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以至秦汉的薰香习俗文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74-179,共6页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百姓,无不对各种香品和熏香...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百姓,无不对各种香品和熏香器具钟爱有加,由此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熏香习俗文化。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先秦以至汉代的熏香习俗为后世熏香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香 民俗文化 先秦史 秦汉史
下载PDF
封、疆、界:中国古代早期对于域界的表示 被引量:5
2
作者 鲁西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4,共11页
甲骨文、金文以及秦楚瓦文、简牍中所见的“封”(“夆”)乃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其上或植有树木;“封”多沿着道路设置,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田地中的“封”则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于标识田地的归属。金文与秦楚简牍中所见的“疆”“畺... 甲骨文、金文以及秦楚瓦文、简牍中所见的“封”(“夆”)乃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其上或植有树木;“封”多沿着道路设置,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田地中的“封”则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于标识田地的归属。金文与秦楚简牍中所见的“疆”“畺”或“彊”,则是人为地划出的界线,它可以但并不必然表现为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界”也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却有具体的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作为标识;用于表示“界”的地理事物主要有关、垣、离、格、堑、封、刊、坞、虎落、天田、立石等人为的地理事物,以及山、川等自然地理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 界线 标识 先秦 秦汉
下载PDF
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应艳新 郑玮瑶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9-136,141,共9页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展望。[结果]出土砭石数量多。针具可分为金属类与非金属类。关于其是否具备医用功能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疑难:从形制角度研究缺乏标准器和文献支持,从性能角度研究难以落实到具体器物。据此提出3点展望:谨慎对待研究猜想,避免过度诠释;全面考虑古代生活状况,不能为定向思维所局限;更多结合各学科研究新进展。[结论]对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范畴、形制与功能有利于厘清医药器具使用的历程与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 针具 先秦秦汉 出土 涉医 形制 功用 疑难
下载PDF
从经筋视角探张家山汉简《引书》
4
作者 宋宇轩 张雷 +3 位作者 徐亚静 李梦醒 闫丽 姚文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95-1300,共6页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 [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入关系,选取《引书》中运用导引术治疗的骨伤科疾病,如项痛、踝痛、膝痛和肩痛,对相关导引术式及导引动作进行分析,并从经筋的视角对导引术式进行医理探讨。[结果]先秦秦汉时期所叙述的导引以单纯肢体运动为主,《脉书》中所阐述的经脉多为经筋。运用经筋理论分析,《引书》中治疗项痛的导引术主要是治疗太阳经筋的项痛;治疗外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少阳经筋,治疗内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太阴经筋;治疗膝痛的导引术共同调节足六经的经筋。运用导引术“猿行三百”治疗手少阳及手阳明经筋所生肩痛,运用导引术“前掾”治疗手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支落”治疗足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後復”治疗手太阴经筋病所致肩痛,这些案例运用经筋理论解释更加合理,并可进一步阐释导引术的治疗原理,明确不同导引术对应的适应病证。[结论]从经筋视角分析《引书》中的导引术式,能够进一步明确导引术所治疗的病位,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可为导引术在现代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出土文献 《引书》 导引术 经筋 张家山汉简
下载PDF
先秦至汉代动物油脂加工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星光 宋宇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40,26,共15页
油脂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广泛使用动物油脂来满足生活中的需求。人们用油脂来烹饪各种美食,制作脂烛照明,方便夜间生活。秦汉时期动物油脂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用尤其广泛。汉代设计巧妙的灯具可减少室内油烟。油脂作... 油脂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广泛使用动物油脂来满足生活中的需求。人们用油脂来烹饪各种美食,制作脂烛照明,方便夜间生活。秦汉时期动物油脂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用尤其广泛。汉代设计巧妙的灯具可减少室内油烟。油脂作为护肤美容的化妆品,深受人们喜爱。行进的车轮需要定期添加润滑油。油脂与其他药物配制的药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油脂在制革、练帛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动物油脂的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人们对其自然属性的深入了解与利用,是古代社会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及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油脂 提取技术 油脂应用 先秦 秦汉
原文传递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6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书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7-92,共6页
先秦时期是“大一统”观念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夏、商时期 ,王权与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初步的发展 ,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已开始初露端倪。历代王朝对邑外的持续不断的开拓 ,初步奠定了一统国家的地域规模。西周王朝所... 先秦时期是“大一统”观念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夏、商时期 ,王权与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初步的发展 ,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已开始初露端倪。历代王朝对邑外的持续不断的开拓 ,初步奠定了一统国家的地域规模。西周王朝所开拓出的疆域 ,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一的政治地理基础 ;同时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 ,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战国时期 ,郡县制政体下分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及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逐步统一 ,将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构形式推进至早期单一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国家结构形式 秦汉 大一统 历史渊源
