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秋平 杨晓光 +5 位作者 薛昌颖 闫伟兄 杨婕 张天一 B.A.M.Bauman 王化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56,共6页
基于4a的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利用1971年-2000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选取25%、50%、75%和95%保证率作为典型的湿润年、平水年、... 基于4a的田间试验资料,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利用1971年-2000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选取25%、50%、75%和95%保证率作为典型的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和极枯水年,进行旱稻各生育阶段降水与作物需水的耦合度分析和补灌量估算。结果表明:旱稻出苗后总需水量平均为596.1mm,需水强度平均为4.3mm/d,需水强度峰值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4种降水年型下旱稻出苗后降水和旱稻需水的耦合度分别为0.82、0.71、0.50和0.39,所需的补灌量分别为106.6、171.1、296.0和363.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需水量 降水保证率 耦合度 补充灌溉量
下载PDF
阴山北麓地区降水特性和作物需水耦合关系分析——以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康文钦 杜磊 +4 位作者 于利峰 侯智惠 许洪滔 赵俊利 侯安宏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83-89,共7页
【目的】为旱作农业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配套农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武川县200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春小麦2种作物在各生育时期的需水特征及作物需水和降水耦合情况。【结果】... 【目的】为旱作农业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配套农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武川县200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马铃薯、春小麦2种作物在各生育时期的需水特征及作物需水和降水耦合情况。【结果】马铃薯、春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分别为337.70和315.30 mm;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2.17%;春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需水量较大,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5.56%和21.28%;马铃薯、春小麦在全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同期有效降水量;在作物主要生育时期,马铃薯和春小麦需水和降水的耦合度λ<1,降水无法满足作物需水量;春小麦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与月份表现出良好的3次多项式关系,拟合程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9343。【结论】阴山北麓地区因降水结构和降水有效性不足造成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需水量耦合度低,即无法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解决旱作农业区作物生产需水与降水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需水量 降水量 耦合度 马铃薯 春小麦
下载PDF
旱灾风险防范下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主导目标一致性——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浩 江耀 +1 位作者 王静爱 梁勤欧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9-1902,共14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旱灾频率、范围和强度的增加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解旱灾风险防范过程中,农户行为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促进农户与政府风险防范协同一致,本文从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强干旱适应两个维度评价内蒙古兴和县农户... 气候变化背景下旱灾频率、范围和强度的增加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解旱灾风险防范过程中,农户行为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促进农户与政府风险防范协同一致,本文从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强干旱适应两个维度评价内蒙古兴和县农户的种植策略及其与政府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结果表明:(1)有81.67%的农户种植策略受经验影响较大,选择种植适应性较高的作物,农业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其种植策略更侧重干旱适应性,以保证稳定的农业生产;(2)根据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的差异,可将农户划分为4类,其中高收入-高适应型农户仅占9.98%,且主要分布在兴和县政府驻地附近,约有20.69%的农户属于低收入-低适应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边界地带,其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水平较低,一致性指数平均值为-0.106,低收入-高适应型农户和高收入-低适应型农户分别占所有农户的60.26%和9.07%;(3)总种植面积和作物多样性两个因素对农户种植策略与政府目标一致性影响最大,其中作物多样性对经济收入偏低农户的目标一致性有正向影响,而对经济收入偏高的农户则具有负向的影响。本文可为旱灾风险防范相关政策制定,提升综合风险防范水平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风险防范 种植策略 降水耦合度 目标一致性 雨养农业区 内蒙古兴和县
原文传递
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演变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曲辉辉 王冬冬 +5 位作者 闫敏慧 翟墨 刘丹 闫平 王晓明 姜丽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5期81-87,共7页
基于1971—2018年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方法计算玉米需水量,应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 基于1971—2018年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方法计算玉米需水量,应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GIS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拔节以前生育时段大部地区有效降水增加,拔节以后各生育阶段大部地区有效降水呈减少趋势,不同区域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受风速变小和日照时间减少等气象因子影响,黑龙江省大部地区玉米需水量减少,东部减速最快,北部最慢。黑龙江省中部和东北部玉米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耦合度较高,西部较低;拔节以前耦合度较低,拔节以后较高。各区域耦合度均呈“两落两起”变化趋势,2011—2012年为耦合度由低到高明显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需水量 有效降水量 耦合度
下载PDF
华北地区旱稻产量适应性及耗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娟 杨晓光 +3 位作者 薛昌颖 张秋平 B.A.M.Bouman 王化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3-1148,共6页
本研究利用2001-2002年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北京昌平旱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输入为300-522 mm条件下,北京地区“旱稻297”和“旱稻502”的产量水平分别为3 876-5 289 kg.hm^-2、3 977-5 664 ... 本研究利用2001-2002年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北京昌平旱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输入为300-522 mm条件下,北京地区“旱稻297”和“旱稻502”的产量水平分别为3 876-5 289 kg.hm^-2、3 977-5 664 kg.hm^-2,灌溉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01-1.29 g.kg^-1、1.03-1.33 g.kg^-1,同一品种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存在差异。“旱稻50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旱稻297”,表明“旱稻502”更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对产量分析可以看出,在损失7.9%-29.8%产量前提下,水分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9%-27.7%,其中前期限量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为3.6%-23.1%,而产量仅降低7.9%-15.5%。表明前期限量后期充分灌溉处理为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旱稻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利用北京地区昌平气象站1951-2005年的气侯资料,分析了旱稻生长季内的降水特点,根据person-Ⅲ分布法确定了旱稻生长季内的3种降水年型,并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旱稻生长季内的降水与作物需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旱稻在正常年和干旱年型下生长季内各生育阶段均需灌溉水补充,而湿润年型只需在开花-成熟阶段适当补充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产量适应性 耗水特征 降水耦合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贾路 于坤霞 +4 位作者 徐国策 任宗萍 高海东 李占斌 李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357-7366,共10页
植被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器”,在能量交换、水循环、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Hust指数... 植被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器”,在能量交换、水循环、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Hust指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对发展率(RDR)指数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NDVI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和Pettitt检验方法的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方法,识别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突变点,探讨了降水对NDVI变化的影响以及造成NDVI与降水关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73.49%面积的NDVI在1998—2017年有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大部分地区NDVI在未来依旧呈现增加趋势;(2)黄土高原地区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NDVI增加幅度大于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的增加幅度,而北部风沙区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边界区域的NDVI增加滞后于区域整体变化;(3)NDVI与降水耦合协调程度逐年增强,两者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P<0.05);(4)NDVI呈现显著增加区域降水明显高于不显著变化区域(P<0.05),降水对NDVI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北部和东部河谷及土石山区北部NDVI和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然而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并不存在显著变化趋势(P>0.05),因此造成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类活动(P<0.05)。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降水 突变点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