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德刚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44-161,共18页
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语词作为观念节点,从而推进论说,展开思辨。“自”类语词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前诸子时期已经出现了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而从《老子》开始,“自”类语词进入了哲学范畴。就《老... 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语词作为观念节点,从而推进论说,展开思辨。“自”类语词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前诸子时期已经出现了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而从《老子》开始,“自”类语词进入了哲学范畴。就《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而言,其基本情况是“自”类语词指向了不同的对象,根据对象、合理性可以作出相应的划分,某些“自”类语词体现出一定的模式化与“+者”现象。在更深的层面,“自”类语词可分为“自”之“不自”“自化”“自然”这三个主要范畴,并具有四层逻辑结构,蕴含着深刻的“自—他”关系。“自”类语词所呈现出的观念、思想浸透着《老子》对整个世界的关注、思考、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类语词 哲学范畴 前诸子时期 观念
下载PDF
论先秦诸子思想对唐代鲜卑族后裔元结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小乐 王素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4-197,共4页
唐代诗人、散文家元结为鲜卑族后裔,被称作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先驱。他曾任道州刺史、容州刺史,堪称良吏。他的文学、吏治思想受先秦诸子影响颇深。元结倡导儒家诗歌观,主张文学针砭时弊、救时劝俗。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家的静和... 唐代诗人、散文家元结为鲜卑族后裔,被称作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先驱。他曾任道州刺史、容州刺史,堪称良吏。他的文学、吏治思想受先秦诸子影响颇深。元结倡导儒家诗歌观,主张文学针砭时弊、救时劝俗。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家的静和淡泊、法家的重贤尚法、墨家的重农节用思想对元结的处世、吏治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鲜卑族 先秦诸子
原文传递
论前诸子时期的“天人观念”及其美学史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诸子时期 天人观念 美学 超二元对立 意义 经验
下载PDF
从王官诗学、行人诗学到诸子诗学——先秦时期诗学及其发展进程的再认识 被引量:9
4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3,共11页
中国古代诗学经历漫长的自然发生时期,因作为政教制度之一的乐教、诗教建立而成熟,士大夫也因此成为诗学的主体。从西周到春秋战国,诗教诗学连续不断,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础。本主题的研究尝试对先秦诗学的发展进行初步的分期,具体演述... 中国古代诗学经历漫长的自然发生时期,因作为政教制度之一的乐教、诗教建立而成熟,士大夫也因此成为诗学的主体。从西周到春秋战国,诗教诗学连续不断,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础。本主题的研究尝试对先秦诗学的发展进行初步的分期,具体演述从王官诗学到行人诗学、诸子诗学的发展进程;初步建构先秦诗学发展史,以此展示先秦诗学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历史中的特殊地位,透视其经典地位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诗学 王官诗学 行人诗学 诸子诗学
原文传递
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耿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6-41,共6页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 关于连珠的起源,历来意见不一。事实上,连珠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在先秦子书中已见端倪。论说推理的理论不但在先秦子书中已经成熟,一些论说片断在形体特征上与连珠也极为相似,这种现象正说明了连珠源于以论说为特征的先秦子书。韩非子的内、外《储说》中,类似连珠的论说相对集中,则直接启发了扬雄有意作连珠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论说 先秦子书
下载PDF
“一多”视角下中国早期哲学的两种形态
6
作者 蔡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1,M0005,共12页
“一多”关系是考察中西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的“一”,常常兼具宇宙论与本体论的维度,显示出中华文明强烈的宇宙论执着。在先秦诸子哲学中,儒家与墨家以“天”作为本体,道家与法家以“道”作为本体,代表了中... “一多”关系是考察中西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的“一”,常常兼具宇宙论与本体论的维度,显示出中华文明强烈的宇宙论执着。在先秦诸子哲学中,儒家与墨家以“天”作为本体,道家与法家以“道”作为本体,代表了中国早期哲学的两种主要形态。儒家重视“天”的主宰功能,其主宰作用主要落在“生生”,一方面体现了“天”的终极决定性,另一方面也流露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墨家同样强调“天”的主宰性,但其主宰作用体现在对人事社会的赏罚上。道家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质,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另一种思路。道家取消了具有主宰作用的超越者,而确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完全抽象的“道”,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根据。法家在“道”的基础上,发明万事万物层面的“理”,作为万事万物的内在根据,由此倡导君主以“道”统“理”。总之,中国早期哲学具有鲜明的贵“一”倾向,但也注重超越层面与现实世界的兼顾和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多”关系 先秦诸子哲学 “天” “道”
原文传递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7
作者 傅羿超 张自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现了对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以名制实”思想的发展;它讨论了物影的同一性、改换和运动的差异性问题,符合科学、逻辑规律与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思想,并不能称为诡辩;它重视概念分析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辨理性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同一性 公孙龙