下载PDF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休假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红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休假制度是从古至今不可或缺的官方制度之一。中国古代的休假行为,可以追溯到秦汉。先秦时期,领主阶层是一个特权阶层,类似于休假的权利和行为,大多与王公诸侯的游乐活动牵连在一起。汉代有了固定的休假制度,官吏的休假行为被纳入制度之... 休假制度是从古至今不可或缺的官方制度之一。中国古代的休假行为,可以追溯到秦汉。先秦时期,领主阶层是一个特权阶层,类似于休假的权利和行为,大多与王公诸侯的游乐活动牵连在一起。汉代有了固定的休假制度,官吏的休假行为被纳入制度之中,休假活动的内容也多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时期 休假制度 休假行为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的族群互动与认同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志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伴随着西北边境的拓展及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反复盈缩,在族群互动与认同方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首先是戎人与秦人的互动,最终是戎人逐渐融入华夏。然后是羌人、匈奴人、月氏人、氐人等异族与华夏(秦时为秦人,汉... 先秦秦汉时期,陇右地区伴随着西北边境的拓展及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反复盈缩,在族群互动与认同方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首先是戎人与秦人的互动,最终是戎人逐渐融入华夏。然后是羌人、匈奴人、月氏人、氐人等异族与华夏(秦时为秦人,汉时为汉人)的接触,互动进程中虽然伴随着华夏族群向这一地区的移徙以及华夏式政治、经济、文化不间断地向这一地区渗透、浸染,但该地区始终是不同族群共生共存、摩擦争斗、互化互融的区域。事实上,秦汉陇右异族的整体性自我族群认同一直存在,甚至有越来越强烈的表现,表明异族与华夏在边地的接触并不一定形成异族的华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陇右 族群互动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徘徊与突破——20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跃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8,87,共13页
以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作为考察对象 ,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 ,先秦、秦汉文学史研究 ;第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 ;第三 ,先唐文学史研究的新课题 ;对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经历了由“杂”到“纯” ,再由“纯”到“泛”的... 以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作为考察对象 ,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 ,先秦、秦汉文学史研究 ;第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 ;第三 ,先唐文学史研究的新课题 ;对 2 0世纪先唐文学史研究经历了由“杂”到“纯” ,再由“纯”到“泛”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的描述 ,揭示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史
下载PDF
历史时期太行山区的森林分布及其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哲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4-39,共6页
太行山在历史上曾经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但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的森林植被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先秦秦汉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初步发展,太行山区南段和东麓局部地区的森林植开始遭到砍伐,但范围和程度均不太严重... 太行山在历史上曾经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但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行山区的森林植被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先秦秦汉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初步发展,太行山区南段和东麓局部地区的森林植开始遭到砍伐,但范围和程度均不太严重。魏晋唐宋时期,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短暂的恢复后,太行山区森林植被在唐宋时期进入不可逆转的恶化阶段。元明清三朝继续加大对太行山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森林植被 先秦秦汉 唐宋 元明以降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医书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晓舒 魏一苇 +1 位作者 谭玉美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576-1580,共5页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 马王堆汉墓医书抄录于战国末到西汉初年,在中医文化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马王堆汉墓医书与先秦秦汉时期文献中的养生思想进行对比,梳理出马王堆医书在天人关系学说、精气学说、形神关系学说、长寿学说4个方面对先秦秦汉养生思想的借鉴与创新,说明马王堆医书养生思想体现了湘楚文化重阴重柔的特点,其发展出动静结合、形神依存的养生思想,是对先秦形神关系的总结整理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医书 养生思想 先秦秦汉 湘楚文化
下载PDF
先秦秦汉的年龄分层与年龄称谓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宠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表示年龄分层的年龄称谓在先秦时已经出现,年龄分层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年龄分层和年龄称谓承先启后,一方面其渐趋细致和准确;另一方面,奠定了魏晋以后丁中制的基础,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年龄分层 年龄称谓
下载PDF
中国早期道德、文化心态与秦汉大一统国家秩序初建
14
作者 张申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99-109,253,共12页
