62例(18.29%),IQ... 目的为了解孕产期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孕产期因素调查表》对408例儿童及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并定期随访,10年后再采用《韦氏五合一智商测定表》对随访资料完整的339例进行智商测定。结果IQ≤85者为62例(18.29%),IQ≤75者为11例(3.24%);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及城乡差别与儿童智力发展呈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孕产期妊娠剧吐、母亲文化程度、早破水、以及是否混合喂养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母孕产期保健及重视后天环境回素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期因素 儿童 智力发展
下载PDF
孕产妇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小波 梁燕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4期354-358,共5页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死亡率、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则预后良好...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死亡率、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则预后良好。本文重点就孕产妇CVST的早期诊断及误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医师及早识别危险预警,避免误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马水清 白春梅 盖铭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我院住院诊治的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患者进行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活化蛋...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我院住院诊治的12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患者进行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测定,同时进行凝血因子V(FV)1691位核苷酸基因变异(FVLiden变异)筛选。结果4例血栓发生在妊娠期,8例发生在产褥期;2例合并肺栓塞,1例死亡;APC-R(+)、抗凝血酶Ⅲ及蛋白S活性减低各1例,在观察的4例中未发现FVLeiden变异。经过溶栓等治疗,11例预后良好。结论妊娠期抗凝蛋白缺陷与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密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产褥期 静脉血栓 发生率 病因 诊断
原文传递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决策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倩 胡雅毅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623-631,共9页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孕产妇作为特殊人群,妊娠本身即为其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其他可能导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孕前危险因素、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危险因素等,均可导致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发生VTE的风险增高。临床如何识别VTE危险因素,并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相应管理,是产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孕产妇VTE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迄今尚无孕产妇VTE管理的指南或专家共识。笔者拟主要参考现有的妊娠相关VTE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诊治指南的研究证据,从妊娠期女性发生VTE的病因,妊娠期及产褥期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评估及妊娠相关VTE预防4个方面,阐述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危险分级及其管理策略,旨在为我国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识别及规范管理,提供实用性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 肝素 低分子量 妊娠相关静脉血检栓塞管理 危险因素 孕妇 产妇
原文传递
妊娠和产褥期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兴炬 王硕 +2 位作者 赵元立 张东 赵继宗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和产褥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11例妊娠和产褥期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中,初产妇6例,产前9例,孕13~36周,平均孕周(26.11±8... 目的探讨妊娠和产褥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11例妊娠和产褥期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中,初产妇6例,产前9例,孕13~36周,平均孕周(26.11±8.57)周,中期妊娠4例,晚期妊娠5例,产后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2例,AVM合并动脉瘤1例,子痫2例,静脉窦血栓1例,病因不明确2例。手术治疗3例,γ刀1例,孕妇预后均良好,其中胎儿引产1例;保守治疗7例,其中孕妇死亡4例,胎儿死亡3例。结论 SAH是妊娠和产褥期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晚期妊娠,以动脉瘤和AVM最常见。治疗应以神经外科原则为基础,Hunt-Hess分级低于IV级时应及时神经外科干预。外科干预的时机和分娩方式应根据不同孕周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妊娠 产褥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