下载PDF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及其政治伦理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1期1-17,196,共18页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继往开来,既继承了先秦诸子理论遗产,将先秦诸子政治理想表述与政治制度体系建构的努力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皇帝理论,也开辟了秦汉以后政治理想表述的新路径,奠定了两千余年皇帝制度体系的核心政治理想。秦始皇的... 秦始皇的皇帝理论继往开来,既继承了先秦诸子理论遗产,将先秦诸子政治理想表述与政治制度体系建构的努力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皇帝理论,也开辟了秦汉以后政治理想表述的新路径,奠定了两千余年皇帝制度体系的核心政治理想。秦始皇的皇帝理论在政治伦理主题上集中表现为圣人救世,它在内容上既表现为圣王崇拜,也表现为轻贱黔首。先秦诸子的圣人救世话语经过秦始皇的过渡性创造后,转换成了一套实践性的制度体系及其观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皇帝理论 政治伦理 先秦诸子 圣人救世
下载PDF
《易传》天论的哲学意义──兼论中国哲学有没有哲学概念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振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3-72,共10页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易传》中表现得比较典型。《易传》之“天”概念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天不...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易传》中表现得比较典型。《易传》之“天”概念蕴涵自然、自然规律、义理、天帝、阳气等数重内涵,逻辑内涵混杂,外延不确定。中国哲学之“天”从未获得“纯粹的哲学形式”,天不是一个纯粹哲学概念,只是一个前哲学概念。实际上,气、道、理等中国哲学主干概念具有同样的哲学性质。学术界有必要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有哲学概念如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逻辑性 前哲学概念
下载PDF
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基于先秦诸子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
10
作者 方宁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从社会公正、个体公正两个方面对先秦主要学派的公正观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古希腊三位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展开了分析,最后从存在基础、最高德性的体现以及公正思想的探究方向三个方面对中西古代公正思想... 从社会公正、个体公正两个方面对先秦主要学派的公正观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古希腊三位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展开了分析,最后从存在基础、最高德性的体现以及公正思想的探究方向三个方面对中西古代公正思想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为审视中西古代公正思想的差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古希腊 公正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近二十年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之文献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满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0-45,共6页
《黄帝内经》融合了我国文化之精髓,汲纳了大量的先秦学术思想,是一本多元文化总集,殊具研究价值。本文搜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的文献资料,分为专书、期刋论文、博硕研究生论文三大类,对三类文献... 《黄帝内经》融合了我国文化之精髓,汲纳了大量的先秦学术思想,是一本多元文化总集,殊具研究价值。本文搜结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的文献资料,分为专书、期刋论文、博硕研究生论文三大类,对三类文献各作简略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献述评 先秦诸子
下载PDF
话语革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诸子学历史叙事
12
作者 程鹏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71,共8页
传统诸子学的历史叙事是《七略》奠定的诸子九流十家出于王官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末民初经过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等人的批判而被动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异军突起,经过嵇文甫、吕振羽、侯外庐、翦伯赞、杜... 传统诸子学的历史叙事是《七略》奠定的诸子九流十家出于王官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在清末民初经过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等人的批判而被动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异军突起,经过嵇文甫、吕振羽、侯外庐、翦伯赞、杜国庠、郭沫若、范文澜等学者的努力,诸子学从《七略》和近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叙事话语体系中解放了出来。诸子学被还原为特定社会历史形态下的意识形态,先秦诸子不再是死的学术流派中的囚徒,而是活生生的历史中的演出者。这一历史叙事的变革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革命,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所谓“国学”的重要范畴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今天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诸子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叙事 唯物史观 话语革命
下载PDF
乾嘉时期经子关系之转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燕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151,共11页
中国古代经学家宣称"经为常道",与此相对的诸子学则为"异端"。乾嘉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乾嘉学者从道体的开放、经书系统的重建和经与子之道器名分的转变等方面,扭转了经子关系。他们不仅肯定了诸子之道的合法... 中国古代经学家宣称"经为常道",与此相对的诸子学则为"异端"。乾嘉时期,这种观念发生了转变。乾嘉学者从道体的开放、经书系统的重建和经与子之道器名分的转变等方面,扭转了经子关系。他们不仅肯定了诸子之道的合法性,要为"异端"正名,甚至把子书升格为经书,尝试整合经学与子学。这拓展和丰富了乾嘉义理学的范围,也开启了晚清诸子学复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经子关系 道体 经书 道器
下载PDF
论先秦诸子的分派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0,共9页
由于出土文献的触发,近些年来,关于先秦诸子的分派问题重新引起了学者的讨论。各种观点的分歧基本上都源于对分派问题的性质认识不清。分派是一种分类学,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时人的分派固然重要,但不见得比后世人的分派更科学;既应注... 由于出土文献的触发,近些年来,关于先秦诸子的分派问题重新引起了学者的讨论。各种观点的分歧基本上都源于对分派问题的性质认识不清。分派是一种分类学,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时人的分派固然重要,但不见得比后世人的分派更科学;既应注意分派标准的一致性,也应充分理解分派具有相对性,它往往是从属于特定目的的。简单地否定司马谈的"六家"和刘向父子的"九流十家",都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家 九流十家 先秦诸子 学派
