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北京市PM_(2.5)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04
1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3 位作者 陈添 张大伟 孙峰 潘丽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对2013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22.8μg&... 对2013年北京市35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22.8μg·m-3、85.1μg·m-3、84.9μg·m-3和79.1μg·m-3;各类监测站中浓度由高到低的依次是交通站、城区站、郊区站和区域站,平均浓度分别为102.2μg·m-3、91.8μg·m-3、89.1μg·m-3和88.7μg·m-3。PM2.5月均浓度呈波浪型分布,在1月份、3月份、6月份和10月份各出现一个峰值。全年来看,交通站PM2.5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分布,其他站点呈双峰型分布。分地区来看,年均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依次是东南部、西南部、城六区、东北部和西北部。PM2.5浓度与NO2、SO2和OX浓度均为显著正相关,表明前体物和大气氧化性对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前体物 大气氧化性
原文传递
我国臭氧污染形势分析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5
2
作者 姜华 常宏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76-1582,共7页
为揭示我国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甄别导致高浓度臭氧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该文在探究我国重点区域近年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O_(3)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O_(3)污染呈缓慢上升态势,2019年夏季异常高温、干... 为揭示我国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甄别导致高浓度臭氧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该文在探究我国重点区域近年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O_(3)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O_(3)污染呈缓慢上升态势,2019年夏季异常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导致O_(3)污染偏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O_(3)浓度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②从时间上看,我国O_(3)污染主要出现在夏季及其前后,O_(3)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从空间上看,O_(3)污染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其次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成渝和长江中游地区O_(3)污染也逐渐凸显.我国O_(3)污染程度主要以轻度污染为主,重点区域O_(3)和PM_(2.5)污染时空分异性特征明显.③前体物方面,我国NO x和人为源VOCs的排放量总体处于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为全国NO x和VOCs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近地表大气O_(3)形成机理复杂,O_(3)浓度与前体物VOCs和NO x均呈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气候变化和气象因素对O_(3)污染影响显著,O_(3)及其前体物在区域和城市之间存在相互输送影响.研究显示,我国臭氧污染形势严峻,未来针对臭氧污染防控应加强对多时空尺度下不同区域臭氧污染的形成机理与主导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重点区域 污染形势 成因分析 前体物
下载PDF
夏季城市大气O_3浓度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63
3
作者 单文坡 殷永泉 +3 位作者 杜世勇 闫怀忠 吕波 侯鲁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6-1281,共6页
利用2003年夏季济南市区近地面大气O3、相关前体物和气象因素等观测数据,研究了O3浓度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7月份O3与NO、NO2和CO等前体物及太阳辐射和气温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O3污染比较严重,观测期间... 利用2003年夏季济南市区近地面大气O3、相关前体物和气象因素等观测数据,研究了O3浓度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7月份O3与NO、NO2和CO等前体物及太阳辐射和气温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夏季O3污染比较严重,观测期间各污染物O3、NO、NO2、NOx和CO浓度都相对较高,昼间O3与各前体物的浓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与太阳辐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昼间O3浓度与前体物、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模式,结果表明O3浓度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气象因素 相关性 光化学污染
下载PDF
上海臭氧及前体物变化特征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陈宜然 陈长虹 +8 位作者 王红丽 李莉 黄海英 黄成 陈明华 张钢锋 周敏 苏雷燕 乔月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9,共6页
于2010年1~12月期间,在上海城区内采用在线连续观测,分析该地区近地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了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地区O3总超标天数为13天,超标率为3.56%。O3浓度变化呈... 于2010年1~12月期间,在上海城区内采用在线连续观测,分析该地区近地臭氧与其前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了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地区O3总超标天数为13天,超标率为3.56%。O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秋冬低、春夏高的季节变化。O3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典型单峰变化,O3各前体物呈双峰形分布,冬季O3与NOX的相关性最强。对OX的贡献中,秋冬以NO2为主,春夏以O3为主;夜间以NO2为主,白天以O3为主。臭氧浓度与OX和NO2光解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光化学污染 臭氧 前体物 OX NO2光解速率
下载PDF
中国城市臭氧的形成机理及污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5
