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8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固溶对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陈康华 刘红卫 刘允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3,共5页
研究了强化固溶对提高7075和705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逐步升温固溶处理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晶温度而不产生过烧组织,提高残余可溶结晶相的固溶程度和合金力学性能。强化固溶的7075和7055合金的抗... 研究了强化固溶对提高7075和705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逐步升温固溶处理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晶温度而不产生过烧组织,提高残余可溶结晶相的固溶程度和合金力学性能。强化固溶的7075和7055合金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660和750MPa;且延伸率保持约10%.一般固溶7055合金的强度仅与强化固溶7075合金的强度相当。断口分析显示,两种合金的断裂属晶内韧窝断裂与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强化固溶后,残余结晶相引起的晶内韧窝断裂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强化固溶 力学性能 结晶相 断裂 航空材料
下载PDF
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振宝 梁剑雄 +4 位作者 苏杰 王晓辉 孙永庆 王长军 杨志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7,共9页
高强度不锈钢作为强度、韧性及服役安全性俱佳的金属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以析出强化和奥氏体韧化为代表的强韧化机理,及以氢致开裂和H原子扩散富... 高强度不锈钢作为强度、韧性及服役安全性俱佳的金属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及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以析出强化和奥氏体韧化为代表的强韧化机理,及以氢致开裂和H原子扩散富集为主要因素的应力腐蚀及氢脆敏感性问题。认为高强度不锈钢的未来发展将重点关注计算模拟设计,多类型、高共格度析出相复合强化,高机械稳定性的薄膜状奥氏体韧化,综合显微组织和服役环境加深对应力腐蚀及氢脆机理的理解,从而为设计兼备超高强韧性、优良综合服役性能的高强不锈钢提供实际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不锈钢 强韧化机理 氢脆 应力腐蚀 析出相 逆转变奥氏体
原文传递
超超临界电站用Inconel 740镍基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及其改型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谢锡善 赵双群 +1 位作者 董建新 张麦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8-643,共6页
利用微观组织分析和化学相分析的综合方法研究了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过热器管材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40在服役温度范围长期时效下的组织稳定性,并基于热力学模拟计算对合金的成分进行调整和改型.结果表明:合金的组织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利用微观组织分析和化学相分析的综合方法研究了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过热器管材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40在服役温度范围长期时效下的组织稳定性,并基于热力学模拟计算对合金的成分进行调整和改型.结果表明:合金的组织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高温时强化相γ′相急剧长大、晶内和晶界η相以及晶界G相的形成;通过调整Al、Ti含量和降低Si含量研制了改型合金,改型合金γ′相的稳定温度得到提高,在750℃和800℃长达5 000 h时效后晶界没有出现η相和G相,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INCONEL 740 组织稳定性 析出相 改型
下载PDF
鸟粪石法回收废水中磷的沉淀物的组成和晶形 被引量:50
4
作者 黄颖 林金清 李洪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359,共7页
利用镁盐为沉淀剂,以磷酸铵镁沉淀的形式回收模拟废水中的磷.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沉淀物的晶形进行表征,利用ICP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淀物的组成,并结合饱和度的计算对回收的沉淀物的晶形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沉淀物为... 利用镁盐为沉淀剂,以磷酸铵镁沉淀的形式回收模拟废水中的磷.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沉淀物的晶形进行表征,利用ICP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淀物的组成,并结合饱和度的计算对回收的沉淀物的晶形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沉淀物为斜方型晶体时才是纯的鸟粪石,针形晶体不是纯的鸟粪石;沉淀物的晶形与溶液的初始饱和度有一定的关系,当溶液的初始饱和度较低时,不管pH或镁或氨氮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如何变化,其沉淀物都为斜方形晶体;当溶液的初始饱和度高过一定程度后,其沉淀物中都会出现针形的晶体,且不同条件下所生成的针形晶体的X射线衍射峰都与磷酸镁的特征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针形晶体与磷酸镁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磷回收 鸟粪石 沉淀物 晶形 组成
