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contact force in pre-sliding regime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保江 阎绍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212-217,共6页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typically neglected in the dynamic modelling of mechan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change in contact state caused by static friction may decrease positional accuracy and control precision. To i...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typically neglected in the dynamic modelling of mechanical systems. However, the change in contact state caused by static friction may decrease positional accuracy and control precisio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act status and contact force in pre-sliding friction, an optical experimental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With this method, the real contact state at the interface of a transparent material can be observed based on the total reflection principle of light by using a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A novel setup, which includes a pair of rectangular trapezoidal blocks,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challenging issue of accurately applying different tangential and normal forces to the contact interface. The improved Otsu's method is used for measurement.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study performed o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the quantity of contact asperities is proven to be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eal contact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he contact force in the pre-sliding regime is studi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c friction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is qualitatively discussed. New phenomena in which the real contact area expands along with increasing static friction are identified. The aforementioned relationship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under a constant normal press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 stress decreases from the leading edge to the trailing 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contact interface pre-sliding regime contact force
下载PDF
基于简化摩擦力模型的象限误差位置环预补偿方法
2
作者 李学伟 孔令毅 +1 位作者 张易晗 程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4,共5页
为了减小多轴铣削过程中由于速度反向时的非线性摩擦而引起的象限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环的摩擦力预补偿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具有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的预滑移+Stribeck简化摩擦力模型;然后,将其嵌入数控系统中,根据数控插补指令和简... 为了减小多轴铣削过程中由于速度反向时的非线性摩擦而引起的象限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环的摩擦力预补偿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具有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的预滑移+Stribeck简化摩擦力模型;然后,将其嵌入数控系统中,根据数控插补指令和简化模型实时计算补偿值叠加到位置指令上;最后通过依次调整两个补偿参数,实现速度反向时的非线性摩擦力预补偿。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将象限误差从15μm减小到2μm,且对较大范围内的加工速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能够显著减小非线性摩擦造成的机械系统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滑移 Stribeck摩擦力模型 低速非线性摩擦
下载PDF
滑动摩擦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3
作者 原大宁 刘丽兰 +2 位作者 刘宏昭 吴子英 王忠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2-1147,共6页
预滑动摩擦是机械系统中具有相对运动的接触面发生粘着时的一个重要摩擦现象,其建模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定位精度、动力学特性以及控制补偿。针对预滑动摩擦的建模,重点介绍了几种描述预滑动摩擦的数学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特点... 预滑动摩擦是机械系统中具有相对运动的接触面发生粘着时的一个重要摩擦现象,其建模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定位精度、动力学特性以及控制补偿。针对预滑动摩擦的建模,重点介绍了几种描述预滑动摩擦的数学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特点分别加以讨论。同时针对模型参数辨识和应用方面作以简要论述,为以后预滑动摩擦的建模以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滑动摩擦 摩擦模型 参数辨识 机械系统
下载PDF
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分层式节能优化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俊凯 邵金菊 +1 位作者 韩文祥 王保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针对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分层式能量管理策略。为减少红灯停车次数并降低制动能量损失,提出了上层控制器的预减速滑动控制以求解初始目标车速范围,进而采用PSO算法优化寻优,求解最优目标车... 针对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分层式能量管理策略。为减少红灯停车次数并降低制动能量损失,提出了上层控制器的预减速滑动控制以求解初始目标车速范围,进而采用PSO算法优化寻优,求解最优目标车速序列;为提高能量管理实时性,提出了下层控制器的基于逻辑门限规则改进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MATLAB与CRUISE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层控制策略可避免车辆碰撞、闯红灯,并有效减少红灯停车次数,提高燃油经济性。在城市道路限速条件下,采用相同下层控制算法,上层控制算法较交通信号灯正时(SPAT)算法降低8.4%等效燃油消耗;采用相同上层控制算法,下层控制算法有着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ECMS)相近的燃油经济性,但分层控制总计算时间成本降低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混合动力汽车 分层控制 预滑动减速控制 改进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
下载PDF
偏馈式构架反射器的预滑动摩擦动态模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志荣 董龙雷 +2 位作者 张静静 赵建平 朱佳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9,373,共7页
针对偏馈式构架反射器指向机构的摩擦效应提出了预滑动摩擦动态模型分析方法,为预测反射器结构响应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采用低频正弦扫频方法进行发射器结构的模态测试,结果表明在指向机构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时,反射器结构基频的... 针对偏馈式构架反射器指向机构的摩擦效应提出了预滑动摩擦动态模型分析方法,为预测反射器结构响应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采用低频正弦扫频方法进行发射器结构的模态测试,结果表明在指向机构解锁状态和锁紧状态时,反射器结构基频的固有频率随激励幅值的增大而降低,非线性特征显著;其次,通过摩擦模型分析,本文首次提出反射器指向机构存在预摩擦状态,并给出了预摩擦状态的模型表达式,建立了反射器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最后,对反射器结构预滑动摩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分析得到的反射器结构基频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反射器 预滑动摩擦 模态试验 模型
下载PDF
山西数字化形变台对海洋地震的映震能力及预测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秀文 郭星全 宋美琴 《华南地震》 2006年第1期152-165,共14页
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地的一些海洋地震发生前,侯马等数字化形变台的波形记录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会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海洋地震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预滑 形变波 海洋地震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数值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德权 费维水 《福建建筑》 2007年第10期64-65,共2页
本文基于目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应用的现状,利用一单桩模型对其进行了锚索锚固位置及其倾角的数值优化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兹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数值模拟 优化分析
下载PDF
山西侯马台记录到的强远震前兆波特征浅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冬梅 白晓勤 +1 位作者 施行觉 冯建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75-77,共3页
在 2 0 0 1~ 2 0 0 2年 3月国内外发生的 4次强震前 ,山西候马台水管倾斜仪的波形记录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 。
关键词 山西 强远震前兆波 形变波 地震预报 侯马地震台 预滑移 水管倾斜仪
下载PDF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希哲 黄学斌 +3 位作者 徐开祥 程温鸣 李辉武 陶文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5-21,34,共8页
本文重点论述了三峡库区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与黄腊石滑坡的地质特征及其防治工程。针对它们的形成机制与诱发因素, 链子崖危岩体的防治, 主要采取底部煤层采空区的承重阻滑工程与其上危岩体的预应力锚固工程; 黄腊石... 本文重点论述了三峡库区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与黄腊石滑坡的地质特征及其防治工程。针对它们的形成机制与诱发因素, 链子崖危岩体的防治, 主要采取底部煤层采空区的承重阻滑工程与其上危岩体的预应力锚固工程; 黄腊石滑坡的防治, 主要采取地表与地下排水工程。目前, 两处工程均已基本完成, 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岩体 预应力锚固 黄腊石 防治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