作者 符传博 周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中国城市臭氧(O_(3))污染问题日趋严重。O_(3)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氮氧化合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少部分来自于平流层的向下传输。文章介绍了城市O_(3)形成机理研究情况,概述了中国城市臭氧污染浓度特征... 中国城市臭氧(O_(3))污染问题日趋严重。O_(3)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氮氧化合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光化学反应生成,少部分来自于平流层的向下传输。文章介绍了城市O_(3)形成机理研究情况,概述了中国城市臭氧污染浓度特征及气象因子、气候变化、前体物等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条件 气候变化 前体物
下载PDF
前体及真菌诱导子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产生银杏内酯B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戴均贵 朱蔚华 +2 位作者 吴蕴祺 胡秋 张大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索前体及真菌诱导子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产生银杏内酯B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培养基中补加前体及真菌诱导子,考察它们对悬浮培养细胞生物量及银杏内酯B产量的影响。结果:于培养基中添加100mg·L-1异戊二烯及低浓度(10mg·L-... 目的:探索前体及真菌诱导子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产生银杏内酯B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培养基中补加前体及真菌诱导子,考察它们对悬浮培养细胞生物量及银杏内酯B产量的影响。结果:于培养基中添加100mg·L-1异戊二烯及低浓度(10mg·L-1,50mg·L-1)的牛儿醇能提高GKB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9%,138%和114%。从10种真菌诱导子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日本根霉诱导子,当添加浓度为5mgGE·L-1,诱导培养3d时,悬浮细胞的GKB产量比对照增加约1倍。结论:在银杏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前体物质及应用真菌诱导子是提高银杏内酯B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 诱导子 悬浮细胞培养 银杏内酯B 银杏
下载PDF
茶叶香气释放机理研究──龙井茶炒制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和醇系香气的关系 被引量:34
7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2 位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须海荣 《茶叶》 1999年第1期20-23,36,共5页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系香气前驱体释放量与酶活性趋势一致。用外源β-葡萄糖苦酶酶解鲜叶、排放叶,测得香叶酸、芳樟醇、楼花醇等组份大量释放,说明该酶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酶 醇系香气 茶叶加工 龙井茶 香气
下载PDF
牛肉的风味化学及风味物质的探讨 被引量:40
8
作者 苏扬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68-72,共5页
论述了牛肉风味前体物质,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介绍了牛肉的风味成分及其化学分类,并对牛肉风味物质中的一些特征化合物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 牛肉 前体物质 风味成分 化学分类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2
9
作者 黄小刚 邵天杰 +2 位作者 赵景波 曹军骥 岳大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73-2282,共10页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中国东部O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3月为低值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中国东部O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3月为低值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波动阶段、10~12月为低值下降阶段,O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值波动阶段,超标天数占全年的96.0%.(2)气象因素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受降水、相对湿度南高北低和日照时数北高南低的影响,O3年均浓度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前体物对O3年均浓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中心的原因.(3)O3月均浓度分布格局经历了由北高南低到南高北低的演变过程,1~6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北迁移,6月达到最北,北高南低的特征最强,环渤海地区成为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7~12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南迁移,12月达到最南,O3浓度分布格局演变为南高北低.3~9月雨季期间,O3浓度分布主要受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余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4)前体物对O3浓度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象条件实现,气温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气温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NOx、CO、SO2等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空间格局演变 前体物 气象要素 影响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北京市O_3污染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淑兰 柴发合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0-364,共5页
通过优化布点试验 ,对北京市O3 及其主要前体物NO2 、NOx进行了强化监测 ,描述了北京目前O3 污染的区域特征。通过数据分析 ,初步探讨了北京市大气对流层O3
关键词 北京市 强化监测 臭氧污染 形成机制 对流层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我国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及其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楚薇 连鑫博 黄建平 《干旱气象》 2020年第3期355-361,共7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臭氧(ozone,O3)污染日益严重,O3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和防治工作引起了普遍重视。我国O3污染高值区出现在华东、华北,且污染在典型城市群聚集;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污染较少,大部地区O3浓度逐年上升;人为排... 近年来,我国城市臭氧(ozone,O3)污染日益严重,O3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和防治工作引起了普遍重视。