原文传递
超深冲IF钢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马衍伟 王先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69,共5页
本文介绍了IF钢的发展状况及国际上关于IF钢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①当前IF钢物理冶金学研究的热点,如探求深冲极限、废钢的回收利用以及二相粒子等;②IF钢新品种开发的进展;
关键词 IF钢 超深冲性 再结晶组织 析出物
下载PDF
Inconel718高温合金中析出相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永长 郭倩颖 +4 位作者 李冲 梅云鹏 周晓胜 黄远 李会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9-1266,共8页
Inconel 718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和国防等领域中复杂金属结构构件的制造,其高温抗疲劳性能和蠕变持久强度与成形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镍基合金热加工(如定向凝固、热处理、锻造和焊接等)... Inconel 718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和国防等领域中复杂金属结构构件的制造,其高温抗疲劳性能和蠕变持久强度与成形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镍基合金热加工(如定向凝固、热处理、锻造和焊接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较少从析出相控制的角度来阐明冷轧、热变形、焊接等工艺与高温服役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介绍了该合金中不同类型的析出相,包括:主要强化相(g'相)、辅助强化相(g'相)、g'相的平衡相(d相),以及MX型碳氮化物和Laves相;论述了镍基合金制备过程中不同类型析出相的析出机制及其对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指出了镍基合金高能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焊接热影响区微裂纹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高温合金 析出相 形变 电子束焊 蠕变性能
原文传递
汽车车身用6000系铝合金板材微观组织与热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贾志宏 丁立鹏 +3 位作者 吴赛楠 王雪丽 刘庆 陈昌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113,共10页
本文介绍了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现状及其性能特点,并详细论述了该系合金的时效析出特征、强化机理、织构演化和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6000系铝合金的传统热处理工艺,阐述了固溶后预时效和预变形对合金烘烤硬化... 本文介绍了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现状及其性能特点,并详细论述了该系合金的时效析出特征、强化机理、织构演化和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6000系铝合金的传统热处理工艺,阐述了固溶后预时效和预变形对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汽车车身用6000系铝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0系铝合金 轻量化 烘烤强化 析出相
下载PDF
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双群 谢锡善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593℃和704℃时效1000h后,主要析出相是γ′和MC,在704℃以上又析出了M_(23)C_6,合金在750℃时效1000h后晶界处开始析出η相,而在849...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593℃和704℃时效1000h后,主要析出相是γ′和MC,在704℃以上又析出了M_(23)C_6,合金在750℃时效1000h后晶界处开始析出η相,而在849℃时效1000h后晶内出现了大量的片状η相,呈魏氏体分布,γ′相随时效温度的增加生长迅速,且在849℃时效1000h后出现回溶,没有发现σ等脆性相的出现,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下降,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室温显微硬度随时效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要由γ′的长大所致;合金在标准热处理条件下的高温显微硬度高于室温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显微组织 析出相 力学性能 长期时效
下载PDF
从卤水中回收硼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卉芃 李琦 +2 位作者 王秋霞 余丽秀 曹耀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年第4期39-42,共4页
论述了从卤水中回收硼的试验研究情况。研究表明 ,采取制盐析钾—酸化沉硼—萃取提硼的工艺流程从高钙、镁料液中可以获优质硼酸产品 。
关键词 硼资源 卤水 沉淀 萃取 硼酸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高Ti微合金直接淬火高强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可 雍岐龙 +3 位作者 孙新军 李昭东 赵培林 陈守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3-920,共8页