“约”在先秦、秦汉史料中频繁出现,按约定性质及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国约、军约和私约,基本涵盖了各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治理各个方面,调节着当时的家国秩序。在早期治国理政过程中,以“约信”为代表的道德规范长久以来既作为法律之外的... “约”在先秦、秦汉史料中频繁出现,按约定性质及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国约、军约和私约,基本涵盖了各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治理各个方面,调节着当时的家国秩序。在早期治国理政过程中,以“约信”为代表的道德规范长久以来既作为法律之外的重要秩序补充,也在秦汉大一统国家创建初期扮演着“通行法”的角色,其中有些约盟甚至在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成为万世不易的“祖制”。“约信”通过对双方未来的一些可能行为提前进行约束,为中国早期家国思想体系与中国早期道德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大一统”国家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虽然“约”逐渐被具体的成文法令所取代,但其中的某些道德伦理规范性质较强、政治道德色彩浓厚的约定也成为法令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国家治理 道德 大一统
下载PDF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先秦两汉遗存考古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化石 李会(图) +1 位作者 杨炳珍(图) 李万涛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68-74,81,156,共9页
2021年6-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丹巴县境内先秦时期遗存及相关重点区域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卡卡村石棺墓地、邛山二村遗址、大坪村遗址等。采集了一批陶器、骨器、石器标本,对研究大渡河流域先秦遗存及石棺葬文化... 2021年6-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丹巴县境内先秦时期遗存及相关重点区域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卡卡村石棺墓地、邛山二村遗址、大坪村遗址等。采集了一批陶器、骨器、石器标本,对研究大渡河流域先秦遗存及石棺葬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丹巴县 先秦至秦汉时期 石棺葬文化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太一”内涵述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廉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2-20,共9页
"太一"一词,文献中多有记载。"太一"性质与内涵,不同文献记载各异。综观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太一"内涵实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概念的太一;二是宗教概念的太一;三是星象概念的太一。先秦时期,&qu... "太一"一词,文献中多有记载。"太一"性质与内涵,不同文献记载各异。综观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太一"内涵实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概念的太一;二是宗教概念的太一;三是星象概念的太一。先秦时期,"太一"内涵多具哲学意义;汉代,"太一"的宗教内涵更加突出,是国家祭祀的最高神祇,同时又兼具其他内涵。这既说明太一信仰的普遍化,亦表明太一内涵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混合与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太一 文献记载 内涵变化
下载PDF
先秦秦汉儒家禅让思想的理论变迁与政治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婉丰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2-68,共7页
尧舜禹的禅让传说,经由先秦诸子或宣扬、或批判的探索和理想化塑造,为后世对于理想政治的讨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成为批判现实政治的一种理想参照。秦汉之后,禅让学说与五德终始说、符瑞灾异说、天人感应论以及谶纬神学等多种元... 尧舜禹的禅让传说,经由先秦诸子或宣扬、或批判的探索和理想化塑造,为后世对于理想政治的讨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成为批判现实政治的一种理想参照。秦汉之后,禅让学说与五德终始说、符瑞灾异说、天人感应论以及谶纬神学等多种元素相结合而形成其独特面貌,并最终在王莽那里成功演绎。尽管王莽尽力模仿尧舜禹以禅让的形式成为皇帝,但仍有所损益。此种损益,由历史变迁与理论发展共同塑造,亦是先秦至秦汉儒家禅让理论嬗变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禅让 政权 儒家
下载PDF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18
作者 张铭 《三峡论坛》 2012年第5期27-30,147-148,共4页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有政府组织、有私人经营,越到后期,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越大,开采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经历了从巴蜀内部地区到巴蜀周边地区的开发趋势,随着巴蜀与周边特别是中原地区手工业...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有政府组织、有私人经营,越到后期,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越大,开采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经历了从巴蜀内部地区到巴蜀周边地区的开发趋势,随着巴蜀与周边特别是中原地区手工业技术交流的发展,巴蜀矿产资源开发愈益深入。这一时期巴蜀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在铜、铁、金、银、丹等主要矿种里,这些与当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开发出来的直接结果便是促进了当时巴蜀手工业的发展,而巴蜀的矿产资源制品流入周边地区,进一步加深了巴蜀与周边地区的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巴蜀的矿产资源制品又因为更加广阔的市场而加速了巴蜀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矿产资源 开发 交流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河湟羌人活动区域历史地理探究
19
作者 李奉先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7-74,共8页
早期河湟羌人曾长期活动于三危之地,即今“河曲一带”;大量留居于青藏高原及河湟故地的西部羌人,亦与殷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交流或合作。今日聚居于涪江、岷江上游的羌族同胞,及西南藏彝语族的各支,与春秋战国的河湟羌人,... 早期河湟羌人曾长期活动于三危之地,即今“河曲一带”;大量留居于青藏高原及河湟故地的西部羌人,亦与殷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交流或合作。今日聚居于涪江、岷江上游的羌族同胞,及西南藏彝语族的各支,与春秋战国的河湟羌人,有着族源上的某种联系。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时代,羌中,延及青海湖、柴达木盆地这一交通主线,而青海路与居延、河西二路,则经由汉王朝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为河湟的行政建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地理条件。但河湟羌人在四望峡活动的具体位置,与八盘峡河口大有关联,四望峡并非单纯的峡名,学界曾以老鸦峡代称四望峡,显然是错误的。关于东汉时期西平郡的置年,当在建安年间。西平郡治西都县,该县,由临羌县析置而来,地望当在今西宁市境内。两汉时期,其郡县设置已扩大到青海湖地区,包括河湟羌人在内的青海羌人的活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河湟羌人 活动区域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的伐木时间问题
20
作者 刘希庆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从先秦秦汉文献出发,分析了先秦秦汉时期伐木以时的生产实践规律,讨论了总取林木和随时取林木的时间问题以及伐木以时在尊重林木生长规律和拥有可持续使用林木资源上的意义。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伐木时间 生长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