我国O3污染高值区出现在华东、华北,且污染在典型城市群聚集;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污染较少,大部地区O3浓度逐年上升;人为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是O3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不同区域对两者敏感性不同;高温、低湿度、低风速条件有利于O3污染维持和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局地对流层O3浓度,对流层O3污染也反作用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前体物 气象因素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遮荫对茶树新梢叶绿素及其生物合成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舒华 王盈峰 +6 位作者 张士康 梁月荣 陆建良 李大伟 欧阳梅 李娜娜 朱跃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研究了遮阳网遮荫处理对鸠坑、龙井43、水古新梢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和新梢叶绿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降低光照强度,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ALA)、卟啉... 研究了遮阳网遮荫处理对鸠坑、龙井43、水古新梢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和新梢叶绿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降低光照强度,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ALA)、卟啉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等含量降低,而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agnesium protoporphyrin Ⅸ,Mg-ProtoⅨ)、原叶绿素酸酯(protochlorophyllide,Pchlide)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梢 叶绿素 生物合成 前体物质 遮荫 低光强
下载PDF
加热过程对鸡肉风味前体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成坚 刘晓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对比了鸡肉风味前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加热过程中 ,还原糖总量呈下降趋势 ,可溶性氮总量稍有增加 ,IMP(5’ 磷酸肌苷 )和GMP(5’ 磷酸鸟苷 )的总量则呈先增加后下降 ,呈鲜味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持续增加 ,呈甜... 对比了鸡肉风味前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加热过程中 ,还原糖总量呈下降趋势 ,可溶性氮总量稍有增加 ,IMP(5’ 磷酸肌苷 )和GMP(5’ 磷酸鸟苷 )的总量则呈先增加后下降 ,呈鲜味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持续增加 ,呈甜味的甘氨酸的含量也在增加 ,重要的肉类风味前体物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则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特别是亚油酸 ,在加热过程中趋于减少 ,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变化不大。初步探讨了加热过程中鸡肉风味前体物质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 含量 后下 天门冬氨酸 肌苷 前体物质 影响 风味 鸡肉 加热过程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生物转化与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琳 李敬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9-655,共7页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分布,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器官毒性,并且半衰期更长的全氟磺酸(PFSAs)和全氟烷酸(PFC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一些全氟化...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在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分布,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物富集性、多器官毒性,并且半衰期更长的全氟磺酸(PFSAs)和全氟烷酸(PFCA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一些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自身或者代谢中间体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毒性,如类激素作用、蛋白偶联、细胞毒性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人群暴露的潜在健康危害.本篇综述针对于全氟烷酸和全氟磺酸类的前体物质,总结了该类化合物在环境分布、生物转化和相关毒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前体物质 环境分布 生物转化 毒性
下载PDF
中国冬半年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前期信号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宗婕 钱维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方法应用于寻找中国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前期信号。1960~2008年的冬半年期间,总数115次强的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对流层低层出现了天气尺度温度的负值扰动,而在对流层中高层至平流层出现了天气尺度位势高度的负值... 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方法应用于寻找中国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前期信号。1960~2008年的冬半年期间,总数115次强的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对流层低层出现了天气尺度温度的负值扰动,而在对流层中高层至平流层出现了天气尺度位势高度的负值扰动。其中,112次事件分别在850hPa和300hPa上出现了温度扰动负值中心和位势高度扰动负值中心。追踪850hPa层的温度扰动能够提前5~9天预示中国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温事件 物理分解 高度扰动 温度扰动 前期信号
下载PDF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研究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杜建国 刘丛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主要论述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活动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异常判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判定流体的物质来源和循环过程、判断流... 主要论述流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活动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异常判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判定流体的物质来源和循环过程、判断流体异常的原因、建立古地震和历史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推断地震活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研究认为,目前在地震监测研究方面除^(222)Rn和^(14)C应用普遍之外,其他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应用较少,从而使得许多异常难以判定,许多古地震得不到较准确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震活动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历史地震活动 时间序列 地下流体