利用TEM,SEM及物理化学相分析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Ti微合金直接淬火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而屈服强度缓慢升高.回火温度为600℃时,实验钢具有... 利用TEM,SEM及物理化学相分析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Ti微合金直接淬火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而屈服强度缓慢升高.回火温度为600℃时,实验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043 MPa,屈服强度为1020 MPa,延伸率为16%,-40℃冲击功为67.7 J.其主要原因是600℃时,纳米级的析出相数量最多,体积分数最大,分布最均匀.600℃回火时,实验钢的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强度增量分别约为149.82和171.7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Ti微合金钢 回火温度 冲击功 塑性 析出相
原文传递
镍基合金的析出相及强化机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郭岩 周荣灿 +2 位作者 侯淑芳 张红军 林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50,共5页
用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2种镍基合金(617和625)的时效析出相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在760℃时效过程中,617和625合金均析出面心立方结构的M23C6碳化物和面心立方有序结构的γ′相,M23C6碳化物分布于晶界和晶内,γ′相分布于晶... 用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2种镍基合金(617和625)的时效析出相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在760℃时效过程中,617和625合金均析出面心立方结构的M23C6碳化物和面心立方有序结构的γ′相,M23C6碳化物分布于晶界和晶内,γ′相分布于晶内。此外,625合金还析出体心四方结构的γ″相。2种合金的晶内析出相(M23C6和γ′)稳定性好,617合金的晶界析出相(M23C6)在760℃时效3000 h后聚集长大,仍为不连续分布,可阻碍晶界滑移;625合金的晶界相(γ″相)随760℃时效时间延长数量增多。M23C6作为时效态617合金的主要析出相,弥散分布于晶界和晶内,有利于析出强化,从而提高了617合金的强度和硬度。γ″相作为625合金中的强化相,γ″相与基体(γ)之间的点阵错配度大,共格应力导致的强化作用明显,导致时效态合金的高屈服强度和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时效 析出相 强化机制
原文传递
单晶高温合金DD6再结晶晶界析出相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0
12
作者 熊继春 李嘉荣 +2 位作者 赵金乾 刘世忠 董建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2-1236,共5页
对单晶高温合金DD6进行表面吹砂处理,然后进行固溶与时效真空热处理,采用SEM,TEM,EPMA和Thermo-Calc的方法研究了单晶合金DD6再结晶晶界析出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经过吹砂处理的DD6合金在固溶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再结晶.... 对单晶高温合金DD6进行表面吹砂处理,然后进行固溶与时效真空热处理,采用SEM,TEM,EPMA和Thermo-Calc的方法研究了单晶合金DD6再结晶晶界析出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经过吹砂处理的DD6合金在固溶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发生再结晶.再结晶晶界出现析出相,分析表明析出相为M_6C碳化物,该碳化物呈粒状析出,尺寸约为0.5μm,数量极少,富含W,Re和Mo,且Cr,Nb和Co的含量与合金名义成分差别不大,而Al,Ta和Ni含量较低.由于再结晶晶界上C元素的聚集效应,C原子在晶界上达到一定浓度后即与一定数量的W,Mo等μ相形成元素发生相变反应,抑制了合金析出μ相的倾向.又因为DD6合金W含量较高,而Cr含量较低,抑制了M_(23)C_6碳化物,有利于析出M_6C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DD6 再结晶 析出相
下载PDF
T6和T78时效工艺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祥亮 陈江华 +2 位作者 刘春辉 冯佳妮 王时豪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50,共8页
借助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浸泡腐蚀实验、SEM,TEM和元素面扫描,研究了T6和T78时效工艺对A1-0.75Mg-0.75Si-0.8Cu(质量分数,%)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在T6峰值时效(180℃,8h)时,硬度为128.3H... 借助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浸泡腐蚀实验、SEM,TEM和元素面扫描,研究了T6和T78时效工艺对A1-0.75Mg-0.75Si-0.8Cu(质量分数,%)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在T6峰值时效(180℃,8h)时,硬度为128.3HV,电导率为27.3x10。S/m.在T6(180℃,5h)基础上,分别进行温度为195,205和215℃的二级时效,即T78时效工艺,随二级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总体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而电导率值逐渐增大;最佳T78工艺为f180℃,5h)+(195℃,2h),此时合金的硬度最高,为129.2HV,电导率为27.6x10^6S/m.TEM观察发现,T6峰值时效时,晶粒内主要析出针状的卢”相,经T78双级时效处理后,晶粒内析出大量的板条状析出相,而晶界无析出带仅稍有变化.T78工艺能在保持力学性能的同时,大幅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其原因是晶粒内形成了表面有Cu富集的板条状析出相.