原文传递
先秦诸子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国宏 《廉政文化研究》 2011年第3期77-83,共7页
先秦诸子对廉政十分重视,把它放在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看待,主张贯彻以义制利、以民为本的廉政宗旨,通过自上而下、高层垂范的方式推进廉政建设,强调把法治约束与道德自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兼修、多管齐下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先秦诸子对廉政十分重视,把它放在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看待,主张贯彻以义制利、以民为本的廉政宗旨,通过自上而下、高层垂范的方式推进廉政建设,强调把法治约束与道德自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兼修、多管齐下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提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尤其是把节俭作为廉政建设的抓手和反腐败的有效途径。这些思想对推进我国当前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廉政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无为而治”命题的意义之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鸿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无为而治"命题旨在论证大有作为的正确途径和治国理政的最高境域。在先秦,"无为"的通用词义是实有似无、无以名状的大作为,而虽大若无乃是"无"字固有之义。构成"无"字正体的乚(隐)、人、無是... "无为而治"命题旨在论证大有作为的正确途径和治国理政的最高境域。在先秦,"无为"的通用词义是实有似无、无以名状的大作为,而虽大若无乃是"无"字固有之义。构成"无"字正体的乚(隐)、人、無是揭示无为而治命题意义之源的三个关键字符。"乚"表达隐匿遁形、虽有若无之义,"人"表达人为故意之义,"無"表达丰大之义,因而"无"字的本义是丰大因故意隐匿而遁形,可以表达多若少、大若小、实若虚、有若无之义。与天道相互诠释的"无"还可标示最高境域。"有"字本义是不宜有。"无为"与"有为"都是有为;理应作为,为而适宜,谓之"无为";不应作为,为而不宜,谓之"有为"。将无为与有为截然对立的评说方式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无为 有为 先秦诸子 政治理论
原文传递
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论语言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语言总是与哲学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哲学家和古希腊哲学家给语言研究带来新的洞见:从语言涉入哲学,使哲学与语言学都深刻起来。通过比较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说明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表... 语言总是与哲学紧密相关。中国古代哲学家和古希腊哲学家给语言研究带来新的洞见:从语言涉入哲学,使哲学与语言学都深刻起来。通过比较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说明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表现出语用主义,墨家表现出经验主义,只有名家提出语言系统内部和有关语言的问题,因此具有分析理性特征。古希腊哲学家探索人类理性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类型来表达和把握现实世界和存在的本质,并由此影响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古希腊哲学家 语言
下载PDF
论“九流十家”的建构历程——从《天下》篇到《汉志》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剑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5,共10页
《汉志》的“九流十家”之说深刻影响着历代学者对先秦学术思想的理解,但这一观点却并非是对先秦思想的忠实还原,而是基于其时代思潮与自身学术立场所作的理论建构。先秦学者多以人论学而不称家派,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始以家论学,将... 《汉志》的“九流十家”之说深刻影响着历代学者对先秦学术思想的理解,但这一观点却并非是对先秦思想的忠实还原,而是基于其时代思潮与自身学术立场所作的理论建构。先秦学者多以人论学而不称家派,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始以家论学,将诸子分为六家,并欲以道家统摄诸子。《汉志》又扩展为“九流十家”,将司马谈口中的“道家”降格为“杂家”,并以六艺统摄诸子,以“诸子出于王官”说为其羽翼。然据《庄子·天下》篇所论,六艺与诸子并非相互统摄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志》“以六艺统诸子”的观点是基于其时代立场所作出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流十家 《汉志》 《天下》篇 诸子出于王官 以六艺统诸子
下载PDF
美善之辩与古代文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春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关于“美”与“善”,诸子各有分说,由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到笼统的人品道德,再到更为广泛的审美判断,这些论争对于后世文论的审美取向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儒家主张从实践层面贯彻美善思想,还是道家从更高层面理解美善,他们... 关于“美”与“善”,诸子各有分说,由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到笼统的人品道德,再到更为广泛的审美判断,这些论争对于后世文论的审美取向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儒家主张从实践层面贯彻美善思想,还是道家从更高层面理解美善,他们的相关思考对后世文论都产生深远影响。诸子对于美善的论辩,目的当然并不在于学理层面的抽象思考,而在现实生活层面的运用和实践,施之于中国古代文论,则形成源远流长的美刺传统。就古人的价值取向而言,圣贤们一般认为,美要以善为前提,不能只有外在的言辞之美,还要有思想内容的敦厚良善。用之于中国古代文论,则形成久远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 美善 古代文论
下载PDF
先秦诸子社会治理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理论意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光磊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年第2期130-139,179,共11页
社会治理在古代与现代的共同视域中可以理解为以某种价值目标为旨向而促使各个组织关系的协调完善。价值落实在组织上,可以划分出社会治理思想体系的四个维度:治理本体、治理伦理、治理秩序、治理机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此四个... 社会治理在古代与现代的共同视域中可以理解为以某种价值目标为旨向而促使各个组织关系的协调完善。价值落实在组织上,可以划分出社会治理思想体系的四个维度:治理本体、治理伦理、治理秩序、治理机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此四个维度上各具内在自洽的理论系统,构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四种治理模式。四大治理模式具有独特的理论特征与深远的历史影响,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创新,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社会治理 组织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