下载PDF
老化时间对Cu/ZnO/Al_2O_3合成甲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房德仁 刘中民 +1 位作者 徐秀峰 张慧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 l2O3催化剂前驱体及催化剂,用XRD、TG-DTG、TPR、N2吸附及加压微反活性评价技术,考察了母料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焙烧后物料中CuO-ZnO间的作用和物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催化剂母料物相随老化时... 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 l2O3催化剂前驱体及催化剂,用XRD、TG-DTG、TPR、N2吸附及加压微反活性评价技术,考察了母料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及焙烧后物料中CuO-ZnO间的作用和物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催化剂母料物相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老化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催化剂比表面积及形成CuO-ZnO固溶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ZnO/Al2O3催化剂 合成甲醇 前驱体 老化时间
下载PDF
成都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丽花 张晓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1,共4页
 以成都市第六水厂的工艺出水和管网水为测试对象,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分析了消毒副产物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市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主...  以成都市第六水厂的工艺出水和管网水为测试对象,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分析了消毒副产物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市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卤乙酸;②常规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和卤乙酸前体物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50%左右),但对卤乙酸(HAAs)和三卤甲烷(THMs)却无去除作用;③预氯化产生的THMs、HAAs分别占管网中此类物质最高浓度的22%和50%;④应该以管网入口处三氯甲烷、卤乙酸的浓度作为整个管网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工艺 消毒副产物 前体物 管网水
下载PDF
浙江省H市供水系统消毒副产物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俊萍 于建全 +3 位作者 李青松 马晓雁 杨玉龙 贾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02-5308,共7页
以浙江省H市供水系统为调查对象,采用配有电子捕获器的气相色谱(GC-ECD)检测2座水厂及相应供水管网中18种消毒副产物(DBPs)的含量,深入探讨了DBPs导致的饮用水健康风险及前体物指标与各类DBPs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市饮用水中检出三卤甲烷(... 以浙江省H市供水系统为调查对象,采用配有电子捕获器的气相色谱(GC-ECD)检测2座水厂及相应供水管网中18种消毒副产物(DBPs)的含量,深入探讨了DBPs导致的饮用水健康风险及前体物指标与各类DBPs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市饮用水中检出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乙腈(HANs)和三氯硝基甲烷(HNMs)等类消毒副产物,THMs含量最高,HAAs次之. CX水厂出水和供水管网中THMs分别为7. 70~32. 73μg·L-1和9. 00~51. 42μg·L-1,HAAs分别为3. 05~21. 30μg·L-1和6. 00~26. 79μg·L-1. TH水厂出水和供水管网中THMs分别为8. 65~38. 76μg·L-1和12. 09~42. 04μg·L-1,HAAs分别为2. 42~14. 79μg·L-1和2. 80~33. 40μg·L-1,2家水厂出厂水和供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浓度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采用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表征水样有机物,分析有机物与DBPs的相关性,发现管网水中三氯甲烷(TCM)与DOC和UV254呈显著负相关性.基于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经口摄取途径时氯消毒副产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计算,发现H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 94×10-6~4. 76×10-5和5. 94×10-6~5. 56×10-5,非致癌风险分别为0. 91×10-2~4. 20×10-2和1. 26×10-2~4. 72×10-2.致癌风险主要来自THMs,一溴二氯甲烷(BDCM)贡献了最高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主要来自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DBPs) 前体物 相关性分析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前体物质对辅酶Q_(10)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萍 邱卫华 +2 位作者 郑亚安 袁惠敏 孙君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首次研究了以辅酶Q10 (CoQ10 )主要侧链供给前体物质———茄尼醇和醌环供给前体———羟基苯甲酸和辅酶Q0 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romb 2 1794 - 2 3) 生产CoQ10 产量的影响,并对前体的转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 首次研究了以辅酶Q10 (CoQ10 )主要侧链供给前体物质———茄尼醇和醌环供给前体———羟基苯甲酸和辅酶Q0 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romb 2 1794 - 2 3) 生产CoQ10 产量的影响,并对前体的转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适宜于粟酒裂殖酵母生长及高转化前体生成CoQ10 的条件为:酵母在2 8℃下,2 2 0r/min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8h后,加入0 5 g/L茄尼醇继续发酵培养18h ,进行前体转化反应。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茄尼醇能达到最大产量33 1mg/L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91% ,任2种前体物质共同添加都要比单独添加茄尼醇时产量低。茄尼醇和CoQ0 共同添加时,单位细胞胞外辅酶CoQ10 的产量达到最高的1 35mg/g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物质 辅酶Q10 生物合成 CoQ10 粟酒裂殖酵母 羟基苯甲酸 茄尼醇 发酵培养基 辅酶Q0 转化工艺 酵母生长 转化反应 添加 min 产量低 供给 样品 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