晶粒内析出大量板条状强化相,使得合金硬度与T6峰值相当,同时Cu偏聚在析出相与Al基体界面处,促使更多Al基体中的Cu析出,基体与无析出带(PFZ)电位差大大降低,使得其抗晶间腐蚀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析出相 晶界 晶间腐蚀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X80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X80级别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16mm厚的X80管线钢的屈服强度达到670MPa以上时,其屈强比低于0.85,韧脆转变温度低于-60℃,达到了很好的...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X80级别管线钢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16mm厚的X80管线钢的屈服强度达到670MPa以上时,其屈强比低于0.85,韧脆转变温度低于-60℃,达到了很好的强韧性匹配.细化的针状铁素体有效地改善了实验钢的强度及韧性.X80管线钢中存在两种典型的析出物,一种以Nb,Ti(CN)为主,尺寸较大(50--200nm);另一种以NbC为主,尺寸细小(小于30nm).这些纳米级析出物对钢的组织细化和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控轧控冷 针状铁素体 韧脆转变温度 析出物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针状铁素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康军艳 余伟 陈银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69,共5页
对针状铁素体钢进行540~630℃回火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与轧态相比,630℃回火后钢的屈服强度提高75MPa,伸长率的平均值降低1.9%,冲击功的平均值提高1.75J。对回火前、后钢板的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火... 对针状铁素体钢进行540~630℃回火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与轧态相比,630℃回火后钢的屈服强度提高75MPa,伸长率的平均值降低1.9%,冲击功的平均值提高1.75J。对回火前、后钢板的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火后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减小,亚晶板条部分消失;回火后析出物粒子的平均尺寸减小;回火温度越高,析出物粒子的平均尺寸越大。630℃回火以后,在1~10nm尺度范围内的粒子分布频度增加2~3倍,铌的析出量增加了166.9%,钒的析出量增加了584.6%。细小析出物的增加和亚晶板条的部分消失是强度提高、塑性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铁素体 回火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析出
下载PDF
纳米级ZnO-TiO_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林元华 袁方利 +1 位作者 黄淑兰 李晋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利用ZnSO4和Ti(SO4)2为原料,在合成纳米TiO2粉体的基础上,将TiO2微粉分散在(NH4)2CO3溶液中,进一步将Zn(2+)以ZnCO3的形式沉淀出来,于300℃煅烧2h,即可制得纳米级ZnO-TiO2复合粉体,其粒径的30~95nm。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 利用ZnSO4和Ti(SO4)2为原料,在合成纳米TiO2粉体的基础上,将TiO2微粉分散在(NH4)2CO3溶液中,进一步将Zn(2+)以ZnCO3的形式沉淀出来,于300℃煅烧2h,即可制得纳米级ZnO-TiO2复合粉体,其粒径的30~95nm。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吸收紫外线的性能,发现在200~370nm的波段范围内,约90%以上的紫外线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复合粉体 纳米材料 氧化锌 制备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天然中和形成的富铁沉淀及其环境属性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跃飞 谢越 周立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81-1588,共8页
采集了云南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与溪流中和后的溪水与沉积物,运用谱学及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对采集样品的化学及矿物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在与未污染溪水中和时,酸度和电导率均显著降低... 采集了云南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与溪流中和后的溪水与沉积物,运用谱学及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对采集样品的化学及矿物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在与未污染溪水中和时,酸度和电导率均显著降低,但元素的浓度变化不很一致,沿水流方向,除Fe3+、SO42-、Ca2+等少数元素,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都未发生明显的降低.中和成因沉淀物具有富铁的特征,矿物组成以水铁矿为主,此外在下游沉积物中还见有少量针铁矿及纤铁矾.其中上游中和区水铁矿以2线水铁矿为主,下游以6线水铁矿为主.而各处沉积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且均为外层以2线水铁矿为主,内层以6线水铁矿及针铁矿为主.以水铁矿为主要矿物的中和沉积物对各种有毒有害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持作用.对这些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成因上,pH值和SO42-的浓度共同控制了水铁矿的形成;在重(类)金属吸持方面,水铁矿的迁移及相应的对AMD中重(类)金属的自净化作用受中和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中和 沉淀 水铁矿 环境属性
原文传递
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邓想涛 王昭东 +3 位作者 张逖 袁国 付天亮 王国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低成本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在不同回火条件下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其强韧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回火对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在200~250℃回火,试验钢... 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低成本HB450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在不同回火条件下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其强韧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回火对试验钢的硬度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在200~250℃回火,试验钢表现出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满足国标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板GB/T24186—2009中NM450级别要求;在250℃回火时,试验钢出现硬化迹象。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在该温度下回火,析出物中除了有大量弥散分布的ε-碳化物外,还出现了少量30~50 nm的(Nb,Ti)(C,N)粒子,该2类粒子对试验钢的强化起着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回火 组织 性能 析出物
原文传递
鸟粪石法回收养猪废水中磷时pH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鲍小丹 叶志隆 +3 位作者 马建华 陈少华 林立峰 颜一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98-2603,共6页
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养猪废水中的磷进行回收,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并结合物料衡算研究pH变化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8.0升至9.0时,磷去除率从85%增加到94%;pH在9.0~11.0范围,磷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当pH升高至12.0,... 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养猪废水中的磷进行回收,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并结合物料衡算研究pH变化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8.0升至9.0时,磷去除率从85%增加到94%;pH在9.0~11.0范围,磷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当pH升高至12.0,磷去除率急剧下降至70%.沉淀物组分为鸟粪石(MgNH4PO4.6H2O)、钾型鸟粪石(MgKPO4.6H2 O)、Ca3(PO4)2.xH2 O和Mg(OH)2,不含有硫酸盐和碳酸盐.当pH<9.0,沉淀物组分主要为鸟粪石;pH在9.0~10.0范围时,鸟粪石含量降低,钾型鸟粪石、Ca3(PO4)2.xH2O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H由10.0升至12.0时,鸟粪石含量急剧下降,Ca3(PO4)2.xH2 O和Mg(OH)2含量快速增加,而钾型鸟粪石快速增加并在pH 11.0达到最大后急剧下降.因此,回收养猪废水中的磷时要获得纯度高的鸟粪石产品,pH值应控制在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PH 磷酸钙 养猪废水 沉淀物 氨氮
原文传递
新型耐热钢HR3C在超超临界机组高温服役25000h后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殷尊 蔡晖 刘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03-109,共7页
通过对材料性能、金相、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um,EDS)、氧化皮、碳化物萃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等的分析,对在超超临界机组运行5 400和25000h的新型奥... 通过对材料性能、金相、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um,EDS)、氧化皮、碳化物萃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等的分析,对在超超临界机组运行5 400和25000h的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3C进行老化研究,经研究表明HR3C运行25000h后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向火侧室温抗拉强度上升4%,屈服强度下降10%;650℃拉伸性能略有下降;压扁时有脆化,硬度明显提高,表明已发生时效强化;内外壁氧化皮形成致密的Cr2O3层;组织无明显老化,析出物主要为Z相、M23C6和M6C型,碳化物沿晶界较明显析出;运行25000h后析出的碳化物中M6C和M23C6含量明显高于运行5 400 h后析出的含量,表明已有M23C6型碳化物向M6C型碳化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新型奥氏体 HR3